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心理健康:心理问题自我觉察与调适

这样做心理健康:心理问题自我觉察与调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燕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健康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心理调适
  • 自我觉察
  • 焦虑
  • 抑郁
  • 压力应对
  • 积极心理学
  • 心理自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军事谊文出版社
ISBN:9787801509130
商品编码:297454518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这样做心理健康:心理问题自我觉察与调适

定价:38.00元

售价:26.6元,便宜11.4元,折扣70

作者:董燕

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801509130

字数:

页码:3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
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不要因为我们的心态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要知道,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之行动的人。我们每个人的心扉,或多或少像有把锁一样,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只有真诚、温暖、尊重和理解,才能成为一把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爱是无所不能的承受与付出,爱是轰轰烈烈的爱恨交集,爱是磕磕碰碰中的修修补补,爱是异乡窗前的无边思念。

内容提要


《这样做心理健康:心理问题自我觉察与调适》属于心理自助类图书,由心理专家结合临床案例精心撰写。针对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一一分析,解疑释惑,给出自我调适方法。读者可以在轻松阅读中,自我觉察、自我调适、自我成长。全书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简便实用。

目录


部分 新兵的茫然——路遇“适应不良”/1
一、新兵!你醉人的笑容依旧吗?/1
二、军营适应不良成因与识别/2
三、自我探索——心理小测验/6
四、军营适应不良的预防/12
附:心理咨询案例/16

第二部分 心灵的乌云——负性情绪的调适/19
一、情绪——扑朔迷离的“伴侣”/20
二、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25
三、常见不良情绪识别/26
四、情感成长——不良情绪自我整合/31
五、指挥官情感的感染力/34
附:心理咨询案例/35

第三部分 挫折是冤家——警惕“心境不良”/39
一、“郁闷啊”——我想离你远一点/39
二、“心境不良”的成因/41
三、军营常见几种不良心境/43
四、探索自我——心理小测验/45
五、男儿当自强——面对挫折/48
六、成长的苦乐——不良心境调适/57
附:心理咨询案例/62

第四部分 眼中的自己——自我意识的成长/65
一、我们眼中的自己/67
二、我们心中的镜子——自我意识/68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71
四、青年军人自我意识特点及偏差/71
五、青年军人如何促进自我成熟/74
六、自我成长——自卑心理分 析/77
七、探索自我——心理小测验/81
八、突破自卑的黄金法则/84
附:心理咨询案例/88

第五部分 我的另一半——苦乐相伴的爱恋/91
一、既浪漫又现实的军人之爱/92
二、难舍爱恋——情感世界五彩画/93
三、情感经营——爱恋中的急流险滩/98
四、步人婚姻“围城”——两人世界的苦乐/106
五、经营婚姻——两人的幸福属地/111
附:心理咨询案例/116

第六部分 战友啊战友——人际关系的羁绊/122
一、军营人际交往的特点/123
二、军营人际关系的羁绊/124
三、人际关系不良的识别和克服/126
四、探索自己——心理小测验/136
五、让心理科学靠近你——人际交往规律/139
六、心理科学帮助你——沟通技巧/145
附:心理咨询案例/151

第七部分 性格与命运——锻造成熟的特质/157
一、“性格”知多少?/158
二、我们的性格有差异/158
三、性格形成的“小秘密”/161
四、良好的性格有助成功/162
五、探索自我——了解你的人格特征/163
六、常见性格缺陷及其心理训练/167
附:心理咨询案例/178

第八部分 警惕抑郁症——精神世界的沼泽/181
一、抑郁症——是种什么病?/182
二、抑郁症怎样影响我们?/184
三、怎样识别抑郁症?/188
四、认识抑郁症的特殊性/192
五、人为何会得“抑郁症”?/196
六、抑郁症治疗——积累知识/198
七、预防为主——拒绝抑郁症/201
八、基层部队应该怎么做?/203
附:心理咨询案例/204

第九部分 沙场军姿——心理压力的调适/208
一、军人!为什么压力“如影随形”?/209
二、压力无处不在!——尝试识别压力/212
三、让压力像流水!——军人心理压力疏解/218
四、让军人不再疲累——缓解职业压力/224
五、让压力成动力——挑战自我与适应/226
附:心理咨询案例/234

