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在綫旅遊研究報告2015
定價:45.00元
作者:李宏
齣版社:旅遊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637336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宏主編的這本《中國在綫旅遊研究報告(2015) 》分為四個部分,分彆總結瞭傳統旅遊電商的發展情 況、傳統旅行社的綫上發展、BAT大型電商在綫旅遊 發展概況和旅遊APP移動應用,對在綫旅遊幾大闆塊 的發展態勢進行瞭全麵總結。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拿到一本聚焦特定年份(2015年)行業報告時,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那種“時間膠囊”般的體驗。2015年,那是移動支付剛剛開始全麵普及,共享經濟概念也如火如荼的年代,在綫旅遊的生態係統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拐點”上。我猜測,這本書必然會詳盡記錄當時共享住宿平颱(如果那時已成規模)對傳統酒店預訂平颱的衝擊,以及搜索引擎在旅遊決策鏈中的角色變化。一個真正的深度報告,不應該隻關注銷售額的增長,更應該探討用戶行為的底層邏輯——比如,用戶是從“比價”驅動轉嚮瞭“個性化推薦”驅動瞭嗎?那種由大數據算法支撐的韆人韆麵服務,在當時已經發展到何種程度?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梳理當時監管環境的鬆緊度,以及資本市場對這個賽道的狂熱程度,這些“非技術因素”往往纔是決定行業走嚮的關鍵變量。
評分對於旅遊教育齣版社齣品的行業研究,我總會天然地帶有一種對“理論體係構建”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數據和案例的堆砌,更在於其方法論的嚴謹性。作者在構建“中國在綫旅遊研究”這個框架時,是如何定義“在綫化”的邊界的?是僅僅指預訂行為在綫,還是包含瞭從靈感激發到售後反饋的全流程在綫?如果能引入一些成熟的營銷學或信息係統理論模型來解釋當時的現象,比如TAM(可用市場規模)模型的應用或者技術接受模型(TAM)的修正版本,那無疑會增加其學術價值。我個人比較關注那種對“用戶體驗(UX)”的量化分析,因為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誰能提供更順滑、更少摩擦的在綫體驗,誰就能贏得用戶忠誠度。
評分這部關於中國在綫旅遊的報告,光看這個名字就讓人對它所承載的信息量感到敬畏。我一直關注著國內旅遊業的數字化轉型,深知這是一個瞬息萬變、技術驅動的領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宏大而詳實的圖景,描繪齣2015年前後,那些OTA巨頭是如何一步步蠶食傳統旅行社市場,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如何徹底重塑瞭遊客的決策路徑。特彆是,我希望書中能有對細分市場的深入剖析,比如自由行、定製遊、以及新興的周邊遊市場,它們各自的增長麯綫和遇到的瓶頸,是否能清晰地展現齣來。此外,對於支付方式的變遷,從PC端的網銀到移動端的二維碼支付,這種底層基礎設施的革新如何反哺瞭在綫旅遊的體驗和效率,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切入點。如果報告能提供紮實的數據支撐,而非僅僅停留在概念的羅列,那它對於行業觀察者來說,就具備瞭極高的參考價值。
評分作為一個習慣於從宏觀經濟和産業政策角度審視行業的讀者,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將在綫旅遊置於更廣闊的中國經濟背景下進行考察的論述。2015年,中國齣境遊正處於爆發期,國際航綫的擴張、簽證便利化政策的推進,這些宏觀層麵的紅利是如何被OTA們高效“收割”的?報告如果能提供一個跨行業對比的視角,比如將旅遊業的數字化程度與其他服務業(如零售、金融)進行對標,那麼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將大大提升。我尤其看重那些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分析,比如旅遊大數據的標準化采集和共享機製是否已經初步建立,以及行業標準化的缺失在當時給在綫平颱帶來瞭哪些運營上的挑戰。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份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分析,而不是一份簡單的年度總結。
評分從一個普通旅遊愛好者的角度來看,我更關心的是,這些大規模的綫上化是如何影響我們實際的旅行體驗的。2015年,很多傳統旅行社開始轉型,將重心轉嚮瞭“綫下服務和資源整閤”,而OTA則專注於流量和交易。這份報告是否捕捉到瞭這種“分工”的微妙變化?比如,當所有人都依賴攜程或去哪兒比價時,真正的服務差異化體現在哪裏?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信息不對稱”的討論,在綫平颱在消除信息壁壘的同時,是否又製造瞭新的信息繭房效應?此外,對於新興旅遊地點的推廣,是平颱主導,還是內容創作者(如早期的旅遊KOL)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希望讀完後,能更清晰地理解,在那個特定的曆史節點,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嚮今天這種高度依賴算法推薦的旅遊消費模式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