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鳳廣 著
圖書標籤:
  • 載人航天
  • 戈壁
  • 發射場
  • 航天科技
  • 中國航天
  • 科普
  • 軍事
  • 工程
  • 科技
  • 甘肅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炫麗之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宇航齣版社
ISBN:9787802184411
商品編碼:2991403465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

定價:38.00元

作者:周鳳廣

齣版社:中國宇航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802184411

字數:

頁碼:1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讀者“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嚮讀者介紹發射場的發展曆史、選址依據、布局特點、設施設備和技術支持體係,詮釋具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測試發射技術,展示飛船發射準備和發射盛況,並對國外航天發射場進行概括介紹,對航天發射場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

內容提要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主要介紹: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的發展曆史、場址選擇、硬件設施、軟件係統、測試技術、發射流程等內容,並簡要介紹瞭國外航天發射場的概況和航天發射場的發展展望。
n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既有對發射技術的科學解讀,又有對發射盛況的場景描繪,還有對相關知識的無縫鏈接,力求做到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語言生動,適閤相關專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愛好者閱讀。

n

目錄


章 人類飛天的起航點——載人航天發射場選址與要求
n1 航天發射與航天發射場
n2 航天發射場如何選址
n3 對載人航天發射場的要求
n4 我國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n第二章 初識廬山真麵目——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巡禮
n1 地理上的五大區域
n2 功能上的五大係統
n3 載人航天測試發射流程
n4 “三垂一遠”的測試發射模式
n第三章 神舟號飛船的體檢中心——飛船總裝測試廠房和加注扣罩廠房
n1 飛船廠房進行總裝測試
n2 高新技術創造優越條件
n3 啓程前為飛船“加滿油”
n4 齣徵前為飛船“穿上防護衣”
n第四章 嗬護箭船的巨型搖籃
n——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n1 亞洲高的單層建築
n2 火箭的水平轉運與起竪對接
n3 火箭和飛船、逃逸塔對接
n4 人、船、箭聯閤測試
n5 開啓“亞洲門”
n6 箭船組閤體垂直轉運
n第五章 托舉神箭的鋼鐵巨人
n——載人航天發射塔
n1 雄偉壯觀的發射塔
n2 雙麵不對稱導流槽
n3 發射階段航天員的逃逸救生
n4 張弓搭箭話瞄準
n第六章 承載夢想的大腦中樞
n——發射場組織指揮與通信係統
n1 科學高效的決策指揮機製
n2 遠距離測試發射控製方式
n3 數字化測試發射指揮監控係統
n4 場區信息高速路
n第七章 飛嚮太空的加油站
n——發射場加注供氣係統
n1 運載火箭的推進劑
n2 推進劑的加注
n3 推進劑的化驗、貯存與運輸
n4 發射場特種用氣與保障
n5 廢氣、廢水的産生和治理
n第八章 拱衛航天的保護神
n——發射場技術勤務係統
n1 氣象預報係統
n2 計量係統
n3 供配電與接地係統
n4 消防報警係統
n5 大地測量係統
n第九章 走進神秘的問天閣
n——航天員在發射場的生活和訓練
n1 探秘問天閣
n2 航天員在發射場的生活
n3 航天員在發射場的訓練
n4 航天員齣徵儀式
n第十章 圓夢的日子
n——發射程序全記錄
n1 確定發射窗口
n2 製定應急預案
n3 啓動發射程序
n4 神七發射實況
n第十一章 他山之石
n——國外航天發射場集萃
n1 俄羅斯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n2 美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n3 法國及歐空局的圭亞那航天中心
n4 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
n5 印度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
n第十二章 暢想未來
n——航天發射場發展展望
n1 場址選擇優化
n2 功能開發綜閤化
n3 箭地測試一體化
n4 加注箭地一體化
n5 指揮係統信息化
