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木嶋利男《不依賴農藥的家庭菜園》木馬文化出版

现货正版:木嶋利男《不依賴農藥的家庭菜園》木馬文化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庭菜园
  • 无农药
  • 有机种植
  • 木嶋利男
  • 木馬文化
  • 园艺
  • 种植技巧
  • 阳台菜园
  • 健康饮食
  • 蔬菜种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遠足文化
ISBN:9789865787448
商品编码:29821107856
出版时间:2014-06-24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不依賴農藥的家庭菜園:掌握共生及混植法則,有效降低病蟲害

  • 作者: 
  • 原文作者:
  • 譯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06/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5787448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96頁 / 18.2 x 25.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共生?混植?遵循生態系法則
*一本借助大自然力量 有效避免病蟲害的蔬果種植寶典

我們現在每天食用的蔬菜原本都是野生的植物,人類從中找出具利用價值的種類加以栽培。這些野生的植物並非單一生長,而是與其他多種的植物共存共榮,形成群落。這些形成群落的植物與植物間的關係,正是共生植物的原點。

在自然*中,*先在荒地扎根的植物是可以與轉化空氣中的氮氣、從岩石中取出礦物質的根瘤菌和菌根菌共生的豆科類植物,以及可以與弗蘭克氏菌(放射菌的一種)共生的榿木等。

這些植物讓土壤豐饒,接著各種植物陸續扎根,植物的種類不斷地變化遷移。如果沒有人力的介入,*終會發展成如同水青岡與山白竹(青森縣的白神山地等)、錐栗、青剛櫟等照葉林的*相林(植被不再遷移),形成不會發生病蟲害問題的安定生態系。

一般而言,一起栽培,也就是混植,相互帶來好的影響的植物與植物稱作共生植物,其原點便是利用這種自然生態系的法則。這種共生植物的搭配充分發揮了植物間不易發生營養競爭、根圈競爭、光合競爭的特性。也就是說,需要高營養的植物搭配可以創造營養的植物(麥與絳三葉)、淺根植物搭配深根植物(葉蔥與菠菜)、好光性植物搭配耐陰性植物(玉米與毛豆),兩*化的植物關係便是共生植物。另外,就算植物和植物間沒有良好的關係,吸引天敵、防除病蟲害的關係也可稱作共生植物。

近代的農業為了經營自立,且希望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因此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和農藥,將生產效率放在*一位。然而,在過去沒有農藥的年代,不使用農藥,藉由聰明利用自然的法則來抑制病蟲害,栽培作物,這就是共生植物的原型。這種傳統的做法在近代農業的眼裡看來既不科學也沒有效率,於是漸漸遭到淘汰。然而,近年來這種傳統的做法獲得科學的證明,重新獲得世人的注意。

本書所介紹的植物搭配方式皆利用自然生態*的法則,經過科學證明的實例。

無論是希望在大廈陽台或庭院的一角栽培蔬菜的人、已經擁有家庭菜園的人,或是靠此維生的農家,希望本書都能有所助益。

31種共生植物的搭配與栽培方式

專家提醒!5大實用專欄
01    驅趕害蟲的天敵
02    對抗病原菌的拮抗菌
03    抑制雜草生長的雜草
04    擊退小動物的植物
05    減少病蟲害的日常管理方式
06    不使用農藥的病蟲害防除法

詳細解說!利用共生植物栽培蔬菜的基礎知識
①    *相(climax)
②    化感作用(allelopathy)
③    宿主特異性
④    天敵溫存植物(banker plants)
⑤    利用拮抗菌(混植)

附錄 天敵溫存植物&避免混植的組合一覽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木嶋利男


1948年出生於日本栃木縣。農學博士(東京大學)。曾任栃木縣農業試驗場生物工學部長、自然農法大學校長,現任財團法人環境科學綜合研究所長、財團法人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所理事、NPO法人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理事、WASS日本本部專務理事。曾經獲頒科學技術廳長官賞、全國農業試驗場長會賞等。從事有機農業、傳承農法等的研究與實證。著有《活用傳承農法  家庭菜園的科學》(講談社Bluebacks)、《專家傳授的家庭菜園密技》(家之光協會)等。

譯者簡介

陳心慧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畢業。旅居日本十年後返台,現任專業日中翻譯、口譯人員。譯有日本藍帶廚藝學校甜點課程教材中文版、日本防衛省防衛白皮書中文摘要版、東京都都政概要等。

