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一、云南民歌五首--王建中
1、大理姑娘
2、跟哥
3、猜调
4、山歌
5、龙灯调
二、平湖秋月--陈培勋
三、彩云追月--王建中
四、春江花月夜--黎英海
五、旱天雷--陈培勋
六、摇篮曲--贺绿汀
七、牧童短笛--贺绿汀
八、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桑桐
1、悼歌
2、友情
3、思乡
4、草原情歌
5、孩子们的舞蹈
6、哀思
7、舞曲
九、筝箫吟--储望华
十、广东小调“卖杂货”--陈培勋
十一、情歌--储望华
十二、百鸟朝凤--王建中
十三、钢琴组曲《风情》--李方
1、溪边
2、山调
3、捉迷藏
4、放羊娃
5、独轮车
内容推荐
钢琴是西洋乐器,被称为“乐器之王”。西方钢琴艺术已有30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的发展还不足百年。1914年,赵元任先生创作了中国第I首钢琴独奏曲《和平进行曲》,1932年,贺绿汀先生以一曲清新的《牧童短笛》竖立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里程碑。此后的几十年便涌现出一大批的钢琴作品和作曲家,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也不断趋于成熟而多元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被海外媒体誉为“充满着高贵、华丽、典雅和真挚感人的女钢琴家”汤蓓华,深感作为华人艺术家演绎中国作品的责任。2007年由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为其录制发行了《东方音韵:中国风格钢琴精粹》专辑,收录有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彩云追月》;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广东小调(卖杂货)》;黎英海的《春江花月夜》;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等13首(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这次出版的曲集就是这张专辑的配套乐谱。汤蓓华在忠于原谱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指法建议,以便于钢琴爱好者使用。
这本书的选曲范围广得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完全不是那种只有几首“名曲”撑场面的类型。它似乎花了大量篇幅去挖掘和整理那些在主流教材中不太常见的,但却极具中国音乐特色的作品。从早期的古典小品,到后来融合了爵士或现代和声的改编,跨度非常大。我特别留意了一下那些练习曲部分,它们的设计思路非常独特,不是简单地堆砌音阶或琶音,而是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音阶(比如五声音阶)的特点融入到技巧训练中,使得练习过程本身就带有旋律性,不那么枯燥。这让我在练习技巧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对中国调式音阶的敏感度。这种“寓教于乐”的选材方式,比起那些纯粹模仿巴赫或者肖邦练习曲的编排,显然更适合我们的学习者去建立扎实的民族音乐根基。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中国钢琴曲只能是简单改编”的刻板印象。它里面的许多作品,无论是从和声的复杂程度,还是从技术要求的严苛程度上来看,完全可以和世界级的作品相媲美,只不过它的音乐语汇更偏向东方审美。我特别喜欢其中一首改编自民歌的作品,原曲的悠扬已经被保留,但钢琴的织体被处理得极其丰满和复杂,高音区的晶莹剔透和低音区的深沉浑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起来非常有画面感。这套教材真正做到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的工具箱,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的广阔天地,让我对未来在钢琴上表达中国心声充满了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自学的钢琴爱好者,我最看重的就是教材的讲解深度和循序渐进的逻辑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的难度过渡设计得非常平滑自然。一开始的入门部分,讲解的力度和触键感觉,就非常强调“中国乐器”的音色模仿,比如如何通过不同的指尖压力去模拟古筝的“按滑”或琵琶的“扫弦”,这种细节的提示在其他教材里是很难找到的。往后深入,对曲目背景的介绍也相当详尽,不仅仅是写“这是XX的作品”,而是会解释这首曲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如何与钢琴这种西方乐器产生“对话”的,这种文化层面的解读,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理解力和演奏的深度。它不是简单地教你怎么弹出正确的音符,而是教你如何“理解”并“表达”这些音符背后的东方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没得说,封面那水墨晕染的图案,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那种古朴典雅的意境里。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挺厚实的,不像有些廉价教材用两天就卷边了。内页排版也做得非常清晰,五线谱和指法提示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在练习一些复杂的段落时,也不会觉得眼花缭乱。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仅是曲目本身,连一些小的装饰性图样,都透露着一种东方的韵味,让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同时也在进行一场视觉上的享受。那种沉静、内敛的美感,是很多西方教材里找不到的。而且,CD的收纳设计也很巧妙,紧贴着书脊内侧,不容易丢失,这点对于经常携带乐谱出门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体感觉,这本书在设计美学上就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教材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坦白说,我本来对这种“附赠CD”的教材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很多时候CD里的演奏水平和教材的期望值根本对不上。但这次的CD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演奏者的功力极其深厚,录音质量也是录音棚级别,清晰、动态范围适中,完全没有那种廉价的电子合成感。更重要的是,CD提供的不仅仅是标准演奏版本,我还发现了一些示范性的练习片段,比如针对某个难点段落,演奏家会放慢速度,甚至用不同的触键方式来示范如何处理,这对于我这种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常常是先听CD,建立一个“理想听觉模型”,再对照着书上的标记去模仿调整,效率比自己瞎琢磨高出太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