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淮南子
定价:48.00元
作者:刘安 许慎 注 陈广忠 校点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32582792
字数:465000
页码:55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陈广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此书稿为多年来在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存较早的《淮南子》北宋本进行点校本,北宋本为许慎、高诱两家注之残卷,此次用作对校的有明《道藏》本、清《道藏辑要》本。用作参校的有明刘绩《补注》本、明朱东光本、明黄锡禧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庄逵吉本等,并参考古今中外数十种《淮南子》研究资料,精心校勘而成。力在为读者提供一部新的《淮南子》研究读本。
内容提要
《淮南子》由西汉刘安及其门下宾客编撰而成。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二十一篇,是书“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为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无所不载”。书中思想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又混有法家、儒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为杂家著作。
目录
作者介绍
陈广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汉语史、音韵学、诗词格律、古代汉语等课程的教研工作。研究《淮南子》35年。已出版主要专著25部(独著21部,合著4部)。主要有:《淮南子译注》(1990)、《刘安评传》(1996)、《淮南子科技思想》(2001)、《淮南子斠诠》(2008)、《淮南子研究书目》(2011)、《淮南子精华》(2010,主编)、《全本全注全译 淮南子》(2012)、《传世经典文白对照 淮南子》(2015)、《淮南鸿烈解》(2013,校理)、《淮南文集》(2014)、《两淮文化》(1996)、《淮河传》(2009)、《韵镜通释》(2004)、《道家与中国哲学 汉代卷》(2004,合作)、《古典文献学》(2006,合作)、《全国高考语文诗词曲文言文解题指要》(2015)等,并发表论文8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宇宙学和量子物理的科普读物,对于我这种理工科背景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智力上的饕餮盛宴。作者的笔触极其清晰流畅,面对那些最深奥的概念,比如多维时空、量子纠缠,他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来辅助理解,完全没有传统科普读物那种生硬的教条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观察者效应”的章节,作者不仅解释了其理论基础,还探讨了它对我们认识现实本质的哲学冲击,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日常经验所依赖的“客观世界”的真实性。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不断拓宽,那种探索自然终极奥秘的激动人心的感觉,几乎让我忘记了时间流逝。书中的图表设计也十分精美,将复杂的物理模型直观地呈现出来,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读完之后,我对日常琐事的关注度似乎降低了,总是不自觉地去思考宇宙的宏大尺度。
评分我最近读了这本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专著,简直爱不释手,那种将建筑、文学、哲学融为一炉的审美体验,是现代任何景观设计都无法比拟的。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尤为精到,他不仅仅停留在对亭台楼阁的物理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借景”、“对景”背后所蕴含的道家思想和文人情怀。阅读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松针和湿润石头的气味,感受到光影在漏窗上斑驳婆娑的景象。书中的配图虽然是黑白的,但线条的勾勒和意境的传达却异常到位,让人脑海中自动浮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虚实相生”的论述,它揭示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空”的力量,那种留白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远比充斥的实体更具艺术感染力。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取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它会刷新你对“美”的认知。
评分这本《易经》的注释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对易理的理解有些模糊,总是在爻辞和卦象之间徘徊,但这本深入浅出的讲解,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不仅对每一个卦象的象征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更重要的是,他将古代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的生活困境巧妙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关于“变”的哲学,在阐述中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我深刻体会到事物发展是永恒的辩证过程。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文字,甚至会拿出笔在草稿纸上画出卦象,试图在脑海中构建起那个复杂的符号系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谦卦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谦逊而又坚定的态度,这与当前社会上普遍浮躁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本书不仅仅是本占卜学著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人生智慧的哲学典籍,它引导我去思考如何顺应天道,如何在变局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定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都沉稳了许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多了一份从容和理解。
评分我近期翻阅了一本探讨二十世纪先锋派文学思潮的文论集,其语言风格之大胆、视角之锐利,令人耳目一新。这本书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窠臼,作者采用了一种近乎戏仿和解构的方式,来审视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种种文学实验。特别是针对意识流叙事手法的分析,作者没有陷入技术性的讨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对线性时间观的集体反抗。书中对卡夫卡和乔伊斯作品的解读,充满了颠覆性,它迫使我必须抛弃以往基于情节和人物的阅读习惯,转而关注文本本身的结构和声音。这本书的句子往往很长,充满了复杂的从句和意想不到的转折,读起来需要极高的专注度,但正是这种挑战,带来了巨大的智力满足感。它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文本,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与活力,无疑是研究现代文学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关于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这部力作,其叙事的节奏和史料的取舍简直堪称一绝。不同于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史,作者将叙事焦点精准地对准了那个时代士人阶层在政治动荡中的精神挣扎与文化转向。尤其是对竹林七贤的刻画,不再是脸谱化的放浪形骸,而是通过对他们诗文和交往的细致梳理,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试图用玄学和艺术来安放灵魂的努力与无奈。书中对“名教与自然”这对核心矛盾的探讨,极其富有洞察力,它解释了为何那个时代会出现那么多惊世骇俗的言行。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键历史转折点上引用的那些原著残篇,这些“活的证据”为他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读来让人拍案叫绝,感觉历史人物仿佛就在眼前鲜活地争辩着。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的完美平衡,使得它超越了一般的历史普及读物,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