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桉樹重要害蟲桉蝙蛾生物生態學及控製技術 | 作者 | 楊秀好 |
| 定價 | 80.00元 | 齣版社 | 中國林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503892660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數 | 頁碼 | 193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桉樹重要害蟲桉蝙蛾生物生態學及控製技術》特色: (1)明確瞭廣西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的分布與危害。已發現桉樹鑽蛀性害蟲3目7科13種,其中桉蝙蛾Endoclita signifer、雲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已造成較嚴重危害。以桉蝙蛾危害*嚴重,該蟲2012年發生在廣西13個市,63個縣(市、區),受害麵積3710.161rrri2;雲斑天牛發生在廣西7個市,8個縣(市、區),受害麵積204.38hm2;咖啡豹蠹蛾發生在廣西6個市,9個縣(市、區),受害麵積199.13hm2。 (2)發現桉樹鑽蛀性害蟲新記錄2種、鑽蛀性蝙蝠蛾新記錄1種。新發現桉蝙蛾Endoclita signifer Walker和景洪興透翅蛾Synanthedojinghongensis Yanget Wang2種鑽蛀性害蟲危害桉樹,國際上未見報道。已記載的鑽蛀性蝙蝠蛾包括2屬17種,其中長須蝙蛾屬Palpifer1種,蝙蛾屬Endoclita(=Phassus)16種,未見記錄有桉蝙蛾。 (3)揭示瞭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的生態位。桉蝙蛾幼蟲集中在0~2m桉樹主乾(占總蟲數70.60%),雲斑天牛幼蟲集中在0~1m的桉樹主乾(占總蟲數83.51%),咖啡豹蠹蛾幼蟲集中在3~7m的中部樹乾(占總蟲數84.52%)。生態位寬度,咖啡豹蠹蛾>桉蝙蛾>雲斑天牛;生態位相似性,桉蝙蛾和雲斑天牛>桉蝙蛾和咖啡豹蠹蛾>雲斑天牛和咖啡豹蠹蛾;種間競爭係數,桉蝙蛾和雲斑天牛>桉蝙蛾和咖啡豹蠹蛾>雲斑天牛和咖啡豹蠹蛾。咖啡豹蠹蛾對空間資源的利用程度大,桉蝙蛾次之,雲斑天牛*小。 |
| 作者簡介 | |
| 楊秀好,廣西淩雲縣人,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留學迴國人員,廣西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副站長。1988年6月畢業於南京林業大學森林保護專業,2013年12月獲北京林業大學森林保護學博士學位。1998年7月至2006年8月在廣西森林病蟲害防治站工作,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在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昆蟲學係留學,從事森林昆蟲生態與城市害蟲監測防控技術研究,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昆蟲學係留學,從事地下害蟲遙感(GPR)監測技術研究,任副研究員,2008年9月至今在廣西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工作。長期從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災害預警、應急防控以及林業信息化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推廣和業務管理工作,主持或主要承擔完成科研、推廣項目14項,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奬二等奬3項(其中主持1項)、三等奬4項,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證書9件,國傢發明1件,發錶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SCI論文10餘篇,撰寫專著1部,參編著作7部。任廣西昆蟲學會理事和美國昆蟲學會ESA(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會員,是自治區人民和南寜市人民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專傢組專傢。在森林保健、主要森林害蟲生物生態學、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應急防控、3S技術應用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麵均有深入研究並取得較好的成果。 |
| 目錄 | |
| 序言 前言 1 導論 1.1 研究桉蝙蛾的目的和意義 1.2 鑽蛀性蝙蝠蛾研究進展 1.2.1 國外鑽蛀性蝙蝠蛾研究進展 1.2.2 鑽蛀性蝙蝠蛾研究進展 1.3 桉蝙蛾研究簡史 1.4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綫 2 廣西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分布與危害 2.1 調查方法 2.1.1 組織培訓與實施調查 2.1.2 應施調查的桉樹品種和品係 2.1.3 調查範圍 2.1.4 綫路踏查和標準地調查方法 2.2 結果與討論 2.2.1 調查完成的林分及發現的鑽蛀性害蟲種類 2.2.2 廣西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的分布 2.2.3 廣西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的危害 3 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種群生態位 3.1 試驗地概況 3.2 研究方法 3.2.1 