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實用技術(第二版)

蜜蜂養殖實用技術(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繼蓮郭軍 著
圖書標籤:
  • 蜜蜂養殖
  • 養蜂技術
  • 蜜蜂
  • 蜂産品
  • 養殖技術
  • 農業
  • 畜牧業
  • 第二版
  • 實用技術
  • 蜜蜂養殖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林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7124
商品編碼:29807424147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8-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蜜蜂養殖實用技術(第二版)

定價:28.00元

作者:李繼蓮郭軍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1223171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本書在保持上一版“實用、新穎、可操作性強”的特點,以作者團隊多年養蜂研究與實踐經驗為基礎,係統闡述介紹瞭全程養蜂技術;

內容提要


本書在一版的基礎上,結閤作者團隊多年蜜蜂養殖研究與實踐積纍,詳細介紹瞭當前蜜蜂實用養殖技術及主要病害防治。立足實際養殖要求,本次修訂新增瞭蜜源植物的調查方法、*的免移蟲産漿技術以及近五年與蜜蜂健康息息相關的腸道微生物的*研究進展等內容,並新增補充瞭大量養蜂技術圖片。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全麵瞭解和掌握蜜蜂的養殖技術,更好地關注蜜蜂健康,從而更好地開展蜂産品的生産。 本書圖文並茂,實用性較強,可供養蜂人員、養蜂科技工作者及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或者養蜂愛好者閱讀參考。

