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亚当哈特-戴维斯;Anscomb,Rawshock

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亚当哈特-戴维斯;Anscomb,Rawshock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亚当·哈特-戴维斯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 行为主义
  • 巴甫洛夫
  • 经典条件反射
  • 科学史
  • 认知科学
  • 实验研究
  • 心理学实验
  • 科普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购书中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9606259
商品编码:29926768405
包装:01
出版时间:2017-09-18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名: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定价:49.8元

作者:亚当·哈特-戴维斯 著;Anscomb,Rawshock design 绘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

出版日期:2017--01

ISBN:9787559606259

字数:150000

页码:176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内容介绍

内容提要


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依照时间序介绍了过去一多年来zui具突破性、改写了心理学进程的50个重大心理学实验,回答了长久以来人类亟欲了解的许多问题,例如:收看暴力节目会不会让人变得暴力?偏见是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思想是否真的能控制行为?这些实验本身和它们引发的讨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影响着无数人。不论你感兴趣的是行为学、神经心理学、脑科学、认知还是意识,这本书都能让你找到许多有趣且深具启发性的解答。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媒体评论

编辑推荐


★精选心理学史上绕不过去的50个实验,清晰地解析每一个实验的背景、过程、结论和含义。如:巴甫洛夫垂涎的狗、小艾伯特实验、尔格拉姆服从研究、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等等。★回溯心理学的发展历程,50个实验按时间顺序排列,像50个里程碑,帮助读者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学史体系。同时涵盖面广泛,生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均有涉及。


