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岁月留痕:朱威烈译作选:社科艺术卷 | 作者 | 朱威烈 |
| 定价 | 66.00元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27053644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岁月留痕(社科艺术卷)/朱威烈译作选》编著者朱威烈。此书于2005年4月出版。5月我出访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埃及和沙特5国。前3国是作为中阿友协代表团负责人去进行学术交流;在埃及,是与仲跻昆、国少华、杨言洪和葛铁鹰4位教授一起接受埃及高教部部长颁发的表彰奖;去沙特则是应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之邀,去作个演讲。我在埃及的活动,均由埃及前驻上海总领事阿卜杜勒·法塔赫·安泽鼎联系安排。他当时任埃及外交部人事司司长。颁奖仪式之外,他还让我会见了即将赴华任职的新大使和新总领事。更令我难忘的是,他把已经退休的巴哈丁博士请到外交部与我会面,使我有机会当面送上《十字路口》样书。巴哈丁依然精神矍铄,彬彬有礼。他一面在中译本扉页上题词回赠,一面告诉我,他还想写一本新书,待出版后再找我帮忙。2006年春,我又去出席埃及文化高理事会为世界10位学者举行的颁奖表彰会,再次与已准备出使古巴的安泽鼎大使见面。他带来了巴哈丁博士的问候,还说:“部长阁下想见你。”但直到安泽鼎大使送我上飞机,再没谈起会面之事,可能是巴哈丁的新书还未写好,也可能是有其他不便之处。我没有问。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自序:我与译事中东艺术史 古代序 编 原始时代的中东艺术 历史绪论:人类文明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 章 埃及 节 原始时代 第二节 前王朝时代 第二章 两河流域(今伊拉克) 第三章 叙利亚、巴勒斯坦和约旦 第四章 安纳托利亚地区 第五章 伊朗 第二编 王国时代的中东艺术古埃及地图 章 埃及 节 提尼时代 第二节 古王国时代 第三节 中王国时代 第四节 新王国时代 第五节 末期时代 第二章 两河流域 节 王国时代的苏美尔 第二节 阿卡德 第三节 第二王国时代的苏美尔 第四节 古巴比伦王国时代 第三章 安纳托利亚地区(今土耳其) 节 安纳托利亚早的居民 第二节 赫梯人和胡里特人 第三节 叙利亚北部新赫梯联邦艺术 第四章 叙利亚、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第五章 两河流域 节 亚述帝国 第二节 新巴比伦王国 第六章 伊朗 节 鲁里斯坦和西徐亚人 第二节 米提亚王国和阿黑门尼德王朝 中东艺术史 希腊入侵至伊斯兰征服中东地图 希腊入侵至伊斯兰征服 中东地区大事年表 序 编 希腊、罗马时代 历史绪论 章 埃及 ……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十字路口 |
| 编辑推荐 | |
| 《岁月留痕(社科艺术卷)/朱威烈译作选》编著者朱威烈。此书于2005年4月出版。5月我出访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埃及和沙特5国。前3国是作为中阿友协代表团负责人去进行学术交流;在埃及,是与仲跻昆、国少华、杨言洪和葛铁鹰4位教授一起接受埃及高教部部长颁发的表彰奖;去沙特则是应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之邀,去作个演讲。我在埃及的活动,均由埃及前驻上海总领事阿卜杜勒·法塔赫·安泽鼎联系安排。他当时任埃及外交部人事司司长。颁奖仪式之外,他还让我会见了即将赴华任职的新大使和新总领事。更令我难忘的是,他把已经退休的巴哈丁博士请到外交部与我会面,使我有机会当面送上《十字路口》样书。巴哈丁依然精神矍铄,彬彬有礼。他一面在中译本扉页上题词回赠,一面告诉我,他还想写一本新书,待出版后再找我帮忙。2006年春,我又去出席埃及文化高理事会为世界10位学者举行的颁奖表彰会,再次与已准备出使古巴的安泽鼎大使见面。他带来了巴哈丁博士的问候,还说:“部长阁下想见你。”但直到安泽鼎大使送我上飞机,再没谈起会面之事,可能是巴哈丁的新书还未写好,也可能是有其他不便之处。我没有问。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作为一名业余的艺术爱好者,我买书有时纯粹是出于对“品味”的追逐。这本选集,单凭“朱威烈译作选”这个名头,就已经具备了某种文化资本的象征意义。我们都知道,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高强度的智力劳动,它要求译者不仅是语言的匠人,更是思想的摆渡人。社科艺术的交叉领域尤其微妙,你既要准确传达社会学的结构分析,又不能丢失艺术批评中那种微妙的、难以量化的感受力。我特别期待看到他对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文本的处理方式。例如,在谈及后结构主义对图像的解构,或是后殖民语境下对传统审美的批判时,朱先生是如何选择他的中文词汇来既保持学者的严谨性,又兼顾普通读者的理解门槛?如果他的译文能做到这一点——让复杂的概念变得可以感知,让高深的理论变得可触摸——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不求篇篇都是我熟悉的理论,我更期待那些能让我感到“原来是这样!”的意外发现,是那种颠覆我原有认知框架的文本冲击。
