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传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著
图书标签:
  • 克娄巴特拉七世
  • 埃及艳后
  • 古埃及
  • 历史人物
  • 传记
  • 历史
  • 女性史
  • 罗马帝国
  • 亚历山大
  • 凯撒
  • 安东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801307873
商品编码:2976450020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传

:24.80元

售价:16.9元,便宜7.9元,折扣68

作者:(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8013078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那条被誉称为“埃及的母亲”的尼罗河上,我*后一次看见了她。她依然心系遥远的北方。在她的心中,埃及差不多算是一个异城之国。地中海那儿才是她的家。对她的每一个故事,海风都会发出轻轻的叹息。为了描绘主人公的个性,我在撰写其他传记时,对主人公本人、他的朋友或他的敌人的私函、讲话、回忆录之类的资料,我都试图尽力去搜集。但是,在克娄巴特拉这篇传记里中,这些东西压根儿就没有了。

内容提要

她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女人”;她比大多数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气质,比大多数男子具有更大的力量和决心;她被称为“埃及艳后”,实际上她没有埃及血统,她是马其顿人的后裔。 情人、母亲、战士、女王,对她来说缺一不可。 她是大地上的凡人,又好像是按照上天的节奏而活跃于人世的。 她是古埃及王国聪明能干的统治者。 她有坚定而明确的目标:她是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并且试图借助罗马的力量把埃及王国重新建立起来,但她并不仅限于有恢复王朝的雄心壮志,她身上还有一个“不朽的要求”。那就是她把自己看成是一种古老文化的保卫者,而如果没有她这样一个人,这个文化是注定要灭亡的。 本书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是一位知名传记作家,一个被视为达到“通人”水平的作家。他对自己所论述的主题,作了数十年的酝酿。他以毕生的生命体验,把这部书写成了深入浅出、厚积薄发、举重若轻之作。一扫两千年来人们对这位“埃及艳后”的误读。

目录

序言
章 阿弗洛狄忒
第二章 宙斯
第三章 锹俄罗索斯
第四章 阿瑞斯
第五章 湮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尼罗河畔的王冠:托勒密王朝末期权力斗争与文化交融的史诗 本书聚焦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地中海世界风云变幻的那个关键时期,详细描摹了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埃及托勒密王朝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结构、埃及本土文化与希腊化文明的激烈碰撞,以及罗马共和国崛起对整个地中海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并非单纯的个人传记,而是以一个宏大历史叙事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支撑这座古老王国运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体系。我们试图还原的,是一个在内忧外患中挣扎求存的埃及,一个由雅典哲思、马其顿铁血和尼罗河神权共同塑造的独特文明体。 第一部分:帝国遗产的黄昏——托勒密王朝的结构性困境 (约公元前180年 - 公元前80年) 在克娄巴特拉七世登台之前,托勒密王朝已历经数代君主的统治,王国的根基正遭受着侵蚀。本部分将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核心议题: 1. 亚历山大遗嘱的地理政治学: 详细考察托勒密王朝如何通过对塞浦路斯、昔兰尼加和叙利亚南部等关键领土的控制,试图维持其地中海霸主的地位。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与塞琉古帝国、安提柯王朝在“领土边界”上的长期冲突——特别是围绕科伊莱叙利亚(叙利亚-腓尼基地区)的拉锯战——如何持续消耗埃及的国力。重点分析公元前168年,罗马在皮德纳战役后对埃及事务的首次明确干预(皮洛斯宣告),如何将埃及彻底纳入罗马的势力范围,成为其名义上的“盟友”和实际上的附庸。 2. “双重”统治模式的张力: 托勒密王朝的统治是独特的双轨制:君主是希腊化的军事领袖,但同时必须扮演古埃及法老的角色。本章将细致描述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化精英阶层(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如何垄断了行政、军事和税收体系,以及这种精英垄断如何导致了与广袤的埃及本土农民和神庙祭司阶层的结构性隔阂。我们将探究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运作机制,考察它们在文化输出与维护统治合法性上的双重功能。 3. 内部的王室纷争与“内战”循环: 托勒密王朝王室继承制度的模糊性,导致了从托勒密三世(埃格塞特斯)时期开始的,一系列兄弟姐妹、夫妻之间残酷的权力斗争。本书将梳理几位前任君主(如托勒密八世·斐斯孔、托勒密十二世·奥莱特斯)的统治路径,着重分析他们为巩固权力而采取的血腥清洗、财富没收以及向罗马支付巨额“献金”的行为,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国家财政的枯竭和军事力量的衰弱,为后来的政治危机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尼罗河的经济命脉与神庙的权力堡垒 (约公元前200年 - 公元前50年) 埃及的稳定建立在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和成熟的灌溉系统之上。本部分将深入分析支撑王权的经济基础,及其与宗教势力的关系。 1. 皇家土地制度与税收体系: 详细解析托勒密时期的土地分配制度,包括“皇家地产”(Protonomia)、“神庙地产”和“私人持有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通过现存的帕皮鲁斯文献,重构出前王朝时期对谷物收成、劳役征发(如“劳动租”制度)的精确控制方式,以及这种重负如何最终压垮了小农。分析了为支付罗马的债务,王室采取的短期、高压力的财政政策及其社会后果。 2. 亚历山大里亚的贸易枢纽地位: 考察亚历山大里亚作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地位。分析红海贸易(与印度、阿拉伯的香料和珍宝贸易)和地中海贸易(与意大利、希腊、小亚细亚的谷物、纸莎草、玻璃器皿交易)的运作方式。重点探讨港口管理、铸币权和国家对关键物资(如石油、盐)的垄断策略。 3. 祭司阶层的崛起与抵抗: 神庙在古埃及是重要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组织。本章将讨论托勒密君主如何通过“祭司法案”和“奉献”来安抚强大的门塔(孟菲斯)和底比斯的大祭司,以换取他们对希腊化统治的宗教性认可。分析在政治动荡时期,地方神庙如何成为事实上的独立权力中心,有时甚至成为地方叛乱的温床,这些事件对中央权威的削弱作用不容忽视。 第三部分:罗马阴影下的过渡期——地中海权力转移 (约公元前80年 - 公元前48年) 这一部分将重点描述罗马共和国从一个遥远的干预者,逐渐演变为埃及命运的最终裁决者的过程。 1. 罗马“保护”的代价: 分析托勒密十二世·奥莱特斯(克娄巴特拉七世的父亲)如何乞求罗马介入,以平息国内的叛乱,并最终在公元前58年至前55年的流亡和复位过程。重点展示罗马元老院和地方将领(如庞培、凯撒)如何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作为政治筹码。埃及的“独立”地位,已然沦为罗马内战中政治派系间进行金钱交易和军事支持的筹码。 2. 埃及的军事与海军力量: 评估托勒密王朝在面对罗马时的真实军事能力。分析其军队的构成——大量雇佣的色雷斯人、高卢人和叙利亚步兵,以及相对衰弱的马其顿式方阵。探讨埃及海军在历次冲突中的表现,以及它相对于罗马强大的地中海舰队的明显劣势。 3. 知识与文化遗产的保存: 在权力衰微的背景下,探讨托勒密王朝晚期对希腊化科学和知识的最后一次集中投入。描绘了亚历山大里亚在科学、医学和哲学领域所保持的相对独立性,分析这些智识成就如何超越了埃及王室的政治衰落,成为后世罗马和拜占庭世界的重要知识源泉。 通过对这些复杂背景的细致梳理,本书旨在构建一个立体、多维的历史图景,展示一个曾经辉煌的王国如何在历史的巨大洪流中,步入其不可避免的终结阶段,为下一部作品中即将登场的关键人物提供最坚实、最无可辩驳的历史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大震撼来自于它对“女性力量”在历史中被重塑和误解的反思。作者通过详实的记录,试图剥离后世附加在主角身上的诸多浪漫化或妖魔化的标签,展现了一个在极度父权社会中,如何依靠智慧、魅力和政治手腕力求生存与统治的真实个体。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主角作为母亲、作为统治者、作为爱人这三重身份之间微妙平衡的剖析,这种分析极其透彻且富有洞察力。它成功地拓宽了我们对“历史伟人”这一概念的理解,提醒我们,无论多么光芒万丈的人物,其决策都深受时代、环境以及个人局限性的影响。阅读它,与其说是在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女性韧性与政治智慧的深刻哲学探讨。

