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 詩經集傳
原大影印 宣紙包背裝 1函4冊
齣版:中國書店
函冊:1函4冊
裝幀:宣紙包背裝
開本:16開200mm×315mm
齣版時間:2013年3月
版次:一版一次
書號:ISBN 978-7-5149-0713-1
定價:1600.00元
● 底本權威 以颱北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為底本。文淵閣《四庫全書》*乾隆皇帝禦覽,曾經兩次覆校、兩次補遺,收書最全、校勘**、繕寫最精、保存最完整,學術界公認文淵閣本是《四庫全書》中最權威、最有價值的版本,最受世人關注。
● 精選書目 特邀著名研究專傢,依據打造時代新善本的要求,精選《四庫全書》中**學術價值、齣版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善本、孤本、珍本,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推齣。
● 原大影印 選用有“韆年壽紙”之譽的特製高檔手工徽宣,嚴格按照原書分冊分函、版式大小影印,務求真實再現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原始風貌。
● 手工打造 嚴格按照傳統工藝手工續紙印刷、手工裝訂。全書300餘道製作工序,除少數幾道工序,全部采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以確保原汁原味,再現原書傳統形製之美。
● 皇傢氣度 封麵采用天然蠶絲織成的耿絹,按原書紅、綠、藍、灰四色配染,分彆對應經、史、子、集四部。函套采用黃色團龍花綾,再現文淵閣《四庫全書》皇傢奢華氣韻,極富欣賞價值和典藏價值。
《四庫全書》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為宏大的文化工程,全書按照中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方法,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經為儒傢經典,史為曆代史書,子為諸子百傢,集為各種詩文辭典。全書共36375冊,收書3461種,79309捲,分裝6144函,總頁數238萬餘張,總字數近8億,幾乎囊括瞭清乾隆以前中國曆史上的主要典籍。其曆史價值之高和版本價值之巨,堪稱無與倫比。故該書被視為人類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
為滿足喜愛傳統文化典籍的讀者需要,打造當代新善本藏書,三希堂藏書隆重推齣《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係列。特邀學術名傢從文淵閣《四庫全書》中遴選齣**學術價值、齣版價值、收藏價值的善本、孤本、珍本,以“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推齣,傳統包背裝。為忠實典籍原貌,再現原書風華,特依照原書規格、版式、大小原大原貌影印齣版。
盛世修典 國寶再造
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 詩經集傳
原大影印 宣紙包背裝 1函4冊
齣版:中國書店
函冊:1函4冊
裝幀:宣紙包背裝
開本:16開200mm×315mm
齣版時間:2013年3月
版次:一版一次
書號:ISBN 978-7-5149-0713-1
定價:1600.00元
● 底本權威 以颱北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為底本。文淵閣《四庫全書》*乾隆皇帝禦覽,曾經兩次覆校、兩次補遺,收書最全、校勘*、繕寫最精、保存最完整,學術界公認文淵閣本是《四庫全書》中最權威、最有價值的版本,最受世人關注。
● 精選書目 特邀著名研究專傢,依據打造時代新善本的要求,精選《四庫全書》中*學術價值、齣版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善本、孤本、珍本,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推齣。
● 原大影印 選用有“韆年壽紙”之譽的特製高檔手工徽宣,嚴格按照原書分冊分函、版式大小影印,務求真實再現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原始風貌。
● 手工打造 嚴格按照傳統工藝手工續紙印刷、手工裝訂。全書300餘道製作工序,除少數幾道工序,全部采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以確保原汁原味,再現原書傳統形製之美。
● 皇傢氣度 封麵采用天然蠶絲織成的耿絹,按原書紅、綠、藍、灰四色配染,分彆對應經、史、子、集四部。函套采用黃色團龍花綾,再現文淵閣《四庫全書》皇傢奢華氣韻,極富欣賞價值和典藏價值。
《四庫全書》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為宏大的文化工程,全書按照中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方法,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經為儒傢經典,史為曆代史書,子為諸子百傢,集為各種詩文辭典。全書共36375冊,收書3461種,79309捲,分裝6144函,總頁數238萬餘張,總字數近8億,幾乎囊括瞭清乾隆以前中國曆史上的主要典籍。其曆史價值之高和版本價值之巨,堪稱無與倫比。故該書被視為人類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
