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心灵谣言粉碎机:你不该相信的40个错误观念

满28包邮 心灵谣言粉碎机:你不该相信的40个错误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阿诺德.拉扎勒斯 等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认知偏差
  • 思维模式
  • 破除迷思
  • 行为心理学
  • 畅销书
  • 实用心理学
  • 人生智慧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32906
商品编码:300067553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心灵谣言粉碎机:你不该相信的40个错误观念

定价:35.00元

作者:(美)阿诺德.拉扎勒斯 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14329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美国*有影响力的十大心理治疗师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先导者
  多重模型疗法创始人拉扎勒斯
  粉碎心灵谣言,重新认识未曾质疑过的信念
  ●忍让可以换来尊重
  ●亲情和友情永远是无条件的
  ●保持神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跟随自己的心不会错
  ●要想改变自己,首先要深刻地剖析自己
  ●真正爱你的人永远知道你想要什么
  ●婚姻幸福的人就不会对他人想入非非
  如果你对上述观念持肯定态度,请翻开本书,看看心理学大师是如何粉碎这些谣言的。

内容提要


  是什么观念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心灵苦痛?
  是哪些信条阻碍了我们获得成功与爱?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带你走进他的咨询室,去看看大多数不幸福的人在犯什么样的认知错误,为何他们会陷入看似简单的误区中不能自拔;治疗大师如何帮助他们,幸福的出路又在何处。读毕本书,你会发现不仅能够辨别正确的道路,还会获得一张不再迷失的地图。
  当你同案例中的主角共命运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如果你愿跟随这本书一起思考,将会获得更清醒的人生。
  40个心灵谎言:
  1. 有志者,事竟成
  2. 要想别人听你话,就得控制他
  3. 发泄有益健康
  4. 亲情和友情永远是无条件的
  5. 忍让可以换来尊重
  6. 伤害他人的话千万别说出口
  7. 人应该追求
  8. 先拒绝再说,不能让对方得寸进尺
  9. 后通牒能够解决所有分歧
  10. 100%诚实是好的交往方式
  11. 用“不说话模式”解决沟通问题
  12. 娱乐浪费时间
  13. 求人不如求己
  14. 错误必须有人承担
  15. 惩罚是好的纪律
  16. 保持神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17. 印象才真
  18. 父母的认可重要
  19. 成功与金钱通向幸福
  20. 一次受伤害,一辈子都是受害者
  21. 谦受益,满招损
  22. 批评使人进步
  23. 把他人放在首位,别太自私
  24. 你的爱人应该爱你的父母与家人
  25. 高期望才有高水准的表现
  26. 让每个人喜欢你很重要
  27. 不面对,问题就不存在
  28. 要做,就要赢
  29. 为自己和他人设置明确的规则
  30. 真正爱你的人永远知道你想要什么
  31. 侮辱必然带来伤害
  32.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33. 道歉了就可以原谅
  34. 要想改变自己,首先要深刻地剖析自己
  35. 不能公开承认错误
  36. 跟随自己的心不会错
  37. 人生应该是公平的
  38. 婚姻幸福的人不会对他人想入非非
  39. 一诺重千金,永不食言
  40. 吃苦是福气

目录


前言
01有志者,事竟成
认识并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不代表失败,而是一种智慧。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和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一样重要。

02要想别人听你话,就得控制他
多请求,少要求。多合作,少控制。

03发泄有益健康
丧失冷静将让你处于下风。只有自己的念头才会把自己逼疯。

04亲情和友情永远是无条件的
人们无法看到我的想法,却能看到我的行为。如果希望人家对我好,就需要对他们表现出友好。

05忍让可以换来尊重
我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虐待。如果不喜欢别人对待我的方式,我必须学会直接说出来。

06伤害他人的话千万别说出口
你说话的方式比你说话的内容重要得多。直接表达通常比隐晦的暗示更好。

07人应该追求
主义总是导致挫败感和失望。结果远不如过程中的享受重要。

08先拒绝再说,不能让对方
如果我拒绝了别人,我好能把理由解释得很清楚。亲密关系在赞同中盛开,在禁止和拒绝中凋零。

09后通牒能够解决所有分歧
后通牒毫无疑问是一种破坏友谊的沟通方式。人们都有权利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即便这件事我不喜欢。