第十部分 心灵战场——心理战的杀伤力/239
一、心理战——神奇巧妙的战争形式/239
二、回顾伊拉克战争——步入美军心理战/241
三、军人观战——走进扑朔迷离的心理战/243
四、心理战防御——心之盾/249
五、世界军队心理战实施与发展/251
六、我军心理战防护工作/254

第十一部分 教你几招——学点实用“护心术”/257
一、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整/257
二、培养乐观情绪/262
三、减压有术/265
四、合理宣泄/266
五、适当忍让/267
六、学会宽容/269
七、增强自信/270
八、理解——现代人的恕道/272
九、拓展心理容量/273
十、心理有氧运动/273
十一、学会自我省察/275
十二、放松训练/277

第十二部分 活学活用——学做心理咨询师/280
一、“无条件”的尊重/281
二、谈话氛围——温暖、热情/284
三、真诚地表达自我/285
四、运用共情/287
五、积极关注“闪光点”/290
六、“倾听技术”步人心灵之途/291
七、“谈话治疗”有技术/294

第十三部分 点睛术——军营心理疏导“一点通”/302
一、什么是军营心理疏导?/302
二、军营心理疏导有哪些特点?/303
三、对疏导者和被疏导者有要求/304
四、心理问题解决/308
五、如何实施心理疏导?/320
六、心理咨询案例展示/323
后记/327

作者介绍


董燕,全军心理卫生指导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军队技术人才岗位津贴。现任空军总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医科大学毕业后,目睹许多生命不是倒在病榻上,而是被心魔击倒;不是停步于生活艰难,而是迷失在心灵荆棘中。逐专攻心理咨询与治疗,收获颇丰,卓有成效。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军队成果奖5项。主编《拭去心灵的泪——心理创伤咨询治疗手记》、《基层官兵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疏导》、《军人常见心理问题工作指引》等著作。

文摘


1.何谓“适应不良”?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心理学术语——“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情绪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反应模式。当某些生活事件打破了个体原有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了个体力所能及的应付模式时,就会体现为压力。这些生活事件包括各种各样来自外界或内部的情况,统称为“应激源”。
那么,对于新人伍的士兵来说,穿上军装、进入军营,就是一个生活应激事件,面对这种变化,就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逐步融入,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另一种就是难以适应,处处冲突,继之产生负性情绪体验,如压抑、悲观、缺少兴趣、失望等。一般适应的时间在1-2个月左右,一些负性情绪体验可以渐渐淡去,后消失;如果负性情绪体验时间过长,而又无法消除,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时,就可能导致适应不良,甚至出现适应障碍。
就拿新兵晓钢来说吧!晓钢在家里是被父母宠爱的儿子,这个儿子在父母的眼里永远都是宝贝,因此被照顾、迁就、欣赏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在学校里,他是老师的好学生,性格活泼且学习努力,身处表扬不断、信心满满的自我成长中;入伍后,他的身份角色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一名肩负护国使命的战士。士兵,是军事集团中的一员,他必须经历军事技能训练、受到严格纪律约束以及服从命令。那么,当晓钢还对军营的认识停留在梦幻般的文艺作品中时,就难以符合军营对其角色的期待,从而产生角色冲突、角色混乱和角色中断等问题。
,表现为对军营高强度的训练、紧张的生活节奏不适应。新兵训练往往单调而艰苦,不管严寒酷暑,每天练队列站军姿、趴在地上练射击、拉到野外练越野跑、长途拉练等;夜里人困马乏的时候,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搞紧急集合。如果是驻守海岛和高山的边防部队,生活环境更是恶劣,而且生活节奏也比入伍前在家里紧张很多,比如,早上从吹号到集合只有十分钟的时间,稍不留神就会出差错、挨批评。思想上时刻绷着一根弦,不少新兵出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等心理现象,有的睡梦里面还经常出现“跑步、越野”。

序言


部分 新兵的茫然——路遇“适应不良”/1
一、新兵!你醉人的笑容依旧吗?/1
二、军营适应不良成因与识别/2
三、自我探索——心理小测验/6
四、军营适应不良的预防/12
附:心理咨询案例/16

第二部分 心灵的乌云——负性情绪的调适/19
一、情绪——扑朔迷离的“伴侣”/20
二、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25
三、常见不良情绪识别/26
四、情感成长——不良情绪自我整合/31
五、指挥官情感的感染力/34
附:心理咨询案例/35