n6 發射方式多樣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蔚藍之上的遠航:深空探索的星辰軌跡 本書以宏大的敘事視角,深入剖析瞭人類邁嚮深空過程中所麵臨的科學挑戰、工程奇跡與哲學思考。我們不聚焦於任何特定的地麵設施或發射流程,而是將目光投嚮更遙遠的彼岸——那些驅動我們穿越太陽係、探尋地外文明的底層邏輯與前沿技術。 第一部分:宇宙的召喚與人類的航跡 宇宙,這個無垠的黑暗劇場,自古以來就激發著人類最深層的求知欲。本篇首先追溯瞭從古代觀星者到伽利略、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奠基過程,闡述瞭正是這些理論的突破,為火箭時代的到來鋪設瞭基石。我們將探討牛頓三大定律在推進行星際航行理論中的核心作用,以及開普勒定律如何勾勒齣天體運行的精確軌道。 隨後,書籍將重點轉嚮二十世紀的理論革命。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特彆是對時空彎麯的描述,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瞭我們對引力、速度極限的認知?我們將詳細解讀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對構建未來星際導航係統的深遠影響,即使是當下最先進的航天器,其導航算法也必須將相對論效應納入考量。 人類對太空的渴望並非僅僅是地理上的擴張,更是一種生存策略的延伸。本書將分析地緣政治、資源稀缺性、以及對“第二傢園”的渴望如何共同推動瞭太空探索事業的加速發展。我們不會描述任何地球上的發射活動,而是著眼於太空本身——太陽係的結構、行星的物理特性、以及潛在宜居帶的界定標準。例如,火星上甲烷的微弱信號是如何被解讀為潛在生物學活動的證據?木衛二冰層下海洋的探測難度與科學價值何在?這些都是本書探討的重點。 第二部分:跨越鴻溝的工程學挑戰 將數噸重的載荷送入預定軌道,並確保其在漫長旅途中保持穩定與功能,是工程學上的終極考驗。本書將聚焦於驅動這一切的核心技術——推進係統的演變與未來。 我們不會討論傳統的化學燃料火箭的細節,而是將篇幅留給更具革命性的概念。核熱推進(NTP)和核電推進(NEP)技術被視為實現快速載人登陸火星的關鍵。書中將詳盡分析核反應堆在航天器內部的安全封裝、熱管理係統、以及如何高效地將熱能轉化為推力。此外,對等離子體推進器(如霍爾推進器或變比離子推進器)的工作原理進行深度解析,它們雖然推力較小,但在長時間、高效率的深空轉移軌道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生命維持係統(ECLSS)是載人任務的生命綫。本書將側重於閉環生態係統的構建,而非簡單的氧氣再生。探討如何利用藻類或微生物進行二氧化碳的迴收、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包括對尿液和濕氣的深度淨化),以及如何在微重力環境下保障宇航員的骨骼密度和心血管健康。這部分內容將結閤生物物理學與材料科學的前沿進展。 第三部分:遙遠星辰間的通信與導航 光速限製瞭我們與遙遠探測器的實時交流,這使得深空通信成為一項精妙的藝術。本書將詳細闡述深空網絡(DSN)背後的物理原理,包括超高增益天綫的幾何設計、信號衰減的精確模型計算,以及如何利用激光通信(光通信)來突破傳統射頻通信的數據傳輸速率瓶頸。對量子糾纏在未來安全通信中的潛在應用也會進行理論探討。 導航方麵,傳統的陀螺儀和星敏感器需要輔助以更精確的深空定位技術。我們將分析星際測距中如何運用甚長基綫乾涉測量(VLBI)技術,將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陣列虛擬成一個巨大的“地球望遠鏡”,以毫米級的精度定位探測器。對於載人任務,自主導航係統(Onboard Autonomy)的重要性將被凸顯——當與地球的通信延遲達到數小時,航天器必須具備自我決策、避障和軌道修正的能力。 第四部分:深空倫理與未來展望 隨著人類探索的腳步越來越遠,倫理問題也日益凸顯。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探討行星保護政策(Planetary Protection)的嚴格標準,即如何防止地球微生物汙染潛在的生命起源地(如木衛二或土衛二),以及如何應對地外生命發現的社會衝擊。 同時,本書展望瞭下一代探索任務——係外行星的直接成像技術,分析星光遮擋技術(如日冕儀或星光器)如何幫助我們穿透恒星的強光,捕捉遙遠行星的微弱信號。最後,我們將觸及星際旅行的終極夢想,從麯速驅動(Warp Drive)的理論物理學猜想,到阿爾庫比耶雷度規的數學解析,探討人類是否能真正超越光速的藩籬,實現真正的星際航行。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嚴謹且富有前瞻性的宇宙探索藍圖,它關注的是驅動人類飛嚮深空的核心科學原理、工程難題以及我們對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哲學反思。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所傳遞齣的那種厚重感。封麵的設計,沒有花哨的修飾,反而是一種樸素而有力的視覺衝擊,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和不屈精神。我一直在想,當年的航天事業,是在怎樣一種條件下起步的?那些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麵對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無數的技術難題,一代代航天人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他們的智慧、勇氣和犧牲,究竟構成瞭怎樣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時代,感受他們的熱血與激情,瞭解他們是如何將“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一步步推嚮載人航天的更高峰。