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雙版納傣族傳統灌溉製度的現代變遷
定價:56.00元
作者:秦瑩,李伯川著
齣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466599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更多好書詳見奇趣科學館德國青少年科普經典叢書(全套11本)讓孩子瞭解每個科普現象的來龍去脈《閃電球探長》**輯(全8冊)有趣的DK兒童百科(套裝共5冊)有趣的物理法庭(套裝全10冊)《Dk彩繪名著科普閱讀》(全10冊秘密特工傑剋(全12冊)《魚和蟲》(全2冊)《有趣的3D立體書》(精裝全4冊)
內容提要
傣族種植水稻有著悠久的曆史,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形成瞭獨特的水裏灌溉製度——“闆悶製”。以“垂直的行政管理體係與傢臣管理體係並列、行政命令與治水法規並行、嚴格的檢查驗收製度與公平的閤理分稅製度並舉”為核心的“闆悶製”,不僅對灌溉用水時解決水地矛盾有積極作用,而且對維係西雙版納封建令主製度有深遠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伴隨土地所有權和稻作生産方式的變革,傳統的“闆悶製”被現代的“庫渠製”取代,與引水工程、蓄水工程、提水工程相適應的州、縣、鄉、村灌溉工程分級管理製度逐步實施並發揮作用,極大地促進瞭農業生産發展。西雙版納傣族灌溉製度從傳統走嚮現代既是當地民眾的時代選擇,也是灌溉技術發展的曆史必然。
目錄
總序
序一
序二
導言
章 傣族稻作文化與傳統灌溉製度
1.1 傣族稻作文化
1.1.1傣族稻作曆史
1.1.2傣族水稻耕作
1.1.3傣族稻作文化
1.2 水利灌溉製度
1.2.1傳統水利灌溉係統
1.2.2傣族水利思想
1.2.3傣族水利灌溉製度
第2章 “闆悶製”的運行及其價值
2.1 “闆悶製”的運行機製
2.1.1 垂直的行政管理體係和“傢臣”管理體係並列
2.1.2 行政命令與治水法規並行
2.1.3 “科學”嚴格的檢查驗收製度
2.1.4 公平閤理的分水製度
2.2 “闆悶製”的支撐製度
2.2.1 壟林管理製度
2.2.2 土地使用製度
2.3 “闆悶製”的特點
2.3.1 民族性
2.3.2 曆史性
2.4 “闆悶製”的價值取嚮
2.4.1 “拔多拔坑”:製度安排的價值
2.4.2 “瀾召領召”:製度強化的價值
2.4.3 從“哈滾”走嚮“甘猛”:製度創新的價值
第3章 從“闆悶製”到“庫渠製”
3.1 水利灌溉製度的現代轉型
3.1.1 土地所有權發生根本轉變
3.1.2 稻作生産方式發生巨變
3.1.3 初步建成現代水利灌溉係統
3.2 “庫渠製”的運作機製
3.2.1 灌溉工程分級管理
3.2.2 管理法規相繼齣颱
3.2.3 歲修養護除險加固
3.2.4 管用結閤調控用水
第4章 傣族傳統灌溉製度的保護與開發
4.1傣族傳統灌溉製度的優異性
4.1.1 傣族傳統灌溉製度的特異性
4.1.2 傣族傳統水利灌溉技術的優異性
4.1.3 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調適
4.2 保護與開發模式探討
4.2.1 研究保護模式
4.2.2 保護開發模式
4.2.3 保護區模式
4.2.4 旅遊開發模式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索引詞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西南地區一個特定少數民族——傣族——在灌溉係統上經曆的深刻變革的引人入勝的研究。從書名來看,我期望能深入瞭解西雙版納地區在曆史長河中,傣族人民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水資源,發展齣一套既符閤當地生態環境,又具備獨特社會組織特色的傳統灌溉智慧。讀這本書,我希望能跟隨作者的筆觸,穿越時空,去探尋那些古老的溝渠、壩子、以及圍繞它們形成的社群互助和管理模式。想象一下,在熱帶雨林的腹地,依山傍水而居的傣族,如何憑藉一代代人的經驗積纍,構建齣適應稻作農耕的精妙水利網絡,這本身就充滿瞭神秘和吸引力。更何況,書名中的“現代變遷”字眼,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對當下現實的審視。我好奇地想知道,當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國傢政策、以及社會經濟結構湧入這片土地時,古老的灌溉製度是如何應對的?是適應、融閤,還是被遺忘?這種傳統智慧在麵對衝擊時所展現齣的韌性與脆弱,都將是本書最值得期待的看點。我期待作者能用詳盡的案例、生動的細節,嚮我展示這個過程的復雜性與多麵性。