目录

目录


引言 6

1. 开端:1848—1919 8

1881 蚯蚓有智力吗?——达尔文

1896 人能在上下颠倒的世界里生活吗?——斯特拉顿 13

1898 你家的猫有多聪明?——桑代克 16

1901 巴甫洛夫按铃了吗?——巴甫洛夫 19

19 你能想象出派基番茄吗?——玛丽·切夫斯·维斯特·派基 22

2. 行为主义的挑战:1920—1940 26

1920 小艾伯特怎么了?——华生与雷纳 28

1927 你担心未完成的工作吗?——布尔玛·蔡格尼克 31

1932 你擅长讲故事吗?——巴特莱特 34

1938 动物是怎样学习的?——斯金纳 37

1939 心理学能提高生产效率吗?——罗斯利斯伯格与迪克森 40

1939 如何民主管理?——勒温等人 43

3. 研究领域的扩展:1941—1961 46

1948 老鼠可以绘制认知地图吗?——托尔曼 48

1952 孩子,你在想什么?——皮亚杰 51

1953 那是什么声音?——海勒与柏格曼 54

1956 末日已近?——费斯廷格等人 57

1956 你会向同辈压力屈服吗?——阿希 60

1959 婴儿如何发展出依恋?——哈洛与齐默尔曼 64

1960 视觉短时记忆有多短?——斯珀林 67

1961 攻击行为是习得的吗?——班杜拉等人 70

1961 要加入我们“帮派”吗?——谢里夫等人 73

4. 思维、大脑与他人:1962—1970 76

1963 你何时会停手?——尔格拉姆 78

1963 盲人可以重见光明吗?——格里高利和华莱士 81

1965 眼睛真的是心灵的窗户吗?——赫斯 84

1966 医生,你确定吗?——霍夫林等人 87

1966 你是空间侵略者吗?——费利佩和索默 90

1967 如果大脑被切掉一半会怎样?——加扎尼加与斯佩里 93

1968 旁观者为什么旁观?——达利与拉塔内 96

1968 心想就会事成吗?——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 98

1970 婴儿在“陌生情境”下会怎么做?——爱因斯沃斯与贝尔 1

5. 认知革命:1971—1980 4

1971 好人会变坏吗?——津巴多 6

1971 你能选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吗?——沃森与夏皮罗 1

1973 专业医生能分辨出“真假精神病”吗?——罗森汉恩 113

1973 奖励真的有效吗?——列波尔等人 116

1974 你的记忆有多准确?——洛夫特斯 119

1974 怎么做出艰难的决定?——特沃斯基与卡内曼 122

1974 你会因为恐惧而爱上一个人吗?——达顿与阿伦 125

1975 狗会抑郁吗?——勒与塞利格曼 128

1976 你能用眼睛听吗?——麦格克与麦克唐纳 131

1978 失去一半世界是怎样的感觉?——爱德华多·比夏克 134

6.意识之内:1981— 136

1983 自由意志真的自由吗?——李贝特等人 138

1984 “熟”真的能生“巧”吗?——贝里与布罗德本特 142

1985 自闭儿童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巴伦- 科恩等人 145

1988 祈祷可以病痛吗?——伯德 148

1993 你脸盲吗?——麦克尼尔与沃灵顿 151

1994 超感知觉真的存在吗?——本姆与汉诺顿 154

1995 为什么你总是找不出不同之处?——西蒙斯与莱文 157

1998 这只假手是你的吗?——科斯坦蒂尼与哈格德 160

2000 为什么我们无法挠自己的痒痒?——布莱克莫尔 163

2001 你能品尝出数字7 吗?——拉马钱德兰与哈伯德 166

2007 如何能神游太虚之境?——伦根哈格等人 169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史与经典实验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您提到的《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 书名:《心灵的迷宫:人类心智探索的里程碑》 作者: [此处填写虚构作者名,例如:艾伦·福斯特;维多利亚·林] 出版社: [此处填写虚构出版社名,例如:环宇学术出版社] 定价: [此处填写虚构定价,例如:98.00元] --- 内容简介:拨开认知的迷雾,重溯人类心智的演进史诗 自古以来,人类对自身心智的奥秘便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探求。我们如何感知世界?记忆如何编码信息?情绪如何驱动行为?我们如何做出选择,又为何会产生偏见?《心灵的迷宫:人类心智探索的里程碑》并非仅仅是一本心理学教科书的精简版,它是一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人类认知史诗,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那些塑造了现代心理学图景的关键性思想碰撞与实验突破。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系统梳理并深度解读那些奠定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基石的标志性理论构建和里程碑式的研究范式,尤其侧重于那些揭示了我们思维底层逻辑和行为驱动力的关键发现。我们将探究心理学从哲学思辨的温床中脱离,逐步发展为一门严谨的实证科学的艰难历程。 第一部分:心智的起源与结构的解构 本书的开篇将聚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诞生”的那个关键时期。我们将详细剖析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所代表的开创性意义,理解结构主义如何试图通过“内省法”来解析意识的最小单元,尽管其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它的衰落。 紧接着,我们将转向对意识流进行反叛的思潮——行为主义的崛起。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行为主义的核心信条,即聚焦于可观察的行为而非不可测的内部状态。读者将跟随早期行为主义大师们的脚步,了解他们如何将人类学习过程类比于其他物种,并尝试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刺激-反应(S-R)理论体系,为理解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学习奠定基础。这部分内容将强调,行为主义的严格科学立场,如何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标准。 第二部分:超越表象:认知革命与信息加工的时代 随着对行为主义局限性的日益不满,以及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发展,心理学迎来了认知革命。本书将浓墨重彩地描绘这一转折点,阐述认知心理学如何将人类心智比拟为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器”。 我们将探讨关于记忆系统的经典模型,例如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区分,以及不同类型记忆(如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运作机制。读者将了解到,早期的经典实验是如何揭示人类注意力的选择性本质,以及信息如何在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和存储环节中被过滤、编码和提取的。我们会详细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对整体性感知的主张,解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洞察如何颠覆了将感知拆解为元素的还原论倾向,并探讨其在解决问题和认知设计中的影响。 此外,本部分还将深入研究语言习得的复杂性。我们将对比两种主要的理论范式:强调环境塑造的经验主义观点与主张先天认知结构的观点,分析支持或反对这些观点的关键性论证和实验设计。 第三部分:情绪、动机与社会互动的深度剖析 心智不仅仅是逻辑运算的机器,它更是一片充满情感与驱动力的广袤疆域。《心灵的迷宫》的第三部分将转向心理动力学和人本主义的贡献,同时结合现代社会认知科学的成果。 我们将回顾经典心理动力学理论中关于潜意识冲突、防御机制以及人格结构(如本我、自我、超我)的早期构想,理解它们如何为理解非理性行为和精神障碍提供了第一个系统性的框架。 随后,我们将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重点解析强调自我实现、积极成长潜能的理论视角。这部分内容将超越对“病态”的关注,转而探索人类追求意义和满足感的内在驱动力。 在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内,本书会详细分析一系列关于服从、从众与群体极化的经典社会心理学实验,这些研究深刻揭示了个体在社会压力面前的脆弱性,以及环境对道德判断和行为决策的巨大塑造力。我们将探讨权威的心理学基础,以及群体内部动态如何影响个体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 第四部分:差异性与未来展望 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条重要主线是探索个体间的差异性。《心灵的迷宫》的收官部分将关注智力测量学的演变,从早期的天赋与环境辩论,到现代智力测验的发展,以及对智力多元性的探讨。我们将审视这些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其潜在的社会影响。 最后,本书将展望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融合。虽然本书主要聚焦于行为和认知层面的经典发现,但我们会简要勾勒出脑成像技术如何为许多早期理论提供了生理学上的佐证,例如对情绪回路和决策网络的研究,预示着未来心理学将如何更精细地理解心智在大脑中的物质基础。 《心灵的迷宫》旨在为所有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张清晰而全面的导航图。它不仅回顾了那些曾震动学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它教会读者如何以一种批判性的、实验性的眼光去审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心理现象。阅读本书,如同参与一场历时百年的、关于人类心智本质的伟大对话。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很精美,封面的设计很有冲击力,那种复古的科学海报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高深莫测,很多理论听起来云里雾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终于有了一扇可以轻松进入心理学世界的门。我尤其喜欢它将那些看似抽象的心理学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展现,感觉像是看一部部精彩的微型纪录片。每一篇实验的介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有时候甚至是当时的实验场景复原图,这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其中的巧妙之处。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解,即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比如,我一直以为“条件反射”就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词汇,但通过书中对巴甫洛夫实验的细致描述,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原理,并且对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觉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享受,而不是枯燥的任务。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真的是一个宝藏!它不仅仅是罗列了50个实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心理学研究的演变过程。从早期那些奠基性的实验,到后来一些更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心理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突破,并最终影响我们今天对人类行为的理解的。作者在叙述这些实验时,非常注重背景的交代,比如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让每一个实验都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思想的框架下解读。我尤其对那些挑战传统观念、甚至引起伦理争议的实验感到着迷。它让我开始思考,科学的进步是否总是伴随着一些代价?以及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原则?这本书让我对“科学”本身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它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和数据,而是充满人性的探索和求知欲。

