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梦的十种性格解析
定价:34.8元
作者:王荣义,杨惠君 彩访撰言语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0470234
字数:1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土梦境实例+厚实学理,华人世界**本“本土实例解梦大全”,教你懂得梦中象征符号的意义,更加认识自己以及所关心的人。
2.将常见的典型人格及其梦境归纳为十大类型,提供了一个理解梦的性和私密性的通道,让您经由梦的这个路径梳理出自己性格的形态、特质,看到*真实、*的自己。
3.台湾来网络书店每日实时销售、全书系畅销榜第28名
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心灵励志类新书畅销榜0名
超人气创意作家李欣频真诚推荐
4.书后附有梦的记录册,借此开始梦的记录之旅,助你实现美梦人生。
内容提要
梦境的剧情和题材,不是来自灵光涌现的才华,而是由生命一点一滴挤压所形成,尽管有些点滴从记忆的沙漏中流泄,但仍会被梦的织网捕捉住,显影出来,从而看见人格形成的轨迹。也正因为如此,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其梦境的模式也会不同。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解梦的性和私密性的通道,希望大家经由梦的这个路径梳理出自己性格的形态、特质,看到真实、的自己。
思想感受细腻、爱探索自我的人,梦的铺陈往往更细腻;充满疑惑和冲突的人,梦境中可能常常充满危险;个性稳定的人,梦里扮演的角色不会过于强烈;不懂得照顾自己内在的人,越容易做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怪梦……什么人做什么样的梦,梦也有十大性格。
目录
作者介绍
王荣义
台湾马偕医院协谈中心主任。对梦的探究超过20年,深感许多人因误解而对梦有道听途说、怪力乱神的解读,因此大量搜集本土梦境实例,以心理学为基础整理出实用解梦通则。希望透过此书帮助读者借由梦境更认识自己以及所关心的人。
杨惠君∕采访撰文
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毕业。为记者,曾获1999、2000和2001年曾虚白新闻奖(新闻评论奖)以及2004年社会光明面新闻报导奖。
文摘
由梦可以看见人格行程的轨迹
那些剧情和题材,不是来自灵光涌现的才华,而是由生命一点一滴挤压所形成,尽管有些点滴从记忆的沙漏中流泄,但仍会被梦的织网捕捉住,显影出来,从而看见人格形成的轨迹。
为什么特别爱看打打杀杀的小说和电影?为什么特别偏好文绉绉的文艺故事?情感和兴趣的“偏食”,往往来自生命某些营养素缺乏的需求。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会烙印在脑海里,在成长道路上累积的害怕和恐惧的经验,也会在内心的深处发酵。一旦内在的情绪没有了出口,就会想办法在梦里投射出来。于是,梦境会下意识地去寻觅和搜集接近内心倾向的相关议题,把那些经验借由做梦引渡而出,譬如特别爱看的某种类型的小说、电影,或是特别专注的能引起共鸣的情节和细节。
一旦这样的题材搜集的份量够多、够重时,就像“写习作”般,在梦中反复“演练”。这也是某些主题或素材会不断在梦里出现的缘故。直到在梦境里演练 得越发熟悉后,才会渐渐内化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喜欢武打片的人,梦中就常常出现打打杀杀的画面;偏好爱情文艺片的人,梦中常有类似琼瑶小说的情节。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个性里原本就存有那些特质,才会下意地一直汲取那些素材。
压抑的人做奇怪的梦
思想感受细腻、爱探索自我的人,梦的铺陈往往越细腻;充满疑惑和冲突的人,梦境可中能常常充满危险,许多矛盾冲突的场景和情节会不断上演。譬如一个从小就搞不懂妈妈情绪的人,动辄得咎,一不小心就会惹来一顿打骂,就会衍生出爱猜测和不安的个性,梦境也会变得复杂。
某些人格特质,在理智的把关和压抑下,外在几乎无可辨识,但反映在梦境里却一览无遗。而意图强力去扭转自己性格的人,往往特别容易做很奇怪的梦。其实,噩梦都是自己创造出来,肇因在于不愿真诚地面对自己。
因为梦境就是自我压抑的成品,有些外在看来乐观、快乐的人,梦境中却充满了死亡和杀戮,表明真正的内在可能充满了恐惧。因为醒着时的意识告诉自己要快乐一点儿、乐观一点儿,对于产生的冲突和矛盾,终连自己都了过去,还自认生性乐观,以至于对老做“奇怪”的梦百思不得其解。
越不懂得照顾自己内在的人,越容易做一些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怪梦,因为情绪和个性没有被了解,才会潜入梦中、释放讯息,渴望找到出口。
不同的人格特质,梦境的模式也会不同。虽然人并不会只有单一的个性,多半都存在好几个不同的面向和多重人格,但通常仍会有一种强烈的主性格主导着自己大多数时间的情绪、思考逻辑甚至人生方向。
从梦境看十大性格
我将临床个案中常见的典型人格及其梦境,归纳为十大类型,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反复出现在自己梦境里的画面和主题,反映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真我,进而直视形成那种性格背后的原因。
1.自责与自我否定的人
