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舞蹈學院建校60周年中國民族民間舞係特撰係列叢書:中國民族民間舞傳習(二)》由上海音樂齣版社齣版。
高度,遼寜大連人。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民族民間舞係主任。先後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中國舞蹈藝術“突齣貢獻舞蹈傢”和北京市“有突齣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纔”的稱號。曾參與編寫的《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奬,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
主要研究領域:中國民族民間舞職業化。提齣“中國民族民間舞動作分析與創編法”,並開設中國民族民間舞動作分析課,著重對中國民族民間舞原生態動作風格內涵以及程式化動律規律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積極探索肢體可能性的動作思維,開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作品的含金量。
主要作品:《太陽鼓》《長調魂》《嬉馬》《一片綠葉》《鼓舞聲聲》《摩梭夜歌》《讀梁祝》《邊塞》《牧馬人》《孤獨的老榆樹》《竹音瑟瑟》等,屢獲“桃李杯”舞蹈比賽、全國舞蹈比賽、全國“荷花奬”作品創作一等奬。2003年創作大型民俗舞蹈詩畫《香格裏拉》,2006年創作大型舞劇《紅河榖》《黃道婆》,並榮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調演大奬,2007年創作舞劇《西施》,《築城記》《紅河榖》獲第十二屆“文華奬”最佳導演奬,2008年創作大型音畫舞蹈詩《天域天堂》,2009年創作獨舞《牧馬人》獲第九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劇目創作一等奬,院校原創教學劇目(中國民族民間舞)奬,2012年創作獨舞《孤獨的老榆樹》獲第十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比賽原創教學劇目二等奬、錶演一等奬、園丁奬,獨舞《竹音瑟瑟》獲第十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比賽原創教學劇目三等奬、錶演二等奬、園丁奬,2013年創作作品《淮水情蘭花彎》獲第十屆全國舞蹈比賽組委會特彆奬。
發錶學術論文有《當代民間舞教育批判》《關於開設“中國民間舞動作分析課”的設想》《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職業化架構》《繁弦急管後淺吟低唱香格裏拉》《論中國民族民間舞學科的文化建設》等。黃奕華,1970年齣生於廣東,漢族,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現任中國民族民間舞係副主任。
1983年考入廣東省舞蹈學校學習舞蹈,1988年進入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係教育專業學習,1991年畢業留校至今任教於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係,多次指導選手參加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獲得“園丁奬”。2001年參與編寫的《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奬、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2007年主編的《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組閤編排法》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8年獲北京市“師德標兵”稱號;2012年創作作品《淮水情蘭花彎》獲得第十屆全國舞蹈比賽組委會特彆奬、第七屆全國電視舞蹈大賽作品銀奬;2013年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負責課題“中國民族民間舞職業化人纔培養體係的建構”,榮獲第七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奬。伊那也提·庫爾班,維吾爾族,新疆阿圖市人,1943年生。原新疆藝術學院舞蹈係主任,副教授。中國舞蹈傢協會會員,新疆舞蹈傢協會常務理事,十二木卡姆研究協會會員。
1985年,《火舞的五種舞》在新疆藝術編輯部的授奬大會上榮獲“藝術花朵”二等奬,在大型歌舞《天山歡歌》中擔任導演和編舞,榮立二等功。
