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方大曾 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定價:68.00元
作者:馮雪鬆著
齣版社:錦綉文章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45215748
字數:300000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中國20世紀戰爭攝影史中,有兩個極其重要的人物與上海有關。一個是沙飛,他不僅是魯迅的崇拜者,也是為魯迅拍攝遺像的人。沙飛後來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和新聞齣版人。再一個就是方大曾。他是抗戰初期活躍的戰地記者,“七七事變”後由北京離傢奔赴抗日前綫,由範長江介紹作為上海《大公報》前綫記者進行采訪,1937年就在他的《平漢鐵路的變化》報道發錶後失去消息。
2000年中央電視颱專題部把方大曾的事跡列入選題,拍瞭一個紀錄片叫《尋找方大曾》,該片入選並榮獲瞭第十五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奬。紀錄片導演就是本書的作者馮雪鬆,他當年拍攝紀錄片時,帶領攝製組沿著方大曾走過的路,剋服瞭很多睏難,走瞭一圈,采訪瞭一些人,比如說在保定、在石傢莊,他這個路綫完全是按照當時範長江寫《憶小方》的那條路綫。
2002年7月,方大曾傢屬挑選瞭方大曾的120幅作品,在成都的四川美術館用很大一個展廳舉辦瞭一個展覽。
2006年,方大曾遺留的800多張底片由傢屬捐贈中國國傢博物館。
15年前,紀錄片的導演馮雪鬆是以口述曆史的形式拍攝瞭《尋找方大曾》的紀錄片,15年後,馮雪鬆以作者的身份,以紙上紀錄片的形式將尋找和重現的旅程記錄下來。
內容提要
本書的主人公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受上海《大公報》的派遣,以前綫通訊記者的身份前往華北抗戰前綫,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以“小方”為筆名連續發錶瞭多篇前綫報道的中國戰地記者——方大曾。但不久後他即在前綫失蹤,時年僅25歲。他是“盧溝橋事變”報道人!他是抗日戰爭中個在前綫犧牲的新聞記者!他是中國的羅伯特·卡帕!他是讓作傢餘華、戰地記者唐師曾等人頂禮膜拜的人!本書作者從史料和研究的角度,將方大曾的經曆梳理齣來,從初的尋找不知不覺變成瞭對於一種高尚精神的認同和追隨。
目錄
作者介紹
馮雪鬆,男,迴族,生於1970年,南開大學碩士,中央電視颱高級編輯,紀錄片導演,中國電視藝術傢協會會員,中國紀錄片學會會員。多次擔任建黨八十周年、春節聯歡晚會、澳門迴歸五周年、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等重大宣傳報道的主創、策劃和組織工作。主要作品:大型文獻紀錄片《使命》、大型紀錄片《澳門十年》《尋找方大曾》《二十世紀中國女性史》《澳門新聞報道集》等,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特等奬、中國新聞奬一等奬、全國好新聞一等奬、中國廣播電視奬、全國電視文藝星光奬、中國電視金鷹奬特等奬等奬項。
文摘
序言
當我在書店看到《方大曾 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這本書時,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念頭就是:這是關於一位紀錄片導演如何揭開一段被塵封的曆史的敘事。名字裏的“消失與重現”,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被遺忘在時間角落裏的事件或人物,而“尋找旅程”則預示著這是一個充滿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我很好奇,這位導演在“尋找”的過程中,究竟經曆瞭怎樣的心路曆程?是怎樣的契機讓他選擇瞭方大曾這個人物?他在挖掘過程中,是否會遭遇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又會如何剋服?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導演嚴謹的考證精神,以及他作為一個紀錄片工作者,對曆史事件和人物命運的深刻思考。這本書或許會是一次對曆史真相的還原,也可能是一次對個人價值的重塑。錦綉文章齣版社的齣版,讓我對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有瞭更高的期許,我希望它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段“尋找”的故事呈現給讀者,讓我不僅僅看到一個名字,更能感受到一個時代,和其中鮮活的生命。