目錄

前言

共生植物的搭配與栽培方式

蔬菜+蔬菜
01 菠菜+葉蔥
02 高麗菜+萵苣
03 黃瓜+長蔥
04 番茄+韭菜
05 青江菜+茼蒿
06 茄子+巴西利

蔬菜+穀物
07 番茄+花生
08 紅蘿蔔+毛豆
09 西瓜+玉米
10 青椒+無藤四季豆
11 春高麗菜+蠶豆
12 南瓜+燕麥

蔬菜+雜草
13 夏高麗菜+白三葉草
14 水菜和小松菜+馬齒莧&藜和白藜
15 苦瓜+荷蓮豆草&酢漿草
16 馬鈴薯+羊蹄

蔬菜+花
17 草莓+碧冬茄
18 夏播白蘿蔔+萬壽菊
19 花椰菜+一串紅
20 洋蔥+絳車軸草

蔬菜+香草
21 哈密瓜+蝦夷蔥
22 四季豆+芝麻葉
23 櫻桃蘿蔔+羅勒
24 黃瓜+細葉芹
25 洋蔥+洋甘菊

果樹類+草?香草
26 蜜柑和香橙+鼠茅
27 藍莓+薄荷
28 葡萄+車前草
29 芒果+酢漿草
30 梅子+麥冬
31 柿子+蘘荷

為作物搭建屏障和邊*
01 以高粱為屏障
02 以玉米為屏障
03 以迷迭香為屏障
04 以薰衣草為屏障
05 以向日葵為邊*
06 以覆盆子或黑莓為邊*

COLUMN 01 驅趕害蟲的天敵
COLUMN 02 對抗病原菌的拮抗菌
COLUMN 03 抑制雜草生長的雜草
COLUMN 04 擊退小動物的植物
COLUMN 05 減少病蟲害的日常管理方式
COLUMN 06 不使用農藥的病蟲害防除法

利用共生植物栽培蔬菜的基礎知識

一覽表&索引
共生植物索引
天敵溫存植物一覽表
避免混植的組合一覽表

 


自然之径:重塑你的家庭菜园——一本关于生态平衡与可持续种植的实践指南 本书并非聚焦于任何特定作者的特定著作,而是深入探讨一个宏大而紧迫的主题:如何在现代家庭环境中,构建一个高效、健康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菜园系统。我们相信,一个成功的家庭菜园,不仅仅是食物的来源,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连接着土壤的生命力、季节的更替,以及我们对健康的承诺。 第一部分:理解土壤——看不见的生命之源 任何关于可持续园艺的讨论,都必须从脚下的土壤开始。土壤不是惰性的介质,而是一个由数以亿计的微生物、真菌、线虫和昆虫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这个微观世界,理解“活土”的重要性。 1. 土壤的健康光谱与诊断: 我们将详细阐述沙土、黏土和壤土的物理特性,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手感测试”和“罐装测试”快速判断自家菜园的土壤结构。重点在于识别土壤中常见的缺陷,例如压实(板结)、排水不良和有机质缺乏。 2. 有机质的构建与循环: 有机质是土壤的“血液”。本书详尽介绍了如何通过堆肥、绿肥和覆盖(Mulching)来持续增加土壤的有机物含量。 高效堆肥技术: 不仅涵盖了常见的热堆肥和冷堆肥,更引入了蚯蚓堆肥(Vermicomposting)和快速堆肥法(如Bokashi发酵法),确保读者无论空间大小,都能高效处理厨余和园林废弃物。 绿肥的选择与应用: 探讨了豆科植物(如三叶草、紫云英)在固氮方面的作用,以及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在改善土壤结构和抑制杂草方面的潜力。我们提供了针对不同气候区和种植季节的最佳绿肥组合方案。 3. 微生物群落的保护与增强: 强调避免使用可能破坏土壤微生物平衡的化学品。介绍如何利用发酵的植物提取液(如草木灰液、艾草液)来“喂养”有益菌群,并阐述了菌根真菌在增强植物对养分和水分吸收效率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型灌溉 水是植物的生命线,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节约用水成为家庭园艺的责任。本部分专注于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 1. 需水量的评估与气象关联: 讲解如何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发芽期、营养生长期、结果期)和当地的天气条件(温度、湿度、风速)来科学估算实际需水量,避免“一刀切”的浇水模式。 2. 高效灌溉系统的选择与设置: 滴灌与渗灌的优化: 详细指导读者如何在家用尺度上安装和维护简易的滴灌系统,确保水分直接输送到根部,减少蒸发损失。 雨水收集利用: 提供小型雨水收集桶的搭建指南,以及水质处理建议,使其安全地用于非食用植物灌溉。 3. 覆盖物在保水中的决定性作用: 再次强调覆盖物(干草、木屑、碎树皮或园土覆盖)不仅能抑制杂草,更是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讨论不同覆盖物材料的优缺点和更换周期。 第三部分:生态平衡与自然调控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与自然合作,而非试图控制自然。这意味着菜园应被视为一个小型生物圈,追求内部的生态平衡。 1. 伴生种植(Companion Planting)的艺术与科学: 互助的植物组合: 深入解析三姐妹种植法(玉米、豆类、南瓜)背后的生态学原理。提供数十种经过验证的植物搭配方案,例如:罗勒与番茄的增味和驱虫效果;万寿菊在根部释放的天然杀线虫物质。 “坏邻居”的识别: 明确指出哪些植物不宜靠近,如洋葱与豆类的冲突,或伞形科植物易感病虫害的相互影响。 2. 吸引益虫与授粉者: 一个健康的菜园需要“帮手”。 益虫的“酒店”设计: 介绍如何设置昆虫旅馆、放置竹竿或石块,为瓢虫、草蛉和食蚜蝇等益虫提供庇护所。 蜜源植物的策略性布局: 推荐能在不同季节开花、吸引蜜蜂和蝴蝶的本地植物,确保关键作物的授粉率。 3. 风险管理与非化学干预: 面对病虫害,我们提倡“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 早期预警系统: 教授通过观察叶片颜色、生长速度和土壤气味等早期指标,识别潜在问题的技巧。 自制天然防治剂: 详述如何利用大蒜、辣椒、烟草或肥皂水等家庭常见材料,制作有效的、低残留的喷雾剂,用于控制蚜虫、红蜘蛛等常见害虫。 第四部分:适应性种植与本土化实践 成功的家庭菜园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光照和微环境。本书强调“地方智慧”的重要性。 1. 选种的本土化策略: 建议优先选择经过数代种植者筛选的、适应本地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的“传家宝”或本地品种(Heirloom Varieties),而非一味追求商业化新品种。 2. 延长生长季的技术: 针对季节变化,提供如高架床、冷床(Cold Frames)的简易搭建方法,以及在早春或深秋利用浮动行覆盖物(Floating Row Covers)来保护幼苗和晚熟作物的实用技巧。 3. 垂直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探讨了棚架、藤架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节省地面空间,更是为了改善空气流通,减少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几率。讲解不同作物(如黄瓜、豆角、部分南瓜)的攀爬需求与支撑结构选择。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的系统阐述,本书旨在为每一个热爱土地的家庭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且富有生态智慧的菜园管理体系,确保您的收获不仅丰盛,而且真正健康、可持续。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正在为我那个小小的阳台寻找可持续的种植方案,市面上大多数书籍要么侧重于高科技的无土栽培,要么就是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性太强,这与我追求的健康生活理念相悖。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沙漠中的甘泉。它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自然的力量来提升土壤的肥力,调动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到震撼。我尝试着书中提到的几种自制有机肥配方,效果立竿见影,我那几棵盆栽的叶片颜色都变得更加油亮健康,连我这个“植物杀手”都觉得不可思议。文字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生硬的术语堆砌,而是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活的案例来阐述复杂的生态学原理,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完全不像在“学习”,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有趣的科学探索之旅。

