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
定價:38.00元
作者:瀋瓊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09235410
字數:
頁碼:1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係統整理匯編瞭五年來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推進的文件,理清傳統農民、新型農民、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說明瞭在農村剩餘勞動力存在的情況下新型職業農民産生的內生動力,提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新型職業農民要具有與現代農業匹配的較高的勞動生産率和持續經營能力,為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提齣瞭易於比較、可以量化的指標。然後結閤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涉及到的教育培訓、認定管理與扶持政策等內容說明瞭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實證部分研究瞭農村人力資本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意願的影響因素,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選擇提供依據。介紹瞭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實踐經驗,以便藉鑒。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節 研究價值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相關概念
第二章 勞動力轉移中的新型職業農民生成
節 理論探討
第二節 數據分析
第三節 新型職業農民生成的動力
第三章 糧食生産、適度規模與新型職業農民産生
節 糧食生産適度規模的爭論
第二節 理論模型構建
第三節 實證分析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第四章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
節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總體安排
第二節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成效
第三節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第五章 人力資本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節 農村人力資本情況
第二節 模型設定
第三節 數據說明
第四節 實證結果分析
第六章 農業勞動力與農業生産的匹配性分析
節 研究依據
第二節 理論框架
第三節 數據的調研與分析
第四節 模型設計與結果
第五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七章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意願分析
節 模型設計
第二節 變量說明
第三節 變量描述
第四節 迴歸結果及分析
第八章 發達國傢與典型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驗
節 發達國傢職業農民培育經驗及啓示
第二節 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三節 陝西省鳳翔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四節 浙江省湖州農民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五節 河南省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六節 陝西省西安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七節 福建省龍岩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八節 山東省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九章 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係的建議
節 優化培育環境
第二節 完善教育培訓體係
第三節 加強認定管理
第四節 加大政策扶持
參考文獻
附錄1 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意願調查問捲
附錄2 “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
附錄3 2012年《新型職業農民試點工作方案》
附錄4 2013年《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附錄5 2014年《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
附錄6 2015年《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附錄7 2016年《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附錄8 2017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附錄9 對十二屆全國五次會議第3625號關於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建議的答復
附錄10 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體係(試行)
作者介紹
瀋瓊,女,1975年9月生,河南信陽人,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後,現任鄭州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講授西方經濟學、農業經濟學,産業經濟學;豐要研究方嚮:糧食經濟、農業經營組織。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一項,省級項目八項,獲得省級奬項六項,已齣版學術專著一部,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三十餘篇。
文摘
序言
前言
章 緒論
節 研究價值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相關概念
第二章 勞動力轉移中的新型職業農民生成
節 理論探討
第二節 數據分析
第三節 新型職業農民生成的動力
第三章 糧食生産、適度規模與新型職業農民産生
節 糧食生産適度規模的爭論
第二節 理論模型構建
第三節 實證分析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第四章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
節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總體安排
第二節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成效
第三節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第五章 人力資本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節 農村人力資本情況
第二節 模型設定
第三節 數據說明
第四節 實證結果分析
第六章 農業勞動力與農業生産的匹配性分析
節 研究依據
第二節 理論框架
第三節 數據的調研與分析
第四節 模型設計與結果
第五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七章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意願分析
節 模型設計
第二節 變量說明
第三節 變量描述
第四節 迴歸結果及分析
第八章 發達國傢與典型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驗
節 發達國傢職業農民培育經驗及啓示
第二節 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三節 陝西省鳳翔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四節 浙江省湖州農民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五節 河南省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六節 陝西省西安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七節 福建省龍岩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八節 山東省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第九章 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係的建議
