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青海捲)
定價:58.00元
作者:曹婭麗,陳小蓉
齣版社:甘肅教育齣版社,讀者齣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42343451
字數:
頁碼:2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青海捲)》為係統介紹青海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著作。書稿選擇被收錄到國傢和省級名錄中的青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作介紹,內容包括該項目所處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項目概況、曆史沿革、器械服裝、錶現形式、傳承與發展、文化內涵和流變等。每個項目除介紹性文字外,還配有若乾幅圖片。為保證書稿質量,所有資料均采用手資料,文字內容均通過實地采訪獲得,所有圖片在傳承地實景拍攝。
目錄
章 樂都南山射箭
第二章 玉樹賽馬會
第三章 土族輪子鞦
第四章 藏族棋藝
第五章 湟中縣卻西德哇村古老遊戲
第六章 威遠鎮(三一月二)擂颱廟會
第七章 青海大有山民間傳統武術
第八章 西寜八門拳(嶽氏連拳》
第九章 青海濛古達羅牌
第十章 藏族夾棋
第十一章 樂都洪水火龍舞
第十二章 樂都北山跑馬
第十三章 新安獅子舞
第十四章 熱貢馬術
作者介紹
陳小蓉,二級教授,1992年4月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是我國培養的首位體育女博士。現任深圳大學體育文化研究所所長、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公共體育組副組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專業委員會主任。齣版專著8部,主編教材12部,發錶論文50餘篇。承擔和參與國傢課題9項、省部級課題10餘項。2013年擔任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數據庫建設研究》首席專傢。
曹婭麗,三級教授,1985年畢業於青海民族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戲麯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原青海民族大學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所所長,現為南京旅遊職業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産旅遊研究所所長。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6項,參與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5項。齣版專著8部,在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80餘篇。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奬二等奬一項,三等奬一項:獲文化部第二屆文化藝術科學成果三等奬。
文摘
序言
章 樂都南山射箭
第二章 玉樹賽馬會
第三章 土族輪子鞦
第四章 藏族棋藝
第五章 湟中縣卻西德哇村古老遊戲
第六章 威遠鎮(三一月二)擂颱廟會
第七章 青海大有山民間傳統武術
第八章 西寜八門拳(嶽氏連拳》
第九章 青海濛古達羅牌
第十章 藏族夾棋
第十一章 樂都洪水火龍舞
第十二章 樂都北山跑馬
第十三章 新安獅子舞
第十四章 熱貢馬術
這本書的標題《(正版)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青海捲) 9787542343451》讓我瞬間産生瞭一種想要探索的衝動。我一直認為,每一個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像是一顆顆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珍珠,而體育作為其中一種形式,往往蘊含著最樸素、最直接的人文精神。青海,這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總給人一種純淨、原始的感覺,我很難想象在那樣的環境中,人們是如何通過體育來錶達情感、凝聚力量、傳承文化的。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能夠窺見那隱藏在高原風雪之下的體育脈搏。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一些獨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項目,或許是與牧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騎馬技巧、射箭比賽,又或者是與宗教祭祀相結閤的獨特錶演形式。我更希望這本書能不僅僅停留在介紹層麵,而是能深入挖掘這些體育活動背後的文化內涵,比如它如何反映當地人民的價值觀、生活哲學,以及在社會變遷中是如何被一代代守護下來的。
評分在看到《(正版)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青海捲) 9787542343451》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幅畫麵:在高原的藍天下,牧民們奔跑、跳躍、揮灑汗水,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樸實而堅毅的笑容。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體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産”這兩個概念進行瞭深度融閤,而且聚焦於充滿神秘色彩的青海。我一直覺得,體育不僅僅是競技和娛樂,更是一種文化載體,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習俗和曆史。而“非物質文化遺産”則代錶著那些代代相傳、活生生的文化記憶。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青海人民獨特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絕佳窗口。我期待書中能呈現一些我從未聽說過的、充滿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比如它們是如何與當地的節慶、宗教、生産生活相結閤的,又是如何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下來的。
評分拿到這本《(正版)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青海捲) 9787542343451》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一下,雖然隻是淺嘗輒止,但書中的分量和信息密度已經讓我印象深刻。我特彆留意到瞭“非物質文化遺産”和“體育”這兩個關鍵詞的結閤,這讓我對內容充滿瞭好奇。在很多人的印象裏,非遺可能更多地集中在戲麯、手工藝等領域,而將體育也納入非遺的範疇,並進行深入挖掘,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啓發性。尤其加上“青海捲”,這說明這本書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有明確的地域指嚮,這讓我更加期待它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我猜想書中會涉及一些非常古老、可能已經瀕臨失傳的體育項目,以及它們如何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下得以保留。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搶救和傳承,它承載著寶貴的民族記憶和文化基因。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第一反應就是它一定比我想象的要更具研究價值。從書名上就能看齣,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圖冊或者故事集,而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産”這樣一個學術性很強的概念與“體育”這一充滿活力的領域相結閤,並且聚焦於“青海捲”,這就意味著內容會非常具體和深入。我猜想書中會詳細介紹青海地區獨特的民族體育項目,比如一些與當地遊牧生活、宗教信仰、節慶習俗緊密相關的體育活動。它們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中形成、演變,又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傳承和保護的?書中會不會包含一些曆史文獻的梳理,或者對一些老藝人、傳承人的口述訪談?我特彆期待能夠瞭解到一些我聞所未聞的體育形式,以及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和曆史淵源。這本書的齣現,對於彌補國內在這方麵研究的空白,或者說是進一步深化大眾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認知,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是《(正版)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青海捲) 9787542343451》,我拿到手後,翻瞭幾頁,雖然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從目前的初步印象來看,它給我的感覺相當厚重。首先,這個書名就非常有吸引力,將“非物質文化遺産”和“中國體育”這兩個概念巧妙地結閤起來,再加上“青海捲”,立刻勾起瞭我對這片高原神秘土地上獨特體育文化的想象。我一直對那些代代相傳、蘊含著曆史智慧和民族精神的傳統技藝和活動很感興趣,而體育作為一種人類最古老、最普遍的活動形式,其非遺化的進程更是引人入勝。這本書似乎正是一次深入探尋,它承諾將帶我們走進青海,去發現那些可能已經被現代化浪潮衝刷得有些模糊,但卻依然頑強存在的體育瑰寶。裝幀設計也很有質感,紙張厚實,印刷清晰,細節之處體現齣齣版方的用心,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相信它會是一次充實且有意義的精神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