常梦到和人摔跤、打架、厮杀、对垒,梦中都是辛苦的斗战和疲累。或者,钱包里的钱被偷,与窃贼拉扯追逐。这类梦境,其实都是“自己在和自己对打”,是一种反复的自我否定,投射出的是内在充满矛盾冲突的性格。每做一件事都觉得做得不够好,总是自己先嘲笑自己,活得辛苦又挣扎,缺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
这类人的成长背景,可能是在一个高标准的环境中,从小到大不断被叨念、责骂,产生了“自己不够好,造成别人困扰”的负面自我认知,于是不停要求自己改进,却又觉得什么事都做不好。又或者,出生在辛苦的家庭中,自幼就想帮父母和家庭,但无论怎么做都无济于事,后产生了“都是自己没用”“都是自己的错”的愧疚和自责。
此外,有些婚姻失败的父母,常把挫败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开,今天才不会那么辛苦”之类的意思,这也会导致孩子形成自责型的人格。
2.自我怀疑及自我形象差的人
老是梦到自己没有穿衣服走在大街上,或是出席正式场合时打扮穿着不得体,自己羞惭万分,但奇怪的是,旁人竟然没有发现。这类梦境透露出的讯息是自我形象很糟,极度在乎他人的看法,尽管别人不见得认为不好,自己仍会不由自主地解读为负面的看法。这是缺乏自信者典型的心理状态和常出现的梦境。
人的自信心一般在三到十二岁的幼年期就建立完成。这段时间是孩子正要发展出“做自己”人格的阶段,若这种自我意识没有得到鼓励,甚至不被容许,就会造成自信心的缺乏。
这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没有获得大人的信任,大人动辄就表示“你不会,我来做就好”,像这样,无论什么事大人都先主动做好,孩子长大后自然缺乏把事情做好的信心。在负面教育环境下成长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错,常被责骂“笨啊!”“猪啊!”自信心当然也会被骂得无影无踪。
还有一种在竞争的环境中成长的人,特别是手足间的比较,譬如哥哥功课好、弟弟不会念书,也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心。事实上,的哥哥虽然常被赞美,但可能觉得自己获得的赞美来自于“表现好”,一直担心表现不好就会失宠,还会羡慕弟弟虽然不会念书,但是会运动会玩。另一方面,弟弟则总是“比输”又没人关注,自信心更是不断被打击。情况往往是,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常常两个都很受伤。
3.高自我要求、主义的人
常会梦见被人追赶,并且很清楚地看见有人在后面追自己,距离近得快要被追上时,只好跑得更快。其实,那些追兵都是自己,是自己对自己的鞭策。
这是主义者常出现的梦。和自我形象不佳的人不同,主义的人不在意外在的眼光,而是自己的标准已经了别人的标准,永远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才没能达到的境界。他们不是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而是觉得“自己可以更好”。
这类人格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大人们太过忙碌而忽略了他们,因此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会被看见,也没有人会鼓励,因此不知道高的标准究竟在哪里,不知道怎样才“够好”。或者,大人的标准过于严苛,虽然不是打骂教育,但以一种“你可以更好”的方式进行压迫,甚至还时常流露出失望的神情,这些对自信心的杀伤力更大。例如,明明考了第二名还不能满足,永远挥在汗朝着高不见顶的“更上一层楼”而努力,却从未享受过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梦境只是大脑在睡眠时无意识的活动,直到读了《梦的十种性格解析》,我才认识到它的深层意义。作者们通过“彩访撰言语”这种新颖的形式,将那些抽象的梦境,转化为一个个充满力量的个体叙事。我被书中那些触及灵魂的对话所打动,作者们提出的问题,以及被采访者坦诚的回答,都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某些角落。 我尤其对书中对于“性格”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探讨感到着迷。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而这本书则进一步揭示了,性格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梦境。那些反复出现的梦境主题,那些鲜活的梦境意象,原来都潜藏着关于我们性格的密码。我开始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去解读自己的梦,惊讶地发现,许多困扰我多年的性格特质,竟然在我的梦境中有着如此清晰的投射。这让我对自我认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做的梦,承载了如此丰富的信息。作者们并没有停留在对梦境表面的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梦境与我们潜意识、情感、经历之间的复杂联系。书中提到的“撰言语”,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梦中的画面和情节,更是潜意识在用一种象征性的语言与我们沟通。每一次翻动书页,都仿佛在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我对话。