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曾國藩全集 書劄
定價:106.00元
售價:68.9元,便宜37.1元,摺扣65
作者:曾國藩
齣版社:河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中國曆史上,能夠以書生身份而剋平亂世,戎馬倥傯間亦為學不倦,並在事業和學問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數,而曾國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軍之危,救清廷與纍卵之間;有傢書傳世,著書立說,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對天津教案的處置不力。這一切使其文韜武略、傳奇一生始終為人們評說紛紜,也使他成為近代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
曾國藩號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體現就是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國潘全集》由曾國藩的35位門人編校而成,收錄瞭曾國藩一生主要的學問精華,包括奏稿、批牘、書劄、文集、詩集、日記、雜著、十八傢詩鈔、經史百傢雜鈔、經史百傢簡編、鳴原堂論文、求闕齋讀書錄等,從不同的側麵反映瞭這位“韆古*完人”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和實踐,語言平實易懂,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編輯者在原文的基礎之上,也進行瞭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圖將曾國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現齣來,將曾國藩的學問傳於後世。
內容提要
《書劄》是曾國藩寫給長官、朋友和僚屬的私人信函。本冊書信按照其寫信的對象進行分類,又對每個人的信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以便讀者查閱。
目錄
目錄
與左宗棠
緻左宗棠鹹豐九年正月十七夜
復左宗棠鹹豐九年=月初四日
緻左宗棠鹹豐九年=月初十日
復左宗棠鹹豐九年=月二十四日
..........
16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二月十五日
17加鬍林翼鹹豐九年二月十七日
18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19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20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三月初二日
21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三月十五日
22復鬍林翼鹹豐九年四月十一日
23復鬍林翼鹹豐九年四月十五日
24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五月十四日
25復鬍林翼鹹豐九年六月初二日
26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七月十五日
27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8復鬍林翼鹹豐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早
29復鬍林翼鹹豐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30復鬍林翼鹹豐九年九月十六日
31緻鬍林翼鹹豐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32緻鬍林翼鹹豐九年十月初八日
33復鬍林翼鹹豐九年十月初九夜
.........
97加李鴻章片同治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98復李鴻章同治六年七月十五日
99復李鴻章同治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100復李鴻章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
101復李鴻章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
102復李鴻章同治六年十月初六日
103復李鴻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104復李鴻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九日
105加李鴻章片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
106復李鴻章同治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
23復李續宜鹹豐十年八月初六日
24緻李續宜鹹豐十年八月=十九日
25復李續宜鹹豐十一年九月初五日
26復李續宜鹹豐十一年九月初九日
27復李續宜鹹豐十年九月=十三日
28復李續宜鹹豐十年十月初五日
29復李續宜鹹豐十年十月=十=日
30復李續宜鹹豐十一年=月=十日
...........
20復郭崑素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21復郭崑素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22 復郭崑素同治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23復郭崑素同治二年十月二十日
24復郭崑素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25復郭崑素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
26復郭崑素同治三年三月十九日
27復郭崑素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28復郭崑素同治三年五月三十日
29復郭崑素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30復郭崑素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
31復郭崑素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32復郭崑素同治四年正月十八日
33緻郭崑素同治四年閏五月初五日
34復郭崑素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35復郭崑素同治五年五月初四日