10100%诚实是好的交往方式
通常来说,诚实是好的方式,但也不代表永远都是。不加区分的真相和露骨的谎言一样伤人。

11用“不说话模式”解决沟通问题
如果亲戚或朋友的某些行为伤害或冒犯了我,理智、明智、成熟的方式是把问题摊开来谈。要解决问题,我就要直面它,而不是回避它。

12娱乐浪费时间
人们需要忙里偷闲来为自己“充电”。会玩的人才会更好地工作。

13求人不如求己
对自己诚实点儿吧,我不让别人做这事儿的原因,是因为我吝啬。授权给他人,可以解放自己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14错误必须有人承担
责怪和找错是带有侵略性、破坏性的。与其责怪别人,不如想想有用的解决方案。

15惩罚是好的纪律
积极的强化通向成功,惩罚通常带来更大的问题。友善的话语比严苛的责备更让人受益。

16保持神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亲密的友谊是建立在信息的分享和互相的自我揭露上的。一直向他人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会切断你与自己的联系。

17印象才真
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是否提了足够多的问题来检验自己的设想?

18父母的认可重要
我在世上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宁可尊重和赞美自己也不要尝试去符合别人对我的印象。

19成功与金钱通向幸福
除了赚钱以外,人生还有很多事可以做。你真正的价值不应由金钱来衡量

20一次受伤害,一辈子都是受害者
过去已然成为历史,我可以放手让它就此过去。我不会纠缠于过去怎么样,我更关注现在如何,及以后可能有什么变化。

21谦受益,满招损
的骄傲与过分的谦虚中间其实还有着很宽的中间地带。错误的谦虚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还会带来消极的结果。

22批评使人进步
批评别人之前,我应该先想想好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好的方式是让别人改变行为,而不是批判这个人本身。

23把他人放在首位,别太自私
明确的自我需求并不代表自私。既施予又接受才是好的。

24你的爱人应该爱你的父母与家人
感受和行为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我会更看重另一半对我的家人做了些什么,而不会过于关注他没做什么。

25高期望才有高水准的表现
做我能做的事,而不是做必须做的事,这就是一种成功。大家都是凡人,都会犯错。

26让每个人喜欢你很重要
我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任何人的赞同。在人际关系中,质量比数量重要得多。

27不面对,问题就不存在
解决问题比回避问题更好。只有肤浅、虚伪的关系才会整天都很快乐。

28要做,就要赢
合作比竞争有着无穷的好处。同他人一起做事比损害他人来实现目标更能提升自我。

29为自己和他人设置明确的规则
我们都需要原则和指导,而不是束缚。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比把“应该”的观念强加到自己或他人身上要好得多。

30真正爱你的人永远知道你想要什么
我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不能期望别人看穿我的心思。设置陷阱来测试他人的爱和忠诚是一种充满敌意的表现。

31侮辱必然带来伤害
时不时地当一下“厚脸皮”有益身心健康,别把别人所有的负性评价都听到心里去。那些贬低和侮辱,我不想搭理就不搭理。

32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我能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我得承认自己是有极限的,而不是自我抵制这个事实。

33道歉了就可以原谅
虚伪的道歉没有任何价值。只有真心的道歉才有意义。

34要想改变自己,首先要深刻地剖析自己
改变行为和想法比单纯地挖掘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原因更好。心理变化和个人成长更多是源自于行为纠正而不是自我认识。

35不能公开承认错误
不懂装懂的人并不英明。人生重要的是开心而不是正确。

36跟随自己的心不会错
试着让理性的思考来替代情绪反应。当你有所怀疑时,要记得用脑思考,而不是随心而动。

37人生应该是公平的
不公平是在所难免的,对待不公平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虽然我并不喜欢人生充满不公这一事实,但是我也不会就此被它打倒而独自饮泣。

38婚姻幸福的人不会对他人想入非非
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动而不是想法。除了伴侣之外,被其他人吸引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39一诺重千金,永不食言
许下无条件必须遵守的诺言是一件很蠢的事。只是偶尔不遵守约定的人依然可以很可靠。

40吃苦是福气
生活已经够艰难了,为什么还要让它更艰难呢?不必要的自我牺牲和艰苦奋斗几乎不会带来什么收获。

后记

作者介绍


  阿诺德·拉扎勒斯
  认知行为疗法先驱者,折中疗法的重要代表人物,多重模型疗法的创始人,开创性地提出认知情绪评价理论,并卓有远见地次将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因在心理治疗上的贡献,他曾获得美国专业心理学协会的杰出成就奖和行为治疗协会的终生成就奖,并成为获得康明心理学奖殊荣的人,并被评为美国有影响力的十大心理治疗师之一。
  克利福德·拉扎勒斯
  罗格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拉扎鲁斯研究所医疗主任。
  艾伦·费伊
  纽约医学院博士,注册心理治疗师,拥有超过30年的临床经验。

