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福克纳传
定价:45.00元
作者:李文俊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43528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纪念福克纳诞辰120周年,翻译家李文俊作品!
★福克纳是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莫言、余华,都视他为写作上的老师!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文坛巨擘——威廉·福克纳的传奇人生;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详细的人物生平 代表作品解读,全面深入了解福克纳及其作品。
内容提要
福克纳创作生涯近40年,创作了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20多篇,还有诗歌、杂著多种。
本书按照编年详细地介绍了作家坎坷、贫穷而又光辉的一生。在每章节的结尾,还附上了对作者在这一时间段代表作的专业解读和评述,涉及的作品包括《蚊群》、《沙多里斯》、《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野棕榈》等15部。
目录
作者介绍
翻译家,1930年出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历任《译文》及《世界文学;助理编辑、编辑、主编、副编审,编审。中国译协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1994年曾获中美文学交流奖。
文摘
序言
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成功地将一个“天才”的复杂性剥离开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缺陷的“人”。作者没有将他神化,也没有过度地去指摘他的过失,而是保持了一种近乎冷静的客观性,去剖析他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个人命运的交织下,做出了那些注定要被后世反复解读的选择。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对“伟大”这个词有了更具人性化的理解。它让人反思,真正的创造力往往是与痛苦和挣扎如影随形的,光环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自我消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一段历史,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人是如何在其所处的时代洪流中,既是受害者,又是塑造者,最终成为一个值得被反复研究和探讨的文化符号。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题材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会陷入枯燥的史料堆砌或是过度的文学化解读。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学术探讨与极具感染力的个人叙事熔铸于一炉。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对人物内心矛盾的刻画,那种对自我价值的不断怀疑、对外部世界的疏离感,以及在绝望中寻求救赎的挣扎,写得入木三分,真实到让人感到一丝心痛。那些心理活动的描写,没有冗长拖沓的心理分析,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场景设计和人物对话,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和感受。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读到某个段落,会猛地停下来,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类似困境,仿佛作者笔下的人物成了自己灵魂的镜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当代文学中已属难得,它提供了一种深度共情,而非浅尝辄止的猎奇。
评分我必须称赞一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它有一种沉静而又饱含力量的美感。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某些句式略显繁复,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绝无冗余之词。它有一种老派的庄重感,但绝不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恰当的语境,去承载那些沉重的主题。尤其是描绘人物面对重大挫折时的反应,那种克制下的汹涌澎湃,让人在寂静的阅读中,也能感受到文字后方那股强大的情感洪流。这本书对于文字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场盛宴,它展示了如何用精炼的文字去构建一个饱满的世界,而不是依靠华丽的辞藻去堆砌空洞的场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慢”下来阅读,去品味每一个逗号和句号背后蕴含的深意。
评分终于把这本厚厚的书啃完了,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次精神上的“朝圣之旅”。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如同用最精密的画笔勾勒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我尤其佩服他对于时代背景的把握,那种扑面而来的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让人仿佛能亲身触摸到那个特定时期的空气的质感。叙事节奏的掌控堪称一绝,时而如春水般潺潺细流,娓娓道来人物早期的困顿与挣扎;时而又陡然加速,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我们卷入高潮部分的激烈冲突和内心世界的翻江倒海。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体会那些精心设置的意象和隐喻,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对人生、对人性深层次的洞察与诘问。读完之后,我合上书本,脑海中久久回荡的不是故事的脉络,而是那些挥之不去的情感碎片和哲学思考,它们像种子一样,在我的心田里悄然生根发芽,催生出对自身处境和周遭世界的全新理解。这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深刻的人”的非正式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巧妙,它并非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多维度的回溯与穿插,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织工,将不同时空下的丝线精心地编织在一起。每一次章节的转换,都像是一次镜头焦距的调整,时而是宏大的历史背景,时而是私密日记式的内心独白,这种节奏的跳跃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特别是在论述其艺术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作者引入了大量的旁人评价和书信往来片段,这些“他者之声”与第一人称的叙述形成了有力的对话,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性,让人无法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定义这个复杂的个体。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解谜游戏,需要读者积极地投入思考,去辨析哪些是表象,哪些是本质,这种智力上的参与感是阅读愉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