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京师文化评论 2017 秋季号 总期
定价:69.00元
作者: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203069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伴随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中心日渐被消解与袪魅,失去中心的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平面化与碎片化的特征,虚无主义的焦虑与文化的繁盛如影随形。文化产业化使文化的物化成为现实,但一切的合理性都有其局限,庸俗化与娱乐至死变身GDP数字成为文化发展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占有还是生存?文化救赎演绎成了西西弗的神话。文化自信离不了文化自省,文化创新脱不开文化救赎,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理性反思。《京师文化评论》正是作为文化反思与探索的一种努力,应运而生。《京师文化评论》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设编委会和编辑部。沈湘平任主编,由执行主编主持日常编务。《京师文化评论》将设名家专论、历史钩沉、学术前沿、新锐观察、影视书评几个基本板块。
目录
作者介绍
沈湘平,湖南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研究。
文摘
序言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其中几篇文章的论证方式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学术资料和案例分析,足以看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例如,关于“城市空间与记忆的重塑”那篇文章,作者不仅仅是在描绘某个城市的变迁,而是巧妙地将社会学、历史学、甚至心理学的理论融会贯通,深入剖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空间的情感依恋、集体记忆的形成与消逝等复杂议题。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非常打动人心。更难得的是,文章的语言风格也颇具特色,时而理性客观,时而感性抒情,在严肃的学术讨论中穿插着引人入胜的叙事,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会现象,在他们的笔下却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整体而言,这期期刊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京师文化评论”作为一本专业刊物的实力。
评分翻阅目录,几个熟悉的领域和一些陌生的标题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其中一篇关于“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变迁”的文章,标题就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全民“刷屏”的年代,纸质阅读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新媒介又如何重塑了我们的阅读习惯,这些都是我非常想要探究的问题。另一篇关于“国风潮流下的文化认同”的文章,也正合我时近期的思考。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重新焕发生机,从服饰、音乐到影视作品,都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年轻人接受和喜爱。这种现象背后,究竟是表面的跟风,还是深层次的文化自觉?“京师文化评论”的作者们,是否能够拨开迷雾,触及到这些思潮涌动的本质?还有一篇讨论“科技发展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这同样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议题。人工智能的绘画、AI作曲,这些新兴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艺术领域,它会是艺术的助力,还是威胁?期待在这本期刊中,能看到一些超越表面现象、引人深思的专业解读,而不是流于俗套的论调。
评分坦白说,收到这本《京师文化评论 2017 秋季号》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满28包邮”的标签,总让人觉得内容可能不会太“硬核”。然而,事实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当我在一个闲适的午后,捧着这本期刊,沉浸在字里行间的时候,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思想的殿堂。其中一篇关于“历史叙事的重构”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它不像很多历史读物那样,只是简单地陈述史实,而是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立场下的历史叙事,揭示了历史是如何被建构、被解读的,以及这种建构过程背后所折射出的权力关系和社会价值取向。这种“元历史”的视角,让我对过去的一切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还有几篇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也十分具有参考价值,为我理解当下文化市场的运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总的来说,这本期刊的内容质量远超我的预期,是一次非常物超所值的文化体验。
评分这本《京师文化评论 2017 秋季号》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并非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蕴含的智慧。我尤其喜欢其中一篇关于“教育的本质与未来”的探讨。在当下,关于教育的改革呼声此起彼伏,但往往停留于表面,而这篇文章却能够直击教育的核心问题,比如,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抑或是价值观的塑造?作者通过对不同教育理念的梳理和比较,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对如何引导下一代有了更多的思考。另外,期刊中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观察,也十分敏锐,比如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剖析,以及对“信息茧房效应”的警示,都让我警醒。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刚翻开这本《京师文化评论 2017 秋季号》,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满28包邮”的字样,却意外地传递出一种亲民和实惠的信号,仿佛在暗示着,即便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内容付费的时代,依然有这样一份内容丰富、价格合理的文化读物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并非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而是带着淡淡油墨香的厚实感,这本身就为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一直对文化评论类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思潮的演变和文化现象的根源。这期秋季号,从它发布的时节来看,想必汇集了许多关于当下热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见。我特别期待其中能有一些关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创新的讨论,或是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审视,看看作者们是如何用犀利的笔触和独到的视角来解读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