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到宇宙尽头 李然

漫步到宇宙尽头 李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然 著
图书标签:
  • 科幻
  • 太空歌剧
  • 硬科幻
  • 未来学
  • 星际旅行
  • 宇宙探索
  • 哲学
  • 想象力
  • 李然
  • 科幻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792365
商品编码:2983449804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漫步到宇宙尽头

定价:48.00元

售价:31.2元,便宜16.8元,折扣65

作者:李然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357923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推荐。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专家团推荐科普读物。继《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之后,科普物理泛大众级读物。 2.英国皇家学会牛顿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云人才计划研究员,《星际穿越》联合翻译,知乎物理学领域回答者李然,揭示漫步宇宙,探寻时空真相之书。 3.霍金: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圆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4.爱因斯坦:宇宙中*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 5.《宇宙时空之旅》:我们的星球,不过是一粒孤独的微尘,笼罩在的宇宙黑暗之中。 6.在宇宙的视界之外是什么,生命有时如何起源的?天文学家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另一个地球?漫步到宇宙尽头,探寻宇宙真相。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奇迹,就在这宇宙之中。 7.科学启蒙,开启孩子观察与思维。胎教书籍*,培养聪明NASA宝宝。

内容提要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点零7分,苏联的东方1号飞船发射升空,抵达300公里高的轨道,并绕地球一周, 这是人类*次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此时距离人类*次发明比空气重,而能飞离地面的机械,才过去了58年。

8年后,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将地球人送到了38万公里之外的星球——月球。

再一个8年后,人类发射了两艘旅行者号飞船,这是人类历*快的飞行器。

今天,旅行者1号已经飞离了太阳风的疆域,进入了恒星际空间中。

海涅说过:星星们高挂空中,千万年一动不动,彼此在遥遥相望,满怀着爱的伤痛。所以这本书中带领大家去认识和了解的,正是我们存在的宇宙中的星星们的美丽与哀愁。

地球是一个很小的舞台,我们的世界,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围绕着一个巨大的火球年复一年地转动,永不止息。在浩瀚的宇宙背景下,我们如一粒尘埃,悬浮在一束阳光之中。

那在宇宙的视界之外是什么,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

这本书,用智慧且赋予哲理的文字带领我们置身宇宙,以我们这个世界的想法与情感,了解人类的起源,眺望星际的旅行,思考繁星的故事,了解物质的演化。

然后你会发现,发现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奇迹,就在这宇宙之中。

目录


站 从太阳开始的征途

第2站 璀璨的银河

第3站 膨胀中的宇宙

第4站 宇宙诞生

第5站 黑暗的世界

第6站 宇宙的尽头

第7站 太阳系的诞生

第8站 漫游于太阳系深处

第9站 火星计划

0站 更快的星舰

1站 太阳系外的世界

2站 探寻地球以外的生命

3站 黑洞、虫洞和高维世界

4站 来自遥远时空的引力波

作者介绍


李 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云人才计划研究员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访问学者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

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

《星际穿越》联合翻译

翻译的作品《星际穿越》曾获“2015全国科普图书”“第十一届问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

