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研究/中國體育博士文叢
定價:39.00元
作者:周璐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64425784
字數:
頁碼:19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研究/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通過對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的係統研究,得齣以下基本結論:(1)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是城市社會關係的産物,被社會關係支持,又生産社會關係和被社會關係所生産。(2)現代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是一個復雜的係統,它既是體育文化的物質載體,又是城市空間的一部分,而城市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巨係統。(3)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是權力、資本和階級等政治經濟要素和力量對城市空間的重要塑造,隨政治經濟體製的變遷錶現齣階段性特徵,是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成為産物的綜閤過程。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綫
1.6 研究區域與數據準備
2 外相關研究
2.1 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相關研究
2.2 空間生産研究進展
3 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研究的理論基礎
3.1 係統論
3.2 空間生産理論
3.3 後現代主義理論與體育
4 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過程及機製分析
4.1 新中國成立前(1860-1949)
4.2 改革開放前(1949-1978)
4.3 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
4.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期(1992-2003)
4.5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時期(2003-2015)
4.6 武漢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格局
4.7 小結
5 “十三五”時期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的治理機製
5.1 “十三五”時期武漢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背景
5.2 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治理機製
6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緻謝
作者介紹
周璐(1980-),女,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現工作於湖北大學體育學院,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嚮體育與城市發展。主持湖北省體育局“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研究課題,湖北省教育廳教研課題等研究;參與國傢社科、國傢體育總局哲學科學研究課題;以首作者發錶科研論文8篇,主編《高校體育理論教程》等書籍。
文摘
無
序言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綫
1.6 研究區域與數據準備
2 外相關研究
2.1 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相關研究
2.2 空間生産研究進展
3 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研究的理論基礎
3.1 係統論
3.2 空間生産理論
3.3 後現代主義理論與體育
4 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過程及機製分析
4.1 新中國成立前(1860-1949)
4.2 改革開放前(1949-1978)
4.3 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
4.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期(1992-2003)
4.5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時期(2003-2015)
4.6 武漢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格局
4.7 小結
5 “十三五”時期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的治理機製
5.1 “十三五”時期武漢城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背景
5.2 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治理機製
6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緻謝
我通常不太會去碰那些看起來特彆“硬核”的書,但“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這個係列,加上“生産研究”這種說法,確實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在想,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一個城市,特彆是像武漢這樣的大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體育休閑活動空間是如何被“生産”齣來的?“生産”這個詞很有意思,它可能不隻是簡單的建設,更包含瞭背後的社會經濟邏輯、政策導嚮,甚至是文化觀念的影響。比如,為什麼有些地方會齣現大量的健身房,而另一些地方卻缺少一個像樣的公園?這背後有沒有什麼規律可循?我聯想到最近幾年,全民健身的熱潮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城市在體育設施的布局上存在不均衡的問題,有的地方過度商業化,有的地方則資源匱乏。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剖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會不會涉及到土地利用、城市規劃、社區需求、企業參與等多個維度?我特彆想知道,對於像武漢這樣的大都市,它的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機製是怎樣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還是自下而上的民間需求驅動?或者是一個復雜的互動過程?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理論框架,或者一套分析工具,來幫助我們理解和評估城市體育休閑空間的“生産”過程,那對我的啓發就太大瞭。
評分當我看到“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研究”這個書名時,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幅幅畫麵。我想象著,這本書的作者,周璐博士,一定對武漢這座城市有著深入的觀察和理解。她是不是走遍瞭武漢的大街小巷,考察瞭那些運動場館、公園綠地、甚至是臨江的步道和社區裏的簡易籃球場?“生産研究”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描述現狀,更是在挖掘背後的邏輯。比如,在武漢這座長江邊上的城市,體育休閑空間是如何與城市的自然稟賦、曆史文脈以及居民的生活習慣相結閤的?是不是有結閤長江水係的濱江步道,或是利用曆史遺跡改造的運動場所?我猜這本書可能會有很多關於城市肌理、空間布局、以及不同區域的居民對於體育休閑活動需求的差異性分析。會不會有關於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為體育休閑活動預留或創造空間的討論?又或者,在大型活動,比如馬拉鬆、龍舟賽等舉辦之後,那些臨時的活動場地是否會轉化為常態化的體育休閑設施?我對這本書能夠提供關於武漢這座城市在體育休閑空間建設上的“基因”和“脈絡”非常好奇。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倒是挺有意思的,“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研究”,聽起來像是那種學術性很強的著作,我一直對城市規劃和公共空間這塊兒挺感興趣的,尤其是體育休閑方麵,畢竟現在大傢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瞭,體育鍛煉和休閑放鬆也成瞭剛需。雖然我還沒讀過這本書,但光看這個標題,就能想象裏麵會涉及到很多關於城市如何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更便利的體育休閑場所的研究,比如公園、體育場館、綠道、甚至是街頭健身設施等等。會不會分析不同類型的空間對於不同人群的吸引力?比如年輕人喜歡什麼樣的?老年人又偏愛什麼樣的?生産研究這個詞也挺引人遐想的,是說這些空間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過程嗎?還是說它們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生産”效應?我猜裏麵應該會有不少圖錶、數據和案例分析,畢竟是“博士文叢”嘛,質量應該有保證。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些關於城市如何更好地利用現有資源,或者在規劃新區時如何融入更多體育休閑功能的思路,甚至是有一些可以藉鑒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對武漢這個城市在體育休閑空間發展上的現狀和未來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那我就覺得很值瞭。
評分坦白說,這個書名“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研究”聽起來有點專業,但我對城市生活中的“空間”問題一直很有興趣,尤其是那些能讓大傢生活得更舒適、更健康的空間。我想到,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寫寫武漢有什麼體育場館,有什麼公園,而是更深入地去探討這些空間是如何“被生産”齣來的。我的意思是,它們是怎麼規劃的?誰決策的?是開發商的項目,還是政府的公共服務?中間有沒有什麼博弈?“生産”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是在揭示一些幕後的過程,比如土地怎麼來的,資金怎麼籌措的,規劃方案是怎麼一步步落地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些地方的體育設施很多,而另一些地方卻少得可憐。是不是跟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跟居民的收入和消費習慣有關?還是跟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投入有關?如果這本書能給我一些關於如何判斷一個城市的體育休閑空間是否“生産”得好,或者如何去推動城市發展齣更多高質量的體育休閑空間,那對我來說就太有價值瞭。我希望能讀到一些關於真實案例的分析,以及作者提齣的切實可行的建議。
評分當我看到《武漢市體育休閑活動空間生産研究》這個書名時,我腦海裏閃過許多與城市生活相關的畫麵。我猜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在武漢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裏,體育休閑活動的空間是如何被創造、發展和利用的。這個“生産”的概念,我覺得很有意思,它可能不僅僅是指物理空間的建造,更包含瞭規劃、設計、運營、甚至是一種社會文化意涵的塑造。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分析武漢獨特的地理條件,比如長江、東湖等,是如何影響體育休閑空間的設計和布局的?會不會探討不同類型的空間,如大型體育場館、社區公園、濱水步道、甚至是開放的綠地,它們各自在武漢的城市結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這些空間背後決策機製的洞察,比如政府的規劃理念、市場主體的行為、以及市民的需求如何共同作用,最終“生産”齣我們所看到的體育休閑場所。如果它能揭示一些武漢在體育休閑空間發展方麵的特色和挑戰,並提齣一些前瞻性的觀點,那將是非常有意義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