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武学:第二辑:中国传统射箭专辑 | 作者 | 马廉祯 |
| 定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8113470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稿讲述中国传统射箭的历史沿革,共27篇学术研究成果。内容包括: 我与中国传统射箭复兴的20年;漫谈中国古代的弓箭文明与中国射学的建构;中华射学与古代射书;中国古代的射师;宋代的玉津园宴射;清代的武举制度;论传统弓射箭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当代中国射箭研究综述;寻找失落的中华射学;我国传统射箭运动复兴的文化反思;对清帝围猎活动的探讨;弓箭视角下的努尔哈赤战争战法研探;满洲骑射传统源流探讨;清代弓箭匠的设置与管理;清前期士兵射箭训练制度研探;索伦射箭小考;中国传统射箭的恢复与发展—徐开才访谈录;等。 |
| 作者简介 | |
| 马廉祯,回族。甘肃兰州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传统体育教研室主任。 |
| 目录 | |
| 试论中国民族体育体系的重新建构/马明达 1 我与中国传统射箭复兴的20年/徐开才 20 漫谈中国古代的弓箭文明与中国射学的建构/马明达 ——2014年青海河湟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讲话稿 50 中华射学与古代射书/马明达 62 中国古代的“射师”/马明达 122 古代中国射箭对日本的影响/马明达 127 宋朝的玉津园宴射/马明达 133 清代的武举制度/马明达 141 论中国传统射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蔡智忠 151 当代中国射箭研究综述/马廉祯 ——以部分期刊和书籍为主 159 追寻失落了的中华“射学”/马廉祯 ——读谢肃方《中国射学》有感 172 浅论日本弓道/马廉祯 ——读邓·杜普罗斯培洛《弓道》有感 178 中国传统射箭当代复兴的文化反思/边宇冯进勇 185 满汉文化交流视野中的清代弓箭角色解读/耿之矗 198 对清帝围猎活动的探讨/耿之矗 218 弓箭视角下的努尔哈赤战争战法研探/耿之矗 228 满洲骑射传统源流探讨/耿之矗 234 清代弓箭匠的设置及管理/耿之矗 240 清前期士兵射箭训练制度研探/耿之矗 246 清代“索伦射箭”小考/赵式庆 252 中国传统射箭的恢复与发展/张天昱 ——徐开才先生访谈录 260 管窥韩国传统弓发展与其竞技射箭崛起的关联/元万中 289 从文化回归的视角看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复兴/佘丽容罗川 ——读徐开才《射艺》有感 297 当下中国传统射箭运动器材发展现状调查/李培金 304 当代中国传统射箭社团化发展研究/毛旺 冯进勇 罗川 314 浅论热身运动对预防传统射箭运动损伤的意义/冯进勇/罗川 326 浅议动力定型在传统射箭规范训练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洪奎 |
| 编辑推荐 | |
| 当下,中国传统射箭正在蓬勃兴起,全国各地赛事不断,参加者越来越多,业余爱好者也大量涌现,已经引发许多外国传统射箭爱好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目前中国传统体育的复兴在整体上还处在缓慢启动的状态中,射箭却能一马当先,大有箭靶林立、飞矢如蝗之势,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现象。为了配合这一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作者决定出版《武学—中国传统射箭专辑》。作者多为中国传统射箭领域的专家、教授、名射手,现身说法详述中国历代射书、射师;此外,剖析当下中国传统射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都值得借鉴。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这本《 WL-武学:第二辑:中国传统射箭专辑-马廉祯》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被低估、被遗忘的瑰宝,而射箭,便是其中之一。我非常好奇,马廉祯先生在这本书中,是如何看待射箭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的?它是否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还是一种能够 Rejuvenate(重塑、复兴)的文化符号?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传统射箭与现代体育、健身、甚至身心疗愈之间的联系,为这项古老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包含一些关于传统射箭的“道”的阐释,比如它如何帮助人提升专注力、控制力,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射箭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从传统中汲取智慧、提升自我的书。
评分当我翻阅这本《 WL-武学:第二辑:中国传统射箭专辑-马廉祯》时,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数古代战场上弓弦拉满、箭矢破空的场景。但现代社会,真正懂得传统射箭技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人对它只停留在影视剧的想象中。我抱有的最大期待,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严谨的传统射箭技法介绍。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持弓、搭箭、开弓,到复杂的“马上射”、“回马箭”等高难度技巧,都有详尽的讲解。并且,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对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射箭风格进行区分和介绍,毕竟中国地大物博,射箭技艺必然也存在着地域性的特色和演变。例如,北方草原民族的骑射和南方水乡的弓道,在训练方式和器材上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指导我,让我能够真正掌握一些实用的射箭技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这本《 WL-武学:第二辑:中国传统射箭专辑-马廉祯》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一直觉得,我们现代人对于很多传统技艺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符号化层面,而缺乏对其深层精神内核的认知。射箭,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力与巧的结合,更是一种心性的修炼。它要求射者心无旁骛,意念集中,与天地万物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射箭动作背后的哲学思考,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射箭过程中,或者说,古代射手是如何通过练习射箭来达到“气沉丹田”、“松而不懈”的境界的。我非常好奇,马廉祯先生是否能够通过详细的图文解析,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势”与“韵”的流动。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讲解,更希望它能触及到射箭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基因,例如它在古代军事、礼仪、甚至是文学艺术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评分这本书《 WL-武学:第二辑:中国传统射箭专辑-马廉祯》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宝库,一个能够让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窗口。我一直觉得,很多传统技艺的消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传承方式和记录。而一本好的书籍,恰恰能够扮演这个重要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马廉祯先生个人的经验总结,更应该包含了对历代射箭名家、经典著作的梳理和研究。例如,它是否会引用《纪效新书》、《武备全书》等经典兵书中的射箭篇章?是否会对古代著名的弓箭手进行传记式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他们的传奇经历和高超技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传统弓箭制作、保养的知识,因为我觉得,了解一件器物的制作过程,是理解它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这本书能够涵盖射箭的方方面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状,那它将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专辑”。
评分初拿到这本《 WL-武学:第二辑:中国传统射箭专辑-马廉祯》,心里就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射箭,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运动,更是让我着迷。马廉祯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并不太熟悉,但封面上“中国传统射箭专辑”几个字,瞬间点燃了我对探索的渴望。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采用了比较内敛但又不失格调的风格,给人一种沉静而庄重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其中蕴含着的是不容忽视的传统文化瑰宝。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文字,这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在这位马廉祯先生的笔下,中国的传统射箭技艺究竟是怎样被描绘和传承的。它是否能将那些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弓法、箭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礼仪、哲学思想一一呈现?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专辑”,将中国传统射箭的精华集于一身,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探到其深邃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