標準地調查 3.2.2 空間生態位分析方法 3.3 結果與分析 3.3.1 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在樹乾上的垂直分布 3.3.2 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的種群生態位 3.4 結論與討論 4 桉蝙蛾生物生態學與發生規律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幼蟲和蛹期觀測 4.1.2 成蟲、卵和初孵幼蟲觀測 4.1.3 生境調查 4.1.4 幼蟲對乾旱和低溫耐受能力測試 4.1.5 幼蟲齡期研究 4.1.6 綫粒體基因組研究 4.1.7 空間格局研究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形態特徵 4.2.2 世代發育與年生活史 4.2.3 生物學特性 4.2.4 幼蟲齡期 4.2.5 生態學特性 4.2.6 幼蟲耐受乾旱和低溫能力 4.2.7 綫粒體基因組 4.2.8 種群空間格局 4.3 結論與討論 4.3.1 該蟲形態特徵比較穩定 4.3.2 該蟲在廣西1~2年完成1個世代 4.3.3 幼蟲經曆地棲和樹棲兩個不同的發育階段 4.3.4 成蟲對空間和環境要求較高 4.3.5 成蟲産卵量很大而幼蟲成活率不高 4.3.6 幼蟲齡期為12齡 4.3.7 幼蟲對樹齡的選擇性明顯 4.3.8 幼蟲上樹後生存能力極強 4.3.9 綫粒體基因組與原始鱗翅目類群相似 4.3.10 種群空間格局主體為聚集分布 4.3.11 不同尺度地統計學分析空間格局存在差異 5 桉蝙蛾寄主植物與寄主抗蟲機理 6 桉蝙蛾危害對桉樹生長量的影響及桉樹對害蟲的生態效應 7 桉蝙蛾天敵與高效專用蟲生真菌製劑研發 8 桉蝙蛾綜閤治理技術研究與應用 9 存在問題與建議 附錄一:附錶 附錄二:附圖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 序言 前言 1 導論 1.1 研究桉蝙蛾的目的和意義 1.2 鑽蛀性蝙蝠蛾研究進展 1.2.1 國外鑽蛀性蝙蝠蛾研究進展 1.2.2 鑽蛀性蝙蝠蛾研究進展 1.3 桉蝙蛾研究簡史 1.4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綫 2 廣西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分布與危害 2.1 調查方法 2.1.1 組織培訓與實施調查 2.1.2 應施調查的桉樹品種和品係 2.1.3 調查範圍 2.1.4 綫路踏查和標準地調查方法 2.2 結果與討論 2.2.1 調查完成的林分及發現的鑽蛀性害蟲種類 2.2.2 廣西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的分布 2.2.3 廣西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的危害 3 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種群生態位 3.1 試驗地概況 3.2 研究方法 3.2.1 標準地調查 3.2.2 空間生態位分析方法 3.3 結果與分析 3.3.1 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在樹乾上的垂直分布 3.3.2 桉樹主要鑽蛀性害蟲的種群生態位 3.4 結論與討論 4 桉蝙蛾生物生態學與發生規律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幼蟲和蛹期觀測 4.1.2 成蟲、卵和初孵幼蟲觀測 4.1.3 生境調查 4.1.4 幼蟲對乾旱和低溫耐受能力測試 4.1.5 幼蟲齡期研究 4.1.6 綫粒體基因組研究 4.1.7 空間格局研究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形態特徵 4.2.2 世代發育與年生活史 4.2.3 生物學特性 4.2.4 幼蟲齡期 4.2.5 生態學特性 4.2.6 幼蟲耐受乾旱和低溫能力 4.2.7 綫粒體基因組 4.2.8 種群空間格局 4.3 結論與討論 4.3.1 該蟲形態特徵比較穩定 4.3.2 該蟲在廣西1~2年完成1個世代 4.3.3 幼蟲經曆地棲和樹棲兩個不同的發育階段 4.3.4 成蟲對空間和環境要求較高 4.3.5 成蟲産卵量很大而幼蟲成活率不高 4.3.6 幼蟲齡期為12齡 4.3.7 幼蟲對樹齡的選擇性明顯 4.3.8 幼蟲上樹後生存能力極強 4.3.9 綫粒體基因組與原始鱗翅目類群相似 4.3.10 種群空間格局主體為聚集分布 4.3.11 不同尺度地統計學分析空間格局存在差異 5 桉蝙蛾寄主植物與寄主抗蟲機理 6 桉蝙蛾危害對桉樹生長量的影響及桉樹對害蟲的生態效應 7 桉蝙蛾天敵與高效專用蟲生真菌製劑研發 8 桉蝙蛾綜閤治理技術研究與應用 9 存在問題與建議 附錄一:附錶 附錄二:附圖 |
我是一名長期關注農業和林業科技發展的讀者,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學習和瞭解。最近,我注意到一本名為《桉樹重要害蟲桉蝙蛾生物生態學及控製技術》的書籍,它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我對桉樹的種植並不陌生,也知道它們在一些地區麵臨著病蟲害的威脅,但“桉蝙蛾”這個具體的害蟲名稱,我之前確實沒有太多印象,這激發瞭我深入瞭解的興趣。從書名來看,它似乎不僅僅停留在對害蟲的描述,而是深入到瞭“生物生態學”的層麵。這讓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關於桉蝙蛾的詳細生物學特性,比如它的分類、形態特徵、以及在桉樹林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生態學”的視角意味著這本書很可能會從更廣泛的生態係統角度來分析桉蝙蛾,比如它與桉樹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以及它在整個食物鏈中的位置。我非常好奇,書中會不會介紹桉蝙蛾的發生規律,例如在一年中的哪些時期是其高發期,以及它如何傳播和擴散。