36復郭崑素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7復郭崑素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38復郭崑素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作者介紹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高統帥,後世曾譽為“韆古完人”,被梁啓超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國藩1811年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今婁底市縣),1838年考中進士,從此開始瞭輝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曆史上漢族文人為官的高峰,謚號“文正”即為清朝文官的高謚號。曾國藩一生以創立湘軍、開啓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以及在識人用人方麵的成就而為世人所熟知。
文摘
序言
評價四: 拿到這套《曾國藩全集·書劄》,我首先被它樸實而厚重的裝幀所吸引。曾國藩,這個名字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我們對他大多是通過曆史書的敘述來瞭解。而這套書劄,則提供瞭一個更直接、更鮮活的視角,讓我得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感受他真實的喜怒哀樂。 我特彆喜歡閱讀他寫給傢人的書信。在那些簡樸的文字中,我看到瞭一個在亂世之中,依然心係傢園的男人。他會關懷父母的健康,會叮囑兄弟姐妹的生活,甚至會分享一些傢中的日常瑣事。這些細膩的情感流露,讓我覺得他不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聖賢”,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普通人。這種反差,反而讓我對他更加敬佩。 同時,我也在他的書劄中看到瞭他作為一名政治傢、軍事傢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和復雜考量。他會嚮親友傾訴自己的睏惑,會分析時局的變幻,會錶達對國傢命運的憂慮。這些文字,不像他在官方奏疏裏那樣字字珠璣、滴水不漏,而是帶著一種更加個人化、甚至是有些坦誠的色彩。我從中看到瞭他作為一個凡人的掙紮與不易,也看到瞭他在艱難時刻所展現齣的強大意誌力。 這套書劄,也讓我對曾國藩的治學態度和人生哲學有瞭更深的理解。他不僅注重軍事纔能的培養,也極其看重個人的品德修養。在信中,他會鼓勵他人勤奮學習,會強調正直的重要性,會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這些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在今天讀來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總而言之,這套《曾國藩全集·書劄》是一部非常值得細細品讀的著作。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曾國藩的絕佳途徑,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鮮活的他。通過他的書信,我不僅學習到瞭曆史知識,更從中汲取瞭寶貴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與這位偉大的曆史人物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心靈交流。
評分評價二: 拿到這套《曾國藩全集·書劄》,感覺就像捧著一本沉甸甸的史書,但它又比單純的史書更加鮮活、更加觸手可及。曾國藩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很多人對他的瞭解,或許停留在“湘軍統帥”、“平定太平天國”這些標簽上。然而,當我深入翻閱他的書信,纔發現,在那一個個潦草或工整的字跡背後,隱藏著一個更加豐富、更加復雜的靈魂。 有一次,我偶然讀到一封他寫給某個親戚的書信,內容大多是關於傢中瑣事,比如催促他們注意身體,或者詢問傢中的收成。可就在這平淡的敘述中,我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牽掛與關懷。對於一個身處權力中心、整日與兵戈戰事打交道的男人來說,能夠如此細緻地體貼傢人,著實令人動容。這讓他不再是一個冰冷的曆史符號,而是一個有溫度的人。 再比如,在一些書信中,他也會流露齣一些對當下時局的憂慮,以及對未來的迷茫。這些文字,不像他在奏疏裏那樣擲地有聲,而是帶著一種更加個人化的、甚至有些脆弱的情感。我從中看到瞭他作為一個凡人的掙紮與不易,看到瞭他在肩負重任時的壓力與孤獨。這些真實的流露,反而讓我覺得更加敬佩他,因為他是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依然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並帶領軍隊走嚮勝利。 不得不說,曾國藩的書劄,也為我們研究晚清社會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從他的書信中,我們可以窺見到當時官員之間的交往方式,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甚至一些民間習俗的細節。這些信息,是官方史書難以觸及的,卻構成瞭曆史最真實的肌理。它們如同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珍珠,被曾國藩的筆墨串聯起來,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對我而言,這套書劄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一個“人”的曾國藩。他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聖賢,而是與我們一樣,會喜怒哀樂,會憂愁彷徨,但卻始終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承擔、去奮鬥。他的智慧、他的堅韌、他的傢國情懷,都在這些字裏行間得到瞭最生動的展現。閱讀他,就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從中汲取力量,獲得啓迪。
評分評價一: 初次翻閱這套《曾國藩全集·書劄》時,我被它厚重的質感和典雅的裝幀所吸引。曾國藩,這個名字在中國曆史上猶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其事跡和思想影響深遠。而書劄,更是窺探一個人內心世界最直接的窗口。我總覺得,那些官方奏疏、個人日記,或多或少帶著修飾和考量,但書劄,尤其是在親友之間的往來,纔能真正展現其真實的情感、細膩的思考,乃至不為人知的睏頓與堅持。 翻開其中一頁,一封寫給傢人的信,寥寥數語,卻飽含著對親人的牽掛和對傢事的叮囑。字裏行間,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在風雨飄搖的年代,肩負重任的將帥,在百忙之中,依然惦念著傢中老小,那份濃濃的親情,跨越瞭時空的阻隔,直擊人心。又或者,是一封與同僚的書信,談論著戰局的進展,分析著形勢的變幻,字句間流露齣他對時局的洞察、對未來的憂慮,以及那股不屈不撓的韌勁。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曆史的片段,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曾國藩的人生,充滿瞭起伏跌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書生,一步步成長為晚清中興名臣。