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光縴通信工程
定價:52.00元
作者:曾慶珠,馬敏,閆之燁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68225175
字數: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光縴通信工程》以光縴通信工程施工為主綫,以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為原則,以光縴通信工程崗位職業技能培養為重點。共六個單元,包括:光縴通信工程、光纜、光器件及設備、光縴通信工程技術、光纜工程施工和工程測試。
目錄
學習單元1 光縴通信工程
任務1一1 光縴通信(係統)認知
任務1—2 光縴通信工程
學習單元2 光纜
任務2—1 光縴光纜
任務2—2 皮綫光纜
任務2—3 海底光纜
學習單元3 光器件及設備
任務3—1 光有源器件
任務3—2 光無源器件
任務3—3 光端機
任務3—4 光縴放大器
任務3—5 PDH與SDH
任務3—6 SDH IIbs結構
任務3—7 SDH復用
學習單元4 光縴通信工程設計
任務4—1 光縴通信工程設計基礎
任務4—2 光纜綫路工程設計
任務4—3 綫路勘測及繪圖
項目4—1 光纜通信綫路工程設計
項目4—2 工程設計案例
學習單元5 光纜工程施工
任務5—1 光纜工程施工概述
任務5—2 光纜單盤檢驗
任務5—3 路由復測
任務5—4 光纜配盤
任務5—5 光纜敷設
任務5—6 光縴熔接
任務5—7 光纜接頭盒的製作
任務5—8 光纜ODF成端
任務5—9 光纜綫路竣工
項目5—1 光纜接入工程項目
學習單元6 工程測試
任務6一1 OTDR測試
任務6—2 光纜綫路測試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翻開這本《現代電子技術基礎》,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沒想到作者的敘述方式頗為引人入勝。開篇對於半導體物理基本概念的闡述,沒有過多地陷入復雜的數學推導,而是通過大量的類比和生動的圖示,將電子在不同材料中的行為描繪得淋灕盡緻。特彆是關於PN結的形成和反嚮偏置特性那幾章,我竟然能清晰地在腦海中構建齣電場和耗盡區的動態圖像。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似乎找到瞭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之間的完美平衡點。比如,講到二極管的開關特性時,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想模型上,而是深入分析瞭存儲時間、反嚮恢復電荷這些對實際電路設計至關重要的非理想參數,並輔以實際示波器測量麯綫作為佐證。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從理論走嚮實際操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讀完這部分,我對那些散落在各個電路闆上的晶體管和二極管,不再是模糊的元件符號,而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知道它們在電壓和電流的驅動下,究竟“在想什麼”。這種由內而外的認知升級,是很多理論書籍難以提供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某些高頻應用的前沿探討上,篇幅略顯保守,不過考慮到全書的廣度,也算是可以接受的權衡瞭。
評分我最近在忙著做一個關於嵌入式係統功耗優化的項目,手裏堆瞭不少關於低功耗設計和實時操作係統的書籍,但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這本《麵嚮物聯網的傳感器網絡架構》。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像傳統的網絡書籍那樣,將重點放在數據鏈路層或網絡層的協議細節上,而是完全以“能源”和“數據價值”為核心邏輯來組織內容的。作者對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的分析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細緻程度。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對比瞭不同類型的無綫通信技術——Wi-Fi、藍牙LE、LoRaWAN、NB-IoT——在不同負載模型下的能量消耗麯綫,圖錶清晰到幾乎可以直接套用到我的設計選型中去。更讓我驚喜的是,它沒有停留在“如何實現通信”的層麵,而是深入討論瞭“數據壓縮與邊緣計算”如何從源頭上減少不必要的無綫傳輸,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節能。例如,它提齣的基於卡爾曼濾波器的異常值抑製算法在邊緣節點上的部署方案,既保證瞭數據的準確性,又大大減少瞭數據包的發送頻率。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高級的“省電秘籍”,它教你如何像一個精打細算的管傢一樣,為每一個微小的電荷負責,這對於我們這些天天和電池續航搏鬥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評分這本《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與版圖實現》無疑是為已經有一定模擬和數字電路基礎的設計師量身定製的“進階指南”。它沒有花費篇幅去復習MOSFET的基本工作原理,而是直接切入到芯片設計的後期和物理實現階段的諸多挑戰。我最欣賞它對“設計收斂性”的強調。書中對於設計流程中的後仿真環節著墨頗多,特彆是版圖寄生參數提取(寄生電阻、電容和電感)對時序和功耗的影響,作者通過大量的仿真案例展示瞭在先進工藝節點下,這些“看不見”的因素是如何成為性能瓶頸的。從邏輯門到標準單元庫的布局,再到整個芯片的自動布局布綫(Place & Route)策略,這本書提供瞭一套非常係統化的思維框架。它教會你如何思考物理布局的閤理性,而不是僅僅依賴EDA工具的默認設置。尤其在低功耗設計方麵,它詳細探討瞭多電壓域隔離單元(Isolation Cell)和電平轉換器(Level Shifter)的正確選型與放置規範,這些都是在Tape-out前夕至關重要的細節。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流片”這件事的敬畏感和掌控感都提升瞭一個檔次,不再是單純的電路圖繪製者,而是真正理解瞭電子如何從矽片中“誕生”的工程師。
評分對於一個專注於電源管理IC(PMIC)設計的人來說,很多關於係統集成和封裝的熱門話題往往顯得有些“虛”。然而,這本《先進封裝技術與熱管理》卻精準地擊中瞭我的痛點。我一直覺得,再優秀的電路設計,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熱耗散問題,最終也會因為結溫過高而性能衰減甚至失效。這本書的後半部分,關於芯片級和闆級的熱流路徑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它不僅詳細講解瞭有限元分析(FEA)在熱傳導建模中的應用,更難得的是,作者還結閤瞭實際的封裝材料參數——比如芯片粘閤劑的導熱係數、引綫框架的熱阻等——給齣瞭非常實用的熱設計指南。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熱點識彆與局部散熱增強”的章節,裏麵展示瞭如何通過改變焊盤布局、增加均熱層(Heat Spreader)的麵積來有效地引導熱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充滿瞭工程術語,但每一項技術介紹都配有清晰的物理模型和實際的測試數據,讓人完全信服。它真正實現瞭理論與微觀工程實踐的無縫對接,讓我對如何設計一個既小巧又涼爽的集成模塊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讀完《數字信號處理的理論與實踐》,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本書成功地將一個公認的難啃的硬骨頭,掰成瞭易於消化的知識塊。通常,DSP的書籍要麼過於側重於傅裏葉變換背後的數學推導,讓人望而卻步;要麼過於偏重於某特定DSP芯片的匯編編程,使得知識點缺乏通用性。但這本《數字信號處理的理論與實踐》顯然走瞭一條中庸而高效的路綫。它巧妙地平衡瞭理論的嚴謹性和算法的工程實現性。比如,在講解FIR濾波器設計時,作者首先用Z變換的直觀幾何意義解釋瞭濾波器響應的特性,然後立刻跳轉到窗函數法和頻率采樣法的具體設計步驟,並用MATLAB/Python的代碼示例清晰展示瞭設計結果。對於連續時間信號到離散時間信號的轉換,作者不僅解釋瞭采樣定理,還詳盡地分析瞭混疊(Aliasing)現象在實際采集中的錶現形式,配有視覺衝擊力極強的頻譜圖,讓人一目瞭然。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理解“為什麼”要用某個算法,而不是僅僅告訴你“怎麼用”,這種深層次的理解,是構建任何復雜數字係統(比如音頻處理、圖像濾波)的基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