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滿洲交通史稿(20捲)
定價:15800.00元
作者:解學詩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097301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滿洲交通史稿(20捲)》係滿鐵於東北鐵路突破1萬公裏時開始編纂的,其目的是搜集整理有關近代交通發展資料,並以之為基礎對相關曆史現象進行實證性研究,辨明中國東北及其鄰近地區交通事業的總體狀況,具有資料性、實證性、地區性及綜閤性。特彆是對相關曆史大事和東北亞國際關係做瞭相當詳細的記述。由於侵華戰爭的失敗,《滿洲交通史稿(20捲)》雖未完成,但為重要的鐵路政策部分大部完成,較完整地反映瞭該書上述特徵。
目錄
總目錄
捲
一 滿洲交通史編纂關係文獻
二 滿洲交通史編纂目錄
三 緒論鐵路開通以前滿洲交通略史
四 關內外鐵路之嚮關外延長及英國對滿政策
五 俄國的遠東政策與鐵路修築(584)
第二捲
一 日俄戰爭當時日本鐵路勢力的進入
二 東清鐵路南滿支綫的占領與管理
三 俄國的鐵路權益割讓
四 關於鐵路權益的中方保障
第三捲
一 滿鐵會社設立經過
二 滿鐵會社的本質論
三 俄國移交鐵路港灣的繼承
四 美國獲取滿濛鐵路計劃
五 錦瑗鐵路計劃與各國的態度
第四捲
一 滿鐵攫取吉長鐵路經營權
二 城根綫修築問題
第五捲
一 滿濛五路問題之經過
二 孫文十萬哩鐵路計劃與滿濛
第六捲
一 齊昂輕便鐵路
二 溪堿輕便鐵路
三 通裕鐵路
四 四鄭鐵路的修築
五 四洮鐵路的修築
七捲
一 南滿鐵路及安奉綫期限的延長
二 吉會鐵路問題
三 天圖輕便鐵路修築計劃
第八捲
一 朝鮮鐵路委托滿鐵經營
二 中東鐵路及西伯利亞鐵路之共同監理
三 華盛頓會議上的中東鐵路問題
四 所謂二十一條問題與旅大迴收
第九捲
一 俄國革命與中國方麵的勢力扶植
二 洮昂鐵路的修築
三 吉敦鐵路的修築
四 奉海鐵路的修築
第十捲
一 京奉、奉海兩鐵路聯絡問題
二 開豐輕便鐵路
第十一捲
一 吉海鐵路修築經過及其問題
二 錦朝支綫的修築
三 打通鐵路的修築及與之相關諸問題之史的考察
四 齊剋鐵路的修築
第十二捲
一 滿濛新五路問題與滿濛鐵路交涉開啓
二 金福鐵路的修築
三 “滿州事變”前後的形勢及其演變
四 “新東北交通委員會”的設立
第十三捲
一 事變爆發後既成諸鐵路及新綫建設的處理
二 “滿洲國”交通部的設置與日滿議定書的締結
第十四捲
一 國聯調查團視察滿洲
二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
第十五捲
一 鐵路受托經營
二 滿鐵鐵路經營一元化
三 作為大陸鐵路一環的滿洲鐵路
四 滿洲交通史年錶
第十六捲
一 東清鐵路建設報告書說明書摘譯
二“滿洲國國有鐵路”委托經營契約關係文書集
三 奉山鐵路局籌設情況
四 “新東北交通委員會”設立經過
五 瀋海鐵路經營經過
第十七捲
一 大連港
二 各港年錶
第十八捲
一 旅順港
二 安東、營口港
第十九捲
一 汽車運輸事業的統製
二 “國營”汽車之滿鐵受托經營
三 民營客運汽車事業的統製
四 奬勵使用“國産”汽車
五 僞滿洲國以前的汽車交通事業法
第二十捲
一 新京交通株式會社
二 奉天交通株式會社
作者介紹
解學詩,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我國滿鐵研究專傢。1953年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從事外國經濟史的教學工作。1958年轉嚮滿鐵曆史的研究,擔任國傢經濟史課題之一的《滿鐵史資料》課題組組長。1984年,齣版專著《鞍鋼史》。在隨後的十餘年裏,又陸續推齣瞭《曆史的毒瘤》(廣西師大齣版社齣版,獲國傢圖書提名奬)和《僞滿洲史新編》(人民齣版社齣版)。1983年,擔任多捲本《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常務主編。由人民齣版社和日本本之友社齣版的《戰爭與疫病》(中、日版),已被公認為是關於日軍“七三一”部隊和細菌戰研究的重要著作。2004年承擔的國傢重點科研項目的結項成果《隔世遺思———評滿鐵調查部》一書的齣版,在外引起反響。50多年來在史料編纂和史學研究方麵做齣瞭突齣貢獻,並獲得科研成果奬,是滿鐵和僞滿研究的學者。
文摘
序言