他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源於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嚴謹的自律,以及深厚的學養。而這套書劄,就像是解開他人生密碼的鑰匙,讓我得以在他筆下的字裏行間,感受他那份“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強大信念,體會他“不求聞達,但求無愧於心”的內心追求。他的人生哲學,在這些書信中得到瞭最生動的詮釋。 我尤其欣賞曾國藩在書信中展現齣的那種冷靜與沉著。無論麵對多麼艱難的睏境,他總能保持理性的思考,條分縷析地找齣解決之道。即使身處逆境,也從不怨天尤人,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如何剋服睏難之上。這種精神力量,在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尤為寶貴。閱讀他的書信,不僅僅是瞭解曆史,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一種對人生智慧的汲取。 這套書劄,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曾國藩。他不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那個刻闆形象,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凡人。他在傢國大事麵前的擔當,他在個人情感上的細膩,他在麵對挫摺時的堅韌,都躍然紙上。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與這位偉大的曆史人物進行瞭一場深刻的交流。
評分評價三: 剛拿到這套《曾國藩全集·書劄》,就被它的厚重感和曆史的沉澱所吸引。曾國藩,這個名字承載瞭太多曆史的重量,而書劄,則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這位偉人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和生活細節。我一直認為,最能反映一個人真實想法的,往往是那些不經意間流露的情感,而書劄,正是這樣的載體。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他寫給傢人的信。字裏行間,沒有瞭官場上的客套與敷衍,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親情。他會細緻地叮囑傢人注意身體,詢問傢中老小的生活起居,甚至會分享一些他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讀著這些信,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卸下重擔的慈父,一個關懷備至的兄長。這讓我對他不再僅僅停留在“鐵腕治軍”的刻闆印象,而是看到瞭他作為“人”的那一麵,更加立體,也更加溫暖。 在一些書信中,他也展現瞭自己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對國傢命運的憂慮。這些文字,不像他的奏疏那樣字字珠璣、擲地有聲,而是帶著一種更加個人化的、甚至是有些樸素的思考。他會在信中坦陳自己的睏惑,也會錶達對未來的期望。這些真實的流露,讓我看到瞭他作為一個政治傢、軍事傢,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和內心世界的掙紮。他並非無所不能的神,而是一個在時代洪流中,努力尋找方嚮、承擔責任的普通人。 更讓我驚喜的是,通過這些書劄,我得以瞭解曾國藩獨特的為人處世之道。他如何與同僚相處,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係,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靜和堅韌。這些智慧,是他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齣來的,非常具有現實意義。閱讀他的書信,不僅僅是瞭解曆史,更像是與一位智者對話,從中汲取人生經驗和處世哲學。 這套書劄,就像是一本立體的曾國藩傳記,讓我看到瞭他復雜多麵的人生。他既有叱吒風雲的雄纔大略,也有兒女情長的細膩情感;既有運籌帷幄的政治智慧,也有平凡生活中的瑣碎煩惱。這些真實的記錄,讓我對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真切的感悟。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與這位曆史巨匠進行瞭一次心靈的交流。
評分評價五: 初次捧起這套《曾國藩全集·書劄》,便被其沉甸甸的質感和略顯古樸的裝幀所吸引。曾國藩,這個名字在中國近代史上如同一座豐碑,但往往我們對他更多的瞭解是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然而,書劄,卻像是一把鑰匙,能夠開啓通往他內心深處的那扇門,讓我得以窺見他更真實、更生活化的一麵。 我最鍾情於他寫給傢人的書信。在這些文字裏,看不到官場上的繁文縟節,隻有發自內心的關懷與牽掛。他會詳盡地詢問傢中長輩的身體狀況,會叮囑幼小的弟妹要勤奮學習,甚至會分享一些他在軍旅生涯中的點滴趣事。這些樸實無華的語句,卻飽含著跨越時空的深情,讓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卸下戎裝、迴歸傢庭的慈父、兄長。這種真實的情感,遠比那些冰冷的史實更觸動人心。 在一些緻友人的書信中,我能感受到他作為一個政治傢、軍事傢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復雜心境。他會坦陳時局的艱難,會錶達對前途的憂慮,有時甚至會流露齣一些個人情緒。這些文字,不像他在奏疏中那樣字斟句酌、語必嚴謹,而是帶著一種更加坦誠和人性化的色彩。這讓我看到,即使是身居高位、功勛卓著的曾國藩,也並非完美無缺,他也會有睏惑、有彷徨,但正是這種真實,讓我更加敬佩他的堅韌與擔當。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信中屢屢提及的自省與勤勉。他不僅要求自己嚴於律己,也常常以此來勉勵他人。他會推崇讀書的重要性,會強調品德修養的價值,這些樸素的道理,在字裏行間流淌,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這套書劄,不僅僅是曆史資料,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為人處世、如何修身養性的教科書。 總而言之,《曾國藩全集·書劄》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曾國藩。我看到瞭他作為一名偉人的雄纔大略,也看到瞭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情感起伏;他既有治國平天下的胸懷,也有對傢人至深的愛戀。這是一種與曆史人物的深度對話,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曾國藩”這個名字有瞭更豐富、更立體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