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选集(第二卷精装)
定价:48.00元
作者: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7-01
ISBN:97870100091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一卷包括毛在抗日战争前期,即1937年7月至1941年5月间写的40篇著作。
目录
抗日战争时期(上)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反对自由主义(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和英国记者贝特的兰的谈话(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陕甘宁边区、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五日)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
  论持外战(一九三八年五月)
  中国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
  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五四运动(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
  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
  反对投降活动(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
  必须制裁派(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党人》发刊词(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九三九年十月一日)
  中国革命和中国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纪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0年一月)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一九四0年一月二十八日)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顽固派(一九四0年二月一日)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一九四0年二月一日)
  《中国工人》发刊词(一九四0年二月七日)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九四0年二月七日)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九四0年二月二十日)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九四0年三月六日)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0年三月十一日)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顽固派的进攻(一九四0年五月四日)
  团结到底(一九四0年七月五日)
  论政策(一九四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为皖南事变发表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
  打退第二次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
  关于打退第二次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通常更偏爱那些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这一卷的内容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消化其中关于党的建设和自我革命的章节,那种对组织内部纯洁性的极端重视,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保持活力的机制,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任何一个大型组织都需要认真学习的宝贵经验。精装本的触感和翻页的手感也极佳,书页的纸张略带微黄的色泽,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这对于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来精读这本书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框架又被拓宽了一点,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这本书不是简单的历史文献汇编,它是一套经过残酷实践检验的,关于如何领导和变革社会的“方法论”。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但它会教你如何去提问,如何去寻找那个“正确的答案”。
评分这本厚重的精装书拿在手里,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沉甸甸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老式的油墨印刷质感,让人瞬间联想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特意挑选了这一卷,是想深入了解一些更具体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那种文字的密度和术语的运用确实需要我放慢阅读的速度,得时不时地停下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那些论述的深刻内涵。比如,关于如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真正有效地组织起最广大的工农群众,书里详尽地分析了各种阻碍和策略的调整,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后来某些理论的空泛相比,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如何进行思想斗争和路线选择的论述,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精确“扫描”和科学的“诊断”。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让人满意,精装的侧边保护得很好,即便经常翻阅,也显得十分耐用,这对于经常需要对照和学习的深度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考量。这本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那个时代开拓者的智慧与汗水。
评分拿到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思想力量。这本书的文字,乍一看似乎有些陈旧,但一旦沉浸进去,就会发现其逻辑的严密性和前瞻性是多么惊人。我花了好几天时间,仔细研读了其中关于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那几篇重要文献。里面的论述,不仅仅是指导当时的军事行动,更像是为后来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可复制的逻辑模型。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处理军民关系、如何进行后勤保障的细致安排,体现了一种极高的组织艺术。我试着用现代的管理学视角去审视,发现很多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只是被我们用不同的词汇包装起来了。精装本的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数据,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需要做笔记和标记重点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需要反复咀嚼,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复杂环境下的洞察力与决断力。
评分这次购买精装版,主要是为了收藏和长期研读的需要。平装书经不起太多次的翻动,而这本书的内容值得反复推敲。开篇几个章节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研究。那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灵活运用,不是教条式的搬用,而是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统一战线和阶级分析的部分,那种对不同社会阶层心理和利益诉求的精准把握,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那个多方势力角逐的年代,能够形成如此强大的凝聚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很微妙,时而如刀锋般锐利,直指问题核心;时而又变得非常具有感染力,充满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精装版的封面设计,那种深沉的色调,仿佛也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庄严,让人在翻阅时自然而然地就带上了一种敬畏和认真的态度。它要求读者付出努力,但回报给你的,是远超预期的思想启迪。
评分作为一名严肃的阅读者,我非常看重书籍的物理品质和内容的一致性。这本精装《毛选集(第二卷)》在装帧上确实体现了“精装”的水准,书脊牢固,内页装订一丝不苟,即便是大开本的篇幅,拿在手里也感觉非常扎实可靠,不用担心章节脱落的问题。内容方面,这次的重点阅读是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述。我发现书中对于如何将宏大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步骤,有着极其详尽的论述,这在很多理论著作中是缺失的。作者在面对实际困难时,展现出的那种不断试错、总结经验,再修正方向的务实精神,是这本书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它不是“先知”的预言,而是“实践者”的血泪史总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象当时的场景,在那种信息匮乏、物资短缺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如此清晰的战略规划,其智力水平和意志力实在令人叹服。这本书是理解一个国家发展逻辑的基石之一,非常值得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