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诗经
定价:36.80元
售价:23.6元,便宜13.2元,折扣64
作者:韩伦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2100924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诗经》是我国首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的*个高峰。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本书在继承历代《诗经》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精到地诠释每首诗的主题、立意,清晰注解每章每句,以求让读者感悟诗经的古朴纯美,做到与古人情感共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水鸟鸣叫之声。雎(jū)鸠:一种水鸟。洲:水中陆地。窈窕(yǎotiǎo):容颜美好。淑:好,善。君子:这里是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水草,叶子可以食用。流:用作“求”,求取。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思:语气助词。服:思念。悠:忧思的样子。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芼(máo):拔取。
【赏析】
《毛诗序》说此诗:“《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将此诗理解为有关夫妇教化的诗。本诗也可视为一首动人的情诗。孔子曾评价此诗的格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本诗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中的“兴”,即先从一个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事物入手,引出所咏之词。全诗音韵和谐。其中有双声,有叠韵,重章叠唱,朗朗上口。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劐,为絺为绤,服之无肄。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葛: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纤维可用来织布。覃(tán):长。施(yì):蔓延。中谷:谷中。维:语气助词。萋萋:枝叶茂盛的样子。黄鸟:黄鹂。于:语气助词。喈喈(jiē):鸟鸣声。莫莫:茂密的样子。刈(yì):用刀割。劐:煮。絺:细葛织成的布。绤:粗葛织成的布。服:穿着。无肄(yì):心中不厌弃。言:语气助词。师氏:管女奴的妇女。归:指回娘家。薄:语气助词。污(wū):洗去污垢。私:内衣。浣(huàn):清洗。害(hé):曷,何,什么。否:不。归宁:指回娘家。
【赏析】
依《毛诗序》,本诗是赞美“后妃”在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本诗在末句也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归宁父母”。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如《桃夭》的“之子于归”;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冬,杞伯姬来,归宁也”。现在一般以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之情的诗。诗作的主人公叙述她在采葛制衣时看见黄雀聚鸣引起了她和父母团聚的希望,在得到公婆及丈夫的应允后就告诉了家里的保姆,开始洗衣,整理行装,准备回娘家。全诗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情。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采采:采了又采。卷耳:野菜名,又叫苍耳。盈:满。顷筐:一种斜口竹筐。嗟:叹息。怀:想念。寘(zhì):放置。周行(háng):大路。陟(zhì):登上。崔嵬(wéi):山巅。虺隤(huītuí):疲乏。姑:姑且。金儡(lěi):青铜酒杯。维:语气助词。永怀:长久思念。玄黄:马匹生病。兕觥(sìgōng):犀角做的酒杯。永伤:长久思念。咀(jǔ):有土的石山。瘏(tú):马疲劳而生病。痡(pū):人生病而无法走路。云:语气助词。何:多么。吁(xū):忧愁。
【赏析】
有部分学者认为《卷耳》是由两篇残破的诗篇合成的。此诗由女子在采集卷耳的劳动中想起了远行在外的丈夫开始,然后描述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的思绪展现在同样的时空里。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后人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与《卷耳》有一脉相承的意味,如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樛(jiū):弯曲的树。葛(gé)藟(lěi):葛,一种藤蔓类植物,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藟似葛,也是一种藤蔓。累:攀缘,缠绕。只:语气助词。福履:福禄,幸福。绥:安妥。荒:覆盖。将:扶助。朱熹《诗经集注》:“将,犹扶助也。”萦(yíng):缠绕。成:成就。
【赏析】
本诗可以理解为一场婚礼上的歌唱,也可以理解为妻子祝福丈夫的祝词。《樛木》很好地表现了西周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纯朴的民风。以樛木得到葛藟的缠绕,比拟君子常得福禄相随,非常形象。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螽(zhōng)斯:蝗虫。羽:翅膀。诜诜(shēn):同“莘莘”,众多的样子。宜:多。振振:繁盛的样子。薨薨(hōng):很多虫飞的声音。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揖揖:会聚。蛰蛰(zhé):多,聚集。
【赏析】
《毛诗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现一般认为本诗的主题是劳动人民以民歌的形式讽刺剥削者子孙众多,像蝗虫一样,侵夺劳动人民的成果。
……
序言
