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浙江茶葉氣象 | ||
| 作者 | 婁偉平,孫科 | ||
| 定價 | 48.00元 | ||
| ISBN號 | 9787502958688 | ||
| 齣版社 | 氣象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13-12-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183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 《浙江茶葉氣象》主要論述瞭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一是在分析春季茶葉生産與氣象條件關係的基礎上,建立瞭分茶樹品種的茶葉經濟産齣模型;二是從茶葉品質與氣象條件的關係著手,提齣瞭茶葉氣候品質認證方案;三是針對春季霜凍已成為浙江省茶葉生産的主要氣象災害,提齣瞭分品種的春季茶葉霜凍災損評估方法和霜凍風險分析,並在此基礎上設計瞭茶葉霜凍農業保險産品和茶樹品種搭配方案;四是分析瞭茶葉鼕季低溫凍害、春季霜凍、高溫、乾旱等茶葉氣象災害的時空變化,探討瞭茶葉氣象災害防禦措施。 《浙江茶葉氣象》可供茶學、農業氣象學科技工作者及茶葉管理、生産部門參考。 |
| 編輯推薦 | |
| 作者介紹 | |
| 序言 | |
|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 浙江省茶葉氣候概況 1.1 茶葉生産概況 1.2 茶樹生長發育對氣象條件的要求 1.3 茶樹熱量資源 1.4 茶樹水分資源 1.5 茶樹光照資源 第2章 春季茶葉生産與氣象條件的關係 2.1 茶樹萌芽與氣象條件 2.2 茶樹開采期預測 2.3 開采期空間變化 2.4 茶樹芽葉生長模型 2.5 鮮芽葉采摘量模型 2.6 茶葉經濟産齣模型 第3章 茶葉生化成分與氣象條件的關係 3.1 茶樹品種間生化成分的差異 3.2 凍害對茶葉生化成分的影響 3.3 茶葉生化成分與氣象要素的關係 3.4 茶葉主要生化成分對氣象因素的敏感性 3.5 春季龍井茶葉氣候品質認證方案設計 第4章 低溫凍害的空間分布 4.1 以縣氣象站資料為基礎的低溫凍害分析 4.2 低溫凍害的空間精細化分布 第5章 春季茶葉生産中的霜凍災害評估 5.1 春季霜凍災害對茶樹的影響 5.2 茶樹霜凍影響因素 5.3 茶葉霜凍評估對象 5.4 茶樹冠層溫度變化特徵 5.5 春季茶葉霜凍災害指標 5.6 霜凍災害經濟損失率評估方法 5.7 基於遙感技術的春季茶葉霜凍經濟損失率監測評估 第6章 茶葉霜凍風險分析 6.1 茶葉霜凍風險度定義 6.2 浙江省春季茶葉生産霜凍風險度 6.3 新昌縣茶樹霜凍風險度 6.4 茶葉霜凍氣象指數保險産品設計 6.5 春季茶葉生産霜凍風險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6.6 茶樹品種搭配 第7章 浙江省高溫和乾旱的空間分布 7.1 高溫空問分布 7.2 乾旱空間分布 第8章 茶樹氣候風險變化 8.1 茶樹越鼕期凍害風險 8.2 春季霜凍風險 8.3 春季氣溫變化對采摘期的影響 8.4 高溫風險 8.5 乾旱風險 第9章 茶葉氣象災害防禦技術 9.1 霜凍的種類 9.2 覆蓋防霜凍 9.3 風扇防霜凍 9.4 遮陽網覆蓋對高溫乾旱的防禦作用 0章 浙江省茶葉凍害服務係統 10.1 開發技術路綫 10.2 數據庫沒計 10.3 係統沒計 10.4 係統實現 10.5 茶葉采摘指數查詢 10.6 茶葉凍害預警 10.7 茶葉凍害等級評估 附錄1 附錄2 參考文獻 |
我一直對傢鄉浙江的茶葉情有獨鍾,但對於茶葉的生長過程,尤其是其背後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氣象因素,我知之甚少。《浙江茶葉氣象》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這個神秘世界的大門。書中對於不同地域、不同品種的茶葉,如何受到特定氣候條件的影響,有著非常細緻的描繪。比如,在討論高山茶的形成時,書中細緻地分析瞭高海拔地區的低溫、高濕以及雲霧繚繞的環境,是如何賦予茶葉獨特的鮮爽度和醇厚感。我讀到關於“氣象災害對茶葉生産的影響”的部分時,更是感同身受。還記得前幾年某地遭遇瞭嚴重的乾旱,那一年茶葉的産量和品質都受到瞭不小的影響,書中恰好對類似情況下的氣象成因和應對策略進行瞭探討,這讓我覺得非常貼近現實。它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包含瞭實踐的智慧,讓我瞭解到,每一杯香醇的茶葉背後,都凝聚著大自然慷慨的饋贈,以及茶農們與天鬥、與地鬥的辛勤付齣。這本書讓我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氣候孕一方茶”有瞭更深刻的體會,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片來之不易的茶葉。
評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得知《浙江茶葉氣象》這本書的,當時我正對農業氣象學産生濃厚的興趣,而浙江作為茶葉的重要産區,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研究視角。翻閱之後,我驚喜地發現,婁偉平、孫科兩位作者的著述,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現象描述,而是深入到氣象學與農學交叉的復雜領域。書中對“氣象因子與茶葉品質指標的關聯分析”部分,讓我看到瞭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作者通過大量的實證數據和統計模型,揭示瞭日照時長、晝夜溫差、降雨量等具體氣象參數,是如何直接影響茶葉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等關鍵化學成分的。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推演,更是基於實際生産數據進行的科學驗證。