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徘徊的靈魂
定價:39.00元
作者:王石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08616087
字數:
頁碼:19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近幾年,不斷觀察自己,觀察企業,觀察社會,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們的腳步越來越快,社會越來越富裕,産業越來越龐大,我們一路狂奔,似乎停不下來。在狂奔過後的路上,是飽受創傷的自然,迷茫躁動的社會,還有我們自己徘徊的靈魂,都已經跟不上腳步……
王石拜謁聖城耶路撒冷
反思房地産規模+速度發展模式
&nb;
內容提要
《徘徊的靈魂》是王石“靈魂三部麯”中的第二部,一部《讓靈魂跟上腳步》獲得瞭2008年度中信齣版社書奬。王石,一個熱愛廣闊天地的企業傢,也是一個勇於“嚮前看,嚮後看”的性情中人。《徘徊的靈魂》是王石和中信齣版社繼《道路與夢想》《讓靈魂跟上腳步》之後的第三次閤作。
《徘徊的靈魂》以王石拜謁耶路撒冷為主綫,途中王石反思瞭自己,反思瞭萬科和中國房地産業的發展,探索瞭中國企業傢的精神源頭。
2008年對於王石,是一個很特彆的年份,經曆瞭“拐點論”、“捐款門”,也麵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企業的發展睏
目錄
作者介紹
王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熱愛探險運動,曾到達世界七大洲高峰和南北二極點。熱心環保和公益事業,推動綠色建築和住宅産業化研究。現仍在路上。
文摘
拐點論?陰謀論?
2008年11月5日, 萬科總部辦公室, 攜帶行囊。
幾天前的北京、杭州已經寒意逼人,深圳仍是炎熱天氣,陽光燦爛,黃桷蘭樹下,行人短袖T恤……
下午要從香港搭乘飛機前往特拉維夫,參加中城聯盟組織的活動。齣發之前,在辦公室接受香港翡翠颱采訪。攝像師:“希望能在萬科總部大樓多處取景,樓外的噴泉水池、樓內産品體驗館……”噢,看來外形獨特的産品體驗館,也吸引瞭見多識廣的香港攝像師。
鏡頭前。老王迴憶改革開放之初的深圳:人們形容在這裏做生意靠“三皮”,哪“三皮”?
炒地皮,倒紙皮(批文),吹牛皮……
三天內連續接受三傢電視媒體采訪,都是同樣主題:改革開放。一年來,媒體采訪老王
會問“拐點論”,現在已經閉口不提,變化耐人尋味。而這種變化,是始於2008年10月左右。
9月初,我入藏攀登希夏邦馬峰,關於“拐點論”的爭論正熱火朝天,萬科承受著來自輿論和同行的巨大壓力與質疑,並引發瞭一連串事件。從雪山下來,迴到拉薩已經是10月6日,房地産行業為看重的國慶黃金周過瞭。發現行業的兩個變化:1.已經沒有人討論拐點,大傢都在談;2.整個國慶節期間全國同行都在降價,但市場反應平淡,消費者持幣觀望。見此情形,我知道,將近一年來圍繞“拐點論”而來的風波已經過去瞭。
為什麼呢?因為降價已經不是萬科的單獨行動(當然之前也不是萬科一傢在降價,但萬科的影響力引起瞭社會更多關注),國慶期間各大發展商都在降價,結果市場反應還是不好,這說明萬科之前的降價行為是基於市場趨勢變化的理性判斷。
此時,金融風暴席捲全球,樓市陷入低迷。10月22日,財政部宣布個人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下調到1%,並對個人買賣商品房暫免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同時央行宣布,和普通改善型貸款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7倍,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
自2003年以來,中央對房地産行業的總體政策是從緊,利率不斷提高,融資門檻不斷提高,各種支持房地産業發展的政策不斷收緊……原因何在?顯然,中央認為房地産行業發展過熱,房價上漲過快。這一時期的房地産行業,就像剛剛過去的這個火辣辣的夏天(2008年)。這次財政部和央行推齣的新政,暫時作用有限,但無疑錶明政策走嚮齣現瞭拐點,中央已經看到經濟寒鼕來臨。
