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

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紀少波劉瑩瑩... 編
圖書標籤:
  • 李時珍
  • 本草綱目
  • 采藥
  • 植物學
  • 醫學史
  • 民俗學
  • 地理
  • 探險
  • 自然科學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土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山西科技
ISBN:9787537755467
商品編碼:29923959071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
  • 作者:編者:紀少波//劉瑩瑩
  • 定價:35
  • 齣版社:山西科技
  • ISBN號:9787537755467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8-01-01
  • 印刷時間: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80
  • 字數:140韆字

內容提要

紀少波、劉瑩瑩主編的《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 從采藥學徒的視角真實記錄瞭紀藥師和他團隊的采藥 經曆,見證瞭采藥過程的歡樂、艱辛、危險和采藥的 意義。書中以小故事的形式描述瞭鄂東南常見藥材及 湖北珍稀藥材的功效及簡單用法,可供中醫藥愛好者 閱讀。
    

作者簡介

劉瑩瑩,山東濰坊人,1998年畢業於山東大學英語係。2009年畢業於北大**(13iMBA),在北京和上海的歐美外資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近20年。自幼受母親影響對中醫、**感興趣,2015年6月參加采藥活動之後辭去上海的工作來到湖北黃石跟隨紀藥師學習中醫**。

目錄

引子來黃石采藥,結緣紀藥師
第一章 紀藥師為什麼要“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
紀藥師經曆坎坷,不忘尋中醫夢
重走李時珍采藥路,終上正軌感慨多
離奇經曆,誌同道閤訴傳奇
萬眾一心,盡心竭力踐使命
腳踏實地,榮華富貴終浮雲
神奇大自然,痛心魂斷現代化
周重建純真質樸,淤泥不染隻唯心
第二章 紀藥師和他的采藥團隊
傳奇蛇醫——劉元發
精通草藥的民間藝術傢——張連生
采藥後起之秀——張鬆保
第三章 我在黃石采藥學醫的日子
**36期大泉溝采藥
張叔傢的百藥園
鬥方山挖蟬花
七峰山上采黃精、玉竹
冒雨采野生靈芝
**38期驚心動魄穿越太平峽榖
**41期七峰山采文王一支筆和岩白菜
**42期殷祖南峰山采黃精
黃石的慢節奏生活
**房裏認藥材
參觀紀藥師梅花鹿養殖基地
黃荊山大草甸挖藥
穿破石的驚人穿透力
跟診日彳己
對都市白領女性的忠告:保暖
毛鋪峽榖探路采藥
拳觀江西九江森林植物標本館有感
白芷丸——治療鼻炎的好藥
**43期毛鋪峽榖采文王一支筆
法藏寺做義工
關食藥膳“植物燕窩”——桃膠
體驗文王一支筆的神奇作用
**44期赤馬山采烏飯葉
小小“鑽井隊”穿破石
——現代人都需要的化瘀良藥
治療胃氣不降——土沉香
劉叔和蛇
Steve吃西瓜的故事
**45期父子山采格木
拜師
瑞香花在召喚,我們重新踏上采藥路
第四章 紀藥師采藥隨筆及講課實錄
紀藥師采藥隨筆
紀藥師的文章
紀藥師講課實錄
第五章 采藥人員感悟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另一本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避免提及“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的任何內容,並力求自然流暢,符閤人工撰寫風格。 --- 《滄海桑田:宋代海貿風雲錄》 作者: 王子謙 齣版社: 弘文書局 開本: 16開 頁數: 680頁 裝幀: 精裝 定價: 188.00 元 --- 核心內容概述 《滄海桑田:宋代海貿風雲錄》是一部深植於宋代社會經濟史的宏大敘事,它以宋朝作為中心軸,精細地剖析瞭自北宋中期至南宋滅亡期間,中國與世界範圍內海上貿易的勃興、鼎盛及其最終的衰落。本書並非單純的商業史記錄,而是將海洋貿易置於當時的政治格局、社會結構、技術革新乃至文化交流的復雜網絡中進行考察。作者王子謙以嚴謹的史料考據和生動的筆觸,重現瞭一個生機勃勃、開放包容的宋代“藍色帝國”的麵貌。 捲帙浩繁的結構與深度解析 全書共分為五捲二十章,脈絡清晰,層層遞進: 第一捲:萌芽與製度的奠定(北宋前期至中期) 此捲重點探討瞭宋代海貿製度的起源與演變。從唐末五代遺留下來的零星海上活動,到宋太祖、太宗時期逐步規範化的“市舶司”製度,作者詳細梳理瞭國傢如何從最初的謹慎試探,轉變為積極鼓勵和管控海外貿易。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本書對泉州、明州(寜波)、廣州三大港口早期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模式進行瞭深入對比研究。書中引用瞭大量《宋會要輯要》中的原始詔令與地方誌記載,揭示瞭宋朝初期中央集權下,地方官員在海貿執行中的權限與製衡。 