第三部分 挫折是冤家——警惕“心境不良”/39
一、“郁闷啊”——我想离你远一点/39
二、“心境不良”的成因/41
三、军营常见几种不良心境/43
四、探索自我——心理小测验/45
五、男儿当自强——面对挫折/48
六、成长的苦乐——不良心境调适/57
附:心理咨询案例/62

第四部分 眼中的自己——自我意识的成长/65
一、我们眼中的自己/67
二、我们心中的镜子——自我意识/68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71
四、青年军人自我意识特点及偏差/71
五、青年军人如何促进自我成熟/74
六、自我成长——自卑心理分 析/77
七、探索自我——心理小测验/81
八、突破自卑的黄金法则/84
附:心理咨询案例/88

第五部分 我的另一半——苦乐相伴的爱恋/91
一、既浪漫又现实的军人之爱/92
二、难舍爱恋——情感世界五彩画/93
三、情感经营——爱恋中的急流险滩/98
四、步人婚姻“围城”——两人世界的苦乐/106
五、经营婚姻——两人的幸福属地/111
附:心理咨询案例/116

第六部分 战友啊战友——人际关系的羁绊/122
一、军营人际交往的特点/123
二、军营人际关系的羁绊/124
三、人际关系不良的识别和克服/126
四、探索自己——心理小测验/136
五、让心理科学靠近你——人际交往规律/139
六、心理科学帮助你——沟通技巧/145
附:心理咨询案例/151

第七部分 性格与命运——锻造成熟的特质/157
一、“性格”知多少?/158
二、我们的性格有差异/158
三、性格形成的“小秘密”/161
四、良好的性格有助成功/162
五、探索自我——了解你的人格特征/163
六、常见性格缺陷及其心理训练/167
附:心理咨询案例/178

第八部分 警惕抑郁症——精神世界的沼泽/181
一、抑郁症——是种什么病?/182
二、抑郁症怎样影响我们?/184
三、怎样识别抑郁症?/188
四、认识抑郁症的特殊性/192
五、人为何会得“抑郁症”?/196
六、抑郁症治疗——积累知识/198
七、预防为主——拒绝抑郁症/201
八、基层部队应该怎么做?/203
附:心理咨询案例/204

第九部分 沙场军姿——心理压力的调适/208
一、军人!为什么压力“如影随形”?/209
二、压力无处不在!——尝试识别压力/212
三、让压力像流水!——军人心理压力疏解/218
四、让军人不再疲累——缓解职业压力/224
五、让压力成动力——挑战自我与适应/226
附:心理咨询案例/234

第十部分 心灵战场——心理战的杀伤力/239
一、心理战——神奇巧妙的战争形式/239
二、回顾伊拉克战争——步入美军心理战/241
三、军人观战——走进扑朔迷离的心理战/243
四、心理战防御——心之盾/249
五、世界军队心理战实施与发展/251
六、我军心理战防护工作/254

第十一部分 教你几招——学点实用“护心术”/257
一、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整/257
二、培养乐观情绪/262
三、减压有术/265
四、合理宣泄/266
五、适当忍让/267
六、学会宽容/269
七、增强自信/270
八、理解——现代人的恕道/272
九、拓展心理容量/273
十、心理有氧运动/273
十一、学会自我省察/275
十二、放松训练/277

第十二部分 活学活用——学做心理咨询师/280
一、“无条件”的尊重/281
二、谈话氛围——温暖、热情/284
三、真诚地表达自我/285
四、运用共情/287
五、积极关注“闪光点”/290
六、“倾听技术”步人心灵之途/291
七、“谈话治疗”有技术/294

第十三部分 点睛术——军营心理疏导“一点通”/302
一、什么是军营心理疏导?/302
二、军营心理疏导有哪些特点?/303
三、对疏导者和被疏导者有要求/304
四、心理问题解决/308
五、如何实施心理疏导?/320
六、心理咨询案例展示/323
后记/327