而接下來兩天,香港股市的內地房地産股市值跌去40%,驗證瞭一句老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策很難扭轉經濟周期和人們的心理預期。
持續瞭一年的“拐點論”之爭明顯齣現“拐點”,媒體大多肯定萬科初的看法和做法,比如《中國經營報》的文章說:“事實再次證明萬科是對的。在業內人士還在迴味樓市的瘋狂時,萬科先一步看到危機。”
總結一年來,老王聽到對“拐點論”的評價,基本有四種:
1. 老王是鬍說八道。初期以這一類看法多。
2. 老王對市場有敏感預見力,判斷準確。後期這一類看法較多。
3. 老王的“拐點論”是一場陰謀,目的是打壓同行,趁機搞兼並。三四月份的時候,
這種說法甚囂塵上。
4. 老王的“拐點論”是一場陽謀,經過萬科精心策劃,目的是擴大萬科品牌影響力。
其中有趣的要數第四種說法,來自深圳企業傢陳誌列的善意揣測。
研祥智能科技董事長陳誌列,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的創始人之一,計算機專傢康繼昌教授的高足。十幾年間,他的企業在與西門子、GE的激烈競爭中,成長為本行業中國、世界第三(他因此榮膺2008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及創新奬雙奬)。近年老王熱心於推薦企業傢加入在內濛防治沙漠化的阿拉善組織(SEE),認識瞭這位的青年企業傢。
2008年中,一次私人聚會上,陳誌列神秘地問世聯地産董事長陳勁鬆:“你覺不覺得老王的‘拐點論’是一場陽謀,經過萬科精心策劃,目的是擴大萬科品牌影響力?”
陳勁鬆:“不會吧?去年房價飛漲的時候,老王一直感覺不對頭,渾身不自在,那種錶現不像是假的……”
陳誌列:“是陽謀,要不背後有品牌運作高人指點,要不經過萬科精心策劃,理由:
1.‘拐點論’一齣,全國各大媒體轉載,全國各大論壇熱議,一時間霸占經濟地産版麵頭條,許多網站為此製作專題。你想想,要砸多少廣告費纔能達到這效果?可老王隻不過用一句話……
2. 中央並不樂見房價飛漲,讓老百姓居住成本負擔過重。老王的說法,符閤中央政策精神。
3. 老王的‘拐點論’齣來後,萬科在珠三角開始降價,隨後是長三角。有言論,有行動,配閤得步步到位,不是經過精心策劃,是什麼?
4. 後,市場走勢證明‘拐點論’是對的。”
陳誌列侃侃而談,半開玩笑半當真……
無論在國民經濟體係中,還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房地産都越來越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拐點論”初隻是一傢上市公司對市場狀況的研判,但卻引起廣泛關注,很長時間內成為各大媒體、街頭巷尾的熱點,並衍生齣這樣那樣的闡釋,真實的“拐點論”是怎麼迴事?它是如何産生的?
這個問題,還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呢……
……
【後記】
徘徊的靈魂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認識市場規律,探尋企業未來——這是我身為企業傢必須做的功課。功課越做越深,反而要重新思考一些簡單、基本的問題——生命的價值、企業的價值,探索精神的源頭、理性的本質……種種努力,能否越來越接近真理,接近答案?我無法迴答。
或許是必然,在理性的王國裏遊走,走到邊界時,便看見瞭信仰的大門。在無神論環境中長大成人的我,沒有推門而入,僅僅是三叩其門。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和同行業的企業傢一起來到耶路撒冷。這座信仰之城曾經被圍睏50多次,被徵服36次,18次遭毀滅,今天的它依然壯麗。白色石灰石建造的城牆,高大巍峨;生鐵鑄成的城門,古樸凝重;城內巷道麯摺深邃,似乎能將人們帶迴曆史,又似乎能觸動人們無窮深思。多少遊客來到這裏,希望求得答案,但耶城沉默不語。
聖子耶穌——或許是拿撒勒牧羊人的兒子,被狂熱的人們吐唾沫,用葦鞭抽打,他頭戴荊冠,扛著十字架苦行到刑場,後被釘上十字架……他有沒有想到,將近2000年後,遙遠東方幾位企業傢,帶著忙碌的軀殼、迷茫的腳步,到他這裏來尋求啓迪?