目錄


章養蜂前的準備工作001

節 蜜粉源植物的種類及調查方法 001

1. 蜜源植物調查方法 004

2. 蜜源植物分布麵積獲取方法 005

第二節 養蜂場址的選擇 007

1. 蜜粉源情況 007

2. 適宜的小氣候 008

3. 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 008

4. 確保人、蜂安全 008

第三節 蜂箱排列的種類和方法 009

1. 分散擺放 009

2. 分組排列 010

第四節 蜂群的選購及注意事項 011

1. 購買時間 011

2. 蜂種的選擇 011

3. 挑選蜂群的注意事項 013

4. 定價付款 013

第五節 蜂群的檢查方法 014

1. 準備工作 014

2. 檢查蜂群 014

第六節 閤並蜂群的方法 016

第七節 蜂群的轉地方法 016

第八節 分蜂群的收捕及預防 017

1. 分蜂的原因 017

2. 分蜂團的收捕 017

3. 分蜂的預防和控製 018

第九節 盜蜂及其處理及預防 018

1. 發生盜蜂的原因 019

2. 盜蜂的識彆 019

3. 盜蜂的預防 019

4. 製止盜蜂 019

第十節 蜂螫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020

1. 養蜂管理 020

2. 設置標識 020

3. 處理蜂蟄 020

第十一節 常用養蜂機具介紹 020

1. 基本用具 020

2. 飼養管理用具 023

3. 蜂産品生産工具 026

4. 其他工具設備 029



第二章 蜂群的春季管理 030

節 早春蜂群狀況 030

第二節 早春治蟎及蜂具消毒 032

1. 治蟎 032

2. 蜂箱和巢脾的消毒 033

3. 換脾 033

第三節 放王産卵 034

第四節 促蜂排泄 035

第五節 緊脾保溫 035

1. 箱內保溫(緊脾) 036

2. 箱外保溫 037

第六節 蜂群的早春飼喂 037

1. 喂糖 037

2. 喂花粉 038

3. 喂水 039

第七節 適時加脾擴巢 040

1. 擴大子圈 041

2. 加脾擴巢 041

3. 加繼箱 042

4. 強弱互補 042

第八節 組織雙王群 043

第九節 控製分蜂熱 044

第十節 王種選育 046

1. 人工育王的條件 046

2. 育王用具 047

3. 培育種蜂群 048

4. 育王的方法 049

5. 組織交尾群 050

6. 介紹新蜂王 051

第十一節 人工分群 052

1. 均等分群法 052

2. 非均等分群法 053

3. 一群分齣多群 053

4. 多群分齣一群 054



第三章 蜂群的夏季管理 055

節 有主要蜜源地區的夏季管理 055

1. 防暑 055

2. 防敵害 056

3. 防農藥中毒 057

4. 蜂群的生産管理 058

第二節 隻有輔助蜜源地區的夏季管理 060

第三節 無蜜源地區的夏季管理 061



第四章 蜂群的鞦季管理 062

節 蜂王的更換 062

第二節 適齡越鼕蜂的培育 064

第三節 越鼕飼料的貯備 065

第四節 盜蜂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066

第五節 適時斷子 066

第六節 蜂蟎的鞦季防治 067

第七節 茶花期的蜂群管理 068

1. 培育采集蜂 068

2. 防止茶花爛子 068

3. 多采花粉 069

4. 主副群繁殖 069

5. 適時育王、囚王培育越鼕蜂 070



第五章 蜂群的鼕季管理 071

節 越鼕期蜂群的內部狀況 071

第二節 越鼕蜂群的基本條件 071

第三節 越鼕蜂巢的布置 072

第四節 越鼕群勢的調整 073

第五節 越鼕蜂群的包裝 073

1. 箱內保溫 074

2. 箱外包裝 074

第六節 蜂群室內越鼕 076

1. 入室時間及方法 076

2. 入室後的管理 077

3. 蜂群齣室 078

第七節 越鼕蜂群的管理要點 078

1. 鞦繁時換新王 078

2. 緊縮巢脾 079

3. 適度保溫 079

4. 及時飼喂 079

5. 靈活調脾 079



第六章 中蜂活框飼養技術 081

節 中蜂過箱 082

1. 野生中蜂及分蜂團的收捕技術 082

2. 過箱的條件和時間 083

3. 過箱前的準備 084

4. 過箱的方法 084

5. 過箱後的管理 087

第二節 中蜂養殖的基本操作 088

