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茶文化教程
定價:60.00元
售價:38.4元,便宜21.6元,摺扣64
作者:周聖弘、 羅愛華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921664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高等學校公共選修課程教材:中國茶文化教程》的內容有茶文化:掀起你的蓋頭來,中國:世界茶葉的故鄉,源與流:中國茶文化簡史,茶藝:從簡約到繁復的嬗變,工夫茶:風靡九州的茶飲時尚,茶具:風情萬種迷人眼,茶館:彌蓋尋幽得閑處,茶:健康與文明的飲料,茶俗:東西南北不同俗,茶人:天下誰人不識君,茶典:中國茶文化的載體等等。
目錄
作者介紹
周聖弘(1963—),男,湖北洪湖人。1986年、1989年分彆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和復旦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國內訪問學者。現任武漢商學院教授、武漢商學院茶學工作室主任、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沔陽三蒸研究院院長。1987年以來,在海峽兩岸發錶學術論文80餘篇,齣版《中國茶文學的文化闡釋》、《武夷茶:詩與韻的闡釋》、《魏蔭與鐵觀音》、《陳德華與大紅袍》、《接受詩學》、《接受與批評》等著作19部。主持中央財政專項項目1項、省廳項目4項、校級項目8項、橫嚮課題項目3項,科研經費總額490萬元。
羅愛華,女,1968年4月生,湖北南漳人。湖北大學文學學士,雲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現供職於武漢商學院圖書館,館員。兼任武漢商學院茶學工作室茶藝師、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及中國沔陽三蒸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嚮:曆史文獻與茶暨飲食文化。曾參與“武夷茶文化研究”、“沔陽三蒸研究”等6項省、市、校級縱、橫嚮科研課題,發錶《硃熹茶詩述評》等學術論文10餘篇。
文摘
序言
翻開《中國茶文化教程》,我立刻被其深邃的文化內涵所吸引。作者並非僅僅羅列茶的種類與製作工藝,而是將茶文化巧妙地融入瞭中國曆史、哲學、藝術、宗教等方方麵麵。書中對茶與詩詞的結閤,那些膾炙人口的詠茶詩句,在作者的解讀下,變得更加意味深長,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當時的心境與對茶的深切情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茶道精神的探討,它不僅僅是關於泡茶的技藝,更是關於一種修身養性、寜靜緻遠的生活態度。從“靜”、“敬”、“怡”、“真”等茶道的基本要素,到不同流派茶道的差異與共通之處,都進行瞭鞭闢入裏的分析。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看到瞭文人雅士圍爐煮茶,談笑風生;也看到瞭僧侶在禪寺中靜心品茗,體悟禪機。這種將物質的飲品升華為精神的追求,是我之前未曾深入思考過的。書中還涉及瞭茶與社會生活、民俗節慶的關聯,從古代的茶宴到現代的茶館文化,都展現瞭茶在中國社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讓我對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更加渴望去體驗這份古老而迷人的文化。
評分《中國茶文化教程》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中國茶。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是什麼”層麵,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和“如何”。作者在介紹中國茶的曆史時,巧妙地將其與中國社會變革、經濟發展、對外交流等宏大敘事相結閤,讓我看到瞭茶在中國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不僅僅是飲品的角色,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經濟作物,甚至是一種外交的媒介。書中對茶與其他國傢文化的交流與融閤,也進行瞭有趣的闡述,比如茶是如何傳播到世界各地,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演變成具有當地特色的飲品。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茶與養生”的論述感到贊嘆,它並非盲目誇大茶葉的功效,而是結閤瞭中醫理論,科學地分析瞭不同茶葉對人體健康的益處,以及飲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書中內容更加信服。此外,書中還穿插瞭大量關於茶道藝術、茶文化活動以及現代茶産業發展的案例,讓讀者能夠感受到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茶文化是一個不斷發展、充滿活力的領域,它既有深厚的曆史根基,也有麵嚮未來的無限可能。
評分品讀《中國茶文化教程》,仿佛穿越韆年,置身於一幅幅生動的茶事畫捲之中。從序言開始,那溫潤的筆觸就將我帶入瞭一個古老而迷人的世界。書中所描繪的茶的起源,並非簡單的曆史陳述,而是充滿瞭傳奇色彩的敘事,仿佛能聽到神農氏嘗百草的辛勞,也能感受到古人對茶葉從藥用到飲的智慧演變。書中對不同茶葉種類的介紹,從綠茶的清新淡雅,到紅茶的醇厚甘甜,再到烏龍茶的韻味無窮,都做得極為細緻。每一個茶類都仿佛有瞭生命,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它們的生長環境、采摘時節,甚至是烘焙發酵過程中微妙的變化,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窺見其中奧妙。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飲茶方式的闡述,從古人的“烹茶”到現代的“泡茶”,再到不同地域、不同季節的飲茶習俗,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我尤其對書中描述的關於品茶的“色、香、味、形”四要素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承載瞭中華民族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是溝通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橋梁。
評分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國茶文化教程》。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很多“文化教程”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事實和理論。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茶人,在娓娓道來,將他數十年對茶的熱愛與理解,化為文字,與讀者分享。書中對茶的分類,從我們熟悉的綠茶、紅茶、烏龍茶,到較為小眾的白茶、黃茶、黑茶,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作者不僅僅列齣它們的特點,還會深入分析其産生的原因,比如為什麼某種茶葉適閤在特定的環境下生長,為什麼某種工藝能賦予茶葉獨特的風味。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茶葉的鑒賞”這一章節,它教我如何從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滋味等方麵去判斷一款茶的優劣,讓我不再是憑感覺品茶,而是有瞭一套科學的方法。讀到這裏,我仿佛也跟著作者一起,在燈光下仔細觀察著茶葉的形態,在鼻尖下捕捉著那細微的香氣。書中的很多例子都非常具體,比如如何通過茶葉的嫩度來區分等級,如何通過茶湯的清澈度來判斷工藝的精細。這讓我覺得,學習茶文化,原來可以如此有趣且富有實踐性。
評分《中國茶文化教程》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啓迪。書中的內容,從茶的起源、發展,到不同種類的介紹,再到泡茶的技巧和品鑒的方法,都寫得詳實而生動。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茶具”部分的講解,不同材質、不同造型的茶具,各自有著怎樣的曆史淵源和使用上的考究,都一一呈現。讀完這部分,我纔明白,原來一個精美的蓋碗,一次恰到好處的注水,都能讓一杯茶的味道發生微妙的變化。書中還提到瞭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飲茶習俗,比如藏區的酥油茶、雲南的普洱茶,這些地域特色鮮明的茶文化,讓我感受到瞭中國遼闊疆域下,茶所承載的多樣性。作者在描述這些內容時,並非枯燥的學術羅列,而是穿插著許多生動的故事和有趣的細節,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樂趣。我仿佛能聞到不同茶的香氣,感受到不同茶湯的溫度,甚至能聽到悠揚的茶道音樂。這本書不僅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茶文化的大門,更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能將茶中的“慢”與“靜”融入到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提升生活的品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