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定价:49.8元
作者:亚当·哈特-戴维斯 著;Anscomb,Rawshock design 绘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
出版日期:2017--01
ISBN:9787559606259
字数:150000
页码:176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依照时间序介绍了过去一多年来zui具突破性、改写了心理学进程的50个重大心理学实验,回答了长久以来人类亟欲了解的许多问题,例如:收看暴力节目会不会让人变得暴力?偏见是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思想是否真的能控制行为?这些实验本身和它们引发的讨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影响着无数人。不论你感兴趣的是行为学、神经心理学、脑科学、认知还是意识,这本书都能让你找到许多有趣且深具启发性的解答。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
★精选心理学史上绕不过去的50个实验,清晰地解析每一个实验的背景、过程、结论和含义。如:巴甫洛夫垂涎的狗、小艾伯特实验、尔格拉姆服从研究、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等等。★回溯心理学的发展历程,50个实验按时间顺序排列,像50个里程碑,帮助读者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学史体系。同时涵盖面广泛,生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均有涉及。
目录
引言 6
1. 开端:1848—1919 8
1881 蚯蚓有智力吗?——达尔文
1896 人能在上下颠倒的世界里生活吗?——斯特拉顿 13
1898 你家的猫有多聪明?——桑代克 16
1901 巴甫洛夫按铃了吗?——巴甫洛夫 19
19 你能想象出派基番茄吗?——玛丽·切夫斯·维斯特·派基 22
2. 行为主义的挑战:1920—1940 26
1920 小艾伯特怎么了?——华生与雷纳 28
1927 你担心未完成的工作吗?——布尔玛·蔡格尼克 31
1932 你擅长讲故事吗?——巴特莱特 34
1938 动物是怎样学习的?——斯金纳 37
1939 心理学能提高生产效率吗?——罗斯利斯伯格与迪克森 40
1939 如何民主管理?——勒温等人 43
3. 研究领域的扩展:1941—1961 46
1948 老鼠可以绘制认知地图吗?——托尔曼 48
1952 孩子,你在想什么?——皮亚杰 51
1953 那是什么声音?——海勒与柏格曼 54
1956 末日已近?——费斯廷格等人 57
1956 你会向同辈压力屈服吗?——阿希 60
1959 婴儿如何发展出依恋?——哈洛与齐默尔曼 64
1960 视觉短时记忆有多短?——斯珀林 67
1961 攻击行为是习得的吗?——班杜拉等人 70
1961 要加入我们“帮派”吗?——谢里夫等人 73
4. 思维、大脑与他人:1962—1970 76
1963 你何时会停手?——尔格拉姆 78
1963 盲人可以重见光明吗?——格里高利和华莱士 81
1965 眼睛真的是心灵的窗户吗?——赫斯 84
1966 医生,你确定吗?——霍夫林等人 87
1966 你是空间侵略者吗?——费利佩和索默 90
1967 如果大脑被切掉一半会怎样?——加扎尼加与斯佩里 93
1968 旁观者为什么旁观?——达利与拉塔内 96
1968 心想就会事成吗?——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 98
1970 婴儿在“陌生情境”下会怎么做?——爱因斯沃斯与贝尔 1
5. 认知革命:1971—1980 4
1971 好人会变坏吗?——津巴多 6
1971 你能选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吗?——沃森与夏皮罗 1
1973 专业医生能分辨出“真假精神病”吗?——罗森汉恩 113
1973 奖励真的有效吗?——列波尔等人 116
1974 你的记忆有多准确?——洛夫特斯 119
1974 怎么做出艰难的决定?——特沃斯基与卡内曼 122
1974 你会因为恐惧而爱上一个人吗?——达顿与阿伦 125
1975 狗会抑郁吗?——勒与塞利格曼 128
1976 你能用眼睛听吗?——麦格克与麦克唐纳 131
1978 失去一半世界是怎样的感觉?——爱德华多·比夏克 134
6.意识之内:1981— 136
1983 自由意志真的自由吗?——李贝特等人 138
1984 “熟”真的能生“巧”吗?——贝里与布罗德本特 142
1985 自闭儿童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巴伦- 科恩等人 145
1988 祈祷可以病痛吗?——伯德 148
1993 你脸盲吗?——麦克尼尔与沃灵顿 151
1994 超感知觉真的存在吗?——本姆与汉诺顿 154
1995 为什么你总是找不出不同之处?——西蒙斯与莱文 157
1998 这只假手是你的吗?——科斯坦蒂尼与哈格德 160
2000 为什么我们无法挠自己的痒痒?——布莱克莫尔 163
2001 你能品尝出数字7 吗?——拉马钱德兰与哈伯德 166
2007 如何能神游太虚之境?——伦根哈格等人 169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很精美,封面的设计很有冲击力,那种复古的科学海报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高深莫测,很多理论听起来云里雾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终于有了一扇可以轻松进入心理学世界的门。我尤其喜欢它将那些看似抽象的心理学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展现,感觉像是看一部部精彩的微型纪录片。每一篇实验的介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有时候甚至是当时的实验场景复原图,这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其中的巧妙之处。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解,即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比如,我一直以为“条件反射”就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词汇,但通过书中对巴甫洛夫实验的细致描述,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原理,并且对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觉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享受,而不是枯燥的任务。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真的是一个宝藏!它不仅仅是罗列了50个实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心理学研究的演变过程。从早期那些奠基性的实验,到后来一些更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心理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突破,并最终影响我们今天对人类行为的理解的。作者在叙述这些实验时,非常注重背景的交代,比如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让每一个实验都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思想的框架下解读。我尤其对那些挑战传统观念、甚至引起伦理争议的实验感到着迷。它让我开始思考,科学的进步是否总是伴随着一些代价?以及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原则?这本书让我对“科学”本身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它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和数据,而是充满人性的探索和求知欲。
评分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的探索。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点的好奇心。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将那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引人入胜的实验故事。我喜欢它对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从最初的假设,到实验的设计,再到结果的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实验,比如关于服从、记忆、认知偏差的那些,读起来简直就像在看一部悬疑片,充满着意想不到的转折和令人震惊的发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看似理性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非理性的因素,而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也并非总是那么客观。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并且更加警惕那些可能存在的认知陷阱。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箱,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得让人望而却步,也不像科普读物那样过于简化而失去深度。作者似乎很擅长把握这个度,既保留了实验本身的科学严谨性,又注入了故事性和人情味。我特别喜欢它对科学家们性格特质的描绘,比如斯金纳的固执与坚持,米尔格拉姆的挣扎与困惑。这些细节让我想起,伟大的科学发现背后,往往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人。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然后发现,原来我曾经的行为或感受,竟然可以用书中的某个实验来解释。这种“顿悟”的时刻,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心灵的奇妙之处,也照出了我们共同的弱点和优点。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理学之旅。作者以一种非常沉浸式的叙述方式,将我带回到了那些关键的心理学实验发生的年代。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实验的现场声音,看到科学家们忙碌的身影,甚至能感受到那些被实验者内心的纠结与不安。书中对实验结果的解读,既深刻又易懂,它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实验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心理的认知。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引发争议的实验,而是以一种开放和客观的态度去探讨它们,这让我有机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往往是曲折而充满挑战的,但正是这些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让我对心理学充满了敬意,也对未来人类心灵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