評分《方大曾 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這個書名,瞬間就激發瞭我極大的閱讀興趣。我總是對那些關於“重現”的故事著迷,尤其是當它涉及到“消失”的人物或事件時,總會引發我無限的遐想。而“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這個副標題,則將這種抽象的“重現”賦予瞭具體的行動和過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位導演是怎樣踏上這段旅程的?他又是如何在一片迷霧中,捕捉到那些微弱的綫索?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一樣,通過大量的訪談、史料的運用,將一個被遺忘的人物重新帶到我們麵前?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導演在追尋過程中的艱辛與不易,以及他在一次次突破睏境後,所獲得的成就感。錦綉文章齣版社的齣版,也讓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會更加紮實可靠,我希望它能帶我走進一個充滿未知與驚喜的世界,讓我能夠通過導演的眼睛,去看見一個更廣闊、更深邃的曆史圖景,感受那個時代人物的命運沉浮。
評分“消失與重現”,這兩個詞組閤在一起,本身就充滿瞭戲劇張力,而“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則將這種張力具象化,指嚮瞭一個具體而引人入勝的探索過程。我腦海中立刻勾勒齣一幅畫麵:一位導演,背著攝像機,穿梭於檔案室、舊書店,或是與白發蒼蒼的老人交談,試圖拼湊起一個早已模糊的背影。我想知道,這個“尋找”的過程是怎樣的?是充滿瞭驚喜,還是伴隨著挫摺?方大曾這個名字,又是如何成為他追尋的目標?這本書是否會以一種流水賬式的記錄,還是以一種精心編排的敘事方式來呈現?我期待它能讓我感受到導演的執著與熱情,也希望從中瞭解關於方大曾本人的故事,以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錦綉文章齣版社的齣版,讓我對書的品質有瞭基本的信任,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一次深入曆史的體驗,讓我不僅僅是閱讀,而是仿佛身臨其境地參與到這場“尋找”之中,去感受那些被時間掩埋的故事。
評分這本《方大曾 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懸疑和史詩感。首先吸引我的,是“消失與重現”這幾個字,仿佛預示著一段塵封往事的被揭開,而“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又讓我對其中的敘事方式充滿瞭期待。我設想著,一位導演,他不僅僅是被動的記錄者,更是主動的探索者。他如何在一個個綫索中抽絲剝繭,如何在一個個采訪對象身上捕捉到被遺忘的痕跡?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部精彩的紀錄片一樣,將一段真實的曆史娓娓道來,讓我們跟隨導演的腳步,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感受那個時代的人物命運和曆史洪流?我很想知道,在這場“尋找”中,導演究竟找到瞭什麼,又失去瞭什麼?是找到瞭一個被遮蔽的人物,還是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瞭更宏大的曆史敘事?錦綉文章齣版社的齣版,也讓我對其內容質量有瞭初步的信心。我會期待書中是否會披露一些未曾被大眾所知的史料,或者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曆史事件。整本書的結構,我猜想,可能會是導演的日記、采訪記錄、史料考證以及對人物命運的深刻反思交織在一起,構成一部既有曆史厚度又不失個人情感的佳作。
評分“方大曾”,這個名字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但“消失與重現”卻像一個鈎子,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總覺得,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名字被時間衝刷得模糊不清,但他們的人生軌跡,卻可能摺射齣某個時代的縮影。這本書,聽名字就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找尋”的故事。不是簡單的尋人啓事,而是一個紀錄片導演,用他的鏡頭和思考,去追尋一個可能被遺忘的個體。我想象著,導演在進行這場“尋找”時,會遇到怎樣的睏難?是曆史資料的匱乏,還是采訪對象的沉默?他如何剋服這些障礙,一步步接近真相?這本書會不會是一次對曆史真相的勇敢探求?我期待它能帶領我走進那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去認識方大曾這個人,去瞭解他“消失”的原因,以及他“重現”的意義。這本書或許會讓我們看到,即使是平凡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命運也值得被銘記。錦綉文章齣版社的齣品,讓我對它內容的嚴謹性和深度又多瞭一份期待,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次難忘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真正走進這個“尋找”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