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舌尖上的心理学:饭桌交际中的心理策略
定价:29.80元
作者:张兵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51252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对中国人来说,吃从来都是个大问题。民以食为天,吃在人们的生活中排在位。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舌尖上的味道,是每个人难忘的味道,用餐活动是我们重复多的场景。可以说,舌尖上的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因为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选择什么食物、饮品意味着不同的性格;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说什么话,可以显现出其心理特点;一个人在吃饭时候的身体语言,可能有独特的暗示……通过这些“密码”,你可以读懂一个人。
本书从点菜、用餐、饭桌上的心理常识、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和观察细节入手,用现实场景与心理分析相结合的解读方式,来诠释舌尖上的心理奥秘。本书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在边吃边聊中领悟到生活真谛和人生哲学。
目录
序 要想了解一个人,请带他去饭局
章 在觥筹交错间看透人心——读心利器,饭局为上 001
饭局之上,人人各怀心思。有些人本来心事重重,但到了席间,却强颜欢笑;有的人看上去兴致颇高,其实强打精神;有的人一脸憨态,其实胸有城府;有的人沉默不语,实则静待时机……
饭局如戏台,人人各怀心事/ 002
饭局社交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 004
饭局拉近彼此距离,弱化生意场上公事公办的色彩/ 005
察言观色,适时适度地把自己想办的事情提出来/ 008
情感交融和思想传达的加速器——酒精/ 012
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觥筹交错间看透对方/ 014
第二章 透过参加饭局用意读人心——同是赴局者,目的各不同 019
下里巴人的饭局,叫草根饭局;事业成功者的饭局,叫精英饭局。这两类饭局,各有各的侧重点,一般说来,草根的饭局在于饭;精英的饭局在于局。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饭局/ 020
草根饭局在于饭,精英饭局在于局/ 022
饭局可以帮助你迅速融入“熟人社会”/ 024
为了利益“攒”饭局者/ 027
为了感情“拉”饭局者/ 029
为了信息“找”饭局者/ 032
被动无奈“陪”饭局者/ 034
第三章 舌尖上的人脉——与谁一起吃,才是饭局关键 039
饭局上吃什么?鲁菜粤菜,还是川菜湘菜?其实,饭局上重要的是“吃人”!和谁一起吃饭决定了你这顿饭的价值,决定了你这顿饭吃得是否有意义。
饭局需要焦点人物,但焦点太多就会变焦虑/ 040
家人饭局,经济实惠重要/ 042
同学朋友饭局,吃好喝好重要/ 044
同事饭局,气氛融洽重要/ 045
宴请领导的饭局,察言观色重要/ 046
应酬饭局,左右逢源重要/ 049
办事饭局,人家满意重要/ 051
学识丰富的人——让你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 053
美食家——让你品尝特色菜,明白美食的道理/ 054
会讲笑话的人——笑话是下饭的好佐料/ 056
会提问的人——提出妙问题,让饭局气氛更活跃/ 058
会做游戏的人——游戏穿插其中,妙趣盎然/ 059
第四章 点菜有学问——从点菜看门道,从菜品口味读性格 063
饭局就像一个魔术箱,能把纷繁芜杂的社会浓缩到一张餐桌上。那么,菜单就像一台测试仪,可以把在座人们的性格一一检测出来。根据饭菜口味而探知人的性格,是一件既神秘又有趣的事情。
先点菜的人,通常掌握着领导权/ 064
爱点特色菜和推荐菜的人的性格/ 065
爱点大众菜的人的性格/ 066
专点“贵族菜”的人的性格/ 068
喜欢各种菜系的人的性格/ 069
喜欢吃酸味菜的人的性格/ 073
喜欢吃辣味菜的人的性格/ 074
喜欢吃甜食的人的性格/ 076
喜欢吃清淡食物的人的性格/ 078
喜欢吃浓味食物的人的性格/ 079
不可不知的饭局点菜术/ 080
二八法则——要点80%的人喜欢的菜/ 082
点菜时客人不要太主动,应多让主人来点菜/ 083
点菜前后如何说——点菜不仅与食物有关,而且与说话有关/ 084
中餐点菜指导:三优四忌/ 086
第五章 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如何透过吃相洞悉人心 089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也是有吃相的。吃相如人相,从吃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也反映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
如何读懂细嚼慢咽的人/ 090
如何读懂狼吞虎咽的人/ 091
如何读懂闷声不响的人/ 093
即使一根鱼刺掉在桌上也要捡起的人/ 095
乱加调味品,酱、醋、辣椒粉都要蘸一点儿的人/ 096
一面进食,一面唠叨不停的人/ 098
饭局上,这些不雅的行为不要有/ 100
第六章 酒品如人品,酒性见人性——从喝酒习惯看个性 103
有句话这样说:“酒品高者展翅飞翔,酒品低者扑地拱墙。”通过一个人醉酒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简单的方法就是请他喝酒!