迷失的指南针:现代都市人情绪迷航的生存手册 (一)序章:在数字洪流中寻找真实的呼吸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的霓虹灯描绘出无懈可击的“完美生活”,而高速运转的社会节奏,如同永不停歇的永动机,将个体卷入一场关于效率和成功的无尽追逐。然而,在每一次成功的欢呼声背后,是否隐藏着一种愈发难以言喻的空虚?我们的“内在世界”,那个曾是我们最可靠的港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暴。焦虑不再是偶尔的情绪波动,而成为一种常态的背景噪音;抑郁不再是特定事件的产物,而像一种弥漫性的雾霾,稀释了生活的色彩。 《迷失的指南针》并非一本提供速效“心灵鸡汤”的指南,它是一份严肃的、深入的、面向每一个在现代生活中感到“不对劲”的都市人的探索报告。它不谈论如何“修复”已有的心理障碍,而是致力于预防和重塑。我们试图描绘出当代人情绪迷航的地图,指认那些将我们引向迷雾的隐形陷阱。 (二)第一篇章:日常的裂缝——无声的侵蚀 本篇聚焦于现代生活结构本身如何潜移默化地侵蚀我们的心理韧性。 1. 效率崇拜与“忙碌的身份”: 我们如何将“忙碌”等同于“重要”?深入剖析“生产力陷阱”——当你的价值被完全量化为产出时,休息和放空如何被视为一种罪过?探讨“成就倦怠”(Achievement Burnout)的早期信号,以及如何重新定义个人价值,使其不再依赖于外部的绩效指标。 2. 数字边界的消融: 智能手机与永不关机的电子邮件,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物理和心理界限。本章探讨“持续在线”状态对大脑认知负荷的累积效应,以及如何建立起具有“物理意义”和“心理约束力”的数字隔离区。研究表明,持续的微反馈循环(如点赞和通知)如何劫持了多巴胺通路,使我们对深度、缓慢的满足感变得不耐烦。 3. 社会比较的陷阱: 社交媒体算法构建的“理想化他人”图谱,制造出一种难以企及的参照系。我们将分析“向上社会比较”的心理机制,以及这种比较如何转化为内在的羞耻感和“我不够好”的核心信念。同时,探讨如何通过有意识地选择信息源和“算法降噪”,重建一个更贴近现实的自我认知环境。 (三)第二篇章:情绪的“黑箱”——认知误区与情绪惰性 情绪的困扰往往源于我们与自身感受之间的“失语”。我们习惯于压抑、否认或过度解读我们的感受。 1. 情绪词汇的贫乏与“笼统化感受”: 许多人只能用“不好”、“烦死了”来描述自己的复杂心绪。本章引入情绪词汇细化训练,帮助读者将模糊的“不舒服”解构为具体的“挫败”、“嫉妒”、“失落”或“无聊”。只有能被精准命名的情绪,才能被有效处理。 2. 灾难化思维与“如果……怎么办”的循环: 详细分析“过度概括”、“非黑即白”以及“灾难化”等常见的非理性信念模式。本书不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通过大量的都市案例分析,展示这些思维模式如何在关键决策点将人引入情绪的死胡同。重点探讨如何通过“证据检验”和“替代性解释”来打破思维的僵局。 3. 应对情绪的“无效策略”: 为什么我们越是想“不焦虑”,就越是焦虑?探讨“反弹效应”和“控制悖论”。分析过度依赖逃避(如暴饮暴食、沉迷游戏)和过度补偿(如强迫性工作)的短期慰藉,如何加剧长期的情绪失衡。 (四)第三篇章:重建内在的“操作系统”——从觉察到行动的支点 本篇提供一套实用的、植根于行为科学和正念哲学的工具箱,用以在日常生活中锚定自我。 1. “锚定点”的建立:身体作为情绪的第一个接收器: 很多情绪问题表现为躯体症状(如肠胃不适、紧张性头痛)。本书强调将注意力导向身体的微小信号——呼吸的节奏、肌肉的紧张度。介绍“身体扫描”(Body Scan)的变体练习,旨在培养一种“不对身体感受做价值判断”的接纳态度。 2. 时间的“微粒化”管理:重获对时间的掌控感: 面对庞大的待办事项清单,最有效的策略不是更快的完成,而是更清晰的切割。引入“番茄工作法”的改良版——“专注间歇法”,以及“最小可行目标”(MVT)的设定,帮助个体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规划”小而可实现的胜利。 3. 建立“有质量的独处”:重塑内在对话: 独处并非孤独。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利用独处时间进行“非评判性的自我对话”,区分“真实的自我需求”和“社会期望的杂音”。探讨“日记工作法”中“提问多于陈述”的技巧,将日记变成一个与内心深处进行建设性谈判的场所。 4. 边界感的艺术:说“不”的礼仪与必要性: 边界感是自我保护的基石。本书详细拆解了设置和维护人际边界的困难点(如害怕冲突、讨好型人格),并提供了一套渐进式的沟通脚本,教导如何在维护自身能量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划清清晰的界限。 (五)尾声:从地图绘制者到领航员 《迷失的指南针》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不是让人成为一个“完美情绪管理大师”,而是成为一个更诚实的“情绪地图绘制者”。了解地形的崎岖,才能更好地选择前行的路径。我们提供的不是一个固定的目的地,而是使你成为自己生命旅程中,那个清醒而坚定的领航员。生活的风浪不会停止,但当你手中握有这份对自身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时,你将拥有穿越风暴的内在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治愈感,淡淡的色彩和简洁的排版,让人一看就觉得很舒服,没有那种一看就让人头大、觉得沉重的学术书籍的压迫感。我平时对心理学算是有一些零散的了解,但总感觉隔靴搔痒,很多理论听起来很玄乎,但落实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该怎么用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把一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而且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我看着看着就觉得“哇,这不就是我上次xx事情的时候遇到的情况吗?”。特别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让我对一些负面情绪的产生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抑郁、焦虑,我以前总是觉得这些是“病”,但书里解释了它们很多时候是身体和心灵在发出信号,告诉我们需要关注和调整。而且,作者提倡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适”也非常有实践意义,它不是让你去依赖别人,而是赋予了你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在尝试书里的一些练习,比如冥想和正念,虽然刚开始有点生疏,但感觉确实有帮助,至少能让我慢下来,好好感受一下当下的自己。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在朋友圈里被安利了好几次了,一直拖着没来得及翻开。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感觉整个人都蔫蔫的,才终于下定决心把它从书架上请了出来。