我最近翻阅的这本散文集,简直是一股清新的山涧溪流,涤荡了我平日里被快节奏生活磨砺得有些麻木的心灵。作者的文字如同他描绘的那些自然景象一般,灵动而富有生命力,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之感,反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舒展和放松。他擅长捕捉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比如清晨薄雾中叶片上凝结的露珠,又或者是黄昏时分光线投射在老墙上的斑驳痕迹,这些平凡的瞬间,经过他独特的解读,瞬间拥有了深远的哲理意味。尤其是一些关于“时间”和“记忆”的探讨,他的思考角度非常新颖,不像那些老生常谈的感悟,而是带着一种现代人特有的审视与挣扎,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更添一份对往事的回味和对未来的期许。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十分精美,每一次翻开,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墨香与纸张的质感完美地衬托了文字的意境。对于那些寻求片刻宁静,渴望在喧嚣中找回内心秩序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它不强迫你思考,只是温柔地引导你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微妙。
评分这本关于西方古典音乐史的入门读物,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乐迷量身定做的!我以前听音乐会总是有点“云里雾里”,知道几个作曲家的名字,但对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和时代背景一知半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的清晰桥梁。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生动,他没有堆砌那些枯燥的乐理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走进每一个音乐时期的“现场”。他会告诉你,为什么海顿的幽默感如此独特,莫扎特是如何在短短一生中达到“神性”的巅峰,以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如何彻底颠覆了音乐的格局。最棒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小故事和轶事,比如某个作曲家创作某一乐章时的心境,这让原本严肃的学术内容瞬间变得鲜活有趣,充满了人情味。读完之后,我再回过头去听那些熟悉的旋律,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每一个音符背后似乎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的重量。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音乐素养,但又害怕枯燥理论的听众们。
评分我刚刚看完的这本关于现代都市生活观察的手册,真是太接地气了,写得辛辣又带着一丝温柔的无奈。作者对当代白领阶层的工作状态、社交怪圈以及“精致的穷”现象进行了极其精准的解剖。她善于捕捉那些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却很少有人能用文字精准描绘出来的场景——比如周一早晨地铁里大家集体面无表情的样子,又或者是在某个网红咖啡店里,为了拍一张“有生活品味”的照片而付出的时间成本。她的文风带着一种都市知识分子的清醒和自嘲,既能看穿体制的僵硬,又不失对个体努力的尊重。特别欣赏她探讨“效率至上”文化如何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连接的部分,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感觉自己的心事被彻底摊开在阳光下审视。这本书不是一本“抱怨指南”,而更像是一面镜子,它让你在哈哈大笑之余,开始反思自己在这场无休止的“内卷”游戏中,究竟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又是否真的心甘情愿。读完后感觉需要冷静几天,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优先级。
评分说实话,我对科幻小说一向比较挑剔,总觉得很多作品要么科学设定过于空泛,要么叙事过于拖沓,但手头这本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的设定构建得极其严密且富有想象力,作者似乎在基础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创造出的“新世界”不仅宏大壮阔,而且逻辑自洽,让人信服。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炫技的层面,而是将尖端科技的进步与深刻的人性拷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当人类的寿命可以被无限延长时,个体存在的意义、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乃至情感的价值将如何重塑?这些宏大的议题,作者通过几个性格迥异的角色的人生轨迹展现出来,使得冰冷的科技命题顿时有了温度和重量。对话的设计也十分精彩,充满了机锋和智慧的碰撞,绝非简单的信息传递。每次读到主角团队在绝境中利用未知的理论突破困境时,那种智力上的愉悦感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仅是一部探险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未来人”的哲学寓言,绝对值得所有热爱深度思考的读者纳入书单。
评分这部新出的历史小说读起来真是让人欲罢不能,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浮沉的小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彷徨与抉择,都被描摹得入木三分。比如那位在乱世中坚守信念的士子,他面对权势的诱惑与良知的拷问时内心的纠葛,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甚至比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更加触动人心。书中的场景描写也极为考究,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硝烟弥漫的战场,都仿佛在我眼前展开,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和血腥味。而且,作者似乎对当时的礼仪制度和风土人情做了大量的功课,使得整个故事的基调非常厚重、真实,而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历史演义。情节的推进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不失逻辑性,每一次转折都让人拍案叫绝,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历史片段,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本书绝对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温都能发现新的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