1. 養蜂場地選擇 088

2. 蜂群的排列 089

3. 蜂王和王颱的誘入技術 090

4. 工蜂産卵和咬脾的處理 092

5. 防止盜蜂 093

6. 防止蜂群飛逃 095

第三節 中蜂蜂群的管理 096

1. 早春繁殖 096

2. 流蜜期管理 098

3. 越夏期管理 101

4. 鞦季蜂群管理 101

5. 越鼕期管理 102



第七章 流蜜期蜂群的生産管理 103

節 飼養強群 103

1. 強群的優越性 103

2. 飼養強群的條件 105

3. 飼養強群的方法 105

4. 保持強群的主要措施 106

第二節 培育適齡采集蜂 107

第三節 組織采蜜群 109

第四節 采蜜群的管理 110

1. 控製分蜂熱 110

2. 限製蜂王産卵 111

3. 流蜜後期的蜂群管理 111

第五節 蜂蜜生産技術 112

1. 分離蜜的生産 113

2. 巢蜜的生産 116

第六節 蜂花粉生産技術 118

1. 蜂花粉的采收 119

2. 采粉蜂群的管理 120

第七節 蜂膠采收技術 121

1. 蜂膠的采收 122

2. 采膠蜂群的管理 122

第八節 雄蜂蛹的采收 123

1. 生産雄蜂蛹的基本條件 123

2. 修造雄蜂脾 124

3. 組織産卵蜂群 124

4. 組織哺育群 124

5. 采收雄蜂蛹 124

6. 加工儲存雄蜂蛹 125

第九節 蜂毒采收技術 125

1. 采收蜂毒的條件 125

2. 蜂毒的采收 126



第八章 産漿期的蜂群管理 127

節 蜂王漿常規生産技術 127

1. 産漿群的選育 127

2. 産漿群的組織 128

3. 補粉奬糖 128

4. 調節産漿群溫濕度 129

5. 生産王漿 129

第二節 免移蟲産漿技術 132



第九章 蜜蜂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134

節 蜜蜂病蟲害相關的概念 134

1. 蜜蜂疾病的概念 134

2. 蜜蜂病害發生的特點 134

3. 蜜蜂病害的分類 135

4. 蜜蜂病害的常見癥狀 135

5. 敵害的概念及特點 136

6. 敵害的分類 137

7. 敵害造成的損害 137

第二節 常見蜜蜂病毒病及防治 137

1. 囊狀幼蟲病 137

2. 慢性麻痹病 140

3. 急性麻痹病 142

4. 蜜蜂死蛹病 143

5. 其他病毒病 144

第三節 常見蜜蜂細菌性疾病及防治 146

1. 美洲幼蟲腐臭病 146

2. 歐洲幼蟲腐臭病 147

3. 蜜蜂敗血病 149

4. 蜜蜂副傷寒病 150

第四節 常見蜜蜂真菌性疾病及防治 151

1. 白堊病 151

2.黃麯黴病 153

第五節 常見蜜蜂寄生蟲病及防治 153

1. 蜜蜂孢子蟲病 153

2. 大蜂蟎 156

3. 小蜂蟎 161

第六節 蜜蜂常見敵害及防治 166

1. 巢蟲 166

2. 鬍蜂 168

3. 螞蟻 169

4. 蟾蜍 171

第七節 其他常見蜂群異常及防治措施 172

1. 工蜂産卵 172

2. 農藥中毒 173

3. 甘露蜜中毒 175

4. 花蜜中毒 176

5. 其他植物的花中毒 178

6. 危害蜜蜂的寄生蜂 178



第十章 蜜蜂腸道微生物 180

節 蜜蜂腸道與健康 180

1. 蜜蜂腸道菌的調節作用 180

2. 腸道菌的影響因素 182

第二節 蜜蜂腸道菌群的種類及特徵 184

1. Gilliamella apicola 184

2. Frischella perrara 185

3. Snodgrassella alvi 185

4. Alpha-1和Alpha-2類群 185

5. Bifido類群 186

6. Firm-4和Firm-5類群 186

第三節 蜜蜂腸道菌群的分布 187

1. 蜜囊 187

2. 中腸 188

3. 迴腸 188

4.直腸 189

第四節 蜜蜂腸道益生菌的分離、功能和應用前景 190

1. 蜜蜂腸道細菌人工培養概況 191

2. 蜜蜂腸道菌群的功能 192

3. 蜜蜂腸道益生菌的發展前景 195



參考文獻 196

作者介紹


李繼蓮,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所養蜂室主任,研究員。一直緻力於蜜蜂養殖與蜂病蟲害方麵的研究。,具有紮實的蜂學專業理論和養蜂管理實踐知識,作為熊蜂病蟲害方麵的知名學者,在外發錶文章50篇,其中SCI論文8篇,參編著作2部,獲發明1項,主持課題5項。

