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
定價:49.8元
作者:亞當·哈特-戴維斯 著;Anscomb,Rawshock design 繪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
齣版日期:2017--01
ISBN:9787559606259
字數:150000
頁碼:176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內容提要
本書從科學史的角度,依照時間序介紹瞭過去一多年來zui具突破性、改寫瞭心理學進程的50個重大心理學實驗,迴答瞭長久以來人類亟欲瞭解的許多問題,例如:收看暴力節目會不會讓人變得暴力?偏見是不是與生俱來的人性?思想是否真的能控製行為?這些實驗本身和它們引發的討論,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至今影響著無數人。不論你感興趣的是行為學、神經心理學、腦科學、認知還是意識,這本書都能讓你找到許多有趣且深具啓發性的解答。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編輯推薦
★精選心理學史上繞不過去的50個實驗,清晰地解析每一個實驗的背景、過程、結論和含義。如:巴甫洛夫垂涎的狗、小艾伯特實驗、爾格拉姆服從研究、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等等。★迴溯心理學的發展曆程,50個實驗按時間順序排列,像50個裏程碑,幫助讀者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學史體係。同時涵蓋麵廣泛,生理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均有涉及。
目錄
引言 6
1. 開端:1848—1919 8
1881 蚯蚓有智力嗎?——達爾文
1896 人能在上下顛倒的世界裏生活嗎?——斯特拉頓 13
1898 你傢的貓有多聰明?——桑代剋 16
1901 巴甫洛夫按鈴瞭嗎?——巴甫洛夫 19
19 你能想象齣派基番茄嗎?——瑪麗·切夫斯·維斯特·派基 22
2. 行為主義的挑戰:1920—1940 26
1920 小艾伯特怎麼瞭?——華生與雷納 28
1927 你擔心未完成的工作嗎?——布爾瑪·蔡格尼剋 31
1932 你擅長講故事嗎?——巴特萊特 34
1938 動物是怎樣學習的?——斯金納 37
1939 心理學能提高生産效率嗎?——羅斯利斯伯格與迪剋森 40
1939 如何民主管理?——勒溫等人 43
3. 研究領域的擴展:1941—1961 46
1948 老鼠可以繪製認知地圖嗎?——托爾曼 48
1952 孩子,你在想什麼?——皮亞傑 51
1953 那是什麼聲音?——海勒與柏格曼 54
1956 末日已近?——費斯廷格等人 57
1956 你會嚮同輩壓力屈服嗎?——阿希 60
1959 嬰兒如何發展齣依戀?——哈洛與齊默爾曼 64
1960 視覺短時記憶有多短?——斯珀林 67
1961 攻擊行為是習得的嗎?——班杜拉等人 70
1961 要加入我們“幫派”嗎?——謝裏夫等人 73
4. 思維、大腦與他人:1962—1970 76
1963 你何時會停手?——爾格拉姆 78
1963 盲人可以重見光明嗎?——格裏高利和華萊士 81
1965 眼睛真的是心靈的窗戶嗎?——赫斯 84
1966 醫生,你確定嗎?——霍夫林等人 87
1966 你是空間侵略者嗎?——費利佩和索默 90
1967 如果大腦被切掉一半會怎樣?——加紮尼加與斯佩裏 93
1968 旁觀者為什麼旁觀?——達利與拉塔內 96
1968 心想就會事成嗎?——羅森塔爾與雅各布森 98
1970 嬰兒在“陌生情境”下會怎麼做?——愛因斯沃斯與貝爾 1
5. 認知革命:1971—1980 4
1971 好人會變壞嗎?——津巴多 6
1971 你能選齣符閤邏輯的答案嗎?——沃森與夏皮羅 1
1973 專業醫生能分辨齣“真假精神病”嗎?——羅森漢恩 113
1973 奬勵真的有效嗎?——列波爾等人 116
1974 你的記憶有多準確?——洛夫特斯 119
1974 怎麼做齣艱難的決定?——特沃斯基與卡內曼 122
1974 你會因為恐懼而愛上一個人嗎?——達頓與阿倫 125
1975 狗會抑鬱嗎?——勒與塞利格曼 128
1976 你能用眼睛聽嗎?——麥格剋與麥剋唐納 131
1978 失去一半世界是怎樣的感覺?——愛德華多·比夏剋 134
6.意識之內:1981— 136
1983 自由意誌真的自由嗎?——李貝特等人 138
1984 “熟”真的能生“巧”嗎?——貝裏與布羅德本特 142
1985 自閉兒童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巴倫- 科恩等人 145
1988 祈禱可以病痛嗎?——伯德 148
1993 你臉盲嗎?——麥剋尼爾與沃靈頓 151
1994 超感知覺真的存在嗎?——本姆與漢諾頓 154
1995 為什麼你總是找不齣不同之處?——西濛斯與萊文 157
1998 這隻假手是你的嗎?——科斯坦蒂尼與哈格德 160
2000 為什麼我們無法撓自己的癢癢?——布萊剋莫爾 163
2001 你能品嘗齣數字7 嗎?——拉馬錢德蘭與哈伯德 166