這套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跨越時空的“親密接觸”。因為是“原大”影印,所以許多原本在小字排印本中被壓縮、簡化或模糊處理的細節,在這裏都得以完美呈現。比如,那些曆代學者在閱讀時留下的“校勘記”或“眉批”,如果原版篇幅較小,在現代印刷中常常被擠壓到難以辨認,但在這套宣紙大開本上,那些細小的硃筆圈點和圈畫,清晰得仿佛作者剛剛放下筆。我不是專業學者,但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就已經足夠瞭。它迫使我以一種“審視”而非“閱讀”的心態去看待文字。我能看到筆鋒的起收,能體會到古代抄寫者在謄錄時的精力和專注。這種對細節的極緻呈現,大大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儀式感,讓人在麵對浩瀚的古代學問時,不再感到遙不可及,而是仿佛觸手可及,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和傳承的艱辛。
評分從一個普通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投資,但它的“保值性”和“使用價值”是成正比的。我之前也收藏過一些影印本,但很多要麼是紙張過於脆弱,要麼是墨色黯淡,讀起來很費勁。這套中國書店齣版的文淵閣版,在墨色復刻上做得非常齣色,黑得深沉,卻又不失層次感,與宣紙的微黃底色形成瞭完美的視覺平衡。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閱讀體驗”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是用來快速檢索信息的工具書,而是用來沉浸式體驗中國古典文化的載體。當你捧讀這套書時,你必須放慢你的心跳,你的目光會自然而然地被那些優雅的字形所吸引,你的思緒也會跟著那些古老的韻律一同流淌。它教會你,對待經典,最好的方式就是慢下來,用最虔誠的態度去對待它所依附的物質形態。這是一套需要用心靈去“感受”的書。
評分這本《詩經集傳》文淵閣版,光是拿到手裏,那份沉甸甸的質感就足以讓人心頭一震。我特地選瞭宣紙原大影印的版本,為的就是能最大限度地還原當年抄本的筆墨風韻。拆開那函,觸手及膚的不是現代印刷品的光滑,而是帶著些許粗糲和溫潤的宣紙觸感,仿佛能透過紙張的縴維,捕捉到古人抄寫時的呼吸節奏。這套書的裝幀是傳統的包背裝,那種手工裝訂的痕跡,帶著一種樸拙的儀式感,讓人在翻閱時不得不放慢速度,更添敬畏之心。我最欣賞的是,他們似乎最大限度地保留瞭原版抄本的“瑕疵”——那些微小的墨點、偶爾的洇化,乃至頁眉頁腳的批注痕跡,都清晰可見。這不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件承載瞭曆史溫度的文物副本。閱讀古籍,最怕的就是過度“淨化”後的呆闆,而這套書恰恰提供瞭最真實、最未經修飾的文本體驗,讓我感覺自己正伏案於文淵閣的燈下,與那一代的學者進行著無聲的對話。它的價值,絕非僅僅在於“詩經”的內容本身,更在於它所呈現的“學問之載體”的形態美學。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被這套書的裝幀和材質吸引,是衝著“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係列”的名頭去的,期待的是那種極緻的收藏級體驗。但當我真正開始細讀那些硃批和注釋時,纔體會到它超越“精美印刷品”的學術意義。文淵閣的底本,本就代錶瞭清代官方整理典籍的最高水準,而這套影印的“抄本原大”,則把那種嚴謹性提升到瞭另一個維度。不同於後世的活字排版,抄本的行距、字距,乃至對某個字形的選擇,都透露齣抄寫者的理解與習慣。我特彆對比瞭幾個我熟悉的版本,發現這套抄本在某些僻字的處理上,確實有著獨特的考量,這對於研究《詩經》文本流變和訓詁的細微差異,提供瞭絕佳的原始材料。它要求讀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古文字辨識能力,否則很容易被那些形近而神異的字形所迷惑。但正是這種挑戰性,纔讓每一個確認的字句都充滿瞭“發現”的樂趣,遠非通俗讀本所能比擬。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裝幀藝術有執念的人,這套書的“函、冊、裝”結構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展示。那函套,材質厚實,保護性極佳,四周的榫卯結構嚴絲閤縫,體現瞭中國傳統工藝的精妙。展開後,四冊書的尺寸完全統一,那種整齊劃一的排列,在書架上形成瞭一種肅穆的陣列感。更絕妙的是“包背裝”,沒有現代書籍的膠水味,隻有綿紙和細麻繩的古樸氣息。輕輕翻開其中一冊的扉頁,那紙張的韌性使得翻動時發齣特有的“簌簌”聲,輕盈卻不失分量。我甚至特意觀察瞭每一頁的裁切邊緣,能看到手工裁切帶來的輕微不規則,這正是區彆於機器流水綫的靈魂所在。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史的人來說,這套書不僅僅是“詩經”,它本身就是一件珍貴的實物範例,展示瞭清代官方印製或收藏體係中對書籍形態的尊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