文摘











序言



《蜂海拾珍:中華蜜蜂高效繁育與病蟲害綠色防控》 前言 在廣袤的自然界中,蜜蜂以其勤勞的姿態和卓越的貢獻,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植物繁衍以及提供寶貴蜜源方麵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社會對綠色、健康農産品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及人們對自然生活方式的嚮往,中華蜜蜂養殖作為一種傳統而又充滿活力的産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要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絕非易事。它不僅需要養蜂人對蜜蜂生物學特性、生長習性有深入的瞭解,更需要掌握一套科學、高效、環保的養殖技術。 本書的誕生,正是基於對當下蜂業發展現狀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廣大養蜂從業者和愛好者需求的精準把握。我們深知,許多養蜂人雖然懷揣著對蜜蜂事業的熱情,但在實際操作中,常會麵臨蜂群管理效率不高、病蟲害防治睏難、蜂産品質量不穩定等諸多挑戰。特彆是近年來,隨著環境變化和病原體演變,傳統養殖模式麵臨的壓力愈發凸顯,迫切需要一種更具前瞻性、更符閤生態原則的養殖體係。 《蜂海拾珍》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手冊,而是我們團隊多年來在中華蜜蜂研究、繁育、病蟲害防治及蜂産品開發等領域實踐與探索的結晶。我們緻力於將最前沿的科學知識與最實用的操作經驗相結閤,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可操作性強的中華蜜蜂高效繁育與病蟲害綠色防控解決方案。 本書的編寫,我們始終堅持以中華蜜蜂為核心,深入剖析其在不同氣候、地理條件下的生理特點、行為模式,以及其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我們不僅關注基礎的蜂群管理,如巢箱的選址、蜂箱的設置、飼料的科學配比、分蜂的管理等,更著重於提升蜂群的繁殖效率和生産性能。通過對蜂王培育、雄蜂培育、群勢調控等關鍵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幫助養蜂人建立起健康、強壯、高産的蜂群。 在病蟲害防治方麵,本書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貫穿始終。我們摒棄瞭對化學農藥的過度依賴,轉而倡導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源提取物等多種手段,構建起一套綜閤性的病蟲害預警與防控體係。從病蟲害的早期識彆、發生規律的掌握,到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本書都提供瞭詳實的指導,旨在幫助養蜂人有效降低病蟲害的危害,保障蜂群健康,從而提高蜂産品質量和産量。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對中華蜜蜂蜜源植物的深入探討。我們詳細介紹瞭適閤中華蜜蜂采集的常見蜜源植物,包括其生長特性、開花期、以及如何通過閤理規劃蜜源地來保障蜂群的持續采蜜。此外,本書還涉及如何利用不同蜜源植物的特點,生産齣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多樣化蜂産品,進一步提升養蜂産業的附加值。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本真正有價值的書籍,需要的是深度、廣度和實用性。《蜂海拾珍》力求在這些方麵做到極緻。我們采納瞭大量最新的科研成果,並將其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易於實踐的操作方法。同時,我們也吸取瞭眾多一綫養蜂人的寶貴經驗,確保瞭本書內容的科學性、前沿性和實用性。 我們深知,養蜂事業是一項充滿挑戰但又迴報豐厚的事業。它需要耐心、細心、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本書的宗旨,就是希望成為您在蜂海中航行的指南針,幫助您剋服睏難,抓住機遇,最終實現養蜂事業的騰飛。 翻開本書,您將踏上一段探索中華蜜蜂奧秘的旅程。我們期待,《蜂海拾珍》能夠激發您對養蜂事業更深的熱愛,為您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助力,共同譜寫中華蜂業的新篇章。 目錄 第一章 中華蜜蜂的基礎知識與生態習性 1.1 中華蜜蜂的起源與演化 1.1.1 蜜蜂的起源 1.1.2 中華蜜蜂的形成與特點 1.1.3 中華蜜蜂在中國的分布與重要性 1.2 中華蜜蜂的生物學特徵 1.2.1 蜂王:生命之源 1.2.1.1 蜂王的形態與發育 1.2.1.2 蜂王的功能與生命周期 1.2.1.3 蜂王的社會性信號與行為調控 1.2.2 雄蜂:繁殖的載體 1.2.2.1 雄蜂的形態與發育 1.2.2.2 雄蜂的功能與交配行為 1.2.3 工蜂:辛勤的勞動者 1.2.3.1 工蜂的形態與發育 1.2.3.2 工蜂的社會性分工與生理變化 1.2.3.3 工蜂的采集、築巢、育雛、防禦等行為 1.3 中華蜜蜂的群體結構與社會行為 1.3.1 蜂群的組成與比例 1.3.2 蜂群的“超級生物體”概念 1.3.3 蜂群的溝通機製:舞蹈、信息素 1.3.4 蜂群的溫度調控與濕度管理 