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
定价:24.00元
作者:许爱民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1111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许爱民等编著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结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分析了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现状、未来变化的情景和应采取的对策,内容涉及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目录
1 引言
2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
2.1 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与内涵
2.2 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力分析
2.3 生态系统退化的代价
2.4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3 江西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自然保护区现状
3.1 江西省气候变化基本事实和预测
3.2 江西自然生态系统特征
3.3 江西省自然保护区概况
4 典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1 三个典型自然保护区概况
4.2 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方法
4.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4 南风面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5 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5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理论与方法
5.1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理论
5.2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技术方法
6 九连山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6.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威胁
6.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6.3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7 南风面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7.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威胁
7.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7.3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8 南矶湿地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8.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威胁
8.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8.3 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9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9.1 生物多样性保护障碍分析
9.2 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分析
9.3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
10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务实且充满智慧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在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作者并非仅仅停留于理论探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江西的多个典型自然保护区,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保护图景。书中对气候变化如何具体影响到这些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物种生存状况,以及它们所面临的独特挑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比如,某个保护区因为气候变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对当地特有植物种群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另一个保护区则因为极端降雨事件的增多,加剧了水土流失,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更为关键的是,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描述问题,而是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方略”。这些方略包括如何根据不同生态类型的脆弱性和适应性,制定个性化的保护措施;如何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如何通过构建生态廊道、恢复关键生境等方式,提升生态系统的韧性,帮助物种适应气候变化。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与气候变化应对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实战指南”,它跳出了理论的窠臼,直面气候变化这个“硬骨头”,用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环境变化加速的当下,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智慧和创新的方法。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江西一些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比如某个湿地公园因为降雨模式改变而导致的植被退化,以及某个山地保护区因为气温升高而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这些案例并非仅仅是数据罗列,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尊严的尊重。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出的“管理方略”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包含着对保护理念的更新。它强调了“适应性管理”的重要性,即保护措施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书中对于不同保护区域的“量身定制”方案,如针对性地选择恢复物种、优化栖息地结构等,都展现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真正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必须深入理解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动态、灵活的管理体系。
评分作为一名对生态环境问题略有关注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所呈现的丰富内容深深吸引。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娓娓道来。作者选择的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非常有代表性,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即使是在相对稳定的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已经悄然显现。书中对于一些具体物种的案例分析,例如某种候鸟的迁徙路线受气候影响而改变,或是某种两栖类动物的繁殖季因为高温而提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气候变化并非遥远的威胁,而是已经影响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管理方略”。这些方略并非是一些遥不可及的宏伟蓝图,而是结合了实际情况,具备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比如如何通过生态修复来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如何通过加强监测来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威胁,以及如何通过社区合作来形成保护合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持续的投入和多方位的协同。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通过对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的深入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气候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具体影响,比如某些物种的分布范围改变、繁殖周期紊乱,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读完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过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许多传统方法,可能在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书中所提出的“方略”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基于实际调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具体压力,制定差异化的保护策略。例如,在某个案例中,作者提出了如何通过重建关键栖息地、建立生态廊道来帮助物种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栖息地破碎化问题,这让我耳目一新。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当地社区参与和政策支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于任何关心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朋友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优质读物,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未来生态保护工作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极具前瞻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全球格局下,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并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切入点,提供了详实而富有洞察力的管理方略。作者在书中并未回避问题的复杂性,而是坦率地指出,传统的保护模式可能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压力,例如栖息地的边缘效应加剧、物种分布的迁移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失衡。通过对多个保护区的案例研究,书中清晰地揭示了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草原)的独特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适应性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涵盖了生态修复、栖息地连通性建设等技术层面,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的监测体系、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机制来主动应对环境变化。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主动适应”理念的强调,即保护管理需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测和干预,以期在变化中最大程度地保留生物多样性。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对于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乃至普通环保主义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