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生存在世界上?
為什麼要做好人?
為什麼要學哲學?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本書提出十大問題,首先探問哲學是什麼,接著論及哲學的主體──人,哲學的方法──思想,哲學的對象──存在;然後依次討論真、善、美、聖的層次,及其對應之學科──科學、倫理、藝術、宗教;最後聚焦於人我互助的社會。藉十大問題來介紹哲學、活用哲學,提供讀者安身立命、修己成人的祕方。鄔昆如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士 奧地利銀色堡大學神學碩士 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行政院國科會客座教授 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主任 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士林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著作/ 《希臘哲學趣談》 《中世哲學趣談》 《近代哲學趣談》 《現代哲學趣談》 《西洋百位哲學家》 《西洋哲學史話》 《文化哲學講錄》《西洋哲學十二講》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更偏向于科普性质的哲学导论,但事实是,它深入到了非常核心和尖锐的矛盾点。书中对“何为真实”的探讨,简直是颠覆了我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认知框架。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令人不安的悖论,反而像是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表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认知失调”感,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看来充满了漏洞。这种被挑战的感觉很刺激,但也伴随着一种隐隐的不安,就像是突然被告知你所站立的地面可能并不稳固。不过,作者的引导非常高明,他引导你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并将这种不确定性视为继续探索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这种充满思辨张力的写作方式,让人爱不释手,即便是那些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消化的段落,也充满了回味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深邃的靛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古朴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一种沉思的氛围。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实的纸张触感就很让人安心,感觉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而是真正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随便翻开一页,里面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讲究,字里行间留出的呼吸空间,让人在阅读那些稍微晦涩的哲学概念时,不至于感到压迫。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形而上学问题,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特别是开篇对“我是谁”这个永恒命题的探讨,他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梳理历史上几位思想巨匠的观点,构建了一个让人信服的思考路径。读完第一章,我放下书,对着镜子端详了自己许久,那种被触动后的自我审视,是很多畅销书都无法带来的深度体验。它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按摩,让人在喧嚣中找到了一处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一门艺术,它不像传统哲学书籍那样按部就班地介绍历史流派,而是采取了一种主题导向、螺旋上升的方式。每一章似乎都在回答一个宏大到令人晕眩的问题,但每一层的剖析都比前一层更加深入和精微。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引用其他思想家观点时的那种“对话感”,他不是简单地复述,而是将那些尘封已久的思想观点拉到现代的语境下进行“再审判”。比如,他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现代性批判,视角非常新颖,让人看到了经典理论在当今数字信息爆炸时代的新的局限性与可能性。这种将古今智慧融会贯通的能力,让整本书读起来有一种跨越时空的震撼感。它不是在复述历史,而是在激活历史,让沉睡的哲学之光重新照亮我们脚下的路。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穿越迷雾重重的海洋,不断发现新的大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古典而又精准,读起来像是在聆听一位老派的大学教授在讲堂上娓娓道来,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但又不失温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逻辑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细腻。比如,在讨论“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章节,他先是搭建了决定论的坚实框架,让你几乎要相信一切都是注定的命运,紧接着,他又巧妙地引入了量子力学的一些类比,虽然不是硬核的科学论述,但那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意义的努力,非常打动人。整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有激烈的辩论,也有沉静的冥想,读到酣畅淋漓之处,我甚至会忍不住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起在脑海中推演公式和概念。这绝对不是那种可以囫囵吞枣的书籍,它要求你全神贯注,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空白处勾画思维导图,才能真正跟上作者的步伐。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罕有的宁静和专注力。现在的阅读材料大多追求快速吸收和即时满足,但这本书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它鼓励你慢下来,甚至需要带着笔和笔记本去“攻克”它。那种在字里行间捕捉作者思维的跳跃和转折,就像在玩一场高智商的解谜游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结尾部分并未提供一个大团圆式的结论,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邀请,邀请读者带着书中获得的工具和视角,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这种不替读者做决定的处理方式,恰恰体现了对个体思考自由的最高尊重。它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种,让你自己去照亮前方的道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带宽”都被拓宽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再单一,看待日常琐事时,似乎也多了一层冷静的、形而上的审视,这是一种无价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