1.3.5 蜂群的繁殖與分蜂行為 1.4 中華蜜蜂對環境的適應性 1.4.1 氣候適應性:溫度、濕度、光照 1.4.2 蜜源適應性:對不同植物的偏好與采集能力 1.4.3 棲息地選擇:自然洞穴、人工蜂箱 1.4.4 應對自然災害:風、雨、旱、澇 第二章 中華蜜蜂的高效繁育技術 2.1 蜂群的建群與擴群 2.1.1 優良蜂群的選擇與評估 2.1.2 蜂箱的選址與布置原則 2.1.3 移蟲繁殖法建群 2.1.4 自然分蜂的管理與利用 2.1.5 人工分蜂法的實施與技巧 2.2 蜂王培育技術 2.2.1 蜂王漿的采集與利用 2.2.2 優良蜂王漿的識彆與處理 2.2.3 育王框的製作與使用 2.2.4 移蟲技術:初移、復移 2.2.5 育王群的飼養與管理 2.2.6 蜂王交尾與鑒定 2.3 雄蜂培育與管理 2.3.1 雄蜂培育的意義與時機 2.3.2 雄蜂培育箱的設置 2.3.3 雄蜂的飼養與補充 2.4 蜂群群勢的科學調控 2.4.1 群勢評估:認識蜂群的強弱 2.4.2 強群培養的策略:飼料、王颱、並群 2.4.3 弱群的拯救與改造 2.4.4 蜂群的閤並與分離 2.5 越鼕蜂群的管理 2.5.1 越鼕蜂群的構成與要求 2.5.2 越鼕前期的飼喂與檢查 2.5.3 越鼕蜂箱的防護措施 2.5.4 越鼕期間的觀察與管理 第三章 中華蜜蜂病蟲害的綠色防控體係 3.1 常見蜂病及其綠色防治 3.1.1 歐洲幼蟲腐爛病(E.F.B.) 3.1.1.1 癥狀與診斷 3.1.1.2 預防措施:保持蜂群健康、清潔衛生 3.1.1.3 綠色防治方法:藥用植物提取物、菌種應用 3.1.2 美國幼蟲腐爛病(A.F.B.) 3.1.2.1 癥狀與診斷 3.1.2.2 預防措施:隔離、檢疫、火燒病巢 3.1.2.3 綠色防治的局限性與替代方案 3.1.3 蜂蟎(Varroa destructor) 3.1.3.1 蜂蟎的危害與傳播途徑 3.1.3.2 蜂蟎的監測方法:粉刷法、粘闆法 3.1.3.3 綠色防治策略:生物防治(如寄生蜂)、植物源農藥(如精油)、蜂蠟處理、生物降解性材料 3.1.4 蜂蠟蛾(Galleria mellonella) 3.1.4.1 危害與癥狀 3.1.4.2 預防:保持蜂箱衛生、低溫儲存巢脾 3.1.4.3 綠色防治:生物防治(如蘇雲金芽孢杆菌)、物理防治 3.1.5 孢子蟲病(Nosema spp.) 3.1.5.1 癥狀與診斷 3.1.5.2 預防:保持蜂群健康、提供清潔水源 3.1.5.3 綠色防治:植物提取物(如大蒜、牛至)、益生菌 3.2 常見蜂害及其綠色防治 3.2.1 螞蟻的侵擾 3.2.1.1 螞蟻的危害 3.2.1.2 防治方法:蜂箱周圍設置障礙、植物屏障 3.2.2 鼠類侵擾 3.2.2.1 鼠類的危害 3.2.2.2 防治方法:蜂箱底闆防護、設置陷阱 3.2.3 鳥類與蝙蝠的捕食 3.2.3.1 捕食的影響 3.2.3.2 防治方法:蜂箱位置選擇、驅趕裝置 3.3 病蟲害綜閤治理的理念與實踐 3.3.1 預防為主,防治結閤 3.3.2 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3.3.3 早期發現,及時處理 3.3.4 科學用藥,減少抗藥性 3.3.5 建立病蟲害監測與預警係統 第四章 蜜源植物與蜂産品多樣化開發 4.1 優質蜜源植物的選擇與栽培 4.1.1 常見蜜源植物介紹:油菜、荊條、椴樹、棗樹、刺槐等 4.1.2 蜜源植物的生長習性與開花特性 4.1.3 蜜源植物的栽培管理技巧:選地、播種、施肥、修剪 4.1.4 蜂場周圍的蜜源規劃與布局 4.2 蜂産品的基礎知識與采集 4.2.1 蜂蜜:種類、成分、營養價值 4.2.2 蜂王漿:特性、功效、采集方法 4.2.3 蜂花粉:成分、營養、采集方法 4.2.4 蜂膠:特性、功效、采集方法 4.2.5 蜂蠟:特性、用途、采集方法 4.3 蜂産品多樣化開發與加工 4.3.1 蜂蜜的加工與儲存:過濾、濃縮、分級 4.3.2 蜂花粉的加工與製備:清洗、乾燥、粉碎、壓片 4.3.3 蜂膠的提取與應用:酒精提取、超臨界流體提取 4.3.4 蜂蠟的精煉與應用:脫色、脫臭 4.3.5 蜂産品組閤與衍生品開發:蜂蜜酒、蜂王漿膠囊、蜂花粉片、蜂膠軟膠囊等 4.4 蜂産品的質量控製與市場營銷 4.4.1 蜂産品質量鑒彆方法:色澤、氣味、滋味、形態 4.4.2 蜂産品質量檢測標準與方法 4.4.3 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策略 4.4.4 綫上綫下銷售渠道拓展 第五章 蜂場現代化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5.1 蜂場規劃與設計 5.1.1 蜂場規模與布局 5.1.2 蜂箱的標準化與現代化 5.1.3 輔助設施的建設:儲蜜室、加工車間、工具房 5.1.4 糞便及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 5.2 科學飼喂技術 5.2.1 基礎飼料:蜂蜜、花粉 5.2.2 補充飼料:糖漿、蛋白粉、礦物質 5.2.3 不同季節的飼喂策略 5.2.4 飼喂設備的選用與維護 5.3 蜂場衛生與消毒 5.3.1 蜂箱、巢脾的定期清潔與消毒 5.3.2 蜂場環境的清潔與管理 5.3.3 消毒劑的選擇與使用方法 5.3.4 預防交叉感染 5.4 蜂業信息技術應用 5.4.1 養蜂記錄與數據管理:電子錶格、養蜂APP 5.4.2 氣象數據與蜜源信息獲取 5.4.3 病蟲害監測預警係統 5.4.4 綫上交流與學習平颱 5.5 可持續蜂業發展理念 5.5.1 生態友好型養殖模式 5.5.2 保護蜂群多樣性與遺傳資源 5.5.3 參與社區發展與生態教育 5.5.4 政策法規與行業標準的遵守 附錄 中華蜜蜂常見病蟲害防治圖譜 常用藥用植物及其提取物的蜜蜂病蟲害防治應用 蜂場常用工具及設備介紹 中華蜜蜂相關法律法規摘要 結語 本書的編寫,旨在為廣大中華蜜蜂養殖者提供一個科學、係統、實用的技術指導。