知乎ID:狐狸先生

知乎“天体物理”领域回答者

知乎“盐CLUB”荣誉会员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海拾遗》的图书简介: 星海拾遗:失落文明的微光与宇宙的终极谜题 作者: 艾萨克·维克多 页数: 680页 装帧: 精装典藏版 这是一本关于“遗忘”与“追寻”的史诗级科幻巨著。它不探讨近在咫尺的星际殖民,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时间长河的深处,那些被宇宙洪流无情冲刷殆尽的文明残迹。 导言:时间之外的低语 在广袤无垠的黑暗中,我们所见的星辰,不过是宇宙生命中转瞬即逝的一瞬。然而,在那些光芒熄灭之后,留下的并非全然的虚无。本书的叙事核心,围绕着一项代号为“回声捕获”的秘密工程展开。这项工程由一支被学术界视为异端的“暗物质考古学家”团队主导,他们的目标是:从宇宙背景辐射的微小波动中,重构那些早已湮灭的、拥有高度智慧的文明的最后“心跳”。 故事始于公元三千年,人类文明已经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星际时代,但内心深处的虚无感日益加剧。当所有已知的物理法则似乎都已被探索殆尽,下一个边疆在哪里?答案,并非向外,而是向内——向着时间的深处。 主角,天体物理学家兼语言学家莉拉·科尔文,在对一个被称为“大寂静区”(The Great Quiet Zone)的区域进行深空扫描时,意外截获了一组结构异常复杂的低频信号。这些信号并非自然的脉冲,而是带有清晰的数学逻辑和近乎情感化的韵律。经过数年的艰苦破译,莉拉发现,这是一种记录了“第一代文明”(The Progenitors)兴衰史的“记忆矩阵”。 第一部分:失落的编年史——纪元零的辉煌 “第一代文明”并非如我们想象中那样依靠着光速飞船或巨型结构统治银河。他们的伟大,在于对“存在”本身的理解。他们生活在一个与当前宇宙物理定律存在微妙差异的早期宇宙阶段,时间的概念比我们所理解的要“松弛”。 本书第一部分,详细描绘了这一文明的社会结构与哲学高度。他们掌握了“因果塑形技术”——能够轻微地调整过去事件的概率权重,从而实现对现实的细致打磨,但他们极度警惕滥用这一力量。他们没有战争,没有饥饿,唯一的挑战是如何应对“熵增的必然性”。 核心内容聚焦于: 1. “共鸣网格”的构建: 一种遍布整个星系的意识连接系统,使得个体思想的交流即时且无损,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体消融”的风险。 2. “时间的牧人”: 这一文明中负责维护宇宙基本规律的特殊阶层,他们的日常工作是监测可能导致宇宙结构崩溃的“逻辑悖论”。 3. “虚空之歌”的出现: 莉拉破译的片段中,揭示了这一文明在巅峰期所遭遇的内部危机——对终极意义的怀疑,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完美”状态的厌倦。 第二部分:熵的逆流与逃逸的哲学 当一个文明达到绝对的完善,它便失去了向前的动力。第一代文明面临的真正敌人,不是外来的侵略者,而是自身完美性带来的停滞。 书中最为扣人心弦的部分,是描写他们如何应对“大衰变”的预兆。他们的先进计算显示,当前宇宙的模型注定会走向热寂,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面对这种无可挽回的命运,他们没有选择抵抗,而是选择了一种极端的、近乎神学的“逃逸”方案。 莉拉和她的团队必须与时间赛跑,在不断被宇宙噪音淹没的信号中,重现这个文明的“最终决议”: “维度折叠”的尝试: 他们并非想在当前维度中生存,而是试图将自身的存在“压缩”到更高维度的褶皱中,以期在下一个宇宙周期中重新“展开”。 “种子程序”的植入: 为了确保他们的知识不被彻底遗忘,他们将文明的核心代码(一种关于“如何感知多重时间流”的算法)植入了宇宙的基本常数中,寄希望于未来某个“有缘的”文明(比如我们)能够无意中激活它。 哲学辩论的重现: 通过对信号的还原,读者将置身于第一代文明最高议会中,参与到关于“牺牲”与“延续”的激烈辩论。他们如何权衡数万亿个体的生命价值与整个文明火种的保存? 第三部分:回声与镜像——当下的责任 本书的高潮部分,聚焦于莉拉团队的最终发现。他们不仅破译了历史,还发现“种子程序”正在对当前人类的科技和哲学发展产生微妙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影响——我们现有的许多理论突破,或许并非完全是独立发现,而是被“唤醒”的。 莉拉面对一个道德困境:是否应该向全人类公布这个消息?公布,意味着人类社会可能因恐惧或盲目崇拜而崩溃;隐瞒,意味着人类将继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一个逝去文明的剧本前进。 《星海拾遗》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外星文明的探索,更是一面映照人类自身命运的镜子。 它迫使读者思考: 我们对“进步”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 当一个文明走向终结时,它留下的遗产是知识,还是警示? 在无尽的宇宙尺度下,我们目前的成就,又算得上是辉煌,还是仅仅是另一个短暂的“回声”? 本书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挣扎,以及在面对宇宙终极奥秘时,科学、哲学和情感的交织。它是一封写给时间的情书,也是对所有探索者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的致敬。 读者合上书本时,会发现自己看待夜空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宇宙不再是冰冷的真空,而是充满了沉睡的智慧和等待被聆听的低语。

