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
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
京东大运河畔的田园风情画
《我是刘绍棠》是我国**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带有自传性质的文集,本书囊括了刘绍棠先生不同时期所作的文章,详细记录了作者波折起伏、潜心创作的一生。全书分十一个章节,由作者的生身之地写起,他出生、成长于北京通州运河岸边的儒林村,幼时经历荒乱年月,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长大,少年成材,走上文学之路,上世纪50年代被称作“神童作家”。作者后进入北京大学深造学习,这一时期备受名师指点,为之后文学上的专业创作打下基础。特殊时期,刘绍棠先生返回京郊乡村生活,在家乡村民的佑护之下维持创作,这段经历将他与乡土生活*为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日后乡土文学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改革开放“右派”平反后,作者重返文坛,创作才情愈加喷薄,连续创作出长篇、中篇小说数百万字,作品屡次获奖,深受群众喜爱。晚年,刘绍棠先生因长期写作积劳成疾,突发脑血栓导致左体偏瘫,但大病之后他又开始顽强地创作。刘绍棠先生始终致力于“乡土文学体系”的创立,秉持“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大运河文化、当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
刘绍棠(1936—1997)是中国**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他的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的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
目录
序生活是一本毛边书001
第一章蒲柳人家子弟004
寻根004
我那生身之地充满了野味儿008
别名刘匈奴,自封“山楂汗”009
曾祖母两只肩膀扛得住塌下的天011
被尊称“大学问”的祖父013
我的智力得自母亲的遗传014
赵大奶奶把我接到人世间015
大脚李二说我是文曲星的书童017
荒年乱月,我几次死里逃生01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长大021
第二章难忘童年026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026
差点儿跟比我大六岁的女孩订亲033
我的**行作品035
通州模范小学的“文侠”038
不知不觉走上文学之路043
第三章崭露头角048
永远照亮在我心中的那面镜子048
我参加地下“民联”的活动049
不食嗟来之食053
生存竞争的头一回亲身体会055
潘逊皋先生教我学古文058
胡泽生先生支持我写小说061
母校如母063
引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良师067
我的短篇小说处女作070
痛惜我的《大运河的儿女》072
也许我有资格当七国大使呢073
第四章*美好的岁月076
我把**本样书献给党支部076
布谷鸟的啼叫为我的小说开了头080
谱一曲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083
到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冲动086
汗滴禾下土088
悼念顾竟夫先生090
负责在政治上指导我的人094
我的目光只投向侨女白樟身上097
我读外国小说比中国小说多099
第五章在北大“串门”106
马寅初校长拦住我们做广播操106
我的学问是野狐禅108
魏建功先生欠我一堂课110
杨晦先生为我退学发脾气113
北大图书馆成了我的创作室114
第六章团中央批准专业创作116
康濯和秦兆阳介绍我加入中国作协116
走自己的路118
走村串户的“无任所大使”119
我不敢续写《西苑草》121
我做过一件亏情欠理的憾事125
《村姑》“老”成了《村妇》128
深埋在我心底的隐痛130
第七章“右字号”往事133
“犯忌”133
《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135
扣在我头上的三个屎盆子145
不知天高地厚148
荒唐的反苏“罪状”150
“我只希望不要把我开除出党”151
致友人的一封信155
我是个撑不着、饿不死的命157
第八章被放逐到乐园里160
大乱入乡,死里逃生160
引导我的精神前途的灯火163
家乡人民在动乱中保护了我165
独自放牛、拾粪的日子167
写!不能再浪掷光阴169
我成了“土圣人”和“精神**”172
老贫农保驾176
我每忆丫姑,心中便充满**178
第九章重返文坛185
让我从二十一岁开始185
我向***上书求救187
衰年变法189
乡土风水好191
温故知新193
唱一出八仙请寿197
留得青山在200
牛年志向202
第十章一得之见204
扬长避短,小中见大204
“武戏文唱”,反映历史207
土命人的土气作品214
抓住人物就抓住了创作兴奋点219
把长篇拆成若干短篇或中篇223
从不同层次、角度、侧面展示美228
大众文学要通俗而不流俗232
乡土文学如何反映改革236
不随波逐流,乐莫大兮240
第十一章人生感悟244
我喜自称笔耕农244
家乡的水土和乡亲养育了我246
我是做人作文一张脸247
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250
人生没有什么“假如”可言252
坎坷完整了人生的过程256
没有一个人能一生不走背字儿259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261
跑题的闲话264
约法三章266
坐在轮椅上也要做有脊梁的人268
争一口气270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探讨的主题的广度和深度。它看似聚焦于个体命运的起伏,实则触及了时代变迁下人性的复杂面貌。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答案或道德评判,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读者。这种开放性的处理方式,使得故事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配角的塑造,他们虽然不是故事的核心,但每一个都刻画得有血有肉,拥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轨迹和逻辑,这使得整个世界观显得更加宏大而真实。全书的氛围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绝望,而更像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接纳,读完后让人感到一种平静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种细腻的情感波动,通过对日常琐事的细致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那种深层次的挣扎和自我和解的过程,写得极其真实可信。读起来,仿佛我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参与到一段深刻的内心对话之中。语言的运用上,时而如诗般优美,时而又带着生活的质朴气息,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风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故事的节奏把握得也相当到位,高潮迭起却又不显得刻意,自然而然地引人入胜。我感觉作者对生活有着非常独到的观察视角,能够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这使得整本书的内涵非常丰富,值得反复回味。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可能略高,它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和对文学性的敏感度。作者的叙事节奏相对舒缓,大量篇幅用于构建氛围和铺陈内心活动,这对于习惯了快节奏阅读的现代人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一旦你沉浸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慢”其实是必需的。它让你有机会去细细品味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生活细节和微妙的情绪变化。作者在处理一些关键情节时,往往采取留白的手法,将最激烈的情感冲突隐藏在平静的对话之下,这种“弦外之音”的表达方式,极大地考验读者的悟性。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它带来的回味无穷的体验,是即时满足感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功力令人惊叹。作者在词句的选择上,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每一个用词都恰到好处,充满了力量感和画面感。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一种精准的表达,仿佛为每一个场景量身定制了最合适的音符。特别是一些环境的描写,简直是栩栩如生,让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光线的变化。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是很多作品难以企及的。而且,作者似乎很擅长利用对比和反讽来深化主题,这种讽刺是带着善意的,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也对现实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虽然内容深刻,但文字本身却具有一种流动的音乐性,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那种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期待。它不像传统的故事那样线性发展,而是巧妙地穿插着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抉择,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复杂性和深度。我欣赏作者那种近乎冷峻的笔触,虽然情感是饱满的,但在描述时却保持了一种克制的距离感,这种反差使得情感的爆发更有力量。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都像是抛出了一个悬念,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同时,作者又不会让这种悬念变成廉价的吸引力,而是服务于整体的艺术构想。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具有智识挑战性的作品,它要求读者全身心投入,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