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 高效率學習策略指南 |
| | 曾用價 | 88.00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版次 | 1 |
| 齣版時間 | 2011年01月 |
| 開本 | 16 |
| 作者 | 無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274 |
| 字數 | 350000 |
| ISBN編碼 | 9787030298300 |
目錄
CONTENTS目錄
序
第*章 高效率學習的前提——策略學習 1
第*節 學習策略概述 2
第二節 學習策略的類型 7
第三節 策略學習的特徵 12
第四節 策略教學的特徵 18
第二章 信息獲取策略 28
第*節 信息獲取策略概述 29
第二節 信息渠道策略 32
第三節 信息選擇策略 39
第四節 信息整理策略 45
第三章 記憶策略 50
第*節 記憶策略概述 51
第二節 儲存策略 57
第三節 提取策略 70
第四章 信息加工策略 80
第*節 信息加工策略概述 81
第二節 組織策略 85
第三節 深加工策略 91
第五章 問題解決策略 98
第*節 問題解決策略概述 99
第二節 問題識彆策略 103
第三節 問題解答策略 109
第四節 問題反思策略 114
第六章 自主閱讀策略 121
第*節 自主閱讀策略概述 122
第二節 準備策略 127
第三節 預覽策略 133
第四節 質疑策略 136
第五節 概括策略 141
第六節 做筆記策略 144
第七章 口語交際策略 148
第*節 口語交際策略概述 149
第二節 傾聽策略 155
第三節 錶達策略 162
第四節 調控策略 170
第八章 學業互助策略 177
第*節 學業互助策略概述 178
第二節 學業助人策略 181
第三節 學業求助策略 188
第九章 自我管理策略 197
第*節 自我管理策略概述 198
第二節 時間管理策略 201
第三節 情緒管理策略 208
第四節 努力管理策略 214
第十章 元認知策略 221
第*節 元認知策略概述 222
第二節 計劃策略 227
第三節 調控策略 234
第四節 評估策略 239
第十一章 學習策略學與教的有效性考察 246
第*節 策略學習的適切性 247
第二節 策略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255
第三節 策略教學有效性的現實錶現 262
參考文獻 268
在綫試讀
第*章 高效率學習的前提——策略學習
如何適應飛速發展的未來社會?當代認知心理學傢Howe指齣:沒有什麼教學目標能比使學生成為獨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學習者更重要。高效率地閱讀、記憶、思考、學習都離不開策略的有效運用。因此,學習策略對於高效率學習來說是一個基本的問題。策略運用是超*個體有限的注意、記憶、智力資源的前提,是個體在激烈學習競爭中取勝的保障。因此,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掌握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越來越成為當今時代青少年學習者關注的重點。本章將從總體上介紹學習策略的發展與運用狀況,包括學習策略研究的興起、學習策略的類型、學習策略的獲得規律、策略教學的可能性等,為全麵學習本書拉開帷幕。
第*節 學習策略概述
一、學習策略的興起
20世紀中葉以來,在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中,學習策略研究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學習策略研究的興起
學習策略研究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源於美國當代*的認知心理學傢布魯納進行的人工概念的研究。1956年,布魯納和同事在關於人工概念形成的經典實驗中發現並提齣瞭“認知策略”,從此人們便開始對認知策略進行係統的研究。
“認知策略”概念的提齣,為係統研究學習策略拉開瞭序幕,但學習策略研究是近20多年來纔廣泛興起的研究課題。其一,過去行為主義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忽視瞭有機體本身,而緻力於確立刺激和隨後觀察到的反應之間的關係。這種狀況在教學理論研究中的直接反映就是緻力於教的改善,相對忽視學的研究。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步認識到有機體不再是一個不可打開的“黑箱”,隻要運用適當的方法,人的內隱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是可以被探測的。其二,學習策略的研究是在現行教育體係、教學方法所培養齣來的學生與社會要求之間的矛盾尖銳化的背景下興起的。自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以來,世界各國教育質量的調查錶明,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質量下降,學生普遍缺乏學習方法和思維技能。人們認為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的“返迴基礎運動”,隻片麵強調讀、寫、算等低級技能,而忽視學習方法、策略等高級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其三,近10多年來,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者們對智力、認知策略、元認知等進行積極探索,産生瞭大量有關學習策略的新理論、新知識,為學習策略的研究奠定瞭基礎。
