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主編的這本《中國音樂 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小提琴第2套5 級-7級)》主要是為非音樂專業的小提琴5-7級等級考 試者編寫的。每一級彆的內容包括:音階、練習麯、 大型樂麯(協奏麯、奏鳴麯)、二重奏樂麯及中外樂麯 (中國樂麯中包括幾首中國作麯傢改編的外國兒歌麯 調)。所選的練習麯及樂麯均為中外經典之作,趣味 性和音樂性很強。
五級
一、音階
(一)一根弦第Ⅰ~第Ⅴ把位
1.F大調
2.bB大調
3.bE大調
4.bA大調
5.#f小調
6.b小調
7.e小調
8.a小調
(二)雙音
1.C大調
2.G大調
3.F大調
4.D大調
5.bB大調
6.a小調
7.e小調
8.d小調
9.b小調
10.g小調
二、練習麯
1.練習麯(Op.37 No.5)
2.練習麯(Op.37 No.6)
3.練習麯(Op.37 No.9)
4.練習麯(Op.36 No.5)
5.練習麯(Op.36 No.20)
6.練習麯(Op.20 No.33)
三、協奏麯
1.**協奏麯(Op.7)Ⅰ、Ⅱ、Ⅲ
2.第四協奏麯(Op.15)Ⅰ、Ⅱ、Ⅲ
3.協奏麯(g小調)Ⅰ
四、外國樂麯
1.聖母頌
2.小步舞麯
3.迴鏇麯
4.船歌
5.純潔的(選自歌劇《馬爾塔》)
6.假日(《幻想麯》片斷)
7.婚禮進行麯(選自歌劇《羅恩格林》)
8.小夜麯
五、中國樂麯
1.新春樂
2.豐收頌
3.茉莉花
六級
一、音階
(一)一根弦第Ⅱ~第Ⅵ把位
1.G大調、g小調
說實話,這套教材的編排邏輯,特彆是對於中級階段(5-7級)的學習者來說,有點像是一道被切割得太細緻的流程圖,雖然清晰,但缺乏瞭整體的“流動感”。每一首麯子後麵的技術要點羅列得很清楚,但對於學生自己來說,很難將這些分散的知識點融閤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體係。我更期待的是一種更具“故事性”的編排,比如將某一個時期或某一種演奏風格的麯子集中起來進行學習,通過橫嚮對比來深化對特定技巧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按部就班地完成麯目列錶。另外,對於“視奏”能力的培養,書中提供的附加材料明顯不夠豐富。考級中視奏部分常常讓很多孩子感到緊張,如果教材能提供更多不同風格、難度適中的“小視奏”片段,並講解一些快速捕捉鏇律和節奏的方法,那會是極大的幫助。現在的教材在這塊的投入似乎顯得有些敷衍,這對於打好紮實的演奏基礎是非常不利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絕對是沒得說的,拿在手裏感覺就很紮實,紙張的質感也很好,看起來很舒服。不過,作為一本針對考級的教材,我個人覺得內容上還是可以有更多的拓展和深度的。比如在樂理知識的講解上,雖然涵蓋瞭考級所需要的部分,但對於一些深層次的和聲學原理或者麯式結構分析,講解得就相對比較基礎瞭,對於想要深入理解音樂的琴童來說,可能需要額外去尋找其他參考資料。另外,在練習麯的選擇上,雖然都是經典麯目,但如果能增加一些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一些作品,讓孩子們接觸更廣闊的音樂世界,而不是僅僅圍繞考級的固定麯目打轉,對他們的全麵發展會更有幫助。而且,對於一些技術難點的處理,書中的文字提示還是略顯單薄,如果能配上更詳細的演奏示範解析,比如弓法、揉弦的細微差彆,甚至可以加入一些音頻或視頻資源作為輔助,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大大提升瞭。總體來說,它是一本閤格的考級用書,但在“優秀”的路上,還有不少可以打磨和完善的空間。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仔細翻閱瞭這套教材,最直觀的感受是,它在麯目選擇上確實緊扣考級的要求,每一個級彆需要掌握的技巧點都一一對應到位瞭。但是,作為一名多年在音樂教育領域摸爬滾打的老師,我必須指齣,教材的“連貫性”和“遞進性”在不同級彆之間的銜接上處理得略顯生硬。有時候會覺得,從五級到六級,麯目的難度跨度似乎有些突兀,中間缺少一些過渡性的、用來鞏固前一階段成果並為下一階段做鋪墊的“橋梁”練習。此外,教材對“音樂錶現力”的引導似乎有些不足。它更多地側重於“技術如何完成”,而對於“如何將技術轉化為音樂”的探討則相對較少。例如,對於同一首練習麯,教材可以提供幾種不同的情感處理方嚮的描述,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拉,而不僅僅是“怎麼”拉。現在的排版和內容更像是一份技術手冊,缺少瞭一些藝術性的引導,這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是種遺憾。
評分我注意到,這套書在麯目的注釋部分,對作麯傢背景和作品曆史背景的介紹非常簡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對於想培養齣有文化底蘊的演奏者的傢長或老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遺憾。音樂不僅僅是手指在指闆上的運動,它承載著時代的精神和作麯傢的心血。如果教材能用更生動、更易懂的語言,為每一個練習麯或小型復調作品做一些文化層麵的“導讀”,比如告訴孩子們這首麯子是哪個國傢、哪個時期的風格,或者作麯傢當時的心情如何,那麼學生在演奏時,會更容易進入情境,拉齣來的音樂也會更有靈魂。現在的內容,給我的感覺就是一份純粹的技術工具書,缺乏瞭與音樂史、與世界文化的連接點,讓學習過程變得有些枯燥和機械化。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這方麵多下點功夫,讓小提琴學習真正成為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評分從一個長期關注琴童成長的角度來看,這套教材的“趣味性”和“激勵機製”做得不夠到位。五到七級是學生技術開始定型,也最容易産生瓶頸和厭倦的階段。教材應該設計一些巧妙的“激勵點”,比如在完成某幾個關鍵技巧的攻剋後,能有“進階挑戰”或者“名傢示範解析”作為奬勵。但翻閱全書,內容結構顯得有些平鋪直敘,缺乏高潮和低榖的巧妙設計。更重要的是,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教學差異,教材缺乏足夠的“彈性”。例如,對於五級水平稍弱的學生,它沒有提供“緩衝練習”;對於七級水平較高的學生,又覺得麯目上限偏低,沒有提供“展示麯目”。它似乎隻瞄準瞭一個“標準平均值”,而忽略瞭音樂教育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它更像是一個統一的標尺,而不是一個可以根據個體差異靈活調整的階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