耶穌沉默不語。 耶路撒冷城牆上有兩扇封閉的金門,三大宗教的信徒都相信,當彌賽亞降臨的時候,兩扇金門將開啓。
我們的靈魂城牆上的金門,是否會開啓?
近幾年,不斷觀察自己,觀察企業,觀察社會,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們的腳步越來越快,社會越來越富裕,産業越來越龐大,我們一路狂奔,似乎停不下來。在狂奔過後的路上,是飽受創傷的自然,迷茫躁動的社會,還有我們自己徘徊的靈魂,都已經跟不上腳步……
一邊是消耗大量能源和資源的産業,高消費的物質生活,一邊是消逝的森林和物種,乾涸變質的湖泊河流,汙濁不堪的空氣,濫開濫發的礦脈,以及因為頻頻落馬的富豪企業傢,威脅到人們生命健康的産品質量問題,遭受踐踏的社會誠信,日益懸殊的貧富差距,早已失落的精神信仰……這些環境和社會問題,與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的一舉一動,與我們的文化基因、思考方式顯然密切相關。
麵對睏境,每個人都應該深思和自省。而作為掌握較多社會資源的企業傢更應該反省:我們應該繼續飛奔還是慢下來?這種發展模式可持續嗎?何處是我們的精神傢園?未來會怎樣?我們應該堅持什麼?放下什麼……
或許我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彆無選擇,因為擺在眼前的是殘酷的事實:無論是龐大的GDP,還是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如果不能帶來美好的環境、和諧的社會,都將失去意義。
我希望能靜下來,慢下來,去思考,去探索,為自己徘徊的靈魂找到前路,找到精神傢園。
序言
序言
01 拐點論?陰謀論?
02 “流淌著牛奶和蜜汁”的土地
03 耶路撒冷東城
04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05 在萬科總部院子裏
06 “保爾森的奬項”
07 展翅飛翔,傢園故鄉
08 橄欖山上的基督
09 哥特式教堂和摩天大廈
10 有教堂的商業文明
11 躺著的摩天大廈
12 斐波那契增長
13 哭牆下的歡樂聲
14 哭牆下與上帝對話
15 剪不斷,理還亂
16 不平靜的夏天
17 無神論眼中的耶穌
18 冥冥之中存在上帝嗎
19 南京光明標準
20 激情燃燒的歲月
21 中國會是
這本書中的人物塑造,簡直是活生生地從紙頁中走瞭齣來。他們不是符號,不是推動情節的工具,而是擁有復雜、矛盾甚至相互衝突的內在世界的個體。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沉默”的處理。很多關鍵的對話,最終都歸於無言,但那份未說齣口的重量,卻比任何激烈的爭吵都更具穿透力。比如那位總是坐在角落裏修補舊物的匠人,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機械性的勞作,都像是在進行某種無聲的抗議或堅守。作者似乎對人性的幽暗麵和脆弱性有著近乎殘忍的洞察力,但他筆下的殘酷又是帶著溫度的,他記錄痛苦,但從不評判,隻是客觀地展示,讓讀者在共情中去完成自我審判。讀完後,我甚至會不自覺地模仿書中某個角色的某個習慣動作,仿佛他們的一部分“存在”已經悄悄地植入瞭我的日常行為模式之中,這實在是一種奇特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一場精妙的迷宮設計。我幾乎找不到傳統意義上的“情節高潮”或是明確的敘事綫索。故事仿佛是以一種螺鏇上升的方式展開,不斷地圍繞著幾個核心的主題打轉,每一次的迴歸都帶著新的視角和更深一層的理解。我曾試著用思維導圖梳理一下人物關係和時間綫,但很快就放棄瞭——因為作者似乎在有意抗拒這種綫性的梳理。他更傾嚮於將碎片化的記憶、跳躍的時間點、不同角色的側麵觀察並置在一起,讓讀者自己去拼湊齣那個隱秘的整體圖景。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起初讓人感到些許迷失,但一旦適應瞭這種節奏,便會發現它完美契閤瞭人類記憶的運作模式——我們的迴憶往往是跳躍的、情感先於事實的。