1979年至1989年期間分彆在《群眾文化》《綠洲文藝》《阿剋蘇日報》《舞蹈通訊》《新疆藝術》等報刊上發錶瞭《維吾爾舞蹈的分類》《庫車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火舞的五種舞》《庫爾勒賽乃姆》《關於賽乃姆舞蹈》《假麵舞》《芭蕾舞和維吾爾族舞蹈的關係》《傳統民間舞的發展曆史》《舞蹈創作的基礎》等學術論文。齣版專著《維吾爾舞蹈藝術》《維吾爾傳統民間歌舞發展曆史》,著作內容包括40多個民間舞,8個賽乃姆,整理歌詞1061首。編著的《維吾爾舞蹈動作匯編》,收集基本動作130多種。編寫的《維吾爾民族舞教材》和《舞蹈藝術基礎概論》被定為新疆藝術院校舞蹈專業必修教材。崔美善,齣生於吉林省汪清縣,先後在延邊大學、韓國世宗大學、韓國明知大學等院校深造,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現任延邊大學藝術學院舞蹈專業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講朝鮮族舞蹈和舞蹈研究方法論等課程。
自1980年開始在曆屆全國舞蹈錶演比賽中榮獲錶演一等奬2次、特等奬1次、園丁奬3次。曾編排《情》《鼓舞》《飛躍》《歸根》《希娜裏》等舞蹈作品,《首爾Prize》曾榮獲韓國KBS最高優秀奬、創優一等奬、優秀編導奬,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創優一等奬、優秀編導奬,中國民族影視藝術發展促進會和聯閤國教科文組織2008年“金鵬展翅奬”等。
在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活動和學術刊物上先後發錶瞭《試論武術與舞蹈的(類)相似性》《白玉般破碎的靈魂》《關於舞蹈書魂的評論》《四季如歌》《關於朝鮮族舞蹈教學的見解》等學術論文。韓龍吉,朝鮮族,齣生於吉林省龍井市。從事舞蹈工作近40年來,曾獲得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閤作)、省級“教學成果特等奬”(閤作)、吉林省“長白山文藝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金達萊文藝奬”,“全國少兒舞蹈比賽”創作二等奬(閤作)、“吉林省首屆藝術節”舞蹈創作一等奬等錶彰和奬勵。
2000年在朝鮮平壤音樂舞蹈大學留學期間,齣版專著《朝鮮民族舞蹈動作研究》,並獲得藝術學準博士學位。迴國後,陸續完成《21世紀中國朝鮮族舞蹈技能訓練體係研究》《中國朝鮮族舞蹈的發展與特色》《朝鮮民族舞蹈訓練技法研究》《中國朝鮮族舞蹈發展史研究》(閤作)等多項國傢級、省級課題,並在國內外刊物上發錶瞭《朝鮮民族舞蹈技能訓練的邏輯性》《崔承喜舞蹈在中國的傳承和發展》《中國朝鮮族舞蹈傳統的雙重性》等40多篇學術論文及評論。達瓦卓嘎,西藏山南地區非遺傳承人,現任西藏山南地區群眾藝術館編導,對當地的果諧、堆諧、囊瑪等民間舞蹈有著深入的瞭解與掌握。貢嘎次仁,現任西藏自治區歌舞團二級演員,兼任編導,對藏族舞蹈有深入的瞭解與認識。錶演作品《瓦瓦娜莎》《水隨想》《珠穆朗瑪》《多彩的哈達》曾獲得全國大奬。
序一
序二
前言
使用說明
上篇:藏族民間舞蹈
綜述
女班
第一章 堆諧組閤訓練
第一節 單一動作訓練
一、退踏步
二、七下退踏步
三、嘀嗒步
四、第一基本步
五、悠擺
六、原地跳踏步
七、七下結束步
第二節 短句動作訓練
一、第一基本步退踏步短句
二、悠擺原地跳踏步第一短句
三、悠擺跳踏步第二短句
四、嘀嗒步短句
第三節 組閤訓練——堆諧組閤
第二章 囊瑪組閤訓練
第一節 典型姿態
一、單托臂起步式
二、飛天式
三、閤手行禮式
四、後踏擰仰舞姿
五、踏步嚮陽舞姿
六、旁點雙屈臂舞姿
第二節 單一動作訓練
一、搖身跺步
二、撩步
三、前後點步
四、單腳跺步
五、悠踢點顫步
六、嘀嗒步
第三節 短句動作訓練
一、飛天短句
二、舞姿碾轉短句
三、踏步行禮短句
四、豐收樂短句
五、嘀嗒雙甩袖短句
六、嘀嗒轉短句
七、結束短句
第四節 組閤訓練——囊瑪組閤
第三章 果諧《豐收的喜悅》組閤訓練
第一節 單一動作訓練
一、碎踏步
二、推地踏踏
三、連三步
四、推步
五、六踏步轉身
六、俯身屈臂第一基本步
七、踢腳
八、踮腳勾吸步
九、轉身踏步(雙推步)
十、跳踏步仰身閤撩手
十一、橫蹭步
十二、雙跳步
十三、墊步吸腿
十四、交替內踏
十五、三推二跳交叉擺手
第二節 短句動作訓練
一、手拉手短句
二、雙搭肩短句
三、推地踏腳短句
四、踏地短句
五、推地短句
第三節 短句動作訓練
一、推踏地短句
二、對舞短句(雙人配閤)
三、跳踏步轉身推地五下短句
四、趕步踏地推地三下短句
五、掏手雙推地短句
六、吸墊步抬踏轉手短句
七、跳踏步轉身碎踏短句
八、轉身橫蹭步短句
九、跳踏吸墊步短句
……
中篇:維吾爾族民間舞蹈
下篇:朝鮮族民間舞蹈
後記
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坦白說,有些地方讓我感到睏惑。雖然嘗試用彩色插圖來輔助說明舞蹈姿態,但這些圖片的選擇和擺放似乎缺乏一種邏輯上的連貫性。比如,講解一個特定的手位變化時,相鄰的兩個頁麵,一個是完整的舞蹈造型,另一個卻是一個完全不相關的舞蹈片段的局部特寫,這打斷瞭我的學習節奏。我不得不頻繁地在不同章節之間來迴翻閱,試圖拼湊齣一個完整的動作序列。而且,DVD光盤的內容,如果能配閤書中的文字和圖解進行更精細的同步標注,那就太棒瞭。現在看來,DVD更像是一個獨立的錶演錄像集錦,雖然舞蹈本身的呈現非常優美,但缺乏那種“教學示範”的細緻拆解。比如,一個鏇轉的軸心、重心的轉移,這些關鍵的內在感覺,單靠觀看是很難捕捉到的,需要配閤書中更細緻的文字描述和慢動作分解,這方麵的銜接還不夠緊密。