爱喝啤酒的人/ 104
爱喝白酒的人/ 105
爱喝洋酒的人/ 109
爱喝葡萄酒或香槟酒的人/ 110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人/ 111
明明酒量很大,却找各种理由躲酒的人/ 112
举着酒杯到处走,并滔滔不绝发表自己观点的人/ 114
喜欢炫耀酒量,举着酒杯四处与人干杯的人/ 116
把酒杯放在不显眼的位置,或者紧紧抓在手里的人/ 117
酒后现真形:从醉酒的表现看人品/ 119
酒规则一:如果你能喝,这些规矩你要懂/ 121
酒规则二:如果你不能喝,这些心计你要懂/ 123
第七章 酒场细节决定饭局成败——饭局中的敬酒、劝酒、拒酒法则 125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会敬酒的靠语言艺术,善斗酒的靠游击战术,装醉酒的善于玩术,灌不醉的肯定防身有术。我们如能熟练掌握敬酒、劝酒、拒酒的法则,必能在酒场上做到细节,游刃有余。
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126
自己敬别人,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 127
敬酒碰杯时说“我喝完,你随意”,显大度/ 129
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随便给领导代酒/ 130
碰杯时杯沿好低于对方,如果你是领导,不要放得太低/ 132
饭局上的座位安排和敬酒顺序/ 133
敬酒原则: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135
能喝不如会说——碰杯敬酒要有说辞/ 137
饭局劝酒的路数——由浅入深/ 139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劝酒辞令/ 140
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拒酒辞令/ 142
拒酒有学问——既能拒酒,又不得罪人/ 143
拒酒忠告:如果你真不能喝,就别开口/ 145
第八章 一举一动知人心——从饭局中的身体语言解读人心 147
饭局之上,人们之间近距离接触,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你的眼中。头、眼、颈、口、手、臂、足等人体部位都在泄露内心深处的秘密,如果你是一位饭局高手,通过这些身体语言即可读懂一个人。
从饭局握手看性格/ 148
从饭局坐姿看性格/ 150
饭局上以貌识人,但不能以貌取人/ 151
饭局上玩手机、食具者大多内心缺乏安全感/ 154
眼神透露秘密,如何顺着目光潜入对方内心/ 156
运用你的目光语:用眼睛回话,用眼睛点头/ 157
从饭局上人们的表情揣测他们的心思/ 160
从嘴的动作了解对方/ 162
盘点“小动作”背后的心理秘密/ 163
第九章 饭局就是话局——饭局中的话语读心术 167
俗话说:“言为心声。”的确,语言是一个人内在思想的反映。饭局上,不管对方的话语是虚假的、真实的,善良的、丑恶的,还是隐晦的、明显的,高尚的、低俗的……你都可以通过他的话语读懂他的性格。
大声讲话的人——性格爽朗,人品正直,但易自大/ 168
小声讲话的人——擅长谋略,气度小/ 169
说话嗲声嗲气的人——有两面性,喜欢撒谎/ 170
说话硬邦邦的人——个性强,/ 172
说话快速的人——自我意识强,不服输/ 173
爱撅着嘴讲话的人——愤世嫉俗,不平不满,爱唠叨/ 174
语速缓慢沉稳的人——思虑深,有耐力,可以信赖/ 176
讲话木讷的人——不善言辞,但给人以诚实感/ 177
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随便开口/ 178
步步为“赢”——饭局中如何掌握话语主动权/ 179
饭局纠纷化解术——当发生矛盾争执时怎么办/ 182
第十章 饭局中的心理学——让你五分钟成为饭局高手 185
饭局是好的心理实验室。如果你是饭局参与者,可以通过对方的饭局表现看懂他的内心想法,也可以利用一些心理法则让自己在饭局中游刃有余,从而轻松玩转饭局,在五分钟之内成为饭局高手!