30多年來,西方的心理學傢對學習策略的問題作瞭許多有意義的探索,使學習策略的研究成為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發展的一個方嚮。我國心理學界對學習策略的研究,相對於西方來講,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纔開始。近年來,學習策略的研究在我國有較快的發展。
(二)學習策略的界定
什麼是學習策略?廣為接受的四種觀點是:①把學習策略看做內隱的學習規則係統;②把學習策略看做具體的學習方法或技能;③把學習策略看做學習的程序與步驟;④把學習策略看做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些觀點從不同側麵揭示瞭學習策略的特徵。綜閤上述觀點我們認為,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它既可是內隱的規則係統,也可是外顯的操作程序與步驟。該定義已被學界廣泛接受。全麵理解學習策略的基本含義,應把握以下三個方麵。①凡是有助於提高學習質量、學習效率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均屬學習策略範疇。②學習策略既有內隱、外顯之分,又有水平層次之彆。學習策略既可能是外顯的程序步驟,也可能是內隱的思維方式。同是復述策略,有可能是簡單地按次序復述,也可能是選擇陌生的或重點內容復述。③學習策略是衡量個體學習能力的重要尺度,是製約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是會不會學的標誌。
二、學習策略與課程改革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等都發生瞭深刻的變革。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我國課程目標存在的過於注重知識傳授,而忽略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的弊端日益凸顯齣來。我國課程論專傢鍾啓泉教授(2004)曾指齣:“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一直十分注重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這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但由於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反而忽視瞭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的培養......新課程實施的焦點應著重於改造學生的學習方式。”
針對課程目標忽略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的問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強調,“新課程的培養目標,要使學習者......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第*次明確地將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列為“三大目標”之一,凸顯瞭學習策略的價值與重要性。
本書旨在通過對常用基本學習策略的介紹,使學習者能較全麵地掌握不同的學習策略。同時,每一章在結閤新課程的具體內容進行策略介紹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如何獲得學習策略,形成策略能力。
掌握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者學習質量的有效保障。多年來,筆者作為策略學習團隊的負責人,連續承擔瞭教育部“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課題的研究,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學校進行瞭大麵積的實驗。實驗結果發現:專門的學習策略學習,可以大麵積地改進學習者的學習狀況,變蠻乾、苦乾為巧乾。特彆是對改善掌握不好學習策略的中等生的學習成績*為有效,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智力發育遲滯學習者的學習睏難。對於教師來講,可以更全麵地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更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我們多年來的策略教學實驗證明,進行策略教學的學校會齣現幾個“不一樣”:策略的教與不教,學習效果不一樣;教師係統地教和零星地教,教學效果不一樣;教師有意識地教和無意識地教,學習者掌握程度不一樣。作為現代社會的新型教師,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和教學秩序的管理者與控製者,而且是學習策略的培訓者、學習睏難的診斷者和學習問題的谘詢者。教師隻有全麵地掌握瞭策略,並會有效地使用策略,纔能達到此目標,纔能真正地落實新課程的目標。
三、學習策略與高效率學習
(一)什麼是高效率學習
高效率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根據知識的內在聯係,按照科學的規律進行學習,以*小的投入取得*大的成效(瀋德立和白學軍,2006)。我們認為,高效率學習也指在科學的學習理論指導下,依據學習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運用適當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在單位時間內更輕鬆地獲得更多知識的學習。高效率學習一般具有以下六個方麵的基本特點(吳效鋒,2008):
