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 (全彩印刷 图解版)
定价:68.00元
作者:思,贤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1369697
字数:718000
页码:4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博大、宏伟的宝藏之一,而《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
n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经部
n《大学》
n《大学》虽然只有2000多字,但却讲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孙中山先生称之为中国有系统的政治哲学。
n【原文】
n大学之道a,在明明德b,在亲民c,在止于至善d。
n知止而后有定e,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f。
n物有本末g,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n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h。
n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n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i。
n其本乱j,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n【注解】
na道:指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和思想体系。b明明德:前一个“明”为动词,使明显。明德,就是美德,光明的德行。c亲民:亲,当作“新”,动词,使革旧更新。民,天下的人。d止:达到。至善:指善的高境界。至,极。e止:所到达的地方,作为名词,指上文所说的“止于至善”。f得:获得。g本:树的根本。末:树梢。h致知:致,达到,求得。知,知识。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i壹是:一切。j乱:紊乱。这里指破坏的意思。
n【译文】
n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们达到善的高境界。
n知道所应达到的境界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而后才能安稳泰然,安稳泰然而后才能行事思虑精详,行事思虑精详而后才能达到善的高境界。
n世上万物都有本有末,万事都有了结和开始,明确了它们的先后次序,那么就与道接近了。
n在古代,想要使美德显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家庭,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想要提高自身品德修养,首先要使自己心正不邪;想要心正不邪,首先要自己意念诚实;想要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的知识;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就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n只有将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到极处,而后才能地了解事物;只有地了解事物,而后才能意念诚实;只有意念诚实,而后才能心正不邪;只有心正不邪,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n从天子到老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n自身的品德修养这个根本被破坏了,却要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
n【原文】
n《康诰》曰a:“克明德b。”
n《大甲》曰c:“顾天之明命d。”
n《帝典》曰e:“克明峻德f。”皆自明也。
n【注解】
na《康浩》:是《尚书·周书》中的篇名。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康叔于殷地。这个诰就是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对他所做的训辞。b克:能够。明:崇尚。c《大甲》:是《尚书·商书》中的篇名。d顾天之明命:这是伊尹告大甲的话。顾,回顾,这里指想念。,是,此。明命,即明德,古人认为是天所赋予的,故称为明命。e《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篇名,主要记述尧、舜二帝的事迹。f峻:大。
n【译文】
n《康诰》中说:“能够崇尚美德。”
n《大甲》中说:“经常想念上天赋予的美德。”
n《尧典》中说:“使大德能够显明。”这些都是说要使自己的美德得以发扬。
n【原文】
n汤之《盘铭》曰a:“苟日新b,日日新,又日新。”
n《康诰》曰:“作新民。”
n《诗》曰c:“周虽旧邦d,其命维新e。”
n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f。
n【注解】
na汤:即商汤,商朝的建立者。盘:青铜制的盥洗器具。铭:是镂刻在器皿上用以称颂功德或申鉴戒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b苟:假如,如果。c《诗》:指《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这里所引的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诗。d周:指周国。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e命:天命。f君子:这里指统治者。极:尽头,顶点。
n【译文】
n商汤在盘器上镂刻文字以警示,说:“如果能在一天内洗净身上的污垢,那么就应当天天清洗,每日不间断。”
n《康诰》中说:“振作商的遗民,使他们悔过自新。”
n《诗经》中说:“周国虽是一个旧的诸侯国,但由于文王初守天命除旧布新,所以它的生命力还是旺盛的。”
n所以,那些执政者在新民方面,没有一处不用尽心力,达到善的高境界。
n【原文】
n《诗》云:“邦畿千里a,维民所止b。”
n《诗》云:“缗蛮黄鸟c,止于丘隅d。”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e?”