评分

从一个纯粹爱好故事的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处理得非常精妙,充满了巧妙的伏笔和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作者似乎很擅长利用时间线的跳跃和不同人物视角的切换来制造悬念,始终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传记写法,而是像一个高明的导演,知道何时该聚焦特写展现内心的挣扎,何时该拉远景展现历史的大格局。特别是书中对权力的腐蚀性和人性的脆弱面的探讨,处理得极其到位,没有给出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留给了读者广阔的解读空间。这种高明的叙事技巧,让这本书的耐读性大大增加,读完后回味无穷,总觉得还错过了哪些隐藏的细节。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引人入胜,作者仿佛带着我一同穿越回了那个波谲云诡的古埃及和罗马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与深刻。那些复杂的政治权谋、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到关键转折点时,我甚至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那种身不由己的宿命感让人扼腕叹息。行文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疾风骤雨般紧凑激烈,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戏剧张力;时而又像尼罗河畔的微风,缓慢而悠长地铺陈着日常生活的细节,让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贵族阶层的真实生活面貌,而非仅仅是教科书上冰冷的记载。整体而言,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部充满魅力的史诗,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反思权力、爱情与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位置。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辨识度,它流畅中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但又绝不显得晦涩难懂。作者似乎深谙如何运用富有画面感的词汇来构建场景。我特别喜欢他/她对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仿佛每一个场景都有其专属的色调和光影。比如描述盛大庆典时的华丽与奢靡,与描写决策厅中的冷峻与算计时,文字的质感会发生微妙而精准的转变。这种文字功力的体现,使得即便是相对枯燥的政治协商段落,也读起来津津有味,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它有一种魔力,能让读者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自己正在阅读的是一部历史传记,而更像是在阅读一部精心打磨的文学巨著,充满了对人类复杂情感的细腻捕捉和精准表达。

评分

这本书的史料考证工作无疑是下足了功夫的,这一点从作者旁征博引却又处理得游刃有余的细节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尽管我并非历史专业的读者,但阅读过程中,那些关于地缘政治、文化冲突以及宗教信仰的阐述,都显得异常扎实可靠,为整个故事提供了坚实的背景支撑。作者没有沉溺于简单的英雄主义或脸谱化的反派塑造,而是试图还原一个多面、充满智慧和缺陷的个体形象。对于书中涉及的战争场景和宫廷礼仪的描述,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料气味和紧张的汗味。读完后,我对那个时代,尤其是那个女性统治者所处的独特历史境遇,有了一种远超以往的、更加立体和深刻的理解。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研究与引人入胜的文学叙事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是一种兼具学术价值和阅读享受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