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家地理羌 在深谷高山(关于一个民族的迁徙、历史、变化和希望)
定价:39.80元
作者:高屯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086406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高屯子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拍摄、书写的一部立体影像史诗,用温和、冷静的静态影像、质朴的文字和宁静优美的动态画面,详细记录了羌族人经历自然灾难之后的迁徙和改变。很难想象在这个浮华、躁动的世界上,有一个人、一个团队用这么长的时间,内心怀着对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走遍岷江上游、湔江上游几乎所有高山深谷中的羌人村寨,完成一部将文字、图片、影像融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书写、表现一个古老民族的命运衍进、生活变迁、文化传承和在现代社会面前对传统的守望与失守——更难得的是展现了一个重大自然灾害对于这个民族民运的转折。
高屯子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直接渗入到羌族人的生活之中,他不是一个“他者”,而是自己人,他所拍摄的羌族人群就是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看着这些充满故事和质感的影像,我们仿佛就在羌寨,就在高山羌人中间,与他们一同去吮吸柴火燃烧、庄稼生长的气息,一同聆听大雪下落的天籁之音,一同对现实和未来充满期待,对迁徙的遭遇和释比的命运,发出无奈的叹息。
与此同时,高屯子带给我们了另一种新意和希望:在这个宏大的专题拍摄过程中发起了“羌绣帮扶计划”,使上万名羌族妇女从中受益,也使艺术表现于保护民族传统和工艺相结合,实践一种担当,一种对一个处于生活与文化困境中的民族的深切关注。他说:“对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眷恋,对大地苍生的敬重与同情,不仅要发声,还要行动,建设性地行动”。
羌族人的故事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故事,他们的改变映照着国人必须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困境我们也同样面临。我们需要有所作为、有所改变,将散落在生活各处的珍贵的传统、人性的温暖、历史的传承、人文的精神,收集起来,流传下去。
“一针一线计划”(“羌绣帮扶计划”)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高屯子、颜俊辉联合壹基金,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支持下,发起了旨在帮扶重灾区农村妇女的“羌绣帮扶计划”。“羌绣帮扶计划”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几年间,已发展成为将羌绣、藏绣、蜀绣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人生活的中国传统民间手工产品品牌——一针一线。“一针一线计划”的实施,使广大灾区妇女在不离乡、不弃土的情况下,实现了灵活的居家就业,缓解了困扰农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一针一线计划”在使具有千年文化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羌绣焕发生机的同时,也能让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们在钢筋、水泥、塑料和各类快餐产品的包围中突围,去领略针线的温暖、刺绣的魅力;去感受与历史、乡土息息相关的生命气息。
目录
序一:反思我们共同面临的处境 朱哲琴-Dadawa
序二:摄影的气度与底蕴 冯建国
自序:现实与理想叠化而形成的影像 高屯子
夕格羌人的第五次迁徙
羌在深谷高山
后的释比
跋:一本“实验民族志”:在反差与对比中呈现真实 王明珂
编后记
作者介绍
高屯子,中国当代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自幼好文学,1987年至1992年在《阿坝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1993年之后从事摄影及独立影像创作。近年回归写作。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联合“壹基金”,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帮助下,发起“羌绣帮扶计划”。
主要影展:
四川美术展览馆《高原风朝圣之路》
日本东京《高屯子中国西部摄影展》
成都宽巷子锦华馆《见闻觉知高屯子影像展》
主要摄影作品集:
《西域神韵》
《天籁空灵》
《红原大草原》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
《青藏高原的中国藏人》
主要影像作品:
纪录片《红鸟》
《朝圣之路》
《护法神舞》
《夕格羌人的第五次迁徙》
形象片《的阿坝》
文摘
序言
读完《中国国家地理:羌》,我心中涌动着的是对这个民族未来的无限希望。书中在描绘羌族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姿态。我看到了年轻一代羌族人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民族的复兴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是对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还是对生态旅游的积极尝试,都让我看到了这个民族在时代浪潮中不甘落后的决心。书中对于羌族人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善所做的努力,也让我看到了政府和社会对这个民族的关注与支持。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文字和图片的交织中,我感受到了羌族人民身上那份积极乐观、充满活力的生命力量,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本书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羌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必将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评分阅读《中国国家地理:羌》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它不仅仅展现了羌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深入地挖掘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书中对羌族宗教信仰的介绍,特别是对祖先崇拜、自然神灵的敬畏,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朴素而深沉的精神图腾。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在大山深处,面对天地万物时所怀抱的那份敬畏之心。而那些流传至今的歌谣、传说,更是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书中对羌族社会结构的描绘,以及他们在家庭、村落中形成的独特人际关系,都展现了这个民族淳朴善良的品格。我看到了他们之间紧密的联系,以及在困难面前相互扶持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物质的富足,更在于其精神的独立与文化的传承,而羌族,正是这样一个拥有深厚精神底蕴的民族。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中国国家地理:羌》,立刻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的图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那些隐藏在中国西南深山老林中的古老民族——羌族的悠久历史与坚韧生命力。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仿佛我身临其境,走进了那被云雾缭绕的雪山、那蜿蜒曲折的峡谷,感受着羌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从他们古朴的民居,到他们赖以生存的梯田,再到那些承载着家族记忆的石板路,无不诉说着这个民族与自然的深刻联结。书中对羌族独特文化习俗的描绘更是引人入胜,无论是那些神秘而庄重的祭祀活动,还是那些代代相传的古老歌谣,都让我对这个民族的智慧和信仰充满了敬意。更让我动容的是,在文字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他们在漫长岁月中经历的变迁与挑战,以及那份从未熄灭的对未来的期盼。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我对这片土地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瑰宝充满了好奇。
评分《中国国家地理:羌》以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了羌族民族迁徙的壮丽画卷。它不仅仅是关于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关于文化、信仰和生存模式的演变。我读到了那些曾经繁荣昌盛的羌族聚落,也看到了他们在历史洪流中不得不踏上的远徙之路。书中对每一次迁徙的缘由,无论是为了躲避战乱,还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生存的环境,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展现了羌族人民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非凡适应能力和生存智慧。我仿佛看到他们肩挑背扛,跋山涉水,将祖辈的记忆与民族的血脉一同带往新的土地。而这种迁徙,也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塑造了今日羌族多元化的文化面貌。书中对于古老遗迹的解读,以及对口述历史的追溯,都为我们了解这个民族的过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它让我明白,每一个民族的命运,都与脚下的土地和头顶的天空息息相关,而迁徙,往往是生命延续的另一种形式。
评分《中国国家地理:羌》以其严谨的学术考证和生动的叙事手法,让我对羌族这个民族的历史变迁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于历史文献的梳理,以及对考古发现的解读,都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羌族历史。我了解到,这个民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脉络紧密相连,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羌族社会组织、经济形态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他们如何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并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羌族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所经历的挑战和转型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如何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中塑造着每一个民族的现在与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