那些曾经困扰我的、难以理解的梦境,在作者的解析下,逐渐变得清晰明朗。我开始学会去倾听梦境传达的信号,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象征符号背后的信息。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梦境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和人文关怀。他们不是简单地给梦境贴上标签,而是通过“彩访”这种生动的方式,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贯穿始终。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他们的梦境是如何映射出他们的内心挣扎、渴望和成长。我仿佛也随着那些被采访者,一起走进了他们的梦境,感受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最终在作者的解读中,找到了理解和释怀。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梦的十种性格解析》。总觉得梦境神秘莫测,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王荣义和杨惠君,通过“彩访撰言语”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原本虚无缥缈的梦,变得触手可及。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人做梦会反复出现某些场景?为什么有些人做的梦如此生动,而有些人却几乎记不住?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窥探梦境背后秘密的窗口。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梦的十种性格解析”这一部分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作者们可能会将梦境按照某种心理学理论进行分类,然后从性格的角度去解读。比如,那些总是梦到飞翔的人,是否意味着他们内心渴望自由和突破?而那些经常梦到被追赶的人,又可能反映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压力?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零散的梦境碎片,编织成一个个关于个体性格的独特故事。他们是否采访了大量的案例?又是如何捕捉那些最细微的、最能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撰言语”的?这种“彩访”的方式,听起来就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文关怀,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评分初次接触《梦的十种性格解析》这本书,便被其独特的书名所吸引。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似乎越来越少关注内心的声音,而梦境,正是潜意识与我们对话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作者王荣义和杨惠君,通过“彩访撰言语”这一别出心裁的方式,将抽象的梦境解析,变得生动而具体。我一直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充满兴趣,尤其是梦境,总觉得其中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梦境现象的描述,更着重于探索梦境背后隐藏的“性格解析”。我期待作者能够揭示,不同类型的梦境是如何反映出个体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这些性格特征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案例,通过“彩访”的形式,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作者则在这一个个故事中,提炼出关于梦境与性格的深刻洞见。
评分接触到《梦的十种性格解析》这本书,我纯粹是出于对“梦”这个神秘领域的好奇。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梦的意义。这本书的作者们,王荣义和杨惠君,以一种别具一格的“彩访撰言语”的方式,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梦境的奥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将看似杂乱无章的梦境,梳理成有逻辑、有深度的“性格解析”的。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真实的情感。作者们通过与不同的人进行“彩访”,捕捉那些最真实、最能触动人心的“撰言语”。我仿佛身临其境,与那些被采访者一同经历他们的梦境,感受他们的困惑、恐惧、喜悦和希望。而作者的解读,则像一位智慧的向导,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理解梦境背后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