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高僧
定价:25.00元
售价:13.0元,便宜12.0元,折扣52
作者:乔志霞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120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高僧》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数十位高僧,以他们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对每个人的思想进行精到解析、点评。全书尤其注意将每个人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观察他们面临的俗世险恶,考察他们在思想上对前人的继承与突破。读者一册在手,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传承与嬗变一目了然。
目录
章 佛教与中国的渊源
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佛教的传入
佛教的初步发展
佛教的繁荣
佛教的中国化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几大流派
隋唐时的四个宗派
禅宗
密宗
藏传佛教
第二章 佛教供奉的对象
节 罗汉
阿罗汉果位
四大罗汉与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与济公
第二节 菩萨
菩萨行四十二贤圣阶位
自立道场的文殊与普贤
胁侍菩萨
八大菩萨和十二圆觉菩萨
地藏菩萨
第三节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和普陀山
六观音与七观音
圆通殿里的“三十二应”和“三十三身”
三十三观音
海岛观音
第四节 护法天神
汉化的诸天
天龙八部
大明王
第三章 僧人的生活
节 僧人的制度
僧人的经济来源
僧人的衣
僧人的饮食
僧人的行
第二节 日常佛事活动
六时礼佛和四时坐禅
布萨说戒
安居自恣
早晚功课
佛教节 日
忏仪与法会
慈善事业
第三节 僧人的生、老、病、死、葬生
老、病
死
葬
第四章 魏晋隋唐时期的高僧
节 魏晋南北朝高僧
高僧导师佛图澄
一代神器:释道安
净土始祖:慧远
涅槃圣者:竺道生
求法先驱:法显
禅宗始祖:达摩
禅宗二祖:慧可
第二节 隋唐高僧
智者大师:智□
三藏法师:玄奘
禅宗六祖:慧能
大慧禅师:一行
天平之甍:鉴真
第五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高僧
节 宋元高僧
义学名僧:智圆
大宅法王:八思巴
人间活佛:道济
第二节 明清高僧
国师之师:宗喀巴
降虎大师:智檀
八指头陀:敬安
晚晴老人:弘一
禅宗泰斗:虚云
第六章 名僧传奇故事
节 禅机妙语
入定
万物固定
巧对
一击忘所知
第二节 修行济世
钱塘老僧
献花寺僧
赶虎
破扇济贫
断臂建桥
第三节 奇闻轶事
舍利之光
神奇的记忆
鸟兽不可与同群
古井运木
变虎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历史上的那些传奇人物颇感兴趣,而这本书中关于“中国古代高僧”的部分,无疑满足了我这一好奇心。作者在选取人物时,似乎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家喻户晓的法师,也挖掘了一些相对鲜为人知的、但在历史上却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对于每一个高僧的介绍,都充满了故事性,仿佛我正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耳聆听他们的教诲,亲眼目睹他们的修行。书中对“持戒”的强调,以及高僧们如何以身作则,成为世人的楷模,让我对“德行”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作者也探讨了佛教在不同朝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高僧们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信仰,传播教义的。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与个体命运的交织,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让我不禁思考,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这些高僧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修为和智慧,影响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的心灵。
评分初次阅读这本书,我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更被作者精炼的文字所吸引。书中关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部分,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项民俗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例如,对祭祀活动的描写,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仪式的繁琐,更将其上升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祖先沟通的层面,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而当谈到“中国古代高僧”时,作者展现出了一种史学家的严谨和哲学家的洞察力。他对几位高僧的生平事迹的梳理,严谨而不乏趣味,特别是对他们如何通过修行,达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的描写,令人神往。书中对“悟道”的探讨,以及不同流派对“悟道”方式的差异,让我对佛教的理解更加多元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对生命进行深度思考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中国古代高僧”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产生了好奇,而作者乔志霞先生,则以其独特的笔触,将它们串联成了一条充满智慧和历史厚度的河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民俗文化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向你讲述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书中的民俗描写,不仅仅是对风俗习惯的记录,更像是对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梳理,是对祖先智慧的传承。例如,对丧葬习俗的描写,虽然涉及生死,却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慰藉,折射出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观。而当视角转向“中国古代高僧”时,作者又展现出了另一番风貌。他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解读这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灵魂。他对佛教教义的阐释,清晰而不失深度,特别是对“慈悲”和“智慧”这两个核心概念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之丰富,视角之独特。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实,而是将中国古代高僧的生活、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思潮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中对几位影响深远的高僧的介绍,不仅仅是他们的生平事迹,更着重于他们对佛教中国化进程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们是如何将佛法的智慧与中国本土的哲学、艺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禅宗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精髓,以及“公案”的意义,让我这个对佛教了解不深的人也能窥探到其深奥之处。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古代僧人对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的影响,例如一些僧人留下的诗歌、书法、绘画作品,或是他们对养生、医药的贡献,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高僧群体的认知,打破了我过去对僧人仅仅是潜心修行的刻板印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古朴典雅的字体,配合上带有水墨晕染效果的背景,仿佛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了那个悠久而神秘的时代。初翻开,我便被书中精美的插画所吸引,那些描绘着古代建筑、人物服饰、节日庆典的画作,色彩浓郁,线条流畅,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像是历史的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作者在对一些节日的起源、习俗的演变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的阐释上,显得尤为用心。例如,对于春节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贴春联、放鞭炮这些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年”的传说,以及人们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对团圆、祝福、辞旧迎新的情感寄托。再比如,对于中秋节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月亮崇拜的溯源,以及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的讲述,让读者理解了这一节日背后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期盼。书中对各地的民俗差异也有所提及,让我在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这一点十分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