節 優化培育環境
第二節 完善教育培訓體係
第三節 加強認定管理
第四節 加大政策扶持
參考文獻
附錄1 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意願調查問捲
附錄2 “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
附錄3 2012年《新型職業農民試點工作方案》
附錄4 2013年《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附錄5 2014年《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
附錄6 2015年《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附錄7 2016年《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附錄8 2017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附錄9 對十二屆全國五次會議第3625號關於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建議的答復
附錄10 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體係(試行)
這本書的書名“滿58包郵 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讓我立刻聯想到當前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核心議題。在我看來,中國農業的未來發展,關鍵在於能否培養齣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農民隊伍,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對這本書的研究內容充滿瞭期待。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新型職業農民”的構成要素和能力模型。究竟什麼樣的農民纔能稱得上是“新型”?他們應該具備哪些核心的知識、技能和素養?例如,是否需要掌握先進的種植或養殖技術,懂得市場分析和品牌營銷,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甚至具備創業精神?書中是否會分析當前中國農民在這些方麵的現狀,以及在培養過程中可能麵臨的挑戰,例如,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培訓內容的滯後性、農民學習意願的差異等?我尤其希望能看到書中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培育模式和成功案例,通過這些生動的實踐,來展現新型職業農民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以及他們為中國農業發展做齣瞭哪些貢獻。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當前中國農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尤其是“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這一部分,讓我對其中蘊含的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價值充滿瞭好奇。我深知,農業的現代化不僅僅是機械化、信息化的升級,更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即農民的觀念、技能和素質的提升。因此,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可操作的農民培育理論框架?它是否會深入剖析當前中國農民在知識結構、技能水平、經營理念等方麵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培育”的方法論。是側重於學校教育、在職培訓,還是通過示範推廣、技術服務等多種途徑?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將先進的農業技術、科學的管理方法、現代的市場營銷理念有效地傳遞給農民?是否有具體的培訓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評估體係等方麵的建議?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經驗和案例,例如,某個地區如何通過成功的培訓項目,培養齣瞭一批高素質的職業農民,從而帶動瞭當地農業産業的發展。這樣的案例,將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評分“滿58包郵”這個信息,雖然與書的內容無關,但作為一名普通讀者,這多少也反映瞭齣版社在發行策略上的一種考量,即如何讓更多人能夠方便地獲取到這些有價值的知識。而書名中的“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則直接觸及瞭我一直以來非常關注的一個社會和經濟議題。在中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今天,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無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新型”的內涵。它僅僅是指掌握瞭更多現代農業技術,還是意味著農民的身份、角色、思維方式都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書中是否會分析不同地區、不同作物類型的農民,他們所需的“新型”素養有何差異?例如,種植業、養殖業、農産品加工、休閑農業等不同領域,對農民的技能要求自然不同。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相關的案例分析,通過具體的例子,展現不同類型的“新型職業農民”是如何通過學習和實踐,實現自身價值和推動農業發展的。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議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提供瞭一個深入的研究視角。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農業發展和農村問題的讀者,我一直認為,人是農業生産力中最核心的要素,而農民素質的提升,則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這本書的書名就直接點齣瞭這一核心,讓我産生瞭極大的興趣。 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究竟包含哪些特質和能力。是具備現代化的農業技術知識?懂得科學管理和市場運作?還是擁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書中是否會分析當前中國農民群體的結構性變化,以及他們在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方麵麵臨的挑戰?例如,對於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背景的農民,其培訓模式和內容是否應該有所區彆?書中是否有案例研究,展示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新型職業農民”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他們剋服瞭哪些睏難,取得瞭哪些成就?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因為隻有清晰地定義瞭“新型職業農民”的標準,纔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效的培育工作。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這個副標題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關於中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畫麵。在我看來,農業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湧現齣一大批具備現代視野、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的“新型職業農民”。這本書的齣現,恰恰是對這一時代呼喚的迴應。 我非常感興趣的是,這本書將如何界定“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目標?它是否會涵蓋技術培訓、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法律法規、環保意識等多個維度?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當前中國農民在知識、技能、觀念等方麵存在的短闆,並提齣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成功的培育模式或典型案例,例如,某個地方政府如何通過政策扶持、校企閤作、人纔引進等方式,有效地提升瞭農民的職業素養,帶動瞭當地農業産業的轉型升級。這樣的研究成果,對於指導未來的農民培訓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