要完整地讀完這二十捲,無疑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它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展現的細節的完整性和跨度之廣。它不是簡單地記錄瞭幾條鐵路或幾條航運路綫,而是將整個區域的陸路、水路、乃至早期的航空萌芽,都納入到一張巨大的時間與空間之網中進行考察。我甚至在其中讀到瞭關於特定路段的坡度控製、橋梁的材料選擇,以及不同曆史時期對運價的調整政策的詳細分析。這種對每一個細節都力求窮盡的治學態度,體現瞭一種近乎“偏執”的嚴謹。它不僅僅是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瞭不可替代的參考係,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近乎“現場重建”的方式,讓那個特定曆史時期復雜的交通生態,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麵前,讓人感受到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即便是最“硬”的工程史,也能被賦予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這部書的價值,恐怕難以用尋常的“可讀性”來衡量,它的厚重感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基礎設施”背後隱含的權力邏輯的揭示。交通係統從來都不是純粹的工具,它是權力投射和資源控製的物理體現。在某些章節中,作者以一種近乎冷峻的筆調,剖析瞭特定交通路綫的選擇如何服務於特定的戰略目標,如何固化瞭某種經濟依賴關係,甚至在某些時期扮演瞭社會控製的“血管”。這種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或商業史的批判性視角,極大地提升瞭全書的學術深度。它強迫讀者去思考:當我們贊嘆於某條鐵路的修通時,我們是否也應該看到它在無形中切斷瞭哪些古老的商路,或者加速瞭哪些傳統社區的瓦解?這種曆史的辯證法,貫穿始終,令人深思。
評分這部巨著的宏大敘事和嚴謹考據,簡直讓人嘆為觀止。我翻開第一捲,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所震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某條鐵路綫的修建時間或者某段水運航綫的開闢過程,而是將交通運輸的發展脈絡,緊密地嵌入到整個東北地區的社會變遷、經濟格局乃至地緣政治的棋局之中。作者似乎擁有穿透時空的魔力,能夠將那些早已塵封的檔案、模糊的勘測記錄,重新點亮,讓我們看到在冰天雪地中,築路者們如何與嚴酷的自然環境搏鬥,看到蒸汽機車轟鳴著駛過黑土地時,所象徵的現代化浪潮的衝擊力。讀起來,仿佛能聞到煤煙的味道,感受到昔日商賈的喧囂與官府的布局。這種深入肌理的分析,遠超一般地方史料的範疇,它構建瞭一個立體的、有生命的交通網絡,展現瞭它如何塑造瞭資源的流動方嚮,重塑瞭城市的麵貌與人口的遷徙軌跡。每次閤上書本,都會産生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刻去那些曾經的交通樞紐舊址走一走,用現代的眼光去重新丈量曆史的足跡。
評分說實話,初次接觸這部書時,我主要是齣於對區域經濟史的興趣。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意識到,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觀察“現代化進程”的微觀切片。滿洲作為近代中國工業化和衝突的前沿地帶,其交通體係的演變,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的近代史。書中的不同捲冊,就像是調動瞭不同的“鏡頭”:有時是俯瞰全局的衛星視角,描繪乾綫網絡的鋪展;有時又是貼近地麵的特寫鏡頭,聚焦於一個不起眼的小站點的興衰,以及它如何作為區域經濟的毛細血管,影響著周邊村落的命運。更妙的是,作者似乎總能找到那些關鍵的轉摺點,比如戰爭帶來的破壞與重建、技術標準的更迭、管理體製的變遷,並以此為錨點,梳理齣交通網絡內部的動態平衡與結構性調整。這讓我對理解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這樣一部長達二十捲的專業史料持有一種敬畏甚至是畏懼的態度,擔心它會過於晦澀難懂,充滿瞭枯燥的數字和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然而,一旦真正沉浸其中,纔發現其敘事功力之深厚,足以將即便是最復雜的工程技術細節,也處理得如同跌宕起伏的史詩。特彆是在探討特定交通乾綫的設計理念時,那種將技術瓶頸、財政壓力與政治意圖巧妙融閤的敘述手法,令人拍案叫絕。例如,書中對某條連接礦區與港口的窄軌鐵路的描述,不僅細緻入微地分析瞭其技術規格的取捨,更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牽涉到的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這使得原本冰冷的鐵軌、橋梁和隧道,都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智慧的光芒。這種兼具百科全書式的詳盡與小說般引人入勝的敘事張力,是我在其他曆史著作中極少見到的。它不光是記錄曆史,更是在重構曆史發生時的“情境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