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莫友芝日記
定價:45.00元
作者:(清)莫友芝著;張劍整理作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50611023
字數:292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貴州獨山人。曾為鬍林翼、曾國藩幕僚。本次將其手書日記整理成冊,展示其日常生活狀態,包括其親友交遊、工作燈內容,其中涉及許多近代史重要人物,具有重要的學術史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顯示瞭作者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廣闊的學識背景。時而如行雲流水,描繪山水景緻,語言便帶著一股清新的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頗有詩意;而當論及學問或探討時局,文字立刻變得嚴謹、犀利,邏輯鏈條清晰可見,論證有力,絕無半點含糊之處。這種在寫實記錄與文學升華之間的自由切換,讓閱讀體驗始終保持新鮮感,避免瞭純粹日記體可能帶來的單調乏味。更難得的是,他似乎不刻意雕琢,一切都像是自然流淌齣來的,但這“自然”背後,是深厚的文化積澱在支撐。這讓人不禁想去探究他平日的案頭書是些什麼,究竟是如何做到在日常事務的間隙,仍能保持如此高水準的文字錶達。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或許在於它展現瞭一種超越時代的精神韌性。在記錄那些動蕩不安或充滿不如意的日子裏,作者從未流露齣徹底的頹廢或放棄。他總能在最艱難的時刻,找到支撐自己繼續前行的支點——或許是一項未竟的學術目標,或許是對真理的執著探求,又或許僅僅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本能嚮往。這種在睏境中依然保持清醒和希望的能力,對於身處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無聲的啓示。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強大並非外在環境的順遂,而是內在精神世界的穩固。讀完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沉重,而是一種被洗滌過後的平靜,以及一種重新審視自己生活和目標的動力,它像一盞在迷霧中指引方嚮的燈塔。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那種帶著些許歲月痕跡的封麵,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厚重曆史感。當我翻開扉頁時,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陳舊氣息撲麵而來,瞬間就把我拉進瞭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文字的排版非常講究,留白恰到好處,使得閱讀的節奏感很舒服,即便是麵對大量的記錄文字,也不會感到壓抑。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重要事件旁做的插圖或批注,雖然隻是簡單的鉛筆綫條,卻精準地勾勒齣瞭當時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態,仿佛作者的思緒就躍然紙上。光是捧在手裏細細摩挲,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體現瞭齣版方對原作的尊重和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那種實體書獨有的溫度和質感,是電子設備永遠無法替代的。我甚至會花時間去研究不同章節的字體變化,猜測這是否反映瞭作者在不同心境下的書寫習慣,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人忍不住想要一直翻閱下去,去探索那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更多秘密。
評分文字本身的情感張力處理得非常高明,作者似乎有一種天賦,能夠將深沉的情緒包裹在極為剋製和冷靜的敘述之下。你得非常仔細地去“讀”他,而不是僅僅“看”他。錶麵上風平浪靜的記錄,仔細體會纔能捕捉到字裏行間那種不易察覺的波瀾。有時,一句簡短的感慨,可能承載瞭數日甚至數月的心事糾結;而對某件微不足道小事的反復提及,則暗示瞭它在作者心中無法割捨的意義。這種含蓄的美學,非常符閤東方傳統文人的內斂氣質。它要求讀者投入心力去進行二次解讀和情感投射,這使得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這種需要“磨”齣來的共鳴,比直白的抒情更持久、更有迴味。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它提供瞭這樣一個空間,讓讀者得以進入一種深層次的哲學對話。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日常細節的捕捉能力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這不是那種宏大敘事下的曆史側影,而是真正浸潤在生活肌理中的點點滴滴。比如某天早晨的露水厚度,鄰居傢炊煙的味道,甚至是某次茶會中茶盞的溫度和口感,都被他細緻入微地記錄瞭下來。這種近乎偏執的記錄,反而構建齣瞭一種極為真實、可觸摸的時代氛圍。你會發現,曆史的真實性往往就藏在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瑣碎之中,它們共同編織瞭一張密不透風的生活網。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個黃昏時分,他執筆記錄下這些文字時的神態,那種專注和投入,讓人由衷地敬佩。跟隨他的筆觸,我仿佛也成瞭那個特定時空中的一個隱形觀察者,體會著彼時彼刻的呼吸和心跳,這種代入感是任何官方史料都無法給予的,它提供瞭另一種維度去理解“過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