评分从出版方宁夏人民出版社的角度来看,选择出版这样一套选集,也体现了他们对高质量、有深度的文化产品的坚持。我注意到封面设计上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和色调,这似乎在暗示着对经典和历史深度的尊重。在如今信息碎片化、阅读浅尝辄止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阅读一套精心挑选、由权威译者把关的社科艺术译作,本身就是一种对抗速食文化的姿态。我个人习惯在阅读这类译著时,会备上笔记本,随时记录下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译法,或者那些需要我停下来,结合自身经验去消化的观点。我希望这本选集能够提供足够多的“锚点”,让我能将书中的理论与我日常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比如城市变迁、文化符号的消费,甚至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连接。如果一本书能提供一个稳固的理论框架去解释我们身边的“芸芸众象”,那它就成功了。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个研究和思考的工具箱。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选集”性质的书籍通常会保持一份审慎的期待。因为“选”就意味着取舍,而取舍的标准往往最能体现编者或译者的个人倾向和时代需求。朱威烈先生的译作选,特别是聚焦在“社科艺术”这个广阔的领域,无疑是对其数十年译学成果的一次集中梳理。我更关心的是,这次的选篇是否能呈现出一种清晰的脉络?比如,他是否着重选择了某一特定时期或某一特定学派的论述?又或者,他巧妙地将看似不相关的社科观察与艺术批评编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对话结构?我非常好奇他如何处理那些具有高度专业性的术语翻译,尤其是在当代哲学或美学理论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一个优秀的译者,他的译文本身就是一种二次创作,它需要具备穿越时空的能力,让今天的读者读起来依然感到新鲜和有力。如果这本书能展示出这种翻译的“生命力”,那么它就超越了一般的文献汇编。我希望能够读到那些触及社会核心矛盾,又能在艺术表达上找到微妙平衡的篇章,那种在冰冷逻辑与炙热情感之间游走的文字,最是摄人心魄。
评分这本新书摆在桌上,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岁月留痕》,嗯,这名字选得真到位,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那些被时光打磨却愈发清晰的印记。我个人对社科和艺术类的译作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跨越文化隔阂,将异域的精妙思想和审美带给本土读者的作品。朱威烈老师的名字其实并不陌生,作为资深的译者和研究者,他的译文往往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既忠实于原文的精髓,又在中文的表达上做到了雅俗共赏,不生硬,不晦涩。我特别期待这次选集中能看到他对一些经典理论的重新解读,或者对一些冷门但极具启发性的艺术思潮的引入。阅读好的译作,就像是进行一次深度的文化对话,你不仅在了解书本本身的内容,更在体验译者如何构建起连接两种思维体系的桥梁。宁夏人民出版社这次的装帧设计,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朴实而又严谨的气质,这对于社科读物来说非常重要,它暗示着内容的扎实和可靠。我希望能从这些精选的篇章中,找到一些能点亮我对当代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的思考角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才是好书带给读者的最大馈赠。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扇通往不同思想世界的窗口,期待探索。
评分我对不同文化间的“翻译”过程充满了敬畏感。朱威烈先生的译作选,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凝结了文化迁徙史的地图。社科和艺术的领域,往往是新旧观念碰撞最激烈的地方。这本书如果成功,必然在于它能够捕捉到那些“微妙的振动”——即外来文化进入本土语境时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我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在处理那些具有强烈文化特异性的概念时,译者是如何避免“文化失真”的?例如,某个西方特定的社会阶层描述,或者某种特定的美学流派的起源叙事,如何在中文中找到一个既贴切又不失其历史厚重感的对应词汇?优秀的翻译家,其功力往往体现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那些你读起来觉得无比自然,但若让你自己来翻译,却会感到力不从心的瞬间。我期待能从这本选集中,体会到这种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它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次深度的认知拓展,而不是被生硬的术语绊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