n《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f。”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n《诗》云:“瞻彼淇澳g,菉竹猗猗h。有斐君子i,如切如磋j,如琢如磨k。瑟兮兮l,赫兮喧兮m。有斐君子,终不可兮n!”“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慄o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n《诗》云:“於戏p!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q。
n【注解】
na邦畿(jī):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疆域。即京都附郭地区,以后多指京城管辖地区。千里:方圆千里。b维:犹“为”。止,居住。c缗(mín)蛮:鸟鸣声。缗。原诗为“绵”字。黄鸟:即麻雀。d止:栖息。丘:多树的土山。隅:原诗为“呵(ē)”字,即较大的丘陵。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篇。e“子曰”一句: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鸟都知道在应该栖息的地方栖息,那么人更应当努力达到善的高境界。f於:乌的古字,叹词。缉熙:光明的样子。止:语气词。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大雅·文王》篇。g淇:淇水,在今河南省北部。澳(yù):水弯曲的地方。h猗猗:优美茂盛的样子。i斐:有文采的样子。君子:指卫武公。j如切如磋:切,用刀切断。磋,用锉锉平。指治学应如切锉骨器那样严谨。k如琢如磨:琢,用刀雕刻。磨,用砂磨光。指修身应如琢磨玉器那样精细。l瑟:庄重。(xiàn):威严。m赫:光明。喧(xuān):有威仪貌。n:忘记。o恂:惶恐。慄:恐惧。恂慄,即谦恭谨慎的样子。p於戏:音义同“呜呼”,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哎呀”。q没世:终身,一辈子。
n【译文】
n《诗经》中说:“方圆千里的京都,那里都为许多百姓所居住。”
n《诗经》中说:“缗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多树的地方。”孔子说:“黄鸟在栖息的时候,都知道栖息在它所应当栖息的处所,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
n《诗经》中说:“端庄美好的周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君主的要尽力施行仁政,做臣子的要尽力恭敬君主,做儿女的就要尽力孝顺父母;做父亲的就要尽力做到对儿女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尽力做到诚实守信。
n《诗经》中说:“看那淇水弯曲的岸边,绿竹优美茂盛。那富有文采的卫武公,研究学问如切磋骨器,修炼自身如琢磨美玉,认真精细。他的仪表庄重威严,他的品德光明显赫。这样的一位文采斐然的卫武公,真是令人难忘啊!”“如切如磋”是说他研求学问的工夫;“如琢如磨”。是说他省察克治的工夫;“瑟兮兮”是说他戒慎恐惧的态度;“赫兮喧兮”是说他令人敬畏的仪表;“有斐君子,终不可兮”,是说他盛大德性臻于至善的地步,人民所以不能忘记他啊。
n《诗经》上说:“呜呼!前代贤王的德行我们不能忘记啊!”后世的贤人和君主,仰赖前代贤王的教化,尊敬他们所尊敬的贤人,亲近他们所亲近的亲人;后世的人民,也仰赖前代贤王的教化,享受他们赐予的安乐和福利。所以在他们没世以后也不忘记啊!
序言
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汇集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它如何“打开”了这些内容。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一册一主题”的清晰划分,虽然总量庞大,但因为分册清晰,阅读起来目标性很强,不会产生望而却步的压迫感。比如我先从专门讲园林建筑的那一册开始看,里面的平面图和立面图配合文字描述,让我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有了具象化的理解,这比单纯看文字描述要直观太多了。它成功地将一个庞大且略显遥远的知识体系,通过现代的视觉语言和排版策略,拉到了当代读者的触手可及之处。这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复制粘贴,而是一次成功的知识“现代化转译”,让那些原本只有少数专家才能轻松消化的宝藏,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极大地降低了文化传承的门槛。
评分我本来以为这种“全彩图解版”大多是徒有其表,内容上可能为了迎合大众而做了大量不必要的简化和删改,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它在保持原著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对复杂的概念和晦涩的典故进行了极其人性化的处理。比如在讲解某些古代官制或天文历法时,旁边的图解和注释简直是神来之笔,那些用现代制图技术重新绘制的结构图和流程图,一下子就把我从迷宫般的文字中解救了出来。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过去阅读一些古典文献时总是需要频繁查阅大量的辅助资料,而这套书几乎把所有必要的“拐杖”都准备好了,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使得阅读体验从一种“攻坚战”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探索之旅,知识的吸收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阅读的乐趣也随之成倍增长。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外壳的质感就让人爱不释手。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即使只是摆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艺术品。我最欣赏的是他们对细节的把控,每一册的侧边都做了精细的裁切和装订,翻动起来非常顺滑,一点都没有那种廉价书籍的松垮感。更别提内页的纸张,那种米白色的特种纸,摸上去细腻柔和,油墨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简直是惊艳,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古代图谱和书法摹本,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清晰度,完全没有传统影印本那种模糊不清的遗憾。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实体书的人来说,光是这份精工细作的匠心,就值回了票价。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传承的藏品,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复刻经典”这件事上所倾注的心血和诚意,这在现在的快餐阅读时代,简直是太难得了。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接触这套书时,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那么多号称“权威解读”的图书,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太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在引注和考据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那些看似随意的“图解”之下,往往隐藏着严谨的文献对照和版本差异说明。比如在涉及到一些艺术史或器物研究的部分,图注里不仅标注了出处,甚至还对比了不同朝代或不同学派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这种深度的交叉验证,让内容的可靠性大大增强。这对于希望进行更深入研究的读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它不再只是提供“答案”,而是引导读者理解“答案是如何得出的”,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真正体现了一套“全书”应有的学术风范。
评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它在排版布局上的创新。传统的古籍版本往往为了追求版面紧凑,将文字堆砌得非常拥挤,读起来很费神。但这套书显然是站在现代读者的舒适度角度重新设计的。大开本的设计为插图和文字留足了空间,每页的留白恰到好处,眼睛不容易疲劳。而且,他们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设计中的“视觉引导”技巧,比如重要引文的字体加粗、不同主题内容的区块划分,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不会给人突兀的“现代感”破坏了古籍的韵味。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思路脉络,就像有一个非常耐心的老先生在旁边为你梳理线索一样。这种既尊重原著的庄重感,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和阅读习惯的平衡点,做得相当到位,显示出编辑团队对经典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