文摘


序言



《星尘回响:宇宙的低语与文明的兴衰》 内容简介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场跨越时空与尺度的宏伟旅程,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文明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的起伏沉沦。我们不关注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心理学的迷思,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为深远、更具决定性的力量——那些塑造了我们现实、定义了我们存在的宇宙法则与历史必然性。 第一部分:太初的低语——宇宙的织锦 本部分聚焦于我们所栖居的宇宙结构,从奇点爆炸的瞬间到星系团的宏大尺度,试图捕捉宇宙演化的基本韵律。 第一章:时空曲率的几何学 我们将探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概念,但视角将超越教科书的阐述,侧重于引力如何成为塑造宇宙形态的根本力量。黑洞不再仅仅是理论上的奇点,而是宇宙物质与能量密度极限的具象化体现。深入剖析事件视界的物理意义,以及信息悖论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讨论时空结构如何影响了宇宙的膨胀,并展望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最新探测结果及其对宇宙终极命运的预测。此处不涉及任何关于个人思维误区或社会认知偏差的内容,纯粹聚焦于客观的物理现实。 第二章:恒星的生命与死亡周期 从分子云的坍缩到氢核聚变的启动,恒星的诞生是宇宙中最壮丽的化学反应工厂。我们将详细描述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和超新星爆发的过程。特别关注超新星爆发如何将重元素播撒到星际空间,奠定了行星和生命形成的物质基础。探讨伽马射线暴的物理机制及其在星系演化中的潜在作用。此部分将清晰描绘物质循环的物理过程,而非任何关于“观念转变”的隐喻。 第三章:行星的形成与宜居带的筛选 行星系统如何从原行星盘中吸积形成?本书将构建一个详细的行星形成模型,分析早期太阳系中行星迁移对地球轨道稳定性的重要影响。深入讨论“宜居带”的定义,并分析影响一个星球是否能孕育生命的诸多关键因素——磁场、大气层组成、板块构造的必要性等。我们将对比系外行星的观测数据,寻找可能存在的“第二地球”,严格基于天体物理和地质学的证据。 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的宏大叙事 当物质遵循物理规律有序排列,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萌芽的?本部分摒弃任何“创造论”或“伪科学”的讨论,专注于化学生物学的证据链。 第四章:从无机到有机:生命的化学前奏 研究米勒-尤里实验的意义,探讨原始地球环境的化学条件。分析RNA世界假说及其面临的挑战,关注自我复制分子(Self-Replicating Molecules)是如何从混沌中浮现的。讨论深海热液喷口作为潜在的生命起源地的可能性,以及有机分子在陨石中被发现的意义。这不是关于“如何相信”或“如何质疑”,而是关于“化学如何发生”。 第五章:寒武纪大爆发与生命形式的爆炸性辐射 进化论的动力是什么?本章将聚焦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一地质学上的关键事件,分析基因调控网络(Hox Genes)的突变如何导致动物体型设计的快速多样化。讨论生物多样性形成中的瓶颈效应、大灭绝事件(如奥陶纪、二叠纪末期)对进化方向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以及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复杂性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第六章:智人的崛起:工具、语言与环境的反馈 智人并非注定成功。本章考察早期人类在非洲大裂谷中的演化压力,分析直立行走、工具制造(旧石器时代技术)和火的使用对生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反作用。重点在于语言的出现对群体协作和信息积累的革命性作用,这完全从人类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不涉及任何关于“思维定势”的心理学讨论。 第三部分:文明的潮汐——兴衰的动力学 人类从分散的狩猎采集群体演化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其动力源于环境、技术与组织能力的耦合。 第七章:农业革命的不可逆性 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技术锁定”之一。分析在新月沃地、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农业的独立起源。探讨人口压力、气候变迁与粮食生产技术之间的复杂反馈回路,以及定居生活如何催生了剩余产品、社会分层和最早的国家形态。关注早期灌溉系统的工程学难度与管理复杂性。 第八章:帝国兴衰的结构性因素 本书将考察古罗马、汉朝、马雅文明等古代帝国的兴衰,并非归咎于“道德沦丧”或“统治者错误”,而是从宏观结构角度分析:资源过度开发(如水土流失)、边疆防御的成本失控、以及信息传递的效率极限。分析财政体系(如铸币质量的下降)如何削弱中央集权的基础。这是一种关于系统承载力的历史分析。 第九章:技术奇点与熵增的悖论 当我们展望未来,人类文明的科技进步是否可以永续?本章讨论技术加速的指数增长对社会资源消耗的压力。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审视信息处理与物质利用的效率极限。讨论信息时代下,全球化连接的脆弱性,以及面对气候变化、瘟疫等全球性熵增挑战时,现有治理结构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核心在于物理和工程学的制约,而非对“未来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的心理评判。 《星尘回响》是一部关于实在的著作,它邀请读者超越日常经验的局限,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和历史学的严谨框架,去理解我们所处的位置——一个微小的蓝色星球,在浩瀚宇宙中遵循着不可违抗的法则,演化出短暂而辉煌的文明。本书旨在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宏大的视野,以理解世界的“如何发生”,而非“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一开始是有点半信半疑的,毕竟“粉碎心灵谣言”听起来有点像标题党。但是翻了几页之后,就被作者的逻辑和深度吸引住了。他没有用那种特别煽情的文字,而是非常冷静、客观地去剖析那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甚至是我们自己都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我发现很多我们觉得是“常识”的东西,一旦被作者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就会露出破绽。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指出错误,还给出了很多具体的证据和解释,让你心服口服。而且,作者在处理这些“谣言”时,态度非常温和,并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个朋友一样,和你一起探讨,一起发现真相。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些“流行心理学”观点的拆解,很多我们从网上或者朋友圈里看到的“鸡汤”,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质疑,如何去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别人灌输给我的信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看问题也更加全面和深刻了。