评分

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的探索。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点的好奇心。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将那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引人入胜的实验故事。我喜欢它对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从最初的假设,到实验的设计,再到结果的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实验,比如关于服从、记忆、认知偏差的那些,读起来简直就像在看一部悬疑片,充满着意想不到的转折和令人震惊的发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看似理性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非理性的因素,而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也并非总是那么客观。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并且更加警惕那些可能存在的认知陷阱。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箱,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得让人望而却步,也不像科普读物那样过于简化而失去深度。作者似乎很擅长把握这个度,既保留了实验本身的科学严谨性,又注入了故事性和人情味。我特别喜欢它对科学家们性格特质的描绘,比如斯金纳的固执与坚持,米尔格拉姆的挣扎与困惑。这些细节让我想起,伟大的科学发现背后,往往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人。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然后发现,原来我曾经的行为或感受,竟然可以用书中的某个实验来解释。这种“顿悟”的时刻,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心灵的奇妙之处,也照出了我们共同的弱点和优点。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理学之旅。作者以一种非常沉浸式的叙述方式,将我带回到了那些关键的心理学实验发生的年代。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实验的现场声音,看到科学家们忙碌的身影,甚至能感受到那些被实验者内心的纠结与不安。书中对实验结果的解读,既深刻又易懂,它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实验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心理的认知。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引发争议的实验,而是以一种开放和客观的态度去探讨它们,这让我有机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往往是曲折而充满挑战的,但正是这些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让我对心理学充满了敬意,也对未来人类心灵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