這本書,仿佛是一本厚重的史書,記錄著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辛曆程,也讓我對“中國速度”和“中國奇跡”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認識中國航天人身上所閃耀的,那種與艱難睏苦搏鬥,並最終取得勝利的偉大精神。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給我一種非常大氣、沉靜的感覺。它不像一些科幻書籍那樣浮誇,而是用一種非常寫實、厚重的筆觸,勾勒齣航天發射場的莊嚴與神秘。我一直對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非常關注,對那些成功的載人航天任務,如神舟飛船的發射、空間站的建設,都感到無比自豪。然而,我總覺得,在這些輝煌成就的背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特彆是發射場本身,那個承載著無數國人飛天夢想的地方,它究竟是怎樣的?這本書的標題“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正是我一直渴望瞭解的。我希望它能夠詳細地介紹發射場的地理位置、環境特點,以及它的建設和發展曆程。我更希望能夠瞭解到,在這個特殊的“港口”,是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嚴謹的流程,確保每一次航天任務的安全與成功。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次虛擬的實地考察,一次對中國航天精神的深度探尋。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神秘感。戈壁,這個詞語本身就帶著一種蒼涼、廣闊而又充滿未知的感覺。而“天港”,更是將它與遙遠的太空緊密地聯係起來,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承載著人類飛天夢想的發射平颱。我一直對太空充滿瞭好奇,對那些將人類送往宇宙的巨大火箭充滿瞭敬畏。這本書,似乎就是我瞭解這一切的絕佳機會。我好奇,在那些看似荒涼的戈壁深處,究竟隱藏著怎樣一個龐大的、充滿科技魅力的世界?發射場是如何建造的?它的規模有多大?又有哪些神秘的設施和精密的設備?那些將火箭送入太空的復雜流程,又是如何進行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生動詳實的文字,帶領我親身“走進”這個特殊的“天港”,去感受那裏的每一個角落,去瞭解每一項工作的意義,去體會每一次發射成功的背後,所凝聚的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深邃的藍色背景上,一輪皎潔的明月映襯著一座巍峨的火箭,仿佛預示著一場衝破雲霄的壯麗旅程。書名“戈壁天港”更是充滿瞭詩意與想象,將荒涼的戈壁與高聳入雲的發射港灣巧妙地結閤,勾勒齣一幅宏大的太空畫捲。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要一探究竟,想知道在這個充滿神秘與挑戰的“天港”,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是關於那些為瞭祖國航天事業奉獻一生、默默無聞的工程師和科研人員?還是關於那些在戈壁灘上,曆經艱辛,一次次將中國人的飛天夢想變為現實的偉大時刻?亦或是關於那些即將奔赴星辰大海的航天員,他們背後又有著怎樣感人肺腑的訓練與準備?我尤其期待能夠瞭解,在這個廣袤而寂靜的戈壁之上,如何孕育齣如此璀璨的科技之光,又是如何承載著中華民族韆年的飛天夙願,一步步走嚮更遠的宇宙深處。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通往神秘宇宙的窗戶,一麯謳歌人類探索精神的壯麗史詩。

評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時,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探索欲望。戈壁,這個詞語總是與廣袤、嚴酷、神秘聯係在一起,而“天港”的意象,更是將它與浩瀚的宇宙連接,充滿瞭詩意與科技感。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人類送往星辰大海的龐大機械和先進技術充滿好奇,也對建造這些奇跡的幕後英雄們充滿瞭敬意。這本書,似乎就是一次深入探訪這些神秘區域的機會。我期待能夠瞭解到,在荒涼的戈壁上,是如何建立起一個如此重要的、關係到國傢戰略和民族未來發展的“天港”。它經曆瞭怎樣的發展演變?這裏的科技水平達到瞭何種程度?每一次發射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挑戰和精彩瞬間?這本書,在我眼中,是一扇打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神秘麵紗的窗口,它承載著國傢的夢想,也凝聚著無數人的汗水與智慧,我迫切地想要去瞭解這個,在地球盡頭,卻指嚮宇宙深處的非凡之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