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錢基博:古籍舉要
定價:28.80元
作者:錢基博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810868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以“古籍”言之,涵渉廣雜;即撮舉其要,亦見經史之四部。
內容提要
本書為錢基博所撰有關中國古代典籍著作,原書名《後東塾讀書記》,乃錢基博教書讀《東塾讀書記》時隨記而成的。本書共分十七捲,主要內容包括孝經、論語、孟子、周易、尚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鞦、小學、諸子、西漢、鄭學、三國、硃子。
目錄
古籍舉要
序
捲一 孝經
捲二 論語
捲三 孟子
捲四 周易
捲五 尚書
捲六 詩
捲七 周禮
捲八 儀禮
捲九 禮記
捲十 春鞦上
捲十一 春鞦下
捲十二 小學
捲十三 諸子
捲十四 西漢
捲十五 鄭學
捲十六 三國
捲十七 硃子
版本通義
敘目
原始
曆史第二
讀本第三
馀記第四
作者介紹
錢基博(1887—1959),字子泉,自號潛廬,又號老泉,江蘇無锡人。著有《經學通誌》、《現代中國文學史》、《韓愈誌》、《古籍舉要》、《錢基博國學必讀 》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覺得,接觸古籍,就像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錢基博:古籍舉要》這本書,恰恰為我們搭建瞭這樣一座橋梁。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不像某些學者那樣賣弄玄虛。他用一種平和而充滿智慧的語言,引導讀者走進古籍的世界。我尤其欣賞他在介紹一些哲學經典時,那種對復雜概念的化繁為簡的能力。他能夠用最貼切的比喻和最生動的例子,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思想具象化,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有所領悟。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書,更像是在參加一場高水平的學術講座,隻不過這場講座沒有枯燥的說教,隻有引人入勝的講解和發人深省的思考。它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也激發瞭我對這些思想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評分這本《錢基博:古籍舉要》真的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略有涉獵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苦於古籍浩如煙海,不知從何下手,常常在各種“名著”、“經典”之間感到迷茫。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位博學的老者,在我麵前徐徐展開瞭一幅清晰的古籍地圖。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書目,而是以一種極其人性化的方式,挑選齣瞭那些最能代錶中國古代文化精神,同時也是最值得普通人去瞭解和品讀的“舉要”。我尤其欣賞它對每一部作品的解讀,不會過於晦澀專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點明其核心價值、曆史意義以及在文學、哲學、曆史等領域的地位。讀完對某一部作品的介紹,我不僅對它有瞭初步的認識,甚至能感受到一種想要立刻去翻開原著一探究竟的衝動。這種“點石成金”的引導作用,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無價的。它讓我覺得,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古籍,其實離我並沒有那麼遙遠。
評分作為一名曾經在學術道路上探索過一段時間的晚輩,我對錢基博先生的治學精神一直心懷敬意。而這本書,更是讓我窺見瞭老先生在梳理古籍精華方麵的非凡功力。它絕非市麵上那種淺嘗輒止的“古籍入門”,而是真正蘊含瞭作者對中國古代文獻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清晰的古籍認知框架。作者在選取“舉要”的同時,也巧妙地勾勒齣瞭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脈絡。閱讀過程中,我不僅瞭解瞭某一部具體作品的內容,更能感受到它在曆史發展中的位置,以及它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閱讀體驗,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人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它不是簡單地介紹書,而是引導你去理解那些書背後的智慧和精神。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藝術和哲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古籍脈絡,並能提煉其精髓的讀物。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錢基博:古籍舉要》的編排方式非常獨到,它沒有按照朝代或者體裁來劃分,而是以一種更加靈活和有機的思路,將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代錶性古籍串聯起來。作者在選取“舉要”時,顯然是經過瞭深思熟慮,既有耳熟能詳的經典,也有一些可能相對小眾但同樣具有極高價值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對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精準地抓住瞭其最核心的價值和最具代錶性的思想。這種“提綱挈領”式的闡述,讓我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大量的古籍有一個概覽式的瞭解,從而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心裏還有些忐忑,擔心它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深深吸引。他似乎不是在講授知識,而是在和你分享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書中的每一篇“舉要”,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短篇故事,有引人入勝的開篇,有深入淺齣的講解,更有發人深省的結尾。我特彆喜歡作者在介紹不同朝代的代錶性古籍時,那種對時代背景和社會思潮的細膩描摹。他會告訴你,為什麼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會齣現這樣一部作品,它又反映瞭當時人們怎樣的精神世界。這種將文學作品置於曆史長河中去審視的方法,讓我對古籍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文本本身,而是上升到瞭對中國曆史文化整體脈絡的感知。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讓閱讀體驗變得格外豐富和立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