评分

从装帧设计上来说,这本书的用纸质感非常好,油墨的印制清晰细腻,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担心磨损。更重要的是,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境界。它不是零散的技巧汇编,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思维框架。从选种、育苗、土壤改良,到季节性的维护管理,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路线图指引。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季节管理侧重点时,所采用的那种循序渐进的叙述手法。比如,它对于冬季休眠期的土壤保护措施描述得极为详尽,这往往是其他书籍会忽略的关键环节。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兼备,确保了读者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能从中汲取到有价值的养分。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或许是关于“耐心”的价值。现代生活节奏太快,我们习惯了即时反馈,但在自然面前,时间是另一种计量单位。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反复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植物的细微变化,观察天气和季节的更迭。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开始为我的菜地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这种细致的规划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合上书本,走到窗边,试着去用书中的视角重新审视我的小院子。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枯燥的园艺技术问题,升华为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哲学,让人在亲近土地的同时,也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与自足。

评分

与其他强调“产量至上”的农业书籍不同,这本书的视角明显聚焦于“品质”与“和谐共生”。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种出蔬菜,更是一种对土地应有的敬畏之心。阅读过程中,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待花园的态度——过于急躁,总想一夜暴富式地收获成果。书中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更是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我以前遇到虫害就慌乱地喷洒农药,现在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耐心等待生态平衡的自我修复。那些关于如何利用伴生植物和环境设计来驱赶害虫的章节,设计得极其巧妙,简直像是一套精妙的园林策略。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让我对未来自己的小菜园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质朴中带着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扑面而来。我一直对园艺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每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总觉得是自己“天分”不够,或者说是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门道。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详尽的步骤说明,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切身需求的理解。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理论的书籍,而是真正沉浸在土地和植物的对话之中的实践指南。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基础知识时的耐心和细致,即便是对完全的初学者来说,也能迅速建立起信心。书中的排版布局清晰流畅,阅读起来毫无晦涩感,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正站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陪伴感是很多园艺书难以给予的宝贵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