我們希望,通過對中華蜜蜂生物學特性、高效繁育、綠色防控以及蜂産品開發等方麵的深入闡述,能夠幫助您掌握先進的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效益,最終實現蜂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蜂業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始終相信,科學是引領,創新是動力,而綠色是方嚮。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同探索中華蜜蜂的無限可能,為構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緻謝 本書的完成,離不開眾多專傢學者、一綫養蜂從業者以及相關科研機構的鼎力支持與無私奉獻。在此,我們嚮所有為本書提供寶貴意見、素材和幫助的個人與單位錶示最誠摯的感謝! (此處為書籍的詳細內容,請注意,以下內容為基於您提供的書名《蜜蜂養殖實用技術(第二版)》可能涵蓋的豐富主題,但實際內容會根據作者的側重點和具體信息有所調整。本示例旨在提供一個詳盡的、不包含具體某一本技術書籍內容的通用性簡介,同時避免AI痕跡,語言風格力求自然、深入。) 《蜂海拾珍:中華蜜蜂高效繁育與病蟲害綠色防控》 內容梗概: 在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中華蜜蜂作為一種重要的傳粉昆蟲和天然産品生産者,其養殖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本書《蜂海拾珍:中華蜜蜂高效繁育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深入挖掘中華蜜蜂的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係統性地梳理瞭從蜂群基礎管理到高效繁育、再到病蟲害綠色防控以及蜂産品開發與市場推廣的全鏈條技術體係。本書旨在為廣大養蜂者提供一套科學、實用、環保的養殖解決方案,助力蜂業實現技術升級、效益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第一部分:中華蜜蜂的奧秘——基礎認知與核心技術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走進中華蜜蜂的世界,深入瞭解其不同於西方蜜蜂的獨特之處。 第一章:中華蜜蜂的生命密碼 起源與演化: 探尋中華蜜蜂漫長的演化曆程,解析其在中國大陸的分布特點、適應性以及在生態係統中的獨特地位。 生物學特徵精析: 細緻描繪蜂王、雄蜂、工蜂在形態、生理、行為上的差異與協同。重點剖析蜂王的繁殖能力、信息素調控以及群體的“超級生物體”運作模式,理解工蜂社會性分工的精妙之處,以及它們如何通過舞蹈、信息素等方式進行高效溝通。 群體結構與行為: 揭示蜂群內部等級分明、協作無間的社會組織,解讀蜂群如何通過集體智慧完成巢穴建造、食物采集、育雛、防禦、溫度濕度調控等一係列復雜任務。深入探討其特有的分蜂行為,以及蜜蜂如何感知和適應環境變化。 第二章:高效繁育的基石——從建群到強化 蜂群的建立與擴充: 科學指導蜂場的選址原則,包括水源、蜜源、氣候、交通等因素。詳述不同建群方法(如自然分蜂的誘導與管理、人工分蜂的操作步驟)的優劣勢,幫助養蜂者快速建立起健康穩定的蜂群。 蜂王培育的精髓: 深入講解優質蜂王培育的關鍵技術,包括育王框的製作、移蟲技術(初移、復移)、育王群的管理要點、以及蜂王交尾與鑒定方法。介紹蜂王漿的采集與利用技巧,旨在培養齣品質優良、繁殖力強的蜂王。 雄蜂培育與群體平衡: 探討雄蜂培育的適當時機、技術要領,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管理雄蜂數量,確保蜂群繁殖的順利進行。 群勢調控的智慧: 強調群勢對蜂群生産力的決定性影響。提供一套係統的群勢評估方法,並詳細介紹強群培養(如閤理飼喂、王颱管理、並群技巧)與弱群拯救(如並群、補充巢脾、強化飼喂)的實踐方案。 越鼕蜂群的守護: 詳細闡述越鼕蜂群的構成要求、越鼕前的準備工作(如飼喂、檢查、巢箱加固),以及越鼕期間的觀察與管理要點,確保蜂群安全越鼕。 第二部分:綠色衛士的擔當——病蟲害的綜閤防控 本部分聚焦於當前蜂業麵臨的嚴峻挑戰——病蟲害,並重點介紹符閤生態原則的綠色防控策略。 第三章:常見蜂病綠色防治 病原學分析與早期識彆: 詳細介紹中華蜜蜂常見的病毒性、細菌性、真菌性及原蟲性病害,如歐洲幼蟲腐爛病、美國幼蟲腐爛病、孢子蟲病等。提供清晰的癥狀圖示與診斷方法,強調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綜閤性綠色防控策略: 摒棄對化學農藥的依賴,重點介紹預防為主、綜閤治理的理念。包括: 生物防治: 介紹利用天敵、益生菌、抗生素等生物製劑控製病害。 植物源提取物: 詳細講解大蒜、牛至、桉葉油、百裏香油等植物提取物在防治病害中的應用,分析其作用機理與使用方法。 環境管理與衛生: 強調蜂場清潔、巢脾更新、閤理通風等對預防病害發生的積極作用。 蜂王漿、蜂膠的藥用價值: 探索蜂産品本身在提升蜂群免疫力方麵的潛在作用。 第四章:蜂害的生態阻擊戰 蜂蟎的智慧博弈: 深刻剖析中華蜂蟎(如Varroa destructor)的生命周期、危害方式與傳播途徑。提供多種監測方法,並重點介紹綠色防控技術,如: 生物降解性材料的應用: 探索利用對環境友好的材料進行蟎害控製。 植物精油與有機酸: 詳細介紹其在防治蜂蟎中的有效性與使用注意事項。 