模仿效应——饭局之上不当出头鸟,找个榜样跟着来/ 186
共情效应——找到双方兴趣共同点,你们就可以推心置腹了/ 187
移情效应——如何让别人快速把你当作自己人/ 189
曝光效应——寻找饭局中的佳曝光点/ 191
留白效应——饭局上,该沉默的时候,就不要滔滔不绝/ 192
晕轮效应——修炼你的饭局气场/ 194
第十一章买单识人——买单是对一个人的金钱观和人品的考验 199
要想试探一个人,好的试金石就是买单!在饭局上,买单直接与金钱有关。在这个环节上,对方不同的买单表现,显示其不同的性格和修养。
从吃饭买单看关系亲密程度/ 200
从买单看一个人是慷慨大方,还是斤斤计较/ 202
喜欢躲单或大声嚷着买单就是不掏钱的人/ 203
参加饭局提倡AA制的人/ 205
参加饭局喜欢抢着买单的人/ 207
买单除了在经济上受损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收获/ 208
第十二章 “饭局也疯狂”——从饭局看世道人心211
世界喧腾,饭局疯狂。炫富的暴发户,哭穷的失意者,更有子、小人轮番登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声东击西,欲擒故纵……让我们通过本章学会望闻问切,看透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相吧!
饭局酒场就是名利场/ 212
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 213
饭局要防两种人:一种是“子”,一种是“小人”/ 215
饭局上的承诺有些是靠不住的/ 218
将“和”字写在脸上/ 220
炫富与哭穷/ 222
后记 225
作者介绍
张兵,笔名章岩,中国知名草根心理学家。出版的畅销书有《人脉圈》、《气场》、《我就是教你混社会》、《我不是教你玩阴的》、《王阳明教你驭心术》、《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等,其中部分图书版权输往海外,风靡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文摘
序言
读完《舌尖上的心理学:饭桌交际中的心理策略》,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我总觉得在饭桌上,只要保持礼貌,能和大家说说话就可以了。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饭桌交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一些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他把“承诺与一致性”原则应用在饭桌上,解释了为什么一旦在大家面前表示了某种喜好,之后就很难改变。我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稀缺性原理”来让别人更渴望得到某种食物或者信息。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他自己在饭桌上的各种经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些真实的案例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理解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感染”的部分,原来我们的情绪真的会像病毒一样在饭桌上传播,这让我更加重视自己在饭桌上的情绪管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读物,它让我对饭桌交际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用餐体验。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以为吃饭只是填饱肚子,没想到竟然蕴含了这么多有趣的心理学门道。作者用非常生动、贴切的例子,将那些枯燥的心理学理论讲解得深入浅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心一笑,因为那些场景似乎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比如聚餐时如何巧妙地化解尴尬,如何通过座位安排来影响大家的互动,甚至是如何通过对食物的选择来传递信息。特别是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饭桌上的应用,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第一次见面的印象,和临走前的告别,都能对整个饭局的氛围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比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在餐桌上的重要性。以前我可能不太注意这些细节,现在明白了,这些微小的动作,往往比言语更能传递真实的情感和意图。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每一次的用餐经历,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有意识的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也能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在社交场合感到有些拘谨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他们桌上的“秘密武器”。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情商,也让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饭桌交际的书,叫《舌尖上的心理学:饭桌交际中的心理策略》,说实话,这本书真的超出我的预期。我之前对心理学了解不多,觉得会比较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文笔非常幽默,而且叙事方式很吸引人,就像在听一个老朋友讲故事一样。他把很多复杂的心理学原理,用日常生活中的饭桌场景来举例,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别人点菜的习惯来判断对方的性格,如何利用“互惠原则”来增进关系,以及在商务宴请中如何运用“锚定效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社会认同”的部分,在饭桌上,人们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做出类似的反应。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看似独立的决定,其实背后有着强大的群体效应。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很多“术”,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道”。它让我明白,饭桌上的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吃吃喝喝,更是一个展现个人魅力、建立人脉、解决问题的绝佳平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社交场合更加游刃有余了,也更能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
评分这本书真是一股清流!《舌尖上的心理学:饭桌交际中的心理策略》这本书,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吃饭,与心理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际交往。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将一个个心理学概念,如“认知失调”、“互惠式利他”等,融入到生动的饭桌故事中,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许多实用的心理学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印象管理”的章节,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在饭桌上通过细节来塑造自己积极的形象,从着装打扮到言谈举止,都充满了学问。还有关于“群体动力学”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一些聚餐中,大家会不自觉地形成某种默契或者偏好。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听”,如何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语言,去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面对各种社交场合时,不再是茫然无措,而是多了一份自信和洞察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智慧的书。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名为《舌尖上的心理学:饭桌交际中的心理策略》的书,让我耳目一新。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书,没想到作者的笔触却如此细腻且富有洞察力。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让我读起来倍感亲切。作者将很多复杂的心理学理论,例如“认知偏差”、“社会影响力”等,以一种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非语言信号”的分析所吸引,原来在吃饭的时候,一个人不经意间的动作,比如眼神的流转、手的摆放,都可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饭桌不仅仅是解决生理需求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心理博弈的微型社会。它教我如何在观察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读完这本书,我对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如何化解餐桌上的尴尬局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明白,每一次的聚餐,都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刻人际理解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