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淮南子
定價:48.00元
作者:劉安 許慎 注 陳廣忠 校點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32582792
字數:465000
頁碼:55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陳廣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此書稿為多年來在研究的基礎上,對現存較早的《淮南子》北宋本進行點校本,北宋本為許慎、高誘兩傢注之殘捲,此次用作對校的有明《道藏》本、清《道藏輯要》本。用作參校的有明劉績《補注》本、明硃東光本、明黃锡禧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莊逵吉本等,並參考古今中外數十種《淮南子》研究資料,精心校勘而成。力在為讀者提供一部新的《淮南子》研究讀本。
內容提要
《淮南子》由西漢劉安及其門下賓客編撰而成。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隻流傳內二十一篇,是書“言其大也,則燾天載地,說其細也,則淪為無垠,及古今治亂,存亡禍福,世間詭異瑰奇之事無所不載”。書中思想是以道傢思想為主,但又混有法傢、儒傢、陰陽傢等各傢思想,為雜傢著作。
目錄
作者介紹
陳廣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漢語史、音韻學、詩詞格律、古代漢語等課程的教研工作。研究《淮南子》35年。已齣版主要專著25部(獨著21部,閤著4部)。主要有:《淮南子譯注》(1990)、《劉安評傳》(1996)、《淮南子科技思想》(2001)、《淮南子斠詮》(2008)、《淮南子研究書目》(2011)、《淮南子精華》(2010,主編)、《全本全注全譯 淮南子》(2012)、《傳世經典文白對照 淮南子》(2015)、《淮南鴻烈解》(2013,校理)、《淮南文集》(2014)、《兩淮文化》(1996)、《淮河傳》(2009)、《韻鏡通釋》(2004)、《道傢與中國哲學 漢代捲》(2004,閤作)、《古典文獻學》(2006,閤作)、《全國高考語文詩詞麯文言文解題指要》(2015)等,並發錶論文80餘篇。
文摘
序言
我近期翻閱瞭一本探討二十世紀先鋒派文學思潮的文論集,其語言風格之大膽、視角之銳利,令人耳目一新。這本書完全打破瞭傳統文學批評的窠臼,作者采用瞭一種近乎戲仿和解構的方式,來審視現代主義嚮後現代主義過渡時期的種種文學實驗。特彆是針對意識流敘事手法的分析,作者沒有陷入技術性的討論,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對綫性時間觀的集體反抗。書中對卡夫卡和喬伊斯作品的解讀,充滿瞭顛覆性,它迫使我必須拋棄以往基於情節和人物的閱讀習慣,轉而關注文本本身的結構和聲音。這本書的句子往往很長,充滿瞭復雜的從句和意想不到的轉摺,讀起來需要極高的專注度,但正是這種挑戰,帶來瞭巨大的智力滿足感。它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那些被奉為經典的文本,揭示瞭其內在的矛盾與活力,無疑是研究現代文學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這本關於宇宙學和量子物理的科普讀物,對於我這種理工科背景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智力上的饕餮盛宴。作者的筆觸極其清晰流暢,麵對那些最深奧的概念,比如多維時空、量子糾纏,他總能找到最貼切的比喻來輔助理解,完全沒有傳統科普讀物那種生硬的教條感。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觀察者效應”的章節,作者不僅解釋瞭其理論基礎,還探討瞭它對我們認識現實本質的哲學衝擊,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日常經驗所依賴的“客觀世界”的真實性。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邊界被不斷拓寬,那種探索自然終極奧秘的激動人心的感覺,幾乎讓我忘記瞭時間流逝。書中的圖錶設計也十分精美,將復雜的物理模型直觀地呈現齣來,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讀完之後,我對日常瑣事的關注度似乎降低瞭,總是不自覺地去思考宇宙的宏大尺度。
評分這本《易經》的注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覺得對易理的理解有些模糊,總是在爻辭和卦象之間徘徊,但這本深入淺齣的講解,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作者不僅對每一個卦象的象徵意義進行瞭細緻的剖析,更重要的是,他將古代的哲學思想與現代的生活睏境巧妙地結閤起來。特彆是關於“變”的哲學,在闡述中被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讓我深刻體會到事物發展是永恒的辯證過程。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文字,甚至會拿齣筆在草稿紙上畫齣卦象,試圖在腦海中構建起那個復雜的符號係統。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謙卦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謙遜而又堅定的態度,這與當前社會上普遍浮躁的心態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本書不僅僅是本占蔔學著作,更是一部蘊含著深刻人生智慧的哲學典籍,它引導我去思考如何順應天道,如何在變局中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定力。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都沉穩瞭許多,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多瞭一份從容和理解。
評分我最近讀瞭這本關於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專著,簡直愛不釋手,那種將建築、文學、哲學融為一爐的審美體驗,是現代任何景觀設計都無法比擬的。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研究尤為精到,他不僅僅停留在對亭颱樓閣的物理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瞭“藉景”、“對景”背後所蘊含的道傢思想和文人情懷。閱讀時,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鬆針和濕潤石頭的氣味,感受到光影在漏窗上斑駁婆娑的景象。書中的配圖雖然是黑白的,但綫條的勾勒和意境的傳達卻異常到位,讓人腦海中自動浮現齣色彩斑斕的畫麵。最讓我震撼的是關於“虛實相生”的論述,它揭示瞭中國古典美學中“空”的力量,那種留白帶來的無限想象空間,遠比充斥的實體更具藝術感染力。這本書對於理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審美取嚮,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人,它會刷新你對“美”的認知。
評分關於魏晉南北朝曆史的這部力作,其敘事的節奏和史料的取捨簡直堪稱一絕。不同於那種流水賬式的編年史,作者將敘事焦點精準地對準瞭那個時代士人階層在政治動蕩中的精神掙紮與文化轉嚮。尤其是對竹林七賢的刻畫,不再是臉譜化的放浪形骸,而是通過對他們詩文和交往的細緻梳理,展現瞭他們在亂世中試圖用玄學和藝術來安放靈魂的努力與無奈。書中對“名教與自然”這對核心矛盾的探討,極其富有洞察力,它解釋瞭為何那個時代會齣現那麼多驚世駭俗的言行。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關鍵曆史轉摺點上引用的那些原著殘篇,這些“活的證據”為他的論點提供瞭堅實的支撐,讀來讓人拍案叫絕,感覺曆史人物仿佛就在眼前鮮活地爭辯著。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與文學感染力的完美平衡,使得它超越瞭一般的曆史普及讀物,成為瞭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