2007 如何能神遊太虛之境?——倫根哈格等人 169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心理學之旅。作者以一種非常沉浸式的敘述方式,將我帶迴到瞭那些關鍵的心理學實驗發生的年代。我仿佛能聽到那些實驗的現場聲音,看到科學傢們忙碌的身影,甚至能感受到那些被實驗者內心的糾結與不安。書中對實驗結果的解讀,既深刻又易懂,它解釋瞭為什麼這些實驗會産生如此大的影響,以及它們是如何改變瞭我們對人類心理的認知。我特彆喜歡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那些引發爭議的實驗,而是以一種開放和客觀的態度去探討它們,這讓我有機會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科學的進步往往是麯摺而充滿挑戰的,但正是這些不斷的探索和反思,纔推動瞭人類文明的發展。它讓我對心理學充滿瞭敬意,也對未來人類心靈的探索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確實很精美,封麵的設計很有衝擊力,那種復古的科學海報風格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心理學充滿好奇,但又覺得它高深莫測,很多理論聽起來雲裏霧裏。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覺終於有瞭一扇可以輕鬆進入心理學世界的門。我尤其喜歡它將那些看似抽象的心理學概念,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展現,感覺像是看一部部精彩的微型紀錄片。每一篇實驗的介紹都配有精美的插圖,有時候甚至是當時的實驗場景復原圖,這讓我在閱讀時仿佛置身其中,更能體會到實驗的設計思路和其中的巧妙之處。它沒有使用過於晦澀的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講解,即使是沒有心理學基礎的讀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比如,我一直以為“條件反射”就是一個非常枯燥的詞匯,但通過書中對巴甫洛夫實驗的細緻描述,我纔真正理解瞭它的原理,並且對它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有瞭更深的認識。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我覺得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享受,而不是枯燥的任務。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學術論文那樣嚴謹得讓人望而卻步,也不像科普讀物那樣過於簡化而失去深度。作者似乎很擅長把握這個度,既保留瞭實驗本身的科學嚴謹性,又注入瞭故事性和人情味。我特彆喜歡它對科學傢們性格特質的描繪,比如斯金納的固執與堅持,米爾格拉姆的掙紮與睏惑。這些細節讓我想起,偉大的科學發現背後,往往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人。閱讀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迴想自己過往的一些經曆,然後發現,原來我曾經的行為或感受,竟然可以用書中的某個實驗來解釋。這種“頓悟”的時刻,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也讓我對自己的內心有瞭更清晰的認知。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人類心靈的奇妙之處,也照齣瞭我們共同的弱點和優點。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真的是一個寶藏!它不僅僅是羅列瞭50個實驗,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瞭心理學研究的演變過程。從早期那些奠基性的實驗,到後來一些更具爭議性和復雜性的研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心理學是如何一步步發展、突破,並最終影響我們今天對人類行為的理解的。作者在敘述這些實驗時,非常注重背景的交代,比如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以及科學傢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睏難和挑戰。這讓每一個實驗都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被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和思想的框架下解讀。我尤其對那些挑戰傳統觀念、甚至引起倫理爭議的實驗感到著迷。它讓我開始思考,科學的進步是否總是伴隨著一些代價?以及我們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應該秉持什麼樣的原則?這本書讓我對“科學”本身有瞭更深刻的反思,它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和數據,而是充滿人性的探索和求知欲。
評分我一直認為,心理學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對“人”的探索。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一點的好奇心。它沒有空談理論,而是將那些抽象的心理學概念,轉化為一個個生動、引人入勝的實驗故事。我喜歡它對實驗過程的詳細描述,從最初的假設,到實驗的設計,再到結果的分析,每一個環節都清晰可見。尤其是一些經典的實驗,比如關於服從、記憶、認知偏差的那些,讀起來簡直就像在看一部懸疑片,充滿著意想不到的轉摺和令人震驚的發現。它讓我意識到,我們看似理性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許多非理性的因素,而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也並非總是那麼客觀。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並且更加警惕那些可能存在的認知陷阱。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箱,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