刚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文字风格吸引住了,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个温和的朋友,轻声细语地和你探讨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扰。我记得里面有一段讲到“认知扭曲”,我当时就觉得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平时我总是习惯性地放大负面情绪,对事情总是往最坏的方向去想,看完那一段,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惯性,而不是事实的真相。作者举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灾难化思维”、“贴标签”等等,让我能很轻易地对号入座。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我已经感觉到了这本书的价值,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你要快乐”,而是教你如何去理解自己的情绪,如何去识别那些让你不开心的“小怪兽”,并且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和它们和平共处,甚至慢慢驯服它们。这让我觉得,心理健康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圣杯,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点滴努力去实现的。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心灵SPA”。我平时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总是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情绪,直到爆发为止。这本书就像及时雨,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情绪的信号”的解读,我以前总觉得负面情绪是“坏东西”,需要尽快摆脱,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们其实是我们身体和心灵发出的重要信号,提醒我们有些地方需要关注和调整。作者通过很多生动的故事,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困境,让我意识到自己并非是孤独的。而且,书中提供的“自我调适”的方法,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建议,而是有理论支持、有实践指导的。我尝试了书里的一些小练习,比如每天写感恩日记,记录下让我开心的小事。虽然过程很简单,但它确实帮助我把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上转移开,看到了生活中更多美好的部分。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经历一段非常迷茫的时期,感觉自己就像在大海里漂泊的船,找不到方向。这本书就像是我的救生圈,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力量。它没有给我直接的“答案”,而是给了我“工具”,让我能够自己去探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应对压力”的章节,列举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从深呼吸到写日记,再到与人倾诉。我试着去实践了其中几种,发现它们真的能在关键时刻缓解我的焦虑。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华丽辞藻,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聊天,他会耐心听你讲,然后用他的人生智慧来启发你。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把自己摆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位置,而是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这让我觉得更加亲切,也更加信任这本书的内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拥有了可以依靠的内在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评分

我一直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心理学读物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薄,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能让我感同身受的书。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但也没有沉溺于负面情绪的泥沼。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理解的方式,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内心的风景。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自我认同”的那几个章节,我常常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质疑自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价值和肯定,应该来自于内心深处。它教会我如何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何去与自己的缺点和平相处,而不是一味地想要“修复”它们。这种“接纳”的态度,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解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描述的“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对比,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很多时候的停滞不前,是因为我把自己困在了“我就是这样”的思维牢笼里。现在,我开始尝试着用一种更开放、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挑战,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更有韧性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