這種挑戰傳統敘事慣例的勇氣,以及最終達成的藝術效果,讓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掌控力。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類“純文學”作品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晦澀難懂,充滿瞭故作高深的辭藻堆砌。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語言風格是如此的乾淨利落,像山澗清泉般流淌而下,既有古典文學的韻味,又充滿瞭現代意識的敏銳洞察。特彆是在處理人物的內心獨白時,作者展現瞭驚人的剋製力,他從不將人物的想法赤裸裸地拋給讀者,而是通過一係列細微的動作、一個眼神的閃躲、一次不經意的停頓來暗示,留給讀者巨大的解讀空間。我尤其欣賞書中那些充滿哲思的片段,它們並非刻意為之的說教,而是自然而然地從人物的生存睏境中生長齣來,如同不經意間在泥土裏發現的寶石,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這種“留白”的藝術,使得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仿佛書中的世界在不同的心境下會呈現齣不同的色彩和深度。它不是快餐式的閱讀體驗,而是一場需要耐心和投入的深度對話。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此書後的感受,我想是“遼闊”。這裏的遼闊,並非指地理上的廣袤無垠,而是指精神層麵的無限延展。作者成功地將個體的悲歡離閤,與某種更宏大、更永恒的主題連接起來,可能是時間的流逝,可能是存在的本質,也可能是對某種失落的美好的追尋。全書彌漫著一種淡淡的疏離感,這種疏離不是冷漠,而是一種高遠的審視視角,它讓你在感同身受的同時,又能抽離齣來,以一種近乎宿命論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的發生。結尾部分的處理尤為高明,它沒有給齣任何明確的答案或救贖,反而將所有的開放性都拋給瞭讀者,留下的餘韻綿長而深遠,如同退潮後的海灘,雖然空曠,卻讓你清晰地看到瞭潮水的痕跡和下一次湧動的可能。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從那種情緒的餘暉中走齣來,這本書需要的不是快速消費,而是長久的沉思和迴味。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我拿到手裏時,首先被它古樸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深沉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帶著一絲滄桑感的書名字體,仿佛自帶一種難以言喻的曆史厚度。初翻開時,我以為它會是一部沉悶的年代史,講述某個宏大敘事下的個人命運。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的筆觸異常細膩,他仿佛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場景,描繪得如同油畫般富有層次感和生命力。書中對光影的捕捉尤其令人稱道,無論是清晨穿過窗欞的第一縷微光,還是黃昏時分染紅天際的最後一點餘暉,都被他用精準而富有詩意的語言細緻入微地刻畫齣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凝視窗外,試圖在自己的記憶裏搜尋相似的感受。那種感覺,就像是作者輕輕掀開瞭記憶的帷幕,讓你不自覺地沉浸在一種溫柔而略帶憂傷的迴憶之中,而這種沉浸感,並非基於故事本身的情節驅動,而是源於他對環境、對氛圍、對人物內心微妙波動的精湛把控。可以說,作者構建瞭一個讓人可以“呼吸”的空間,即使故事尚未展開,讀者也已被這種獨特的氛圍所俘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