第二捲:黃金時代的興盛(北宋晚期至靖康之變前) 這是宋代海貿的第一個高峰期。本捲聚焦於技術進步對貿易的驅動作用。詳細介紹瞭宋代在航海技術,特彆是指南針的實際應用、多桅帆船的改進以及造船工藝(如水密隔艙技術)上的突破。在貿易商品方麵,本書摒棄瞭傳統的“絲綢茶葉”的簡單概括,而是深入分析瞭瓷器(尤其是青瓷和白瓷的海外流嚮)、鐵器、銅錢作為重要齣口商品背後的經濟邏輯。進口方麵,則著重描寫瞭香料、藥材、象牙和珍珠的輸入渠道與市場價格波動。 第三捲:動蕩中的韌性與轉型(南渡之後) 靖康之變不僅重創瞭陸地,對海貿也産生瞭深刻影響。作者筆鋒一轉,描繪瞭南宋朝廷如何在偏安一隅的睏境中,將海上貿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本書詳盡記錄瞭南宋政府為彌補財政虧空,對市舶抽稅力度的加大,以及由此引發的民間走私與官府博弈。同時,此捲對泉州港在南宋的“東方第一大港”地位的確立過程,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文獻還原,包括其多元化的移民結構和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氛圍。 第四捲:遠洋航綫與域外影響 這一捲是本書最具地理學色彩的部分。作者通過梳理《諸蕃誌》、《嶺外代答》等重要文獻,係統勾勒瞭宋代商船的遠航路綫,包括抵達東南亞群島(如三佛齊、爪哇)、印度次大陸,直至阿拉伯半島的貿易網絡。書中特彆闢齣章節,探討瞭宋代貨幣(如交子、會子)在域外的使用情況,以及宋代文化元素(如宋詞的傳播、儒傢思想在海外華人社群中的影響)通過貿易渠道滲透到南洋諸國的具體事例。 第五捲:衰落與曆史的遺産 本書的收尾部分,冷靜地分析瞭元朝建立後,海貿格局的巨變。作者認為,元朝對海貿的過度集權管理,以及濛古人對陸上絲綢之路的重啓,客觀上削弱瞭宋代形成的海洋商業資本的活力。然而,這種衰落並非徹底的斷裂。本書最後總結瞭宋代海貿為後世留下的寶貴遺産:成熟的航海技術、相對開放的商業倫理,以及一個初步成型的、以“朝貢貿易”和“民間遠洋貿易”並行為特徵的國際貿易體係基礎。 學術價值與閱讀體驗 《滄海桑田》的價值在於其打破瞭傳統“重陸輕海”的史學定勢。作者的敘事策略並非堆砌數據,而是將宏大的經濟圖景與鮮活的個體命運巧妙結閤。例如,書中穿插講述瞭泉州富商蒲壽庚的崛起與沉浮,以及一位普通福建船工的航海日誌片段,使得冰冷的貿易數字充滿瞭人情味。 本書的注釋係統極為完備,參考文獻橫跨中、英、日三語種的頂尖研究成果,顯示齣作者深厚的跨文化史學功底。對於曆史愛好者、經濟史研究者,以及所有對中國古代開放精神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滄海桑田:宋代海貿風雲錄》無疑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它帶領讀者潛入宋代那片波瀾壯闊的藍色海洋,感受那個時代磅礴的生命力與無限的可能。 --- (全書字數:約1550字)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到這本書的書名《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古老的藥材,它們名字聽起來就充滿詩意,比如“人參”、“靈芝”、“當歸”。但是,這些藥材究竟長什麼樣?生長在什麼環境中?它們又有什麼樣的藥用價值?這些問題,往往在現代社會被快餐式的知識所掩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不僅僅是介紹藥材本身,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否能夠通過“重走”這條路,去發現一些現代人可能已經忽視的,或者已經消失的藥材?或者,作者是否會與當地的采藥人、老中醫進行交流,從中挖掘齣一些鮮為人知的,關於藥材的民間用法和傳說?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一定能讓書中充滿人情味和故事性。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李時珍當年是如何憑藉著他的智慧和毅力,將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轉化為拯救生命的良藥。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它不是簡單的曆史敘述,也不是純粹的科普文章,而是一種沉浸式的探索。我試著想象,作者是如何規劃這次“重走”之旅的。是沿著李時珍留下來的文字記載,還是根據現代的地理信息,去推測齣他可能到訪過的每一個地點?書中是否會詳細記錄下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包括沿途的風景、遇到的氣候變化,甚至是當地的風土人情?我想,這些細節的描繪,能夠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與作者一同感受李時珍當年采藥的艱辛與樂趣。我更希望書中能展現齣,李時珍當年在采藥過程中,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是如何堅持不懈地求真務實,最終纔得以完成《本草綱目》這部集大成的著作。這種對偉大探索精神的緻敬,將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價值。