评分

这本书我买来是想看看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因为书名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我平时就挺喜欢看一些揭示真相、打破迷思的书,尤其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有时候我们生活中确实会听到一些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又有点不对劲的说法,如果能有一本书把这些都挑出来,然后解释清楚为什么是错的,那确实能帮助我们认清很多事情。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析那些“心灵谣言”的,是不是有具体的案例,或者是引用了一些科学研究的结论。而且“40个错误观念”这个数字听起来也挺多的,应该涵盖了不少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误区。我希望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或者一些贴近生活的小故事来阐述。如果能让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变得更清晰、更客观,而不是人云亦云,那这本书就值了。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看似“常识”却被证伪的观念的,这部分是最具挑战性的,也是最能体现作者功力的。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认识世界的一把利器,帮助我过滤掉那些不实的信息,建立更健康的认知体系。

评分

我之所以购买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那些看似“大众化”的认知误区感到好奇。总觉得生活中存在一些被广泛接受的观念,但仔细思考却漏洞百出。特别是那些关于如何“变好”、“如何成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说法,常常让我感到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帮助我识别出那些隐藏在“常识”背后的不实信息。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严谨的逻辑和有力的证据,来一一戳破这些“心灵谣言”。我希望阅读过程能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让我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认知,并从中获得成长。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学会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摆脱思维定势,那么它就达到了我购买它的初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让我能够更加坚定和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不再被虚假的承诺和片面的理论所误导。

评分

我购买《心灵谣言粉碎机》纯粹是出于好奇,书名实在太吸引人了。我是一个对“真相”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总觉得生活中存在着太多被普遍接受但实际上是错误的观念,尤其是那些与心理和人际关系相关的。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张“地图”,指引我辨别这些“谣言”的海洋。我最看重的是作者能否提供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事实”。我希望看到的是对这些错误观念的深层剖析,包括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以讹传讹,以及它们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什么不对”,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对”,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辨别信息、分析问题的“内功心法”,那就太棒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启发,让我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不再被无知和迷信所束缚。

评分

这本《心灵谣言粉碎机》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对信息有辨别能力的人,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每天被多少似是而非的“谣言”包围着。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我以前也深信不疑,甚至还拿去跟别人分享过。比如关于“成功学”里的一些夸大其词的说法,还有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万能公式”,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很多都是站不住脚的。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引用了很多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是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被误传了很久的“心灵谣言”为什么是错误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否定一切,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谣言产生的根源,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如此具有传播力。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解读方式,让我不仅认识到了错误,更学会了如何去识别和抵制未来的“心灵谣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对很多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容易被一些片面的说法所迷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