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RFID技术与应用
定价:26.00元
售价:19.0元,便宜7.0元,折扣73
作者:董丽华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1210619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RFID被誉为21世纪*有应用和市场前景的十项技术之一。我们借助RFID这种编码的检测手段将自己的认识和需求自动地与计算机和网络联系起来,大大扩充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RFID是如何实现这种功能的,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其前景又将如何呢?本书作者基于大量科研和教学的实践对此做出了详尽和圆满的解答。
这本书中除了可以系统地学习RFID技术知识并借鉴在物流、安防、制造等领域的应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切中电子信息化时代的脉搏,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得到巨大的启迪和教益。
祝贺这本书的问世,并预祝该著作收到远远超过预期之上的丰硕成果。
——亚太RFID技术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主编 周文豪
本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RFID的工作原理、RFID的技术实现、RFID的标准体系、RFID系统架构、RFID在生产及包装业的应用、RFID在产品仓储中的应用、RFID在配送中心的应用、RFID在门禁管理中的应用、RFID在产品防伪中的应用、RFID在制造业中的应用、RFID生产物流实验系统等。
本书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无线射频技术及其在相关行业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的教材,也可供工厂及科研院所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董丽华,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和先进制造技术,主持、参加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技术的介绍,而是花了相当篇幅探讨了 边缘计算与RFID的融合,以及如何利用轻量级的AI算法直接在读写器端进行初步数据清洗和异常检测。作者对 UWB(超宽带技术) 与RFID结合的应用前景也进行了深入的展望,指出了融合定位带来的精度飞跃。阅读这些内容时,我仿佛听到了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脉搏,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是一本“行业前沿报告”。它激励我思考如何将现有的技术栈进行升级,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挑战。这本书的内容厚度、知识密度和战略高度,完全配得上它在领域内的地位。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简直让人惊叹,它仿佛是一扇通往全新信息管理世界的窗口。我原以为对无线射频技术的了解已经算是入门了,但这本书里对 低频、高频和超高频 技术的物理原理、工作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关于标签的芯片设计和天线原理的部分,作者似乎毫不吝啬地分享了大量的工程细节,即便是复杂的电磁耦合理论,也被拆解得清晰易懂。读完关于 RFID系统集成与部署 的章节,我立马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追溯或资产管理系统的蓝图,这远超我预期的收获。它不仅停留在“是什么”,更深入到“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对于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工程师或项目经理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战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实操价值高得令人咋舌,它不仅仅是概念的堆砌,更像是手把手教你搭建一套系统的操作指南。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 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 中应用的部分。作者详细剖析了在高温、高湿、高金属干扰等极端工业环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标签封装材料和读写器功率进行优化配置,甚至给出了几组具体的参数调整曲线作为参考。这些都是在一般教程中绝对看不到的“干货”。读到后面,我感觉自己像是参与了一个为期数月的项目攻关会,每一个技术难点、每一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都被赤裸裸地摊开来讨论。对于那些正在为工厂设备联网或高价值设备盘点头疼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论和案例分析,直接可以拿来套用,极大地缩短了试错成本。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但又不失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它不像那些纯粹的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像是一位资深专家在进行一场高水平的专业讲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 安全与隐私保护 议题时的平衡态度。在介绍了诸如物理层防克隆(PUF)和加密算法在数据传输中的应用后,作者并没有回避当前技术在实际落地中面临的伦理挑战和监管困境。这种前瞻性的讨论,让读者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也能保持一份批判性的思维。全书的逻辑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妙,从基础的电磁波理论过渡到复杂的中间件编程和云计算平台对接,层层递进,确保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平稳过渡,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评分从编辑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设计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大量的 流程图、系统架构图和实验对比表格 穿插其中,使得复杂的技术概念得以可视化。例如,在解释不同中间件(如OPC UA与MQTT)在RFID数据采集链中的作用差异时,作者用一张对比图就胜过了好几页的文字描述,效率极高。更值得称道的是,书后附录中对 国际标准(如ISO/IEC 18000系列) 的梳理和注解,详尽而准确,这对于进行国际贸易或需要符合特定行业规范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标准基石,让你的技术实践能够站得住脚,而不是停留在“能用”的层面,而是达到“合规”的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