(1)建立科學的概念,指學習者通過學習,能將書本上的知識正確理解並內化到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當中,而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
(2)知識學習策略化,指學習者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指引自己進行高效率學習。
(3)知識應用條件化,指能把知識與相應的條件或特定的背景靈活地結閤起來,而不是“生搬硬套”,若知識沒有被深入理解和閤理轉換,缺乏相應的條件化知識,那麼還是不能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也不能實現高效學習。
(4)知識係統化,指學習者能將學到的知識變成結構化的知識係統,
通過歸納或演繹形成自己的認知網絡,不僅利於知識的提取,而且利於新舊經驗的聯結或重構。
(5)知識運用熟練化,指學習者能夠熟練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是高效率學習的一個本質特徵。
(6)愉快地學習,指學習者能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一種愉快的感覺,對於自己在學習上的成功感到興奮和滿足,這些積極的情感體驗能不斷激發學習者的求知欲,從而讓學習者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總之,高效率學習是一種學習方法科學、學習策略適當、學習質量高、學習速度快、能帶來快樂的科學學習。高效率學習,能使學習者品嘗到富有成效地學習的喜悅,增強個體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學習者的整體素質,挖掘學習者自身的創造性和個人潛力。
(二)學習策略與高效率學習的關係
1.學習策略的運用是高效率學習的關鍵
學習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學習過程中“資源消耗”的多少。因此,在高效學習的眾多條件中,重要的條件是“策略化”。策略化意味著學習者學習時不僅要注意所學習的知識、所解的習題,而且要注意自己如何學習知識、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走捷徑。策略化的學習可以大大減少“認知資源”的浪費。因此,對高效率學習而言,策略學習無疑是*關鍵的。
2.學習策略的運用是成功學習的保證
策略學習是巧學、妙學,是走捷徑的學習,是高效學習的直接體現。瀋德立教授(2006)曾指齣:“一個人的學習是否是高效的,還取決於他的學習策略。也就是說,非智力因素必須通過適當的學習策略纔能充分、有效地調動其智力資源,從而保證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他的研究錶明,能夠調動和發揮影響學習的各種條件或因素的有效手段是學習策略。學習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某種學習策略和方法,要麼運用有效的策略方法,進行高效率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要麼運用某些低效或無效的策略方法,效果必然不佳。黃文峰等(2005)對中學生的學習策略現狀進行瞭探討:選取初中三個年級和高中一、二年級學生共2244人為被試,以中學生學習策略問捲為工具,對他們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學習成績高、中、低三組中學生的學習策略存在顯著差異:學習成績高的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顯著高於成績中等的學生;而成績中等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又顯著高於學習成績低的學生。研究錶明,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其學習策略水平緊密相關。
3.學習策略的運用是快樂學習的前提
隻有高效地學習,纔能夠快樂地學習。高效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個體在學習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愉悅感、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愉悅感,一方麵是因為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而感到興奮和滿足,另一方麵是因為掌握和運用瞭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習變得輕鬆,激發瞭學習興趣,增強瞭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死”學為“活”學,變“苦”學為“樂”學。因此,可以說學習策略的運用是愉快學習的前提。隻有快樂學習纔可能避免學習倦怠感,消除由於學習問題引起的心理健康
內容介紹
這是一個學習的時代。個體間的比較與競爭直接圍繞學習力而展開。高效率的學習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
本書從學習策略與高效率學習的關係介紹入手,對學習活動中九種重要策略(信息獲取策略、記憶策略、信息加工策略、問題解決策略、自主閱讀策略、口語交際策略、學業互助策略、自我管理策略、元認知策略)進行瞭深入介紹,以策略學習的有效性條件反思結束,旨在教會學生學習,提高其學習策略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全書由宏觀理論概述、微觀策略分述、策略能力培養三大闆塊構成,具有時代性、針對性、通俗性、應用性等特點。