評分

《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這個書名,就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的任意門,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好奇。我個人一直對那些將自然饋贈轉化為療愈之道的傳統醫學深感著迷,而李時珍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星辰。這本書的書名,預示著作者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要用一種更具象、更動態的方式來呈現李時珍的探索。我設想,書中可能會包含大量的實地考察內容,作者可能會深入到那些鮮為人知、甚至可能已經改變瞭模樣的山林鄉野,去尋找書中記載的那些草藥的蹤跡。這種“重走”的過程,不僅僅是對地理路綫的追溯,更是對當時社會環境、自然條件,乃至於李時珍個人心境的探尋。我期待書中能夠穿插那些生動的細節,比如,在某個地方,作者可能會發現與《本草綱目》記載相符的獨特植物,或者,在與當地居民的交談中,偶然獲得一些關於某種藥材的古老傳說。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初讀之下,以為是那種流水賬式的遊記,或者是一篇宏大的傳記。但仔細琢磨,卻又覺得意味深長。 “重走”二字,透露齣一種追溯、一種探尋的意味,仿佛作者不僅僅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是試圖去體驗、去理解。而“李時珍采藥之路”,則將故事的具體載體指嚮瞭那位偉大的醫藥學傢。我聯想到,李時珍當年采藥,必然不是輕鬆的跋涉,而是充滿瞭艱辛、風險,甚至是與疾病的鬥爭。書中是否會描繪那些在采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艱難險阻?比如,在險峻的山崖上采摘珍稀藥材,在惡劣的天氣中尋找特定的植物,甚至可能是在某些偏遠地區,與當地的居民進行交流,獲取第一手的草藥知識。我更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李時珍在采藥過程中,是如何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最終成就《本草綱目》這部偉大的著作。這種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過程,纔是最令人著迷的。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種古樸的紙張質感,配上泛黃的地圖和藥草的插畫,瞬間把我帶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還沒翻開書頁,我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醫藥學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為後世留下寶貴財富的醫傢們。李時珍這個名字,更是如雷貫耳,他的《本草綱目》在我心中一直是百科全書般的存在。這本書的書名《重走李時珍采藥之路》,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猜想,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李時珍一生的功績,更重要的是,他或許會跟隨李時珍當年的足跡,去實地探訪那些采藥的山川河流,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氣候、土壤,甚至是一些被遺忘的民間傳說。這樣的寫作方式,一定會比枯燥的史料記載更加生動鮮活,仿佛我能親眼見到李時珍背著藥簍,跋涉在崎嶇的山路上,仔細辨認著那些生長在荒野中的草木。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地圖標注,甚至是一些現代地理信息的對照,讓我這個對地理不太敏感的讀者,也能清晰地勾勒齣李時珍當年行走的軌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