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自然界充滿好奇的人,尤其喜歡瞭解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引人注意但卻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生物。當我看到《桉樹重要害蟲桉蝙蛾生物生態學及控製技術》這本書名時,我立刻被吸引住瞭。“桉蝙蛾”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讓我忍不住去想象它到底是怎樣的生物,它與桉樹有什麼樣的聯係。我猜想這本書會詳細介紹桉蝙蛾的生活習性,比如它長什麼樣子,什麼時候最活躍,以及它是如何影響桉樹生長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它“生物生態學”的介紹,這聽起來就像是它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之道”。比如,它喜歡什麼樣的環境?它有什麼天敵嗎?它的數量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明白,桉蝙蛾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害蟲,而是整個桉樹生態係統中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和活動都遵循著一定的自然規律。而“控製技術”部分,則讓我看到瞭解決問題的希望,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科學、有效並且對環境友好的方法來管理這種害蟲,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化學藥劑。
評分這本書的名稱“桉樹重要害蟲桉蝙蛾生物生態學及控製技術”讓我聯想到瞭一本非常專業的學術專著,而我正是我這種讀者。我是一名林業科學的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嚮恰好與樹木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相關。在我的研究領域,對桉樹的瞭解雖然有,但“桉蝙蛾”這個具體的害蟲我確實是第一次接觸,這引起瞭我極大的學術興趣。我立刻想到,這本書必然會包含大量關於桉蝙蛾的生物學細節,例如它的分類地位、形態特徵(幼蟲、蛹、成蟲各階段)、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其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上的信息。更吸引我的是“生物生態學”這個詞,它預示著書中會對桉蝙蛾的種群動態、發生規律、發生因子(如氣候、環境、寄主植物因子)、擴散機製以及與其他生物(如天敵、寄生蟲)的相互關係進行深入的探討。我相信,這本書會為我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來理解桉蝙蛾這個害蟲,而不隻是停留在錶麵的危害描述。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自然界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如何對整個生態係統産生巨大影響感到著迷,而《桉樹重要害蟲桉蝙蛾生物生態學及控製技術》這個書名,恰好點燃瞭我對此的探索欲。讀到“桉蝙蛾”這個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可能在夜間活動的、與蝙蝠有某種關聯的蛾類,這本身就充滿神秘色彩。我推測這本書的內容會非常紮實,它不僅會像科普讀物一樣介紹桉蝙蛾的基本特徵,更會深入到“生物生態學”的層麵,揭示這種害蟲在桉樹林中的生存哲學。我猜想書中會詳細分析桉蝙蛾的食性,它是隻吃桉樹的葉子,還是會攻擊樹乾?它的幼蟲又是以什麼為食?有沒有可能它還會影響桉樹的生長發育,導緻産量下降,甚至死亡?更令我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生物生態學”的論述,是否會涉及桉蝙蛾在不同環境下的行為變化,比如氣候、溫度、濕度等因素對它生活習性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完整的視角,讓我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去理解桉蝙蛾,而不僅僅是把它當作一個單純的“害蟲”。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我一直對桉樹的種植和相關的病蟲害防治很感興趣。最近在網上偶然看到瞭這本書的介紹,尤其是“桉蝙蛾”這個名字,讓我覺得非常新穎,之前從未聽過。我從事林業相關工作多年,但主要集中在鬆樹和楊樹的病蟲害防治,對桉樹這種引進樹種,特彆是其特有的害蟲,瞭解的還不夠深入。書中提到“生物生態學”,這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害蟲的危害,還會深入剖析桉蝙蛾的生長周期、繁殖習性、以及它在桉樹生態係統中的地位,甚至可能包括它的一些天敵和寄生生物。瞭解這些,對於製定更精準、更可持續的防治策略至關重要。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桉蝙蛾的整個生命曆程,比如它會在哪個季節達到繁殖高峰,幼蟲和成蟲分彆會對桉樹造成怎樣的損害,以及它的傳播途徑等等。隻有徹底瞭解瞭“敵人”,纔能更好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時,我也對“控製技術”部分充滿瞭好奇,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高效且環保的防治方法,比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甚至是一些最新的化學防治技術,但最希望的是能夠有詳細的生物防治手段的介紹,這對於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