評分當我看到“西雙版納傣族傳統灌溉製度的現代變遷”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畫麵:蔥鬱的雨林,金黃的稻浪,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勤勞而智慧的傣族人民。我預感這本書將是一次關於文化傳承與時代洪流碰撞的深度剖析。我好奇地想要知道,那些世代相傳的灌溉技術,比如如何利用地形特點修建引水渠,如何設置閘門控製水量,如何進行水資源的公平分配,在今天是否依然有效?更重要的是,在現代農業發展、土地流轉、以及人口遷移等因素的影響下,這些傳統製度的根基是否動搖?書中的“變遷”二字,讓我充滿瞭探究的欲望。我想瞭解,是哪些外部力量在驅動這種變遷?是國傢對水利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是市場經濟對農作物種植模式的改變,還是年輕人對傳統農耕方式的疏離?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田野,通過鮮活的案例和翔實的資料,為我描繪齣一幅生動的圖景,展現傳統與現代在西雙版納這片土地上的交織與博弈。
評分這部作品的題目《西雙版納傣族傳統灌溉製度的現代變遷》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因為它精準地指嚮瞭一個我一直以來都頗感興趣的領域:傳統智慧在現代社會中的存續與演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長期的農業實踐中,如何發展齣瞭一套獨特而精妙的灌溉係統。這套係統,想必不僅僅是物理層麵的水利工程,更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比如社群內部的水權分配機製、集體勞動的組織形式、以及代際之間的知識傳承方式。我非常好奇,在現代化浪潮的衝擊下,這些古老的製度是如何經受考驗的?書名中的“現代變遷”四個字,無疑是本書最核心的看點。它預示著作者將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當下現實的審視。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哪些現代化的因素(例如新的農業技術、國傢政策、經濟結構調整、甚至是環境變化)正在改變著傣族傳統的灌溉模式,以及這種改變對當地的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其研究的地理焦點——西雙版納,以及其核心主題——傣族傳統灌溉製度。這無疑觸及瞭一個非常具體且有深度的文化與技術交匯點。我設想,作者會帶領我們走進那些被稻田環繞的傣族村寨,去觀察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水渠、水壩、水井,以及與之相伴的集水、蓄水、分水、排水等一係列技術細節。這其中蘊含的,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工程學知識,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一種深植於民族文化中的生態智慧。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製度”的闡述,這暗示著灌溉係統並非孤立的技術存在,而是與社會結構、權力關係、社區自治、甚至宗教信仰等緊密相連。我渴望瞭解,在沒有現代國傢機器的強大乾預下,傣族社區是如何通過某種約定俗成的規則、集體勞動的組織方式,以及代際傳承的知識,來維護和管理這些至關重要的水利設施的。這種樸素而有效的社會組織能力,在當今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其對於理解基層治理的演變,或許也能提供不少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西雙版納傣族傳統灌溉製度的現代變遷》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一個古老而又鮮活的世界的想象。我立馬聯想到,在雲南的西南邊陲,那片神秘而美麗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的傣族人民,是如何憑藉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構建齣瞭一套與他們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結構緊密相連的灌溉智慧。我渴望通過這本書,去瞭解那些隱藏在田埂水溝背後的故事:古老的蓄水工程如何運作,水資源的分配機製如何確保公平,社群是如何為瞭共同的水利需求而協作,以及這種協作又如何塑造瞭他們的社會關係。而“現代變遷”這個詞,則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緊迫感和現實意義。我期待作者能夠如實地描繪,當現代化的農業技術、經濟模式、乃至城市化進程滲透到這片區域時,傳統的灌溉製度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是被新的技術和觀念所取代,還是在保留精華的基礎上,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我希望能看到一個動態的、充滿細節的變遷過程,以及這種變遷對當地社會和文化帶來的復雜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