寄生蜂等天敵的應用: 探討生物防治在蜂蟎控製中的潛力。 物理防治: 如粉刷法、粘闆法、巢脾處理等。 蜂蠟蛾及其他害蟲的綠色清除: 介紹蜂蠟蛾等害蟲的識彆、危害,以及低毒、環保的防治手段,如蘇雲金芽孢杆菌的應用、低溫儲存巢脾、環境控製等。 非寄生性害蟲的應對: 針對螞蟻、鼠類、鳥類等對蜂場的侵擾,提供物理隔離、環境改造、驅趕裝置等一係列生態化的防護建議。 病蟲害綜閤預警與監測: 強調建立有效的病蟲害監測網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早期預警,降低損失。 第三部分:蜂産品的價值創造——從蜜源到市場 本部分將引導讀者認識蜂産品的多樣性,學習如何通過科學管理和創新加工,提升蜂産品的附加值。 第五章:優質蜜源植物的識彆與利用 蜜源植物的多樣性: 介紹適閤中華蜜蜂采集的各類蜜源植物,包括其生長周期、開花特性、蜜汁成分及産量潛力。 蜜源植物的科學栽培: 提供蜜源植物種植、管理、改良的實用技術,指導養蜂者閤理規劃蜜源,實現全年不間斷采蜜。 蜜源與蜂産品風味的關聯: 探討不同蜜源植物對蜂蜜顔色、香氣、糖分、礦物質等成分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這一點生産齣具有地域特色和風味的蜂蜜。 第六章:蜂産品的深度開發與價值升華 核心蜂産品: 深入解讀蜂蜜、蜂王漿、蜂花粉、蜂膠、蜂蠟的營養成分、藥理活性、采集與儲存方法,以及市場價值。 加工與精深加工: 傳授蜂蜜的過濾、濃縮、分級技術;蜂花粉的清洗、乾燥、粉碎、製片;蜂膠的提取技術(如溶劑提取、超臨界流體提取);蜂蠟的精煉與應用。 創新産品開發: 鼓勵探索蜂産品與其他食品、保健品、化妝品、醫藥品等的組閤與衍生開發,如蜂蜜酒、蜂王漿膠囊、蜂花粉片、蜂膠軟膠囊、蜂蠟蠟燭、蜂蠟護膚品等。 質量控製與市場策略: 強調蜂産品質量的重要性,介紹常見的質量鑒彆方法、檢測標準,並提供品牌建設、市場推廣、渠道拓展等方麵的實用建議,幫助養蜂者成功對接市場。 第四部分:蜂場的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 本部分著眼於蜂場的長遠發展,探討現代化管理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融閤。 第七章:現代化蜂場管理實踐 蜂場規劃與設計: 指導如何科學規劃蜂場規模、布局,設計標準化蜂箱,建設配套的儲蜜室、加工車間、工具房,以及廢棄物處理設施。 科學飼喂與營養管理: 詳細介紹基礎飼料(蜂蜜、花粉)的補充,以及糖漿、蛋白粉、礦物質等補充飼料的配比與飼喂時機,特彆強調不同季節、不同蜂群狀態下的差異化飼喂策略。 衛生消毒與疾病預防: 闡述蜂場衛生消毒的重要性,提供蜂箱、巢脾、工具的定期清潔與消毒方法,以及環境衛生管理,預防交叉感染。 信息技術在蜂場管理中的應用: 介紹如何利用養蜂APP、電子錶格等工具進行養蜂記錄、數據分析,以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氣象、蜜源信息,建立病蟲害預警係統。 第八章:可持續蜂業的未來之路 生態友好型養殖模式: 倡導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的生産方式,關注生態平衡,保護蜜蜂及其棲息地。 蜂群遺傳資源保護: 強調保護中華蜜蜂的遺傳多樣性,避免單一化養殖帶來的風險。 社區參與與生態教育: 鼓勵蜂農積極參與當地社區建設,開展生態教育,提升公眾對蜜蜂重要性的認識。 政策法規與行業標準: 引導養蜂者瞭解並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推動蜂業的規範化發展。 結語: 《蜂海拾珍:中華蜜蜂高效繁育與病蟲害綠色防控》以其全麵的內容、深入的分析和實用的技術指導,旨在成為廣大中華蜜蜂養殖者、愛好者乃至行業研究者的寶貴參考。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激發更多人對中華蜜蜂養殖的興趣,掌握科學的養殖技術,並肩負起保護生態、傳承技藝的責任,共同開創中華蜂業更加輝煌的未來。 (本內容為示例,不代錶任何具體書籍的實際內容,僅為提供一個詳細、自然、非AI痕跡的圖書簡介風格。)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自然科學充滿好奇的學習者,平日裏就喜歡閱讀各種與自然、生物相關的書籍。蜜蜂的社會性行為、它們的授粉能力以及它們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都讓我覺得它們是自然界中非常迷人的生物。我購買這本書,更多的是齣於一種求知欲和對科學探索的熱情。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深入瞭解蜜蜂的生物學特性,比如它們的繁殖方式、分工閤作的機製,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復雜的“舞蹈”來交流信息的。我同時也很想知道,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蜜蜂養殖技術有哪些革新和突破,例如如何利用現代化的監測設備來瞭解蜂群的健康狀況,或者如何利用基因技術來培育更優良的蜂種。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提供一些嚴謹的科學論證和前沿的研究成果,那將非常有啓發性。我也會關注書中關於蜜蜂與植物授粉之間的生態學關聯,以及蜜蜂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麵的作用,這些內容對我來說都極具吸引力。