聚焦:精湛技藝的深度鑽研與實踐指南 圖書名稱: 匠心獨運:從原理到應用的精湛技藝解析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關於時間管理或學習效率的提升手冊,而是深入探討特定領域——精湛技藝(Master Craftsmanship)的形成、維護與傳承的專業指南。它麵嚮那些緻力於在任何專業領域內達到“大師”級彆、追求極緻工藝和無可挑剔成果的實踐者、工程師、藝術傢和手工藝人。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從認知科學對技能習得的解析,到具體領域內復雜係統操作的精細化流程,旨在提供一套可供長期遵循的,關於“如何做到最好”的係統性思維框架和實踐方法論。 第一部分:技藝的認知基礎與心智模型構建 (The 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Mastery) 本部分首先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解析人類大腦如何編碼、儲存和優化復雜技能。我們摒棄瞭對“刻意練習”的膚淺理解,轉而深入探討“深層編碼”(Deep Encoding)機製。這包括: 模式識彆的閾值與突破: 分析資深專傢與初學者在處理信息時,大腦區域激活模式的差異。重點闡述如何通過結構化反饋迴路(Structured Feedback Loops),加速形成對復雜情境的直覺判斷,而非簡單的經驗纍積。 心智模型的演進與重構: 闡釋高質量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如何決定決策的上限。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瞭頂尖設計師、外科醫生或精密儀器操作員,如何構建多層次、相互關聯且具有強大預測能力的內部模型。我們詳細探討瞭如何係統性地識彆現有心智模型的漏洞,並引入“反事實推演”(Counterfactual Reasoning)來主動修正這些模型。 “心流”狀態的係統化誘導: 探討將高難度任務與個人能力精準匹配的藝術,這不是一種運氣,而是一係列可被設計的環境與流程。內容包括對環境乾擾的最小化處理、內部時間感知調節技術,以及如何將長時間工作分解為具有明確“收斂點”的子任務,確保持續維持高效專注。 第二部分:復雜係統的解構與模塊化實踐 (Deconstruction and Modular Practice in Complex Systems) 精湛技藝往往體現在對極度復雜的係統進行簡化和掌控的能力上。本部分專注於提供一種處理復雜性的方法論。 係統拓撲分析(System Topology Analysis): 介紹如何將任何復雜的機械、軟件架構或藝術創作過程,映射為可操作的節點和連接(Nodes and Connections)。強調識彆係統中的“關鍵控製點”(Critical Control Points),這些點對最終産物質量具有不成比例的影響。 微觀動作的“自動化”與“顯性化”: 區分兩種不同層級的技能自動化。一種是潛意識的執行(如駕駛),另一種是“顯性化”的元認知控製,即在執行過程中仍能清晰地監控和調整每一個微小動作的質量。我們提供瞭針對需要極高精度和穩定性的領域(如微電子焊接、精密光學調整)的特定流程優化指南。 錯誤狀態的分析與“可逆性”設計: 真正的技藝體現在處理異常情況。本書不再強調如何避免錯誤,而是如何“捕獲”錯誤。詳細講解瞭如何為關鍵操作設置高靈敏度的實時監測機製,並設計操作流程中的“安全迴滾點”(Safe Rollback Points),確保即使發生偏差,也能在不損失整體進度的情況下進行精確修正。 第三部分:材料、工具與環境的人機交互優化 (Optimizing Human-Tool Interface for Precision) 本部分超越瞭基礎工具使用,探討人與工具、環境之間如何達到近乎共生的狀態,以最大化輸齣質量。 工具的“人因工程學”定製: 論述瞭標準工具的局限性,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自身的生物力學特點(如手部結構、眼動模式)對工具進行定製化調整。這包括對工具的重量分布、摩擦係數、反饋振動模式的精細調校。 工作環境的聲學與視覺優化: 深入分析環境參數(光照的色溫與角度、背景噪聲的頻率分布)對精細操作錶現的影響。提供瞭基於物理學原理的建議,用於構建一個能夠主動支持高精度任務的環境。 材料“性格”的深度理解: 對於依賴材料特性的領域(如木工、冶金、化學閤成),本書強調超越標準規範的理解。通過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非標的溫度麯綫、壓力變化或濕度控製,去“引導”材料發揮其最佳潛能,而非僅僅“加工”它。 第四部分:知識的固化、傳承與標準的建立 (Codification, Legacy, and Standard Setting) 大師的價值不僅在於其作品,更在於其知識體係的可復製性。本部分聚焦於將個人經驗轉化為可被他人學習和驗證的體係。 “隱性知識”的顯性化路徑圖: 探討如何通過“自反思日誌”(Reflective Journals)和“情景迴放訓練”(Scenario Playback Training),將那些憑感覺完成的優秀決策,轉化為可供分析的邏輯步驟。 建立領域內的“內部一緻性標準”: 如何評估一個作品是否達到瞭“卓越”的門檻?本書提供瞭一套超越行業通用標準的自我評估矩陣,該矩陣側重於對工藝流程的內在一緻性、復雜性處理的優雅度以及對潛在風險的預先消除。 代際技藝的係統化轉移: 討論瞭在沒有直接師徒關係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結構化的課程設計和模擬項目,實現對復雜技藝的有效傳承,確保下一代實踐者能夠繞過初級誤區,直抵精湛技藝的核心。 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相結閤,為追求極緻的專業人士提供瞭一部深度、耐人尋味的參考典籍。它關注的是“如何將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的內在機製,是一部關於技藝本身的深度解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