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定价:36.00元
作者:曹茹,王秋菊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0101269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舆论是社会矛盾的反映,但社会矛盾不直接生产舆论;各种媒体是意见交流的平台,而并非意见的生产者;意见的来源是每个人的头脑,而终使意见成为舆论的是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舆论的直接生产者。由曹茹、王秋菊编著的《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围绕这个论题基于对网民心理的分析,在心理学框架下、主要借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了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网络舆论问题的心理成因、群体心理在网络舆论中的角色与作用、网络舆论引导的心理策略等重要问题,对于认清网络舆论的实质、寻求解决网络舆论诸多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项目《基于网民心理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项目批号09YJA860002)的终成果。
目录
作者介绍
曹茹,女(1963.3一现在),河北滦县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河北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河北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时为北京广播学院),师从刘京林教授,主攻传播心理学方向,2006获文学博士学位。自1986年至今,执教于河北大学,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研究20余年。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传播学概论》、《新闻心理学》等课程,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著有《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一书,此书获河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河北省新闻舆论监督状况》(合著)一文、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党报新闻改革研究”(参与)获河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
文摘
序言
当我看到“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终于有人系统地把心理学和网络舆论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结合起来探讨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网络上那些时而疯狂、时而理性、时而又充满矛盾的舆论,不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归根结底,网络舆论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而这些个体的行为和想法,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内在心理机制的影响。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会从哪些心理学理论来解读网络舆论的形成?是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还是社会认同和群体动力学?亦或是情绪的爆发与蔓延的机制?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扎实的理论框架,并用丰富的案例来加以佐证。更何况,“引导”这个词,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在信息泛滥、观点多元甚至对立的网络时代,如何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避免负面情绪的扩散和不实信息的传播,这对于社会稳定和进步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和思路。
评分《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好奇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论早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却常常令人费解。而“心理学视野”,则预示着这本书将从一个更为根本的层面来解读这个现象。我一直相信,理解人类的心理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关键,网络舆论自然也不例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个体在网络环境中会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认知偏差、情绪反应、群体归属感等等,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汇聚成一股股强大的网络舆论洪流。同时,“引导”这个词也让我对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能为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促进积极健康的社会讨论,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和实践性的建议。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觉得它一定能够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我们所处的网络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当下社会中层出不穷的“罗生门”事件,以及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瞬间引爆又迅速冷却的热点话题。曹茹和王秋菊老师的《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听起来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理解这些纷繁现象的门。我个人对心理学在理解人类行为模式上的解释力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网络这个高度互动且信息爆炸的环境下,个体的心理如何被放大、被感染,进而形成群体性的情绪和观点,这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我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诸如从众心理、群体思维、确认偏误、情绪传染等心理学概念,并结合具体的网络舆论案例,来阐述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网络空间中得到印证和应用的。此外,“引导”这个主题也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伦理和策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信息真假难辨、情绪极易被煽动的网络世界,如何进行积极、理性、有建设性的舆论引导,避免误导和操纵,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我希望作者能够在这方面给出一些深刻的见解和可行的建议,为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提供理论支撑。
评分《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这个书名,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我一直以来对网络世界迷雾重重的困惑。我们每天都在被海量的信息和观点所包围,网络舆论如同潮水般涌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而“心理学视野”,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试图从人类最本质的心理活动出发,去探寻网络舆论形成和发展的深层逻辑。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那些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的群体情绪,比如愤怒、恐惧、崇拜,以及它们是如何在虚拟空间中被放大和传播的。是否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规律,使得某些内容更容易在网络上获得关注和认同?“引导”这个词,更是触及了问题的核心。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在充分理解人类心理特性的基础上,如何才能实现有效且负责任的网络舆论引导,既能凝聚共识,又能避免操纵和偏见。这本书在我看来,既有学术的深度,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我,直觉告诉我它应该是一本能够深入剖析我们现代社会中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现象的著作。网络舆论,这个无形的巨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我们的认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甚至可能左右着社会的发展方向。而“心理学视野”的加入,则让这本书的定位更加独特和具有深度。我期待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而是能从人类心理的底层逻辑出发,去解释为什么网络舆论会以这样的方式产生、传播和演变。是群体心理在作祟?是认知偏差在起作用?还是情绪感染在加速扩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来揭示这些背后隐藏的机制。同时,“引导”这个词也暗示着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理论探讨,更会触及如何有效、负责任地塑造和管理网络舆论,这对于政府、企业、媒体乃至普通网民来说,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成功的舆论引导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其中蕴含的心理学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