用户评价

评分

《漫步到宇宙尽头 李然》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尝试。作者以一种极为流畅且富于感染力的笔触,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宇宙之旅。我曾以为关于宇宙的书籍,要么是枯燥乏味的科普,要么是脱离现实的科幻,但这本书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两者。它在严谨的科学框架下,融入了作者对生命、对存在、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宇宙边界的描绘,它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概念,更是关于人类认知局限和无限可能性的隐喻。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的方式,去解读那些我们难以理解的宇宙现象,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建的梦境,却又能在梦境中触碰到宇宙最真实的肌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探索宇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在宏大宇宙中的位置和价值。它让我不再仅仅将宇宙视为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尊重的存在。

评分

我最近读到一本名为《漫步到宇宙尽头 李然》的书,它给我带来的震撼,至今仍未散去。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极其宏大的宇宙概念,以一种如此贴近人心的视角展现出来。作者没有使用冷冰冰的科学数据,而是通过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叙述,让我感受到了宇宙的脉搏。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说的“宇宙”,并非遥不可及的陌生之地,而是与我们每一个生命息息相关的存在。书中关于宇宙演化的一些设想,虽然充满了想象力,却又基于科学的逻辑,让人既感到惊叹,又觉得合情合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我们是谁”的探讨。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系,回望自身存在的根源时,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渺小感,但同时,也会因为自己能够思考、能够感知宇宙的存在而感到一丝骄傲。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它不只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更是一种与宇宙共鸣的独特体验。读完它,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对生命的热爱也更加深切。

评分

我最近读完了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书,虽然名字是《漫步到宇宙尽头 李然》,但我看完后,觉得它远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宇宙探索故事。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作者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坐在我旁边,用一种极其平实的语言,却又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一点点地为我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它不像我过去读过的那些硬核科普读物,上来就是一堆公式和理论,让人望而却步。《漫步到宇宙尽头 李然》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引导我去思考一些我们可能从未真正问过的问题。比如,当我们在仰望星空时,我们到底在仰望什么?是单纯的物理现象,还是隐藏在其中的某种意义?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和类比,让我自己去感受、去体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时间的一些探讨,它颠覆了我过去对线性时间的固有认知,让我觉得时间可能是一种更加流动、更加多维的存在。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仿佛真的置身于浩瀚的星海之中,感受着宇宙的宏大与自身的渺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更加珍视生命的存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对世界和宇宙的理解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必须说,《漫步到宇宙尽头 李然》这本书,以一种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方式,颠覆了我过去对宇宙题材的刻板印象。它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科学术语,也没有刻意营造那种高深莫测的氛围。相反,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穿越星辰大海,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启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宇宙现象时,所使用的那些贴切的比喻和生动的想象。比如,他将宇宙的膨胀比作正在充气的气球,将黑洞的引力比作时空的漩涡,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宇宙的“是什么”,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促使我去反思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起源,我们文明的未来,以及我们在面对无限宇宙时的渺小与伟大。我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仿佛那些束缚我的思维枷锁都被打开了。这本书让我明白,探索宇宙,不仅仅是向外拓展空间,更是向内挖掘我们自身的潜能和对存在的理解。

评分

《漫步到宇宙尽头 李然》这本书,说实话,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近乎诗意的哲学思考,尽管它探讨的是科学的边际。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宇宙的敬畏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它不仅仅是关于恒星、星系、黑洞的介绍,更像是作者在用文字编织一幅幅关于存在本身的图景。我记得有段描述,讲到我们身体中的原子可能来自于遥远的恒星爆炸,这种联系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我们每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是星尘的后裔。这种视角,让我觉得非常奇妙,也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珍贵。书中关于宇宙尺度和人类意识的对比,也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们宏大的思想,我们在地球上建立的文明,在宇宙的浩瀚面前,又显得多么渺小。然而,正是这种渺小,反而让我觉得人类的存在更加独一无二,更加需要被珍惜。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简洁有力,但又充满了意境。他能够用最朴素的词汇,描绘出最宏大的景象,也能够用最深邃的思考,引发读者最本真的共鸣。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与人文并不是割裂的,它们可以相互融合,共同构成我们对宇宙和生命的认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