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钱基博:古籍举要
定价:28.80元
作者:钱基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81086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以“古籍”言之,涵渉广杂;即撮举其要,亦见经史之四部。
内容提要
本书为钱基博所撰有关中国古代典籍著作,原书名《后东塾读书记》,乃钱基博教书读《东塾读书记》时随记而成的。本书共分十七卷,主要内容包括孝经、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小学、诸子、西汉、郑学、三国、朱子。
目录
古籍举要
序
卷一 孝经
卷二 论语
卷三 孟子
卷四 周易
卷五 尚书
卷六 诗
卷七 周礼
卷八 仪礼
卷九 礼记
卷十 春秋上
卷十一 春秋下
卷十二 小学
卷十三 诸子
卷十四 西汉
卷十五 郑学
卷十六 三国
卷十七 朱子
版本通义
叙目
原始
历史第二
读本第三
馀记第四
作者介绍
钱基博(1887—1959),字子泉,自号潜庐,又号老泉,江苏无锡人。著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古籍举要》、《钱基博国学必读 》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接触古籍,就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钱基博:古籍举要》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座桥梁。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不像某些学者那样卖弄玄虚。他用一种平和而充满智慧的语言,引导读者走进古籍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他在介绍一些哲学经典时,那种对复杂概念的化繁为简的能力。他能够用最贴切的比喻和最生动的例子,将那些抽象的哲学思想具象化,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有所领悟。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书,更像是在参加一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只不过这场讲座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发人深省的思考。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我对这些思想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艺术和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古籍脉络,并能提炼其精髓的读物。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钱基博:古籍举要》的编排方式非常独到,它没有按照朝代或者体裁来划分,而是以一种更加灵活和有机的思路,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代表性古籍串联起来。作者在选取“举要”时,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既有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有一些可能相对小众但同样具有极高价值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对每一部作品的介绍,都精准地抓住了其最核心的价值和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这种“提纲挈领”式的阐述,让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古籍有一个概览式的了解,从而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心里还有些忐忑,担心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他似乎不是在讲授知识,而是在和你分享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书中的每一篇“举要”,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短篇故事,有引人入胜的开篇,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有发人深省的结尾。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不同朝代的代表性古籍时,那种对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的细腻描摹。他会告诉你,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会出现这样一部作品,它又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精神世界。这种将文学作品置于历史长河中去审视的方法,让我对古籍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上升到了对中国历史文化整体脉络的感知。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让阅读体验变得格外丰富和立体。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在学术道路上探索过一段时间的晚辈,我对钱基博先生的治学精神一直心怀敬意。而这本书,更是让我窥见了老先生在梳理古籍精华方面的非凡功力。它绝非市面上那种浅尝辄止的“古籍入门”,而是真正蕴含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文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古籍认知框架。作者在选取“举要”的同时,也巧妙地勾勒出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某一部具体作品的内容,更能感受到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位置,以及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阅读体验,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它不是简单地介绍书,而是引导你去理解那些书背后的智慧和精神。
评分这本《钱基博:古籍举要》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苦于古籍浩如烟海,不知从何下手,常常在各种“名著”、“经典”之间感到迷茫。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位博学的老者,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清晰的古籍地图。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书目,而是以一种极其人性化的方式,挑选出了那些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同时也是最值得普通人去了解和品读的“举要”。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一部作品的解读,不会过于晦涩专业,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点明其核心价值、历史意义以及在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地位。读完对某一部作品的介绍,我不仅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甚至能感受到一种想要立刻去翻开原著一探究竟的冲动。这种“点石成金”的引导作用,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无价的。它让我觉得,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古籍,其实离我并没有那么遥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