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路编著的《长笛基础教程》介绍长笛的基本知 识及弹奏方法、技巧。本书主要面向初级读者,针对 初学者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编写。随着学习的深入,安排了考级乐曲作为必要的 练习。
逄路,**二级演奏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管弦乐队首席长笛。 1961年生于北京,自幼随其父逢环柱(原广播交响乐团首席长笛)学习长笛。 197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修长笛专业,师从**长笛教育家朱同德教授。 1982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长笛比赛,荣获青年组二等奖。 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984年调入总政歌舞团至今. 在长期的演奏活动和教学实践中,结合切身体会和经验,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教学方法。在许多交响音乐会及大型晚会中担任首席长笛,其演奏不但在作品风格上把握准确,而且*是以音色甜美、技巧娴熟而著称。
第一章 长笛基础知识
第一节 初识长笛
一、长笛简介
二、学习长笛的基本要领
(一)口型
(二)姿势
(三)手型
三、长笛的组装与持笛
四、长笛指法
(一)指法说明
(二)长笛指法表
五、常用音符与休止符
六、常用音乐术语
第二节 长笛基础练习介绍
一、呼吸练习
二、吐音练习
三、连音练习
四、笛头练习
第二章 一级练习及乐曲
第一节 一级练习
一、基本练习
二、小字一组5(so)、6(la)、7(si)练习
三、小字二组1(do)、2(re)、3(mi)、4(fa)练习
四、小字二组#4(#fa)、5(so)、6(la)、7(si)练习
五、小字二组*2(*re)、3(mi)、小字三组1(d0)、#1(#do)、2(re)、3(mi)练习
六、小字一组2(re)、3(mi)、4(fa)、#4(#fa)练习
七、小字三组3(mi)、4(fa)、#4(#fa)5(so)练习
第二节 一级乐曲
1.小丑
2.跳舞的小雨点
3.小白菜
4.天心顺
5.四季歌
6.歌剧《魔笛》选曲
7.自新大陆
8.摇篮曲
9.小步舞曲
10.伦敦德里小调
第三章 二级练习及乐曲
第一节 二级练习
一、基本练习
二、练习曲
三、附点八分音符练习
四、弱起拍的练习
五、十六分音符练习
六、前十六及后十六分音符练习
第二节 二级乐曲
1.小河淌水
2.沂蒙山小调
3.跑马溜溜的山上
这本新买的《管乐入门指南:单簧管入门与技巧精讲》真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件宝藏!我一直对木管乐器情有独钟,特别是那种圆润、富有表现力的音色。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清晰的排版和大量的彩色插图,即便是像我这样从零开始的初学者,也能毫不费力地理解书中的每一个步骤。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实打实的“手把手教学”。从如何正确地持琴、对口型,到第一个音符的发出,作者都做了极其细致的拆解和讲解。我特别欣赏它关于“呼吸控制”那一章节的处理,作者用了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横膈膜发力的原理,让我这个以前总觉得气息不稳的新手,茅塞顿开。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小贴士,比如如何保养乐器、选择合适的哨片等,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入门材料中很少看到的深度内容。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引练习了一周,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音准和音色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不再是之前那种“漏风”的响声了。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踏入单簧管世界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我对铜管乐器,特别是长号,一直抱有一种敬畏感。那种低沉、厚重的力量感,总觉得很难驾驭。因此,当我拿到这本《长号演奏的力度与音色控制艺术》时,心里是有些忐忑的。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从最基础的“唇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开始讲起,强调了声音质量比单纯的音量更重要。书中有一部分专门探讨了“滑管的平稳性与气息的连贯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图示展示了不同速度下滑管的最佳运动轨迹,这对于解决我之前时常出现的滑音不均匀的问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收录了大量的古典与现代曲目片段的演奏分析,细致到哪里需要“金管的穿透力”,哪里需要“弱音的内敛感”。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对长号的理解已经深入骨髓,他分享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对乐器特性的深刻洞察。读完前几章,我再拿起乐器时,吹奏出的声音明显多了一份“重量感”和“色彩感”,不再是那种单薄的“直吹”声了。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于像小提琴这种需要高度精细控制的乐器来说,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解决“演奏美学”而非仅仅是“指法对错”的书籍非常困难。这本《小提琴的弓弦对话: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的演绎风格解析》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没有过多纠结于基础运弓的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来调整你的演奏“语言”。例如,它非常清晰地对比了格里高尔式的清晰断奏与勃拉姆斯那充满歌唱性的连弓之间的细微差别,包括触弦点、弓速的变化范围。书中引用了大量作曲家本人的书信和早期版本的乐谱批注,力求还原最真实的演奏意图。我特别喜欢它对“揉弦的幅度和速度在不同情绪表达中的应用”那一节的论述,作者认为揉弦的快慢,其实是乐手内心节奏律动的外化,这个观点非常富有启发性。这本书让我不再只是机械地“拉响”琴弦,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用琴弓去“讲述”音乐,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音乐表现力层次。
评分对于那些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的“触键”缺乏深度和变化的朋友们,这本《钢琴触键的物理学与音乐心理学》绝对是场及时雨。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用近乎科学的方式解构了演奏的物理基础。比如,它详细分析了手指不同部位着力点对手指重量传递效率的影响,甚至配有压力感应图表,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力度记号,不同人弹出来就是有天壤之别。但它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止步于物理层面。书中后半部分深入探讨了“音乐想象力如何影响肌肉记忆”,教导演奏者如何通过想象声音的“质地”和“形状”来预先调整指尖的准备状态。我尝试书中介绍的“重量引导练习法”,即在不发声的情况下,专注于感受指尖与琴键接触的瞬间,再缓慢释放重量。这套练习极大地改善了我弹奏的连贯性,尤其是在处理快速的分解和弦时,声音的颗粒感和平衡性都有了显著提升。这本书无疑为那些渴望从“会弹”到“会听”的钢琴学习者,提供了一把通往更高维度演奏艺术的钥匙。
评分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关于萨克斯风演奏的书籍,坦白说,大部分都停留在基础指法和简单音阶的层面,读起来挺乏味的。然而,这本《爵士萨克斯风即兴思维训练手册》简直是为我这种“进阶瓶颈期”的乐手量身定制的。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没有急于展示炫技,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不同布鲁斯调式和和声进行中的“音色选择”和“动机发展”。我尤其欣赏它对“节奏型态学”的梳理,它把复杂的切分音和附点音符,分解成了可以快速内化的“节奏模块”。书里附带的音频示例质量非常高,不同速度和风格的演奏对比清晰,让人能立刻抓住细微的差别。我跟着书中的练习,尝试在熟悉的曲目中进行即兴发挥,感觉自己的“音乐词汇量”瞬间丰富了许多,不再是只会来回重复那几个简单的音符组合。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低语,指导你如何真正“开口说话”,而不是机械地“吹奏”。对于想要突破当前演奏水平的萨克斯爱好者来说,绝对是必备的升级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