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茶葉産區微氣候特徵的分析,例如,同一品種的茶葉,在丘陵地帶和沿海地區的生長錶現可能截然不同,而書中對這種差異的解釋,便是深入到瞭當地獨特的氣象環境之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科學的框架,去理解和預測茶葉的生長狀況和品質優劣,這對於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乃至製定科學的茶葉種植和管理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初初拿到《浙江茶葉氣象》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它可能過於學術化,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枯燥的數據,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門檻或許會有些高。然而,當我真正開始翻閱時,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婁偉平、孫科顯然在努力用一種更加生動、易於理解的方式來呈現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不僅僅是羅列冰冷的數字,而是將這些數據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場景,比如描述一場特定降雨對春茶萌發的影響,或是不同光照強度如何影響茶葉內含物的積纍。我被書中關於“氣象要素對茶葉生長的影響”的章節所吸引,那裏的闡述讓我看到瞭科學與自然的精妙結閤。比如,書中對溫度、濕度、光照、風力等每一個細微的氣候變化,都賦予瞭它們在茶葉生長過程中的具體作用,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好天氣齣好茶”的樸素認知,而是深入到分子層麵、生理機製的解釋。讀到這裏,我仿佛能親眼看到,在作者細緻的筆觸下,一株株茶樹是如何根據大自然的節拍起舞,如何將陽光雨露轉化為那一抹翠綠和馥鬱芬芳。這種將科學知識融入地域特色産業的敘事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新穎和有啓發性,也讓我對浙江茶葉的品質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說實話,《浙江茶葉氣象》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躺瞭有一段時間瞭,一開始是被它“浙江茶葉”和“氣象”這兩個字眼所吸引,腦海裏勾勒齣的是一幅山巒疊翠、雲霧繚繞的畫麵,再加上一些關於茶葉種植的小知識。然而,當我真正沉下心來閱讀時,我發現它所展現的內容,遠比我最初的想象要豐富和深刻得多。書中不僅僅是描繪瞭美麗的茶園風光,更是將氣候變化這一宏大的主題,巧妙地融入到茶葉的生長和發展之中。我看到瞭作者們如何用數據和圖錶,闡述全球氣候變暖對浙江茶葉産區可能帶來的挑戰,比如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以及這對茶葉品種選擇和種植模式帶來的潛在影響。這種前瞻性的視角,讓我感到作者們不僅在研究當下的狀況,也在為未來的茶葉産業發展提供思考。而且,書中關於“氣象服務在茶葉生産中的應用”章節,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它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氣象預報信息,指導茶葉的采摘、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從而提高茶葉的産量和品質,降低生産成本。這讓我意識到,科學的氣象服務,對於一個傳統産業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助推器”。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茶葉的生産,從來都不是孤立於自然環境之外的,而是與我們賴以生存的氣象息息相關的。
評分這本《浙江茶葉氣象》雖然書名聽起來頗為專業,但作為一名對傢鄉風土人情和傳統産業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翻開它時,內心是懷揣著一絲好奇和期待的。浙江,一個素來以山清水秀、物産豐饒聞名的地方,而茶葉更是其對外的一張亮麗名片,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價值。我一直覺得,一地的風土人情,往往與當地的氣候環境息息相關。想象一下,那清晨籠罩在茶園上的薄霧,午後灑落的灼目光綫,或是傍晚悄然而至的微風,這些看似尋常的自然現象,是否都以一種微妙而深刻的方式,塑造瞭我們口中那甘醇迴甘的茶葉滋味?書名中的“氣象”二字,恰好點齣瞭這種聯係的關鍵詞。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婁偉平、孫科兩位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氣象數據、科學原理,與我們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茶葉生産、品質形成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的。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為什麼西湖龍井的香氣如此獨特,為什麼安吉白茶的嫩綠如此鮮活,又為何不同季節采摘的茶葉,會有天壤之彆的口感。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者,娓娓道來,將那些隱藏在茶樹葉片和天象變幻中的故事,一一展現在我眼前,讓我對這片土地和它的饋贈,有更深的敬意和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