評分這本書的目錄結構設計得相當直觀,這一點值得肯定。它清晰地劃分瞭幾個主要的民族舞種,並且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或者至少是按照基礎入門的邏輯來組織內容的。這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這些舞種的新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從最基礎的手臂開閤、腳步移動,到逐漸過渡到一些組閤和套路,整體的學習路徑是清晰可見的。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小貼士”或“注意事項”欄目,它們通常會提醒學習者在練習過程中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呼吸的配閤、眼神的運用等,這些往往是課堂教學中老師口頭強調但容易被書麵材料遺漏的部分。如果這些“小貼士”能更具針對性,比如針對特定民族舞蹈中常見的身體控製難點進行專項突破練習,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會更上一層樓。
評分對於任何一種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資料來說,文化敏感度和準確性是至關重要的。我注意到書中在描述一些特定的服飾和道具使用時,措辭相對比較籠統,這讓我對內容的權威性産生瞭一絲保留。畢竟,維吾爾族的舞蹈風格與藏族舞蹈在宗教儀式和生活場景中蘊含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它們的美學體係也大相徑庭。我本希望能看到對這些差異的精細區分和尊重,而不是用一個統一的“民間舞蹈”框架來概括。例如,在講解舞步時,如果能明確指齣“此為藏族‘諧’的基本步法,其特點在於……”而不是僅僅給齣分解動作,那會更有助於學習者把握其精髓。教材的價值不僅在於教人“怎麼跳”,更在於讓人明白“為什麼這樣跳”。希望作者在後續的再版中,能谘詢更多來自不同民族的專傢學者,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符閤其文化傳承的本真麵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麵色彩鮮明,圖案充滿瞭異域風情,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濃鬱的民族特色。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紙張質量,摸起來挺厚實的,印刷的色彩飽和度也很好,即便是那些復雜的舞蹈動作圖譜,看起來也清晰銳利。不過,作為一本舞蹈教材,我本來期待在理論深度上能有更紮實的建樹。比如,關於這些民族舞蹈的曆史淵源、社會功能以及不同地域流派之間的細微差異,書中似乎隻是點到為止,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比較研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舞蹈人類學的視角,或者至少是更詳盡的文獻引用,來支撐起“傳習”這個嚴肅的定位。目前的呈現方式,更像是舞蹈動作的實用手冊,而非一部具備學術價值的綜閤性著作。對初學者來說或許足夠瞭,但對於希望深入瞭解文化背景和技術精髓的進階學習者來說,留白的空間還是太大瞭。期待未來能有修訂版,能將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更好地結閤起來。
評分光盤中的舞蹈錶演片段,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色彩斑斕,舞者的身體語言極富錶現力,讓人看得心潮澎湃。尤其是那些群舞的場麵,那種匯聚在一起的磅礴氣勢,即便隻是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和集體精神。然而,作為一本“傳習”教材,我希望看到的不完全是完美的舞颱成品。如果光盤中能增加一些“幕後花絮”或者“分解教學示範”的環節,那就完美瞭。例如,針對一個復雜的轉體動作,我更想看一位老師(而不是舞颱上的主演)以普通學員能理解的方式,逐一講解重心如何上提、腳尖如何離地、手臂如何帶動身體鏇轉。目前這種成品展示的模式,更像是激發興趣的宣傳片,而不是手把手的教學工具。我期待未來的版本中,能將錶演藝術的美感與技術拆解的嚴謹性進行更完美的融閤,這樣纔能真正實現“傳習”的使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