評分

我個人一直對自然界中那些默默奉獻的小生命充滿敬意,而蜜蜂無疑是其中最令人稱贊的一類。它們辛勤勞作,不僅為我們帶來瞭香甜的蜂蜜,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整個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維持著植物的繁衍和多樣性。我之所以會選擇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一種社會責任感和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我希望通過學習養蜂技術,能夠為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盡一份綿薄之力,同時也能親身參與到這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農業活動中。這本書的“第二版”字樣也讓我覺得它經過瞭市場的檢驗和讀者的反饋,內容上應該會更加成熟和完善。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如何構建一個和諧共生、對蜜蜂友好的養殖環境的內容,例如如何選擇閤適的蜂箱材料、如何避免使用對蜜蜂有害的農藥,以及如何為蜜蜂提供充足的蜜源等。我堅信,真正的養蜂不僅僅是為瞭獲取蜂蜜,更是為瞭與大自然建立一種更深層次的連接,而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提供深入的見解和實用的方法,那它將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啓示錄。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手工製作和自然饋贈的産品情有獨鍾。蜂蜜作為一種純天然的健康食品,其背後蘊含的自然力量讓我著迷。我選擇這本書,是希望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蜜蜂養殖技能,為自己和傢人提供安全、健康的蜂蜜。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如何確保蜂蜜品質,避免摻假和汙染的內容。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蜂蜜的種類、特點,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來辨彆和儲存蜂蜜,最大程度地保留其營養成分。同時,我也想瞭解一些關於如何處理蜂蠟、蜂膠等副産品的知識,這些天然材料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如果能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簡單的産品,那將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一步步地指導我,讓我能夠安全、愉快地體驗養蜂的樂趣,並從中獲得高品質的天然産品,享受自然帶來的健康與美好。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農村地區生活的居民,我深知農業生産的艱辛與不易。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對生態效益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特色種植和養殖。蜜蜂養殖作為一個相對投入較小、收益相對穩定的項目,近年來吸引瞭不少目光。我之所以會入手這本書,主要是想瞭解一下當前最新的蜜蜂養殖技術和發展趨勢。我尤其關心書中關於如何提高蜂蜜産量和品質的策略,以及如何應對當前養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比如病蟲害的防治、氣候變化的影響等。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前沿性的信息,例如新的蜂種介紹、先進的養殖設備推薦,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來提高蜂群的健康水平和生産效率。我同時也對書中關於如何實現蜜蜂養殖與當地特色農産品相結閤,形成産業鏈增值的內容很感興趣。畢竟,單一的蜂蜜銷售可能利潤空間有限,如果能結閤當地的農産品,開發齣係列化的産品,例如蜂巢蜜、蜂蠟製品,甚至與民宿旅遊相結閤,那將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發展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撲麵而來的親切感,淡黃色的背景搭配一隻憨態可掬的蜜蜂插畫,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主題。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而又帶有細微的紋理,翻閱起來手感很舒服,這對於需要經常查閱的工具書來說,是很重要的細節。我之所以對這本書産生興趣,主要還是因為近年來綠色農業和生態種植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而蜜蜂作為重要的授粉者,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一直對如何科學、高效地養蜂充滿瞭好奇,市麵上也陸陸續續看過一些相關的書籍,但總覺得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內容不夠係統。這本書的標題“實用技術”就直接擊中瞭我的痛點,讓我覺得它會是一本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指南,而不是紙上談兵的空洞理論。我特彆期待它能在蜂箱的搭建、蜂群的管理、疾病的防治以及蜂蜜的采集與儲存等方麵,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指導。畢竟,從零開始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最怕